Workflow
特种橡胶
icon
搜索文档
化工新材料“元素周期表”:15大核心门类全景扫描|史上最全工业级终极清单
材料汇· 2025-08-19 00:01
化工新材料全景图谱 核心观点 - 文章构建了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系统性分类框架,涵盖15大核心门类,旨在为行业提供全景式知识体系[2][3] - 强调材料分类的科学性与产业共识,列举数百种具体材料名称,形成可查询的"工业级材料字典"[3][6] - 突出材料在高端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战略价值,揭示技术演进方向与交叉创新潜力[2][54] 分类体系与关键材料 1. 高性能聚合物及复合材料 - **定义**:具有耐高温/高强/耐化学腐蚀特性的合成高分子,包括特种工程塑料(PEEK、PI、PTFE等)、高性能热固性树脂(环氧、BMI)及复合材料(CFRP、MMC、CMC)[5][6][7] - **典型应用**:航空航天结构件(碳纤维增强PEEK)、电子封装(环氧树脂)、耐腐蚀设备(PTFE衬里)[6][7] 2.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 **核心功能**:分离(反渗透膜)、导电(PEDOT:PSS)、光电(OLED材料)、生物医用(PLA、PCL)及智能响应(温敏水凝胶)[11][12] - **技术突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有机电荷传输层材料效率提升至25%以上[12] 3. 有机硅与氟材料 - **有机硅**:硅橡胶(HTV/LSR)占全球有机硅消费量60%,应用于医疗器械与汽车密封[14] - **氟材料**:PTFE在5G基站高频PCB中作为介电材料,介电常数低至2.1[16][17] 4. 新能源关键材料 - **锂电池**:高镍NCM811正极能量密度达220mAh/g,硅碳负极理论容量超4200mAh/g[34] - **氢能**:全氟磺酸膜(Nafion)质子电导率>0.1S/cm,成本占燃料电池堆30%[34] 5. 电子信息材料 - **半导体制造**:EUV光刻胶分辨率达13nm,三氟化氮(NF3)纯度要求≥99.999%[30] - **封装**:高频覆铜板(PTFE基)介电损耗<0.002,满足毫米波通信需求[30] 6. 前沿探索材料 - **纳米材料**:石墨烯导热率5300W/mK,碳纳米管拉伸强度超50GPa[49] - **仿生材料**:贝壳结构仿生复合材料断裂韧性提升10倍[50] - **动态共价聚合物**:基于DA键的自修复材料修复效率>90%[51] 产业价值与动态更新 - 图谱定位为产业创新的底层支撑工具,将持续追踪新材料产业化进展(如钙钛矿材料、固态电解质)[58] - 强调材料体系交叉融合趋势,如生物基聚酰胺(Bio-PA)与可降解材料的环保属性升级[38][51]
化工新材料:开展协同创新 突破关键技术
中国化工报· 2025-08-04 11:49
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 - 新材料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也是全球科技竞争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1] - "十五五"期间需在国家 行业 企业层面集聚创新要素 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攻关 重大产品研制和示范应用 [1] 重点发展领域 新型高分子材料 - 面向能源 环境行业需求 开发聚烯烃弹性体 高性能树脂 特种橡胶 高性能膜材料 特种尼龙及纤维 氟硅新材料 高性能功能涂料等产品 [1] 高端功能化学品 - 面向医药 电子 新能源领域 重点发展精细化工 突破电子化学品 化工新材料关键技术 开发医药中间体 新型阻燃材料 高端日用化学品等产品 [1] 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 - 开发低成本规模化制造技术 发展高强高模玻璃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芳纶 碳纤维 聚酰亚胺纤维等产品 拓宽在轨道交通 风电等行业应用 [1]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研发新型光电功能晶体器件 推动大尺寸碳化硅 氮化镓 金刚石单晶及铌酸锂 钽酸锂薄膜的产业化 [1] 创新机制建设 - 由科技部牵头 以国内骨干企业为主体 发挥其原料资源 生产装置 产业链和研发优势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2] - 深化基础研究 先进分析检测技术研究和材料标准制修订 开展化工新材料产业化示范 [2] - 面向全球吸引高端研发人才 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 用好国外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机制 [2] 产业生态构建 - 由工信部牵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 制定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和实施措施 [2] - 指导骨干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 下游企业开展合作攻关 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 - 建设区域科技大市场 集聚创新资源 打造科技服务龙头平台 推进重大成果产出和转化 [2]
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名单公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6-23 23:13
山东省化工产业集群认定 - 山东省工信厅公布2025年度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名单,其中7个为化工产业链相关集群,涉及石化新材料、高端橡胶、复合肥等领域 [1] - 入选集群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和产业链协同方面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1] 东营市河口区精工石化新材料集群 - 依托胜利油田资源与石化产业基础,打造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1] - 聚焦高端树脂、特种橡胶及功能性化学品,实现从原油到高附加值新材料的全流程覆盖 [1] - 采用"隔墙供应"模式实现原料管道直供,引入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推动绿色转型 [1] 龙口市高端化工新材料集群 - 以裕龙石化、道恩集团为龙头,聚焦改性塑料、溴系阻燃剂、高端颜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1] - 依托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构建聚烯烃、工程塑料等产业链,联动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发展高端复合树脂、特种橡胶 [1] 济宁市兖州区高端橡胶制品集群 - 通过"橡胶+装备+研发"模式构建完整产业链,推进智能化改造 [2] - 积极布局低碳橡胶技术,开发可持续材料 [2] 金乡县高端化工集群 - 以煤化工为基础,发展氟硅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入驻企业76家 [2] - 通过"三级评审"机制保障项目质量,搭建智慧环保系统实现"三废"统一监管 [2] - 完善码头、管廊等基础设施降低运营成本,形成"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2] 平原县高效复合肥集群 - 以恩宝生物、信谊制药为链主,打造千万吨级复合肥产业链,海藻酸功能肥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 [2] - 整合锂电新材料、绿色农药等领域,形成"化肥+农药+新材料"多元化布局 [2] 阳谷县化工新材料集群 - 以橡胶助剂、芯片封装材料、PE、PVC系列供水排水管等产品为主,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 曹县橡胶及助剂集群 - 现有轮胎制造、助剂企业、橡胶医疗防护用品等企业17家,2024年实现产值达107亿元 [2] - 就业人数7086人,拥有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神开股份(002278) - 002278神开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8
2025-05-08 18:28
公司业务与技术实力 - 利用石油装备领域三十多年技术优势,在关键领域技术持续攻关,推出“深地工程”综合解决方案 [2] - 油气装备及仪器设备突破深地工程难题,为深井提供国产化解决方案,打破国外垄断 [2][3] - 作为一体化工程设备及服务提供商,2020 年推出 AI 智慧井场数字化战略,向 AI 智慧井场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7] 海外市场布局 - 泛俄地区是深化海外市场重要布局,针对极寒环境提供相关设备,推进“战略出海,布局全球”战略 [4] - 2024 年海外营收 1.61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 21.91%,未来将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拓力度 [9][10] 其他领域布局 - 通过参股瀚氢动力布局氢能领域,其产品应用广泛,创造氢能无人机续航世界纪录 [11] - 目前无机器人领域布局,未来聚焦主业,围绕重点领域推出创新型核心产品 [12] 公司运营与财务相关 - 上年度对美国直接销售占营业收入比重不足 1%,美国加征关税影响较小,已调整海外市场布局 [4] - 目前暂无回购计划,未收到股东增、减持计划,重视市值管理 [5][6][8] - 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股东总户数为 60,721 户 [12] - 现有担保对象为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担保财务风险可控 [13] -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以 362,489,648 股为基数,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0.50 元(含税) [15] 业绩与市场相关 - 2025 年一季度业绩受益于海外销售收入增长,未来业绩关注定期报告 [18] - 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将聚焦主业提升价值 [20] 深海经济布局 - 2024 年中标多个海上油气田项目,为海上 CCUS 项目和大洋钻探船提供装备 [20] - 深海装备业务是传统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发力面向深海的石油装备,提升市场份额助力国产化 [20]
夯实“工业之母” 守护国计民生
证券时报· 2025-04-29 06:00
石油化工行业重要性 - 石油工业被称为"工业之母",影响范围从个人衣食住行到国防军工、航空航天 [1] - 国家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都离不开炼油和化工 [1] - 化工行业必须实现自我突破才能更好为国计民生保驾护航 [1] 行业创新进展 - 石化企业持续推进"油转化""油转特""减油增化"等战略 [1] - 在关键材料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从高性能合成树脂到特种橡胶,从高端纤维材料到电子化学品实现国产替代 [1] - 2024年浙石化α-烯烃装置攻克乙烯齐聚制备1-辛烯技术 [1] - 江苏盛虹自主研发年产13万吨PETG装置突破"卡脖子"问题 [1] - 国内首个自主技术双端基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3540F填补国内空白 [1] 市场规模数据 - 2024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656亿美元 [1] - 过去十年增长3.4倍 [1] - 占全球产值36.4% [1] 行业现存挑战 - 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乙烯第一生产国 [2] - 乙烯及衍生物仍需进口,包括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 [2] - 2024年聚乙烯净进口量达1303万吨,对外依存度33% [2] - 高端聚烯烃、电工级聚丙烯、POE塑料等产品自给能力弱 [2] - 部分高端材料100%依赖进口 [2] 行业发展方向 - 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需实现自主可控 [2] - 需在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等领域持续攻坚 [2] - 推动我国从石化大国向强国迈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