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橡胶
搜索文档
标题:潍坊:民营经济“狂飙”背后,藏着政企关系的“天花板”级操作
搜狐财经· 2025-11-15 16:12
潍坊民营经济核心成就 - 2025年新增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2家山东民营企业200强、9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1] - 民营经济贡献全市六成GDP、七成投资、八成税收 [1] - 拥有145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规上工业企业达4758家,产值营收双破1.2万亿元 [1] - 农林牧渔总产值位列全省第一,跨境电商规模五年暴涨百倍 [1] 政府支持策略:面子给足 - 将每年11月1日设为“企业家日”,企业家在大会现场坐前排,政府领导坐后排 [3] - 企业诉求清单直接摆上桌面,市长当场拍板解决流程 [3] - 政府为企业家送上手写生日贺卡和政策礼包,营造“把企业当自家人”的氛围 [3] 政府支持策略:里子兜底 - 推行“五证同发”改革,山东优越橡胶在签投资协议后第二天即拿到土地证等五证,使原本需3个月的手续在5个月内便实现投产 [3] - 上线“金融超市”平台,2024年民营贷款余额达3866亿元,首贷户培植超6万户,有效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 [3] - 对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单列审批,人社局开展“订单式培训”为企业定制化供应人才,实现毕业生“毕业即上岗” [4] 产业生态构建 - 推行“链长制”打造产业生态,以潍柴为“链主”的动力装备产业链开放核心技术平台,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联合攻关 [4] - 在高分子新材料领域,政府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企业联合高校攻克特种橡胶技术,使成本降低一半并出口欧美 [4] -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R&D投入强度达3.2% [4] 开放与国际化 - 政府搭建“产业带+海外仓”平台,推动得利斯预制菜卖到东南亚,诸城轮胎通过海外仓销往欧洲 [5] - 政府协助企业协调物流、清关等环节,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承接大额订单 [5] 政企合伙人模式 - 企业敢闯新赛道,政府即提供托底支持,如豪迈布局“工业母机”时政府引入产业基金,歌尔押注VR/AR时政府对接京深科研资源 [5] - 政府推行“免证办”1.2万项、“智慧办”80个审批事项,为企业节省大量精力投入研发 [5] - 政企关系超越传统管理,形成双向奔赴的“合伙人式”关系,营造无“吃拿卡要”、只有“雪中送炭”的营商环境 [5]
国泰海通: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未来将增加有效供给 行业内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智通财经· 2025-10-28 10:49
政策导向与核心观点 - 政策强调通过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及扩大有效投资来促进发展,并着力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障碍[1] - 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新材料因国产化率较低,被认定为未来发展重点,相关企业有望受益[1] - 炼油、乙烯、PX等化工品的同质化产能较多,相关政策实施后,行业龙头企业有望受益[1] 新材料领域发展重点 - 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功能/分离膜等产品被列入《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重点领域[2] - 配套制造业创新中心、共享研发与中试平台、首批次应用补偿等政策工具,旨在打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2] - 政策目标是降低企业从技术样件到量产的跃迁风险,从而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提速[2] 化工行业产能管控 - 未来将对新增炼油与关键石化项目实行更严格的准入与核准管理,突出能效、环保、安全等约束性标准[3] - 政策将合理确定乙烯、PX等新增产能的规模与节奏,并对既有装置进行分类处置[3] - 对老旧、高耗、高排、高风险装置以改造提升为主,未达标园区须整改后方可发展[3] 炼化与长丝行业前景 - 山东地炼的一次炼油加工能力为15760万吨/年,占独立炼厂总产能的41.94%,占全国炼油总能力的16.26%,存在去化空间[4] - 随着严控炼油新增产能及地方炼厂治理,民营大炼化相关企业有望受益[4] - 涤纶长丝行业通过自发联合减产和“限产保价”策略平衡市场供需,龙头企业有望受益[4]
邀请函 | 2025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会暨中国化工战略合作伙伴第二十一次年会11月7日召开
中国化工报· 2025-10-24 23:39
大会基本信息 - 会议主题为迈向十五五 共建新生态 [1][4] - 主办单位为《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和宁夏宁东煤化工基地管委会 [4] - 会议将于2025年11月6日至8日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企业总部大楼举行 [1][4] 行业政策与宏观背景 - 石化化工行业正处在深化结构调整、产业化突破、能源转型过渡、创新领先超越的关键期 [2] - 中央强调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石化化工稳增长方案(2025-2026年)》提出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2] - 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 [2] 大会核心议程与议题 - 全体大会议程包括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重点及解读、行业十四五回顾及十五五展望、反内卷相关政策的作用与影响、新型工业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等 [5] - 平行会议一聚焦2025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议题涵盖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化工与新材料、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零碳园区、MOF重塑材料学未来、颠覆性技术突破、新能源产业前景及储能技术 [5] - 平行会议二聚焦双碳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议题包括石化行业十五五低碳策略与布局、培育新动能、低碳市场前景、煤化工产业高质低碳路径、人工智能赋能节能降碳、低阶煤分质清洁高效利用等 [5] - 会议将组织参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及中试基地,搭建行业十五五产业合作新生态 [3][5] 行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 政策为全行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破内卷、优供给、促创新、稳增长指明方向 [2] - 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等石化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中试平台、数据资源节点 [2] - 会议将举办中国化工报碳中和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5]
石化化工行业增加高端化供给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01
行业增长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提出2025年至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1] - 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14.9%,增加值增速6.6%,较工业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面临基础有机原料市场竞争加剧、高端精细化学品供给不足、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 [1] - 行业面临投资质效不高、需求增长乏力等新挑战,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 - 化工产业产品差异化态势明显,普通产品盈利能力不强,精细化、特殊产品供应不足 [4] 数智化转型 - 行业正以数智化、绿色化为引领,持续优化生产经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创效能力 [2] - 数智化升级通过建立精准自动的生产管控域实现工厂管理精益化,全面提高生产管理智能化运行能力,有效降低劳动生产强度 [3] - 落实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展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诊断评估和技术改造,培育典型场景、标杆工厂和标杆企业 [3] - 长庆石化建成国内首个5G全覆盖智能炼厂,基于15亿条数据资源研究常减压大模型,已发布4个场景大模型,端到端准确率达85%以上,问答准确率达90%以上 [3] 高端化与产品创新 - 增强高端化供给,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 [4] - 增加精细化工产业有效供给,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延伸,提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催化剂、高端试剂等领域关键产品供给能力 [5] - 企业精准优化调整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不断提升,加快化工新材料原创技术研发转化 [5] - 广西石化将建成高端聚烯烃装置,确保化工品产量突破180万吨 [5] 市场拓展与新需求 - 拓展市场需求,推动合成树脂、涂料、轮胎等生产企业与建筑、汽车、船舶等下游用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6] - 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 [6] - 锂电池隔膜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销量今年前8个月实现超6倍增长 [7] - 新兴领域需求正成为驱动行业高端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7]
荣盛石化(002493):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推出,民营炼化龙头有望受益
东吴证券· 2025-10-11 22:4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出,通过严控新增产能、培育新兴应用领域,为行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荣盛石化作为民营炼化龙头有望受益 [8] - 荣盛石化旗下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优势明显,具备加工4000万吨/年炼油、880万吨/年对二甲苯、420万吨/年乙烯的能力,装置规模世界领先,原油适应性强,可加工全球80%-90%的原油,产品结构灵活 [8] - 公司与沙特阿美深化合作,拟收购其旗下SASREF炼厂50%股权,有助于实现原料供应稳定与销售渠道全球化拓展 [8] - 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修复,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99亿元、29.49亿元、41.09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51.81倍、33.37倍、24.05倍 [1][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营业总收入2025年为3113.11亿元(同比-4.64%),2026年为3247.06亿元(同比+4.30%),2027年为3394.40亿元(同比+4.54%)[1] - 预计归母净利润2025年为18.99亿元(同比+162.12%),2026年为29.49亿元(同比+55.28%),2027年为41.09亿元(同比+38.75%)[1] - 预计每股收益2025年为0.19元,2026年为0.30元,2027年为0.41元 [1] - 当前股价9.85元,对应市净率为2.29倍,总市值为983.96亿元 [5] 公司项目与竞争优势 - 浙石化项目加氢、重整、对二甲苯等多套装置单系列规模为世界最大,技术成熟可靠,主要装置规模和技术经济指标代表全球最先进水平 [8] - 公司原油适应性强,可按轻、中、重、酸分类存储分输分炼,结合调合手段增强对油价波动的适应性,相较于国内其他头部企业有明显优势 [8] 财务数据摘要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3264.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24亿元 [1] - 公司最新每股净资产为4.29元,资产负债率为75.12% [6]
石化化工行业迎利好!7部门联合发布重磅文件,“反内卷”有序推进
华夏时报· 2025-10-01 15:44
行业政策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2] - 方案旨在解决基础市场竞争加剧与高端市场供给不足的主要矛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 产能现状与调控 - 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14.9%,增速为6.6%,较工业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2] - 2024年全国炼油能力已达9.55亿吨/年,政府目标在2025年将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 [3] - 方案要求严控新增炼油产能,科学调控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并重点支持老旧装置改造和“减油增化”项目 [3] - 产能严控有望提升行业产能利用率,带动价格体系进入上行通道,并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3] 高端材料与创新方向 - 行业面临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4] - 方案将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等列为重点领域,并配套创新中心等政策工具以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 [5] - 方案提出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等产品 [5] - 以PEEK材料为例,其比强度是铝合金的8倍,密度仅为一半,可使人形机器人骨架重量减轻40%,在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6] 行业格局优化与“反内卷” - 政策重心转向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具体举措包括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 [7] - 以粘胶长丝为例,新乡化纤停产改造3.12万吨产能(约占行业供给13%)90天,优化供需格局 [7] - 农药领域如草铵膦产品协作组会议旨在抵制非理性竞争,规范行业秩序 [8] - 资本市场关注“反内卷”政策,认为行业基本面改善方向明确,存量优化与高端化将带来投资机会 [9]
新材料50ETF(159761)盘中上涨超2%,政策驱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4:23
政策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增强高端化供给并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1] - 在政策引导下,化工新材料和新兴技术有望加快发展 [1] 高端化工材料发展重点 - 政策鼓励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医疗设备、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所需的新兴材料 [1] - 电子化学品、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碳纤维材料等产品的创新和国产替代进程有望提速 [1] 新兴技术培育方向 - 二氧化碳捕集、绿氨/绿醇应用、生物化工、海水提钾等新兴技术有望加快培育 [1] - 在政策引导下,国内相关产业或形成先发优势 [1] 相关投资标的 - 新材料50ETF(159761)跟踪中证新材料指数(H30597) [1] - 该指数选取涉及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等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聚焦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显著的成长性和创新性特征 [1]
化工石化稳增长方案落地,行业有望加速优化升级
长江证券· 2025-09-28 22:2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建议重点关注多个细分领域和具体公司[9] 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目标为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4][7] - 方案提出2025-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较2023年方案提出的5%左右目标有所上调[9] - 预计供过于求关系有望扭转 行业景气度将从底部逐步向上[9] 供给层面分析 - 增强高端化供给 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关键产品攻关[9] - 约束传统新增项目 加强重大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引导 严控新增炼油产能 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 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9] - 优化传统存量产能 制定实施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方案 推进危险工艺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或低风险替代[9] 需求层面分析 - 开拓新兴应用场景 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9] - 推进绿氨绿醇在船用燃料市场应用 开展非粮生物基材料典型案例征集推广[9] -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推进海外油气、钾等资源开发利用合资合作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和出口渠道[9] 重点投资领域 - 化工行业重点关注景气位于底部的子行业:有机硅(兴发集团/新安股份/合盛硅业)、涤纶长丝(桐昆股份/新凤鸣)、草甘膦(兴发集团/新安股份)、工业硅(合盛硅业/新安股份/兴发集团)[9] - 关注处于底部或出清行业:纯碱(博源化工)[9] - 持续推荐政策制约行业:制冷剂(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昊华科技)[9] - 推荐化工行业龙头白马:万华化学/华鲁恒升/龙佰集团/华峰化学[9] - 石化行业重点关注炼化行业:央企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华锦股份;民营炼化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恒逸石化;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和气化工龙头卫星化学[9]
7部门联合发布!利好石化化工行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9-27 11:17
行业增长目标 - 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5%以上 [1] 产能调控措施 - 严格控制新增炼油产能 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1][2] - 科学调控乙烯 对二甲苯新增产能投放节奏 [2] - 严格执行新建炼油项目产能减量置换要求 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和新技术产业化示范 [2] - 炼油能力已达9.55亿吨/年 2025年控制目标为10亿吨以内 [2] - 汽柴油需求出现负增长 行业无盲目扩张动力 [2] 高端产品发展重点 - 支持电子化学品 高端聚烯烃 高性能纤维 特种橡胶 高性能膜材料等关键产品攻关 [1][3] - 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材料中试平台 [3] - 低端石化产品盈利空间有限 企业需向高端化转型 [3]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 培育新能源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 [1] - 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 [4] - 中复神鹰推进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满足航空航天需求 [4] - POE材料用于汽车零部件 PEEK材料用于人形机器人骨架 [5]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成为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腱绳主流材料 [5] 智能化转型举措 - 开展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 加快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6] - 部署针对分离 蒸馏 提纯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场景模型 [6] - 训练建设石化化工行业大模型 [6] - 中国石油上线昆仑大模型App 中国石化长城大模型用户超10万 日均token用量1.5亿 [6] - 中国海油将人工智能与海上油气生产结合提升开采效率 [6]
七部门发布: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拓展特种工程塑料、碳纤维及复材、电池材料等应用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行业总体目标 - 石化化工行业在2025至2026年期间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5%以上 [2] - 行业目标包括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 - 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关键产品攻关 [3] - 采用“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并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优化化肥生产保供,支持煤炭、磷矿石、天然气等原料供应企业与化肥生产企业签订长协 [3] - 中试基地内项目可打捆办理手续,单个中试项目试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 [4] 扩大有效投资与转型升级 - 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 [5] - 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和现有炼化企业“减油增化”项目 [5] - 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5] -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开展“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训练建设行业大模型 [6] - 开展重点用能、用水设备更新以及磷石膏等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改造 [6] 拓展市场需求 - 推动合成树脂、涂料、轮胎等生产企业与建筑、汽车、船舶等下游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8] - 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等应用 [8] - 推进绿氨、绿醇在船用燃料市场应用,加快完善绿色产品认证 [8] 壮大发展载体 - 实施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和智慧化评价导则,全面开展分级评价 [9] - 推动化工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引进强链、补链项目,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龙头企业 [9] 深化开放合作 - 用好自贸协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稳妥推进海外油气、钾等资源开发利用 [10] - 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强精细化工、绿色低碳等领域交流合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