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搜索文档
中国第五所“电子科技大学”即将诞生?
36氪· 2025-07-18 17:39
高等教育资源分布 - 河南省高校数量达178所居全国第一 但本科院校仅62所排名第九 且缺乏双一流高校[4] - 中原工学院正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 计划投资45亿元建设1583亩新校区 定位为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库和创新源[2][6] - 现有四所电子科技大学形成明显梯队:电子科技大学(985/双一流A类)预算63.94亿元居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1/双一流)48.95亿元次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3.89亿元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8.55亿元紧随[1][20] 院校实力对比 - 师资方面:电子科技大学拥有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60余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人才362人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人才55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人才18人次 中原工学院高水平领军人才仅9人[1][23][24] - 学科排名:电子科技大学软科排名33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0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97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位 中原工学院284位[25] - 财政拨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56亿元最高 电子科技大学19.56亿元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11.51亿元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7.77亿元 中原工学院仅3.26亿元[1][21] 就业与产业联动 - 电子类专业薪资优势显著: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起薪6650元 微电子7282元 电子科学与技术7215元 均高于本科平均薪资[10][31] - 电子科技大学超50%毕业生进入国家重点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0%毕业生赴国家急需行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70%服务于数字经济产业[28][29][30] - 中原工学院拟依托河南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打造差异化人才培养体系 目标成为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枢纽[35] 院校发展动态 - 电子科技大学事业收入35.5亿元占比55.52% 体现强大科研转化能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事业收入22亿元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6.25亿元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75亿元[1][22] - 中原工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封顶 包括科研实验楼等6栋单体建筑 预计容纳5000名学生[6][7] - 教育部支持中西部高等研究院建设 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建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7]
第四代大学越来越多,还有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在筹建
第一财经· 2025-07-18 11:46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现状 - 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快速发展 去年新增两所 今年新增三所 呈现加速态势 [1] - 目前已成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西湖大学 深圳理工大学 康复大学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大湾区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 [2] - 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正在筹建中 包括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新型研究型大学 深圳海洋大学 空天信息大学 钱塘大学等 [2][3][4] 新型研究型大学特点 - 以创新治理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形式为突破口 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主要任务 [2] - 具有高起点 投入大 高水平 国际化等特点 [2] - 本质是打破传统边界 通过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全球协作 重构知识生产模式 [2] 代表性大学建设进展 - 深圳海洋大学一期项目进展加快 东校区生活区计划2025年竣工 西校区科教区预计2026年底部分完工 [3] - 空天信息大学规划建设用地1100亩 建筑面积64.7万平方米 定位为"高起点 小而精 特色强 国际化" [4] - 钱塘大学聚焦理学 工学 交叉学科 致力于培养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 [4] 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 - 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西湖大学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钱塘大学等 [5] - 这些大学资金充足 定位跨越传统高校发展阶段 对大学运行机制有清晰认知 [5] - 专家认为当前新型研究型大学数量仍较少 应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入以促进高校竞争 [5]
2.13亿元!清华大学采购光谱、共聚焦显微镜等大批仪器设备
仪器信息网· 2025-07-18 11:00
清华大学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 清华大学发布28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2.13亿元,涉及红外光谱仪、分子互作仪、闭循环低温系统等高端设备 [1][2] - 采购预计在2025年6~8月进行,涵盖多种科研领域的关键仪器 [2] 采购仪器详情 - 红外光谱仪:基于分子振动-转动跃迁吸收红外辐射原理,用于分子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团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 - 分子互作仪:定量分析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结合亲和力、结合速率及动力学参数 [3] - 大视野超高分辨原位空间组分析仪:基于时空组学技术,实现基因表达的空间定位与高通量检测 [3] - 激光光谱共聚焦显微镜: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与光谱分析功能,实现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荧光成像 [3] 采购预算明细 - 闭循环低温系统预算192万元 [4] - 实时细胞功能及单细胞行为分析系统预算260万元 [4] - 定制化类器官微环境模拟制备系统预算260万元 [5] - 大视野超高分辨原位空间组分析仪预算480万元 [5] - 类器官代谢监测仪预算270万元 [5] - 全景多功能组织数字病理扫描仪预算260万元 [5] - 激光光谱共聚焦显微镜预算260万元 [5] - 高分辨空间组共聚焦显微成像预算450万元 [5] - 高通量分子互作分析仪预算400万元 [5] - 红外光谱仪预算100万元 [5] - 模锻压机液压电控系统制造预算4900万元 [6] - 模锻压机主机框架加工预算3750万元 [6] - 模锻压机大型锻件加工预算3250万元 [6]
华南理工调整奖学金政策,承诺不能“说变就变”
新京报· 2025-07-17 19:34
奖学金调整方案 - 华南理工大学将硕士研究生助研奖学金从全覆盖调整为分级发放 新方案设特等2万元(比例≥12%) 一等1.2万元(比例≥40%) 二等1万元(比例≥48%) [1][2] - 原政策规定学费8000元/年专业发放18000元/年 超过8000元/年专业发放15400元/年 未设置等级划分 [1] - 新方案适用于2025级及以后入学研究生 整合了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 [1][2] 政策调整影响 - 部分学生认为学校违背招生承诺 原宣传材料明确承诺发放1.8万或1.54万元/年 [1] - 经济困难学生表示选择该校是基于原奖助政策 调整打乱了其财务计划 [3] - 学校称修订目的是优化培养体系 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2] 政策争议点 - 调整方案未经充分沟通 单方面改变承诺可能影响学校诚信形象 [3] - 从平等覆盖到分级激励的转变 被质疑未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 [2][3] - 建议新方案应明确写入后续招生材料 避免误解 [3]
启智金融 领航未来: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二十五载深耕金融高管教育,铸就“懂金融的行业领航者”
财富在线· 2025-07-17 17:21
香港中文大学FMBA课程25周年战略升级 历史沿革与定位升级 - 2000年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联合创立中国首个金融财务MBA(FMBA),填补专业空白并带动全国金融MBA教育兴起[1][3] - 2023年转型为香港中文大学独立运作,定位从"培养金融行业领航者"升级为"培养懂金融的行业领航者",2025级新生中非金融背景学员占比达55%首次超越金融从业者(45%)[5] - 立足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2024年整合成立全球校友会,覆盖国内外13个联络办,构建辐射全球的终身学习平台[3] 课程体系革新 - 新增人工智能、虚拟资产、区块链、可持续金融等前沿课程,紧密追踪科技与数字经济变革[3] - 深化金融实务模块:增设中国金融问题与挑战、创业金融实践等实战内容,强化管理精要课程群(组织管理、领导力等)[5] - 打通香港资本市场生态圈,与招商金控、广发证券等机构联合开展案例教学,组织伦敦、东京等国际金融枢纽实地研学[5][6] 校友价值与行业影响 - 25年累计培养近3000名金融及产业中坚,校友案例显示金融思维助力职业转型(如2017届校友从政府转型股权投资)与实业创业(融资谈判、财务风控等核心能力)[8] - 明确回应"金融羞耻论",强调金融作为经济血脉的价值创造功能,提出"向上乐行"的产融结合心态[9] - 未来重点吸纳科技创业者与实业家,通过上市公司协会等专业分会打造高频校友活动平台,强化香港金融优势与实体产业嫁接[11]
“万元”学费时代,要来了吗?
虎嗅APP· 2025-07-17 08:37
全国高校学费上涨趋势 - 全国高校学费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公办院校涨幅多在500~2000元,民办高校部分专业单次上调万元[3] - 云南师范大学文科类专业学费普涨800元,新疆大学设计学专业涨幅达30%至7800元/生·学年[3][8] - 民办高校涨幅显著: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艺术类本科年学费达4.3万元(+23%),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专业涨价1万元至3.5万元/年[3][12] 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激增 - 华东理工大学中外合办专业学费拟从2.1万元/年涨至4万元/年,涨幅近50%[13]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中外合办专业学费从8万~8.5万元飙升至10万~10.5万元/年[14][15] - 昆山杜克大学年学费达19万元,四年总费用超百万元[15][16] 研究生学费上涨现象 - 东华大学金融专硕学费从8.4万元/年涨至10.9万元/年(+2.5万元),国际商务专硕从7.9万元涨至10.9万元/年(+3万元)[18] - 复旦大学全日制金融专硕学费从21.8万元/全部涨至25.8万元/全部(+4万元)[19] - 名校专硕普遍不提供住宿,北京租房成本约7.2万元/2年[20] 学费上涨驱动因素 - 财政拨款缩减:教育部高等教育财政拨款连续3年递减,2025年预算较2024年减少5.65亿元[34] - 成本压力:上海高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6.4万元/年,学费占比仅8.4%,远低于25%上限[24] - 历史政策影响:2007年"限涨令"到期后,多地学费涨幅超50%,当前调整延续2020年以来的涨价潮[25][27][28] 学历价值与就业市场变化 - 2024年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专科生offer获取率56.6%高于本科生(45.4%)和硕博生(44.4%)[37][38] - 铁路等行业专科生录取人数为本科生近3倍,餐饮企业出现"本科学历以下勿扰"的服务员岗位[39][40] - "本升专"现象涌现,部分本科毕业生主动选择高职院校学习实操技能[41] 行业结构调整与教育转型 - 高校专业撤销加速:2023年撤销1670个本科专业,2024年停招2220个专业点[34] - 教师编制改为合同制,应对生源锐减风险[35] - 专家建议本科教育加强产教融合,将实践能力培养纳入核心课程[42]
文科生毕业第一课:与现实和解
第一财经· 2025-07-16 17:38
文科专业缩减趋势 - 全球高校普遍削减文科专业 哈佛大学取消30多门文科课程 涉及20多个系 国内复旦大学计划将文科招生比例从30%-40%缩减至20% [3] - 新高考改革强化就业导向 高中教育出现历史课"空班"等文科边缘化现象 [3] - 文科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攀升 2023年经管类和法学类扩招数量高于理学类 工学、农学招生名额缩减 [4] 文科生就业困境 - 2024年人文社科类毕业生offer获得率仅43.9% 低于理工类49.4% 2023年人文学科类低至41.3% [5] - 2023届就业落实率最低的3个专业均为文科类:美术学、心理学和法学 [5] - 本科毕业生薪资前20专业无文科背景 毕业3-5年后薪资榜除经管类外多数文科专业居末位 [6][7] 文科生就业路径转型 - 约30%人文社科毕业生选择考公/考编 理工科仅14% 法语专业近4成选择深造 文博专业仅12.5%从事对口工作 [7] - 头部企业招聘中 文科生优势难量化 美团商业分析等岗位更看重实习经历 2024届毕业生认为实习经历是获得offer的主因(38.9%) [7][12] - 跨界能力成突破口 辅修化学的文科生获农化公司offer 复旦大学推行"2+X"培养模式 电子科技大学允许自主设计跨专业方案 [15][16][17] 文科教育改革方向 - 教育部推动"新文科"建设 2025年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数字戏剧等29个交叉学科专业 [16] - 企业需求转向"数据素养+人文关怀" 小红书招聘人文训练师 五源资本AI挑战赛显示文科生借助工具可实现"转码" [17][18] - 麦可思数据显示 法学专业就业满意度与医学并列第一 教育学/文学毕业生5年后工作满意度最高 [9][10] 长期职业发展潜力 - 文科生在教育/文化艺术领域获得更高社会影响力 2018届教育学/文学毕业生职业成就感最强 [10] - 企业晋升中沟通协调能力价值凸显 文科生表达能力在+1至+3级管理层晋升中具优势 [10] - 新闻学训练提升多元视角与信息处理能力 互联网产品策划等岗位更看重综合能力而非专业对口 [10][11]
制作火星车、走进科研一线场所,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营活动开启
新京报· 2025-07-16 15:54
活动概述 - 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营活动将于7月16日至7月27日开展,组织营员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科研一线场所 [1] - 活动将通过沉浸式参观、互动式访问等形式,让师生触摸科技创新脉搏,感受我国科研创新实力与发展前景 [1] - 北京营将有4所高校分营接收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师生500余人 [1] 高校分营特色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营 - 邀请专家介绍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史,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 - 营员将走进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了解5G、人工智能、北斗卫星导航、手术机器人、未来无人机等技术 [2] - 专家将讲解火星探测并指导营员动手制作火星车 [2] 清华大学分营 - 开展人工智能专题专家讲座,带领营员体验前沿科技 [1] - 组织参观离心机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兴趣团队活动室及各院系实验室 [2] - 策划奇趣桥实验、简易护手霜实验等趣味实验,培养营员科学兴趣 [2] 北京化工大学分营 - 通过名家大师面对面活动,让营员亲身感受大师风采 [1] - 营员可以沉浸式体验"化学魔法" [2] 北京交通大学分营 - 带领营员聆听铁路科技前沿报告会 [1] - 参访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等实验场所 [2] 活动形式与目标 - 活动采用沉浸式参观、互动式访问等形式,帮助青少年直观感受科研创新 [1] - 学界名家、学科名师将深度参与线下科技实践,指导营员开展探索体验 [2] - 活动旨在锻炼营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兴趣 [2]
钱塘(新)区构建全方位服务生态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03
浙江民营企业出海战略 - 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重要代表,是浙江民营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拥有广阔市场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 [1] - 外贸出口业务是浙江经济重要支柱,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为浙商出海提供新机遇与平台 [1] - 活动现场举行企业出海洽谈交流,围绕跨境金融、贸易壁垒、人才支撑、产业项目等方面开展互动交流 [1] 金砖市场合作平台建设 - 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在钱塘(新)区揭牌,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1] - 提出打造"金砖实战人才池",整合学术智库、政府资源、企业实践优势共建出海智库平台 [1] - 钱塘(新)区将以江海之城智慧谷为中心,打造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合作国际客厅和中国合作中心总部 [2] 钱塘区产业支持体系 - 钱塘(新)区拥有14所高校和25万多名师生的科教资源库,正打造全方位企业出海服务生态 [2] - 浙江财经大学成立助企出海全球化服务中心,深度参与企业出海服务 [2] - 江海之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将建设国际化商务、居住、文化空间作为城市新中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