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投
icon
搜索文档
壮大科创“耐心资本” 深圳首单民营创投机构 科创债成功落地
中国证券报· 2025-06-19 04:35
深圳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发行 -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债券代码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为深圳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 [1] - 项目注册总规模15亿元,首期发行金额4亿元,债券期限10年(5+3+2),首期发行金额和期限均为同批次项目之最 [2] - 发行利率1.85%,共17家投资机构参与认购,认购倍数达6.3倍 [2] 资金用途与投资方向 -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科创债的科创属性引导资金聚焦关键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对科技企业的长期支持 [2] 增信机制与融资创新 - 项目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反担保,形成"央地双保险"增信机制 [3] - 创新条款设计包括灵活分期发行,突破传统评级逻辑,以科创属性替代资产规模指标 [3] - 央地协同风险共担机制系统性降低发债成本,缓解民营创投机构融资难题 [3] 行业影响与示范效应 - 项目落地彰显央行、证监会对创投行业的政策支持,对稳定市场预期、激活科创投融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2] - 该项目在发行总规模、发行期限等方面创下新纪录,有助于形成示范效应,引导更多债券资金转化为"耐心资本" [2] - 创新模式有效降低创投机构发债成本,活跃科创债交易市场,为深圳科技创新领域提供更多"耐心资本" [4] 机制创新与政策协同 - 债权股权融资协同优化,通过科技创新债券募集长期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扩大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形成"债股联动"的科技企业融资支持链 [6] -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募集资金投向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到成果产业化的金融赋能闭环 [6] - 首创"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构建"央企+地方国企"的风险分担体系,为长期资金"敢投、愿投"提供保障 [6] 政策背景与改革试点 - 项目落地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5] - 项目为全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 [6]
证监会深化科创改革,利于增强资本市场活力、促进创投发展
国金证券· 2025-06-18 22: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证监会推动落地的一系列积极举措将促进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增强资本市场活力,创投行业的四川双马有望受益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况 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事件点评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已有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各板块及私募创投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多数科创板、北交所和创业板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加大;存在耐心资本不够、金融供给风险容忍度低、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2] 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及主要举措 - 加快推出“1+6”政策措施,聚焦未盈利优质科技企业,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上市,强化信息披露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启用创业板第三套标准拓宽上市渠道 [2] - 强化股债联动科技创新优势,发展科创债、优化配套机制、创新应用REITs等金融工具,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2] -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引导长期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拓宽资金来源、通畅退出渠道,支持编制科技创新指数、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降低中小投资者参与门槛 [3] - 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完善监管制度安排,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推动新举措落实,促进并购重组、防范风险 [3] - 构建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落实优化QFII制度、拓展外资交易范围、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等制度,便利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3] 投资建议 创投行业的四川双马有望受益于相关举措 [4]
揭秘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
投资界· 2025-06-18 15:47
创投行业科技创新债发行 - 全国首批民营VC/PE试点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中科创星发行规模4亿元 东方富海发行规模4亿元 毅达资本发行规模1.5亿元 [1][3] - 央行通过创设金融债券工具直接补充创投资金来源 支持创投发展 属全球创投行业历史首次 [1] - 科创债为GP带来市场化资金 缓解募资困境 同时是国家发展创投助力科技创新的重要信号 [2] 科创债政策背景与发行细节 - 央行自2023年9月起牵头探讨金融工具支持创新 将科创债拓展至股权投资企业 2024年5月正式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公告 [4] - 发行机构需具备丰富投资经验 出色管理业绩 优秀管理团队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 新能源 半导体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东方富海科创债利率1.85%创同期民企新低 中科创星利率2.10% 毅达资本利率2.33% 达到头部国资机构水平 [5] 担保机制创新 - 采用"央地协同 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 东方富海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全额担保 深圳高新投融资担保提供反担保 [6][7] - 中科创星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担保 西安投融资担保公司反担保 毅达资本通过中债信用增进联合江苏银行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8] - 央地"双保险"机制降低股权投资机构发债信用风险 [9] 科创债突破性意义 - 债券期限从3-5年延长至10年 解决与科技企业成长周期错配问题 真正践行耐心资本 [12] - 认购方出现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 东方富海认购倍数6.3倍 中科创星3.58倍 毅达资本1.6倍 [12] - 为民营创投机构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增强LP和社会资本信心 获得国家级金融机构品牌背书 [11][13] 创投行业现状与未来 - 2024年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和规模同比下滑43.0%和20.8% 市场化LP成为稀缺资源 [14] - 2023-2024年为政策大年 金融"五篇大文章" "创投十七条"等政策陆续出台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望带动近1万亿元资金 [15] - 中国科技资产迎来重估 创投机构有望在全球科技爆发中崛起 [16]
制度包容性提升 科创投资发展预期进一步增强丨“科创板八条”一周年
证券时报· 2025-06-18 08:07
科创板八条政策影响 - 政策明确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上市,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并拓宽创投机构退出通道 [1] - 未盈利科技企业普遍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不确定性特点,短期未盈利属常态,此类企业是创投机构主要投资标的 [1] - 政策发布后首批受理的未盈利企业IPO项目(西安奕材、昂瑞微)均为盛世资本投资项目,显示创投机构为直接受益方 [1] 并购重组与退出机制 - 政策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并购,提高估值包容性,尤其鼓励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2] - 创投机构与科创板上市公司业务协同性强,并购或成潜在退出渠道,但需解决估值匹配等技术性问题 [2] - 2024年上半年科创板上市公司背后的创投机构渗透率达100%,显示创投与科创板深度绑定 [2] 制度包容性与市场生态 - 提升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制度包容性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需完善评估体系并提供持续政策支持 [3] - 创投行业期待延续性政策支撑,特别关注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能否突破 [3] - 政策目标包括弥合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异,形成可持续退出生态,以促进"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资本循环 [2][3]
创业邦2025创投机构ESG最佳实践奖调研启动
创业邦· 2025-06-18 07:46
ESG投资理念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双碳"战略推动下,ESG投资理念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发展方向 [1] - 投资者在项目筛选中日益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 [1] - 创投机构主动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体系,以把握绿色投资机遇并应对市场变化 [1] 创投机构的ESG实践进展 - 部分创投机构已形成示范效应,将ESG理念融入全投资流程,包括制定策略、构建框架、完善治理架构和强化信息披露 [1] - 这些机构更注重长期价值创造而非短期财务回报,优先布局ESG绩效领先企业 [1] - 通过投后赋能推动被投企业在环境效益、社会价值及治理水平方面实现积极改善 [1] - 2024年创业邦发布的ESG最佳实践奖上榜机构树立了行业标杆 [1] 创业邦ESG最佳实践奖评选 - 创业邦推出"创投机构ESG最佳实践奖"榜单,综合衡量机构在制度体系、能力建设、投资流程、国际倡议遵循和透明度等方面的实践 [2] - 榜单旨在表彰ESG实践卓越的创投机构,分享最佳案例并激励更多机构参与行业可持续发展 [2] - 评选活动期望促进创投行业ESG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2] 榜单申报参考 - 历届榜单包括2024年和2023年创业邦发布的创投机构ESG最佳实践奖 [3]
超3748亿元金融“活水”涌入科创领域 科创债助力构建科技企业融资新生态
上海证券报· 2025-06-18 03:28
债券市场"科技板"发行情况 - 截至6月7日全市场147家机构累计发行科创债超3748亿元 其中39家金融机构发行2239亿元 108家非金融企业发行1509 98亿元 [1]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邮储银行承销4单首批科创债 通过板块协同优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 - 浙商银行构建全链条柜台业务服务体系 累计开户超1000户 交易量突破700亿元 [2] - 中信证券启动20亿元科创债发行 募集资金不低于70%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重点构建"股债基"联动模式 [3] 股权投资机构作用 - 股权投资机构参与支持近九成科创板上市公司和六成创业板上市公司 科创债破解其融资渠道不畅难题 [4] - 科创债允许资金通过直接投资及基金出资投向产业链上下游初创企业 形成"以债育股 以股促链"生态循环 [4] - 西科控股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首次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募集资金投向光电子信息 人工智能 高端制造等领域 [5][6] 区域案例 - 苏州元禾控股通过科创债支持先进制造 集成电路等领域 累计基金管理规模超千亿元 [6] - 无锡创投发行附带转股条款混合型科创债 聚焦智能制造 高端装备 半导体等产业 [6] - 鲁信创投通过科创债将资金引导至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6] 企业融资体验 - 科大讯飞利用科创债调整负债结构 每年研发投入超销售收入20% [8] - 应流机电在"第二支箭"支持下发行2亿元科创债 票面利率1 7% 获30%风险缓释凭证 [9][10] - 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由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 与地方政府 市场化增信机构共同分担违约风险 [9]
制度包容性提升 科创投资发展预期进一步增强
证券时报· 2025-06-18 02:15
科创板改革政策影响 - "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上市,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并拓宽创投机构退出通道 [1] - 政策落地后受理的未盈利企业IPO项目包括西安奕材和昂瑞微,均为盛世资本投资项目,显示创投机构为直接受益方 [1] - 行业对科创板发展预期更乐观,市场环境较此前有所改善 [1] 并购重组与退出渠道 - "科创板八条"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整合,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2] - 创投机构在部分行业赛道的投资与科创板上市公司业务协同性较强,并购有望成为潜在退出渠道 [2] - 2024年上半年科创板上市公司背后的创投机构渗透率已达100%,显示退出渠道重要性 [2] 政策包容性与市场活力 - 政策提出支持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着眼于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3] - 提升制度包容性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建议完善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评估体系 [3] - 创投机构期待延续性政策支撑,特别是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能否有新突破 [3] 创投行业生态 - 退出成为大多数创投机构的"头等大事",政策明确优化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 [2] - 活跃繁荣的科创板市场是推动更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 [2] - 科创投资项目退出渠道畅通对鼓励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
国信证券携手东方富海 落地首单获央行风险分担工具支持项目
搜狐财经· 2025-06-17 20:11
债券发行概况 - 东方富海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5+3+2年,票面利率1.85% [1] - 债券吸引17家投资机构参与认购,认购倍数达6.325倍,创下市场高度关注 [1] - 本期债券为首期发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全国首批申报、首单成功挂网、首单亮相资本市场、首单簿记发行的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券 [1] 市场创新与示范效应 - 本期债券是债券市场设立"科技板"以来首个获得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001号保函)的科技创新债券 [1] - 实现了"央地协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机制从制度设计到实践落地的历史性跨越,堪称我国科技金融改革的"立木建信"工程 [1] - 为民营创投机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供了可复制范式,为科技创新企业引入新的资本活水 [1] 发行主体背景 - 东方富海是我国本土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创投机构之一,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公司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培育出一批在科创板、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优秀科技企业 [2] - 债券火爆发行彰显市场对其专业能力与持续价值创造力的高度认可,体现其作为创投行业头部机构的引领作用 [2] 金融支持与战略意义 - 本期债券是国信证券贯彻党中央"强化科技金融"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金融力量,公司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 - 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2] - 国信证券未来将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创投机构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科技创新一线 [2]
毅达资本发行全国首批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 票面利率2.33%
快讯· 2025-06-17 19:32
智通财经6月17日电,记者获悉,毅达资本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 券。本期债券发行规模1.5亿元,期限3+2年,最终票面利率为2.33%。(记者 陈美) 毅达资本发行全国首批民营创投机构科创债 票面利率2.33% ...
发行利率1.85%!东方富海成功发行科创债券 发债成本大幅降低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19:29
债券发行概况 - 东方富海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注册总规模15亿元,首期发行4亿元,期限10年(5+3+2),为首批同类型项目中金额最大、期限最长的债券 [1] - 该债券为全国首单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具有三重"首单"属性:首单挂网、首单亮相资本市场、首单簿记发行,同时也是债券市场"科技板"设立后首个获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的项目 [1] - 发行利率1.85%,获17家机构6.3倍超额认购,由国信证券牵头主承销,中债信用增进提供全额担保,深高新投提供反担保,形成"央地双保险"增信机制 [1] 政策背景与机制创新 - 项目响应《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要求,成为深圳落实该政策的首批实践成果,通过三大机制优化科技企业融资生态 [2] - 创新机制包括:1)债权股权融资协同,形成"债股联动"支持链 2)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卡脖子"领域构建金融赋能闭环 3)首创"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由中债信用增进和深高新投分别提供担保与反担保 [2] 市场主体价值解读 - 东方富海突破民营创投评级壁垒,通过灵活分期发行和以科创属性替代资产规模指标的设计,系统性降低发债成本,缓解融资难题,同时引导资金聚焦关键技术领域 [3] - 深高新投通过"央地双保"模式为债券注入信用新动能,该机制能降低创投机构发债成本,活跃科创债市场,并将长期低成本资金引入科技创新领域培育"耐心资本" [4] 行业示范意义 - 项目开创科创企业融资新模式,央地协同增信机制有效降低融资风险,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为科技企业提供稳定长期资金 [5] - 形成可复制的"深圳经验",体现政策与市场机制深度融合,对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