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搜索文档
暑期档:120亿票房动画撑起28%,电影公司忙着转型做IP运营商
36氪· 2025-09-03 16:39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票房119.66亿元 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16.43亿元 但较2023年历史高点206.20亿元下降42% [1] - 抛开疫情三年特殊时期 该成绩在过去十年排名倒数第二 显示电影市场整体下行压力显著 [1] 动画电影市场表现 - 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32.74亿元 占整体票房27.4% 创历史新高 远高于长期不足15%的占比 [4] - 国产动画电影表现突出 18部作品产出票房24.38亿元 占比74.5% 较去年大增近19亿元 [6] - 进口动画电影13部产出票房7.99亿元 较去年同期直接腰斩 占比降至24.4% [6] - 全年国产动画电影破亿作品达6部 创历史最好成绩 进口动画仅4部破亿 为近10年最低水平 [8] 头部动画作品表现 - 《浪浪山小妖怪》创造国产二维动画票房新纪录 预测票房16.22亿元 预计位列中国动画影史第五名 [6] - 《罗小黑战记2》豆瓣评分8.7分 预测票房5.16亿元 [6] -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票房3.98亿元 创造该系列中国大陆市场最好成绩 [6] - 《聊斋:兰若寺》票房2.43亿元不及预期 为追光动画自2019年以来最差成绩 [6] 产业模式转型 - 动画电影与"谷子经济"、IP授权等新兴商业模式深度绑定 推动电影产业从单一票房依赖向全产业链转型 [3] - 光线传媒开启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创造者和运营商"战略转型 IP运营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12] - 万达电影通过"1+2+5"战略打造"超级娱乐空间" 实现影院场景创新升级和收入多元化 [14] 衍生业务发展 - 光线传媒《哪吒之魔童闹海》衍生品销售额或达上千亿元 带来GDP增量超2000亿元 [10] - 光线上半年电影及相关衍生业务收入31.0亿元 同比暴增218.54% 毛利率达80.03% [11] - 万达电影暑期档IP衍生品销售总额1.06亿元 同比大增94% [17] - 上影元与40余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 推出《浪浪山小妖怪》IP衍生产品SKU达800余个 [20] 公司业绩表现 - 万达电影上半年商品、餐饮销售收入8.63亿元 毛利率高达73.42% 远高于观影收入4.91%的毛利 [18] - 万达电影扣非净利润4.8亿元 同比暴增455.35% [18] - 中文在线IP衍生开发产品业务收入2.37亿元 同比增长46.43% 毛利率41.87% [25] - 上影元上半年营业收入4006.34万元 同比减少37.5% 净利润1309.76万元 同比减少38.1% [23]
好评中国丨“暑期经济”火热 折射中国经济澎湃活力
环球网· 2025-09-03 16:28
暑期消费市场表现 - 暑期文旅市场活力四射 热门IP带动乐园经济火热 消费场景持续焕新[1] - 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突破116亿元 观影人次超3亿 超去年同期成绩[1] - 夜间经济成为消费新动能 浙江推动停车费分段减免及夜间打车优惠 江苏优化夜间消费服务[1] 经济数据与政策支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 同比增长5.3%[2] - 多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通过文旅融合优化消费供给 释放消费潜力[1][2] - 投资银行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反映经济活力与韧性[2] 新业态与消费趋势 - 新业态释放活力 个性化场景激活消费新动能 如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1][3] - 多样化民生需求显现 涵盖冰镇饮品、防晒神器及避暑度假产品与服务[2] - 新技术与新模式创造便捷有趣消费场景 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3]
上海电影:邬鹤萍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1:34
公司人事变动 - 财务总监邬鹤萍辞职 离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1] - 辞职自董事会收到报告之日起生效 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影响 [1] - 总经理将代行财务总监职责直至新财务总监到任 [1] 公司财务概况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00%来自电影行业 [1] - 当前公司市值为143亿元 [1] 行业相关动态 - 长久物流财务总监靳婷辞职 [2] - 安孚科技聘任刘剑波为财务总监 [2] - 广誉远聘任任岩为财务总监 [2]
反思暑期档没意义
虎嗅· 2025-09-02 19:43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票房119.7亿元,与2024年基本持平,但远低于2023年的203亿元 [1] - 观影人次仅3.2亿,较6年前减少近2亿,为近10年最冷清暑期档之一 [1] - 档期内有8部豆瓣8分以上新片上映,多数热门影片评分超7分,涵盖主旋律、合家欢、动作犯罪等多类型 [1] 观影人群结构变化 - 2025年暑期档主力观影人群为25-34岁群体(90后),20-24岁大学生及青少年占比不足20%,其中中学生占比可忽略 [4] - 与2019年对比:2019年主力为20-29岁人群,其中20-24岁占比最高;当前主力人群年龄较2019年增长5岁 [4] - 20岁以下青少年观众占比从2019年超10%降至2025年约5%,年轻新观众流入显著减少 [4][5] - 2023年已出现年轻观众占比下滑趋势,25-34岁观众占比提升 [6] 头部影片用户画像对比 - 2025年暑期档头部影片青少年占比普遍低于5%(如《浪浪山》2.1%、《长安的荔枝》2.4%) [6] - 2019年同期头部影片青少年占比显著更高(如《哪吒1》15.7%、《蜘蛛侠2》19.9%) [6] - 2023年过渡期影片《孤注一掷》《消失的她》青少年占比仍超10%,但已低于历史水平 [7] 行业内部挑战 - 2020年后疫情导致影院供给能力下降,片荒问题突出,观众踩雷概率上升 [8] - 票补减少及影院涨价导致票价昂贵,年轻观众认为影院观影性价比低 [9] - 00后成长阶段缺乏影院消费习惯培养,与90后形成明显体验差异 [9] 外部竞争环境 - 线上短内容(短剧、短视频)快速发展,成为日常娱乐必需品 [9] - 53.6%观众选择倍速观看短剧,00后群体倍速观看比例达63.7% [9] - 短视频文化导致观众耐心下降,习惯跳过非主线剧情 [10] 内容创作趋势变革 - 大导演(陈可辛、管虎)、大IP(《碟中谍》《超人》)、高口碑影片均出现票房不及预期案例 [12] - 逆势爆款影片共同特点:切中大众情绪(如民族自豪、社会问题、女性焦虑) [13] - 情绪电影通过引发社会议题讨论突破算法圈层,形成社交货币属性 [14][15] - 案例:《消失的她》凭借女性情绪话题实现票房逆跌,最终收获35亿元;《浪浪山》以职场共鸣推动国产2D动画票房纪录 [15][17] 票房收益结构分化 - 粉丝电影(如《东极岛》《酱园弄》)在质量不足时票房上限约3-4亿元 [20] - 影迷向高质量影片(如《戏台》《罗小黑2》)票房区间约5-6亿元 [20] - 高成本电影需通过预算管理及多元变现实现盈利 [20] 行业发展方向 - 创作需聚焦大众情绪洞察,为普通观众提供"与我相关"的观影理由 [21] - 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共情,建立与观众的情感连接 [21][22]
多项“电影+”举措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 电影市场“第二引擎”正在被激活
央视网· 2025-09-02 11:57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达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1] -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增长12.75% [1] 票价与消费补贴 - 平均票价降至37.2元 低于去年同期的40.9元 [2] - 浙江省发放电影消费券超3680万元 创近年新高 [5] - 浙江省8月上半月票房2.7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5.81% [5] 电影+文旅联动 - 各地开展"跟着电影去旅行""跟着电影品美食"等联动活动 [6] - 电影票根可享受餐饮游玩等多重优惠 [6] - 电影新业态激活文旅市场消费活力 [6] 衍生品与跨界合作 - 《浪浪山小妖怪》与超30家品牌合作 上映首日周边销售额破700万元 [8] - 《浪浪山小妖怪》盲盒产品出售超300万只 [8] - 《罗小黑战记2》盲盒预售2秒售罄 快闪店10天客流量超15万人 [8] - 暑期档电影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 [11]
叫好又叫座,暑期档国产电影如何打动观众、走向世界?
央视新闻· 2025-09-02 11:50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达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1] -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增长12.75% [1]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76.21% [1] 头部影片市场表现 - 票房前十影片中国产电影占七部 [5] -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长安的荔枝》三部影片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5] - 《浪浪山小妖怪》创中国二维动画影史票房新纪录 [6] 成功影片核心要素 - 通过情绪价值与情感共鸣建立观众连接 《南京照相馆》在抗战胜利80周年节点引发国内外观众共鸣 [5] - 青年导演展现新颖创作风格 申奥、於水、大鹏等导演作品更具时代特色 [6] - 深度融入中国文化元素 《南京照相馆》展现中国家国观 《浪浪山小妖怪》构建东方动画视觉 《长安的荔枝》呈现大唐文化 [6] 产业联动效应 - 电影文创、电影美食、电影取景地旅游等衍生消费得到有效拉动 [8] - 国家电影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 推出系列惠民举措 [8] - 与航空公司合作打造"光影之旅" 联合票务平台推出里程积分兑换电影代金券活动 [8]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影消费有力拉动内需 产生消费链式反应 [9] - "电影+"融合思维拓展消费边界 影院成为文化社交和情绪消费场所 [8] - 中国电影纪录持续刷新 观众为好内容付费的消费习惯形成 [9]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暑假消费“热”背后的经济之“韧”
搜狐财经· 2025-09-02 11:18
文旅:融合创新多点突破,从"流量"到"留量"激活全域消费 暑期各地以"文旅融合"为核心,通过场景创新、业态升级、服务优化,"停留经济""夜经济""票根经济"……创新的消 费供给衍生了更多消费爆点。 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记者齐平 见习记者吴佳仪)从铁路客运量突破9亿人次的"流动热度",各地文旅融合的"体验 升级"、出新出彩,再到电影暑期档票房破119亿元的"观影热潮"……这个暑期,大江南北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一幅火热 景象,多领域消费数据节节攀升,不仅折射出民众多元化的暑期生活需求,更彰显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劲韧性与潜 力。 暑运:暑运客运量再攀高峰,彰显出行活力 作为暑期消费的"先行指标",铁路客运量持续高位运行,见证着民众出行热情的高涨。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5年暑 运,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约9.4亿人次,首次突破9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航空出行同样保持高增长。民航局数据显示,7月国内航空市场完成旅客运输量6473万人次,同比增长2.7%。国际客 运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我国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达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规模创历史新高。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暑运期间,全 ...
超119亿元! 暑期档电影与观众“双向奔赴”
中国证券报· 2025-09-02 08:41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电影票房达119.66亿元,观影人次达3.21亿 [1] - 国产片从7月中旬起热度走高,市场表现稳中有进 [1] -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位列票房榜前三 [1] 影片题材特点 - 暑期档上映100余部影片,涵盖历史、动画、喜剧、动作、悬疑等多种题材 [2] - 抗战题材影片表现突出,包括《南京照相馆》和《山河为证》等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作品 [2] - 动画电影取材优秀传统文化,《聊斋:兰若寺》《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展现文化自信 [2] 创作视角特点 - 多部影片采用微观视角聚焦普通人,《南京照相馆》关注抗战背景下小人物,《长安的荔枝》展现唐朝小吏故事 [4] - 微观视角蕴含人文关怀,让观众更易感同身受 [4] - 观众希望在作品中看到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 [4] 内容创新特点 - 创作者对经典进行创新诠释,《浪浪山小妖怪》关注西游无名之辈,《聊斋:兰若寺》用新叙事串联原著 [5] - 改编作品寻求新意,《捕风追影》用密集动作戏添彩,《戏台》加入更多戏剧冲突 [5] - 多部影片在网络平台获得高分评价,优质内容满足多元需求 [2] 行业市场表现 - 暑期档作为全年时间跨度最长档期,是观察电影市场态势的重要窗口 [5] - 电影和观众相互选择相互成就,好作品与好观众双向奔赴 [5] - 部分电影采用提前点映策略,市场反馈影响观众观影决策 [2]
电影暑期档止跌:新兴导演崛起,陈可辛们亏损丨消费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08:27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但较2023年206.3亿元和2019年177.8亿元的高点仍有明显差距 [1] - 观影人次3.21亿人 同比上升12.76% 放映场次3765万场 同比降低1.7% [2] - 平均票价37.2元 同比下降8.8% 主要受片方下调发行结算价及电影消费券补贴影响 [2] 影片结构变化 - 票房超10亿元影片2部 与去年持平 但过亿影片数量从26部锐减至19部 [2] - 票房5-10亿元腰部影片数量同比增加 [2] - 头部项目票房收缩 今年暑期档冠军《南京照相馆》票房28.90亿元 低于去年冠军《抓娃娃》32.54亿元和2023年冠亚军《孤注一掷》35.26亿元、《消失的她》35.23亿元 [5][6] 影院经营状况 - 在映影院数量1.29万家 同比增长2.8% 暑期档新建影院214家 较去年同期增加9家 [3] - 影市平淡与渠道扩张导致影院生存压力加剧 [4] 创作格局演变 - 新生代导演崛起 《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浪浪山小妖怪》导演於水、《捕风追影》导演杨子等新生代作品占据票房前三 [7] - 传统大导演项目面临亏损 陈可辛《酱园弄·悬案》票房3.75亿元 豆瓣评分5.7 导致出品方欢喜传媒上半年净亏损1.02亿港元 [9] - 姜文《你行!你上!》票房9085.6万元 陷入巨亏境地 [10] 动画电影突破 - 动画片表现亮眼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14.55亿元 超出市场预期 [5][12] - 短片-长片孵化模式验证成功 该片原IP来自2023年B站短片集《中国奇谭》 当年B站国创区追番排名第4 [12] - 衍生品开发成效显著 与超过30家企业合作 上线衍生品超800个 [13] 政策支持力度 - 国家电影局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 中国银联、猫眼、淘票票等机构投入超10亿元补贴 [14] - 2025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预算2.70亿元 6月下达0.81亿元 [14] - 政策导向强调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旗舰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特色工作室 形成分层发展格局 [15]
电影暑期档止跌:新兴导演崛起,陈可辛们亏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08:24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电影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但较2023年206.3亿元和2019年177.8亿元的高点仍有明显差距 [1][2] - 观影人次3.21亿人 同比上升12.76% 放映场次3765万场 同比降低1.7% [2] - 平均票价同比下降8.8%至37.2元 主要受片方下调发行结算价及电影消费券补贴影响 [2] 影片结构变化 - 票房超10亿元影片2部 与去年持平 票房过亿元影片数量从26部锐减至19部 [2] - 票房5亿-10亿元的腰部影片数量同比增加 [2] - 头部项目票房收缩 今年暑期档冠军《南京照相馆》票房28.90亿元 低于2024年《抓娃娃》32.54亿元和2023年《孤注一掷》35.26亿元 [7][9] 影院经营状况 - 在映影院数1.29万家 同比增长2.8% 其中新建影院214家 较去年同期增加9家 [4] - 影院数量持续扩张与市场平淡形成反差 导致影院生存压力加大 [4] 内容创作趋势 - 新生代导演崛起 《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浪浪山小妖怪》导演於水、《捕风追影》导演杨子均为新生代代表 [11] - 传统大导演项目面临亏损 陈可辛《酱园弄·悬案》导致欢喜传媒上半年净亏损1.02亿港元 姜文《你行!你上!》票房仅9085.6万元且巨亏 [13][14] - 影片口碑整体提升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豆瓣评分均超过8分 [8] 动画电影突破 - 动画片表现亮眼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14.55亿元 超出市场预期 [7][16] - 短片-长片孵化模式成为重要创作路径 该片原IP来自2023年B站短片集《中国奇谭》 当年在B站国创区追番排名第4 [16] - 动画衍生品开发优势明显 《浪浪山小妖怪》已与超30家企业合作 推出衍生品超800个 [18] 政策支持力度 - 国家电影局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 中国银联、猫眼、淘票票等机构预计投入超10亿元补贴 [19] - 财政部下达2025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2.70亿元 其中6月下达0.81亿元 [19] - 主管部门强调要形成电影旗舰企业与中小企业共生的健康格局 通过分线竞争发行突破困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