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
搜索文档
广深带头“织网”轨道交通 大湾区进阶“一小时产业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23:46
轨道交通网络建设进展 - 国庆中秋假期前夕广深两地密集开通新线路 深圳于9月28日开通地铁16号线二期和6号线支线二期 广州于9月29日实现3条城际铁路和2段地铁新线“五线齐发” [1][3] - 广州地铁集团运营的城际铁路达420公里 广州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768.4公里 广州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突破1100公里 深圳地铁运营总里程突破600公里达609.6公里 [1]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铁路运营里程超2800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477公里 [3] 网络互联与效率提升 - 新开通线路显著缩短时空距离 例如琶洲至东莞西站出行时间从84分钟缩短至约30分钟 票价从23元降至19元 [3] - 未来广深地铁有望通过东莞连成一体并向香港、惠州延伸 形成全国最大地铁网络 加速从“一小时生活圈”向“一小时产业圈”跃升 [2][4] - 光明城站等枢纽将构建“高铁+城际+地铁”一体化交通体系 实现立体接驳 [4] 客运需求与增长态势 - 广深城际铁路作为交通大动脉每日客流量达16.6万人次 2024年暑运单日最高到发量突破7万人次 通勤客流占比达45% [6] - 2024年12月31日广州地铁客运量突破122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截至今年8月31日线网日均客运量达914.71万人次 同比增长3.98% [6] - 2025年8月深圳地铁进站量达16948万人次 客流量达30013万人次 均居全国第三 客运强度为1.63万人次/公里·日 连续21个月位列全国内地城市首位 [7] 对产业与经济的影响 - 高效交通网络助力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动 给企业选址带来更大主动权 企业可将产业园设置在东莞佛山肇庆等成本较低区域 [2][4] - 轨道交通“硬联通”将重塑城市发展空间与产业格局 促进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动 释放大湾区协同发展潜力 [2][4][8] - 当8600万人口通过轨道交通融合为“一个”巨型城市时 产业分工的细化与生产效率将远超单个千万级城市 形成全球竞争力 [5] 技术应用与战略协同 - 地铁网络加密与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例如佳都科技的AI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地铁智能调度与智慧车站管理 优化发车间隔和行车速度 [8] - 广深轨道交通发展是政策经济人口与区域战略四方合力的结果 旨在以轨道交通为骨架重构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格局和经济地理 [6] - 广深港高铁自2018年全线开通以来跨境旅客超1亿人次 截至2025年9月25日今年累计运送跨境客流达2287.2万人次 同比增长16.3% [9]
广州地铁同日开通多条城际铁路和地铁线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20:36
网络扩张里程碑 - 公司于9月29日开通运营3条(段)城际铁路,包括广州东环城际(番禺-白云机场北)、琶莲城际和广惠城际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1] - 公司同日开通2条(段)地铁线路,包括十三号线二期(天河公园-鱼珠)、十四号线二期(嘉禾望岗-乐嘉路),以及十一号线广州东站[3] - 此次开通使公司运营的城际铁路里程达到420公里,地铁线网运营里程达到768.4公里[1][3] 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 公司运营的城际铁路网络已连接广州、佛山、东莞、惠州、肇庆、清远6个城市,串联10个枢纽,并与14条地铁线共17座地铁站实现便捷换乘[1] - 新开通城际线路通过“番禺-琶洲-广州莲花山”三站构成的“黄金三角”,可与广惠、广肇、广清、广州东环城际铁路贯通运营[3] - 新网络使佛山、惠州、东莞、肇庆、清远五市无需换乘即可快速通达广州琶洲会展核心区、国际金融城及广州白云机场[3] 交通效率与生活圈融合 - 从广州琶洲站出发,30分钟可达广州白云机场及佛山、东莞中心城区,60分钟可达深圳机场、肇庆及惠州中心城区,90分钟可达清远中心城区[5] - 此次开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306090”交通圈加速成型,生活圈加速融合[5] - 公司管理层表示,珠三角城际铁路已“筑线成网”,各线路功能互补、协同联动,将交通动脉转化为发展纽带[5]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于今年底前开工建设佛穗莞城际,同时接管运营穗莞深城际,并开通广清城际铁路南延段、地铁二十二号线后通段[5] - 至年底,公司运营的“地铁+城际+有轨电车”总里程将突破1300公里[5] - 公司目标为纵深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通枢纽集群[5]
智洋创新:控股股东智洋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约422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0:04
公司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智洋控股持有公司股份约78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2.32亿股的约33.71% [1] - 一致行动人智洋投资持有公司股份约78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2.32亿股的约3.39% [1] - 以上股份均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无限售流通股 [1] 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合计不超过约422万股公司股份 [1] - 智洋控股计划减持不超过230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9929% [1] - 智洋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约192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831%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1]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电力行业,占比82.57% [2] - 轨道交通行业收入占比9.58%,水利行业收入占比7.49% [2] - 其他业务及其他行业收入占比较小,分别为0.26%和0.1% [2] 公司市值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69亿元 [2]
广深莞地铁密集“上新”,跨市轨交重塑大湾区
第一财经· 2025-09-29 18:12
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 深圳地铁运营总里程于9月28日突破600公里,达609.6公里,位列全国第五,线网密度0.305公里/平方公里,稳居内地城市第一 [3][5] - 广州地铁“地铁+城际”运营里程已突破1000公里,其线网单日总客运量在2024年刷新历史纪录,达1220.2万人次 [9][10] - 东莞地铁1号线有望于年底开通试运营,其规划中的二期和三期将分别与广州地铁5号线、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接驳,串联三座万亿GDP城市 [3][10] 深圳地铁客流与增长动力 - 深圳地铁客运强度长期居高不下,8月份客运强度达1.63万人次/公里·日,连续21个月位列内地城市第一,1~8月全线网日均客运量达894.79万人次,同比增长7.1% [6] - 客流增长源于常住人口大幅增长(2024年底社区登记总人口同比增加74.11万人)以及深中通道开通和深港跨境出行火爆 [7] - 2025年底深圳还将迎来4条地铁新线投入运营,其地铁五期建设预计在2030年前后使全市轨交里程突破800公里 [7] 跨区域轨交网络互联互通 - 深莞两地正推动多条地铁线路衔接,包括深圳10号线东延、11号线北延与东莞3号线衔接等,以实现与东莞凤岗、松山湖等地的轨道连通 [9] - 香港轨交北环线主线将于本周启动,其支线将跨深圳河与深圳福田区相连,目标2034年或之前同步开通,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项目也在推进中 [11] - 广深港高铁自2018年全线开通以来,跨境旅客已超1亿人次,2025年截至9月25日累计运送跨境客流达228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3% [11] 轨交网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将助力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动,重塑城市空间与产业格局,并给企业选址带来更大主动权 [3][13] - 跨市地铁将促进深圳(科创中心)、东莞(制造业重镇)、惠州(土地资源雄厚)三地资源互补,重构都市圈的空间和产业逻辑 [14] - 以广州为核心的城际铁路将密切其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作,使区域从“一小时生活圈”向“一小时产业链”发展,促进科技创新走廊成长 [14]
神州高铁:9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6:33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9月28日以通讯方式召开第十五届第十三次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审议了关于修订《神州高铁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的议案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全部来自轨道交通业务,占比100.0%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78亿元 [1] 行业动态 - 饮料行业竞争加剧,农夫山泉推出绿瓶产品后,怡宝市占率出现大幅下滑,跌幅近5个百分点 [1]
外资与本土企业“双向奔赴” 西安开放型经济涌动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9-29 12:56
物流与基础设施发展 - 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用并成为中欧班列重要节点 实现国际物流"枢纽对枢纽"升级并显著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2] - 码头运营繁忙 集装箱整齐排列且装卸车往来穿梭 [2] 外商投资与经济增长 - 西安市上半年实到外资4.21亿美元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4.7% [2] - 新设外资企业149家 同比增长4.9%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出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 为相关领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 外资企业项目与投资 - 中粮可口可乐陕西数智化工厂总投资10亿元 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4天且开工13个月即投产 [3] - 工厂为全国首家数智化工厂和科技含量最高生产基地 以智能供应链中台系统作为工业大脑并贯通七大平台系统 [3] - 伊顿电气集团投建亚太区新能源产业基地 建设1座现代化厂房及6条智能生产线并聚焦储能系统、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等领域 [4] - 西安与阿尔斯通集团签署轨道交通战略合作协议 三星闪存芯片V8项目总投资达60亿元 [4] 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 - 经开区承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 体现留住外资软实力 [4] - 高新区起草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着力破解七大发展瓶颈 [5] - 亲商助企机制累计征集涉企诉求1961项且办理率达100% 创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发展环境 [5] - 高新区聚集国家和省市级高层次人才500余名 区级硬科技创新人才1.5万余名和硕博人才约10万名 [5] 企业出海与国际贸易 - 高新区前8个月进出口总值达2202.9亿元 同比增长17.1% [6] - 出海企业呈现硬科技特色鲜明、民营企业成为生力军、覆盖全球和模式多元四大特点 [6] - 诺瓦星云、铂力特、比亚迪等企业成为出海主力 [6] - 高新区成立科技企业出海联盟 构建一站式出海服务体系 [7] 产业协同与生态建设 - 外资项目带来先进经验、管理标准和国际市场渠道 提升本土供应链企业国际化水平 [7] - 本土专精特新企业为新能源行业提供配套 吸引外资巨头加大投资 [7] - 外资企业数智化转型实践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样本 本土企业出海提升西安投资吸引力 [8]
轨交崇明线计划明年通车
解放日报· 2025-09-29 09:32
从地理位置上看,兴海社区紧邻长兴岛郊野公园,与海洋装备产业基地为邻,是长兴岛的核心区 域。兴海社区集居住、商业、公共服务、产业服务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功能融合、生态开放的公园城市 示范区和长江口城市客厅,未来将成为连接中心城区、崇明岛和横沙岛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战略发展区 域。 记者 茅冠隽 昨天,记者从2025崇明区投资促进大会上获悉,以轨交22号线(崇明线)长兴岛站为核心规划 的"地铁小镇"——兴海社区目前正抓紧建设,各项目稳步推进,标志着长兴岛产城融合发展迈出新步 伐。 9月23日深夜,轨交22号线位于崇明岛上的终点站裕安站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轨交22号 线全线车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线路接入市域地铁网,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20公里,目前全线已实现8座 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这条将为崇明发展增添强劲动能的轨交线路,计划于2026年底建成通车。为配 合轨交建设,一座"地铁小镇"——兴海社区正在长兴岛上呼之欲出。 ...
广深莞地铁密集“上新”,跨市轨交重塑大湾区|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28 21:56
深圳地铁运营里程突破 - 深圳地铁运营总里程达609.6公里 位列全国第五 [2][3] - 线网密度达0.305公里/平方公里 稳居内地城市第一 [3] - 2025年底前还将有4条新线投入运营 2030年全市轨交里程有望突破800公里 [4] 深圳地铁客流与客运强度 - 8月进站量达16948万人次 客流量达30013万人次 均居全国第三 [3] - 客运强度达1.63万人次/公里·日 连续21个月位列内地城市第一 [3] - 1-8月全线网日均客运量894.79万人次 同比增长7.1% [3] - 单日客流破千万累计达52次 8月首次实现连续8个工作日破千万 [3] 客流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底深圳社区登记人口2237.88万人 同比增加74.11万人 增量居全国第一 [4] - 深中通道开通促进珠江西岸城市居民便捷往来深圳 [4] - 深港跨境出行持续升温 "港人北上"热潮推动客流增长 [4] 大湾区轨交网络建设进展 - 广州地铁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含城际) [5] - 东莞地铁1号线预计年底开通 二期将连接广州地铁5号线 三期连接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 [2][6] - 深莞正推动10号线东延、11号线北延与东莞3号线衔接 6号线支线北延与东莞1号线衔接 [5] - 深大城际铁路加快建设中 地铁线路也在谋划 [5] - 香港轨交北环线主线本周启动 目标2034年开通 支线将连接深圳福田区 [7] - 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香港段已邀请承建商提交意向书 [7] 跨区域轨交互联互通 - 广深港高铁今年累计运送跨境客流2287.2万人次 同比增长16.3% [6] - 广州东环城际、琶莲城际和广惠城际北延段将于近期开通 形成湾区城际环线 [5][6] - 东莞地铁1号线将串联广州、东莞、深圳三座万亿GDP城市 [6] 轨交网络对产业格局影响 - 降低大湾区城市间通勤成本和时间成本 增强企业选址主动权 [8] - 促进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流动 释放协同发展潜力 [8] - 重构深圳都市圈空间逻辑和产业逻辑 强化科创走廊发展(香港-深圳-东莞-广州) [8] - 广州城际铁路推动从"一小时生活圈"向"一小时产业链"发展 [8] 相关企业运营表现 - 港铁公司2024年总收入600.11亿港元 同比增长5.3% 净利润157.72亿港元 同比增长102.6% [6] - 高铁香港段业务增长显著 [6]
精准搭建合作桥梁,共绘产业发展蓝图,泰安高新区长三角优质产业项目对接会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6:11
此次泰安高新区长三角优质产业项目对接会,是创新招商模式的重要举措,不仅展示了泰安高新区的产 业优势与发展机遇,更搭建了政企直接对话、高效对接的桥梁。下一步,泰安高新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 点,持续跟踪对接意向合作项目,优化招商服务,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更多长三角优质产业项目落地生 根,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泰安高新区长三角优质产业项目对接会召开。此次会议聚焦长三角地区优质产业资源,搭建高效 对接平台。党工委副书记姚来新主持,来自长三角地区的11家重点企业客商代表受邀参会。 会上,泰安高新发展(000628)集团负责人围绕高新区产业布局、园区载体、服务保障等方面作推介, 详细介绍了泰安高新区在输变电及电线电缆、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链的发展 优势,重点解读了人才引进、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充分展现了泰安高新区招商引资的诚意与实力。 在交流座谈环节,长三角客商代表结合自身企业发展方向与投资需求,与高新区进行了精准对接,达成 5项合作意向,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清研锐为轨道交通基地项目,临氪医疗麻醉制 剂及医疗设备项目、山东康沃甲醇新能源项目相关企业均 ...
激活“未来工厂”新质态
新华日报· 2025-09-27 04:31
产业转型战略 - 江苏省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从规模驱动向质量引领转变 目标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 其中50%达到基础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水平 [2] - 构建政策引领+平台赋能+标杆示范三维推进体系 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改造 通过服务商资源池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形成生产端机器换人数据换脑降本增效 服务端拓展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新业态 生态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多维度重构 [3] 企业实践案例 - 南京康尼机电通过数据中台建设打破部门数据壁垒 实现研发周期缩短30% [4] - 中核苏阀部署5G专网与预测性维护系统 设备利用率提升40% 能耗下降25% 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超5000台设备 [4] - 常州时代新能源集成光伏+储能技术实现100%绿电供应 单位产值能耗降低35% 能源管理系统接入省级平台 [4] 技术实施路径 - 建立基础级先进级标杆级三级智能工厂评定标准 实施差异化政策供给 基础级聚焦自动化改造 先进级强化数字孪生技术 标杆级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7] - 构建云边端协同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 建设行业级标识解析节点与工业大数据中心 在省级以上开发区部署5G专网 [8] - 建立碳足迹追溯系统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纳入评价体系 对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提供25%设备投资补贴 [9] 生态体系构建 - 培育本土智能制造服务生态 通过三维评估体系动态发布服务商白名单 支持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 [8] - 实施数字工匠培养计划 在高职院校增设智能制造专业群 推动校企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 [9] - 突破工业软件智能传感等卡脖子技术 打造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建立区域智能制造标准互认机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