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游戏

搜索文档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5月29日启幕
每日商报· 2025-05-29 10:06
动漫节特色亮点 -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吉祥物乐乐与《黑神话:悟空》"天命人"组成CP互动 中南卡通、苏东坡全息数字人等参展 [1] - 主会场A1-2展区以"国漫点亮科技树"为主题 集聚游科互动、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企业及灵伴科技、水母智能等文化科技型企业 展示《黑神话:悟空》1:1半身像、格斗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科技融合产品 [2] - 设置产业新动力、数字新活力等六大展区 吸引近350家境内外企业及机构参展 覆盖2000余个IP及正版周边 央视动漫首发官方"谷子" 傲雪睿视发布AR头显新品 优酷动漫首发IP《云深不知梦》 [3] 科技与文化融合 - 深度整合《黑神话:悟空》元素 强化"金猴"和"黑猴"两大杭州动漫游戏IP效应 通过VR眼镜、AI动画、MR沉浸式互动游戏等展现数字文化魅力 [2]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CPOPwave"活动 以集装箱创意展结合晚会形式 集中推介《黑神话:悟空》《剑来》等20个出海成绩突出的中国文化IP [3] 消费与文旅场景创新 - 推出"看我悟空72变"系列活动 整合4月至6月杭州动漫活动及出海项目 包含"黑神话:悟空"艺术展、"寻找孙悟空"主题研学等热门内容 [4] - 在湖滨88、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等重点商圈举办次元穿梭、二次元嘉年华 桐庐翙岗古村举办动漫艺术节等乡村特色活动 [4] 全龄化动漫文化推广 - 设置国防教育动漫展区 联合《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打造杭州国防兔IP 举办第四届廉洁动漫文化展促进国潮与廉洁文化融合 [6] -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升级分会场活动 开展"动漫舞台秀""动漫淘宝街"等十大活动 举办"天眼杯"国际少儿漫画大赛成果汇报会 [6]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十三丨金融助力文化和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4 18:37
行业发展趋势与战略定位 - 文化旅游业被定位为支柱产业,彰显国家战略魄力并提振市场信心 [6]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与旅游类企业收入增长6.2%,1-4月投融资活动双回升,显示增长潜力 [6] - 行业面临提振内需和优质供给压力,需通过"两新"政策及养老再贷款实现金融精准支持 [6] 金融赋能文旅的机遇与挑战 - 金融需解决文旅企业价值展现与金融业价值发现的双向挑战,数字技术可连接金融与产业,建立资产评估、风险定价等服务体系 [9] - 需推动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进入行业,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建立适配的投融资机制 [9] - 文旅投资面临定价机制缺失、供需错配、新质生产力价值发现能力不足等五大挑战 [14] 知识产权与产业生态建设 - 文旅领域知识产权存在意识不足、保护手段缺失、法律滞后、维权成本高等四大问题 [11]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国际规则框架、争议解决机制等支持,推动跨境争议解决与数字化权益保护 [11] - 建议搭建传统文化AI素材库,解决AI创作中元素使用混乱问题,强化IP全链条保护 [18][19] 科技创新与文旅融合 - 科技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催化剂,数字技术可活化文化并挖掘在地文化,但需平衡文化底蕴与技术应用 [21] - AI将突破旅游服务"不可能三角",降低演艺制作成本,替代重复性岗位,优化管理决策 [21] - 需深化数字化技术在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的应用,基于场景验证成果 [21] 供给侧创新与投资生态 - 原创IP竞争力不足与衍生品开发滞后导致收益单一,需提升本土原创能力 [18] - 投资生态失衡表现为社会资本参与度低,建议设立动漫产业引导基金,搭建供需连接平台 [18] - 区域性基金和政府协同可促进文旅金融合作,需加强顶层设计及财政支持 [14][15] 产业融合与社会价值 - 文旅产业具备经济贡献、就业承载、创新空间等支柱产业基础,需结合区域特点培育新增长点 [14] - 文旅可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并通过科技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 [21] - 需处理政府与市场协同、文旅与科技双向赋能等五大关系,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5]
游戏板块盘中拉升,游戏ETF(516010)涨超1.3%,一季度游戏业绩显著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10:24
游戏板块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游戏板块实现营收267 19亿元 同比上涨21 93% [1] - 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47 08%至34 82亿元 逐步修复至近五年均值水平 [1] 传媒行业资金配置 - 2025年一季度传媒行业适配比例为1 71% 基金重仓比例为1 04% 低配比例为0 68% 环比有所修复 [1] - 游戏板块与广告营销维持超配 其余子板块持续低配 [1] 游戏ETF跟踪指数 - 游戏ETF(516010)跟踪动漫游戏指数(930901) 覆盖文化传媒和软件开发等行业 [1] - 该指数成分股兼具高成长性与创新性特征 能有效捕捉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趋势 [1]
厚积成势,鸾翔凤集万物生——杭州蓄力构建文化人才引育留用最优生态
杭州日报· 2025-05-13 11:15
文化产业规模与地位 - 杭州文化产业规模总量稳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阵营,着力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加速向国际文化创意中心跃升 [3] - 202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8亿元,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12] - 全市拥有规上文化企业1828家,较2023年增加258家,同比增长16.4% [12] 文化企业表现 - 2024年华策影视、宋城演艺、华数传媒、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4家在杭文化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玄机科技入选首批"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入选总数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6] - 游科互动凭借《黑神话:悟空》创造中国3A游戏破零的"神话",团队规模不过百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 [6] - 艺创小镇3.5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游科互动、时光坐标等3000多家文化企业,形成相互支撑的文化产业集群 [10][11] 文化人才生态 - 全市规上文化企业集聚20多万名专业人员,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7] - 杭州成为国内集聚文化名人最多的城市之一,包括麦家、蔡志忠、郎朗、朱德庸等 [5] -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作为首批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引育大批深谙传统艺术精髓、精通现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文化人才 [9] 产业创新布局 - 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良渚文化大走廊("两带一廊")成为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 [12] - 艺创小镇、中国网络作家村、之江编剧村等重要平台比肩而立,影视生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集聚发展 [12] - 杭州拥有24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3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13] 政策与平台支持 - 杭州出台"人才新政27条""人才生态37条"等系列政策,精准解决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 [13] - 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等城市文化品牌为人才提供国际舞台 [14] - 高校、政府、企业深度协同,构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引导文化人才与创新资源高浓度聚集 [9][12]
上海谷子经济有多火?中日企业联手深耕二次元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5-07 16:58
公司动态 - Production I G&WIT STUDIO与世嘉在上海百联ZX创趣场开设全球首家旗舰店 两家店铺仅一步之遥 五一假期吸引大量二次元粉丝 多款热门商品被抢购一空 [1][3] - 两家旗舰店汇集公司旗下热门IP周边衍生品 主打独家原创限量商品 设置互动体验专区 打造集合游戏动画社交体验于一体的线下娱乐场景 试营业期间累计销售额突破数百万元 [3] - Production I G全球首家旗舰店为该公司参与制作的IP周边售卖旗舰店 汇集《攻壳机动队》《银河英雄传说》等多个热门IP商品 [4] - 世嘉旗舰店展示《刺猬索尼克》《女神异闻录》《暗喻幻想》等人气IP 这些IP在中国拥有忠诚度很高的粉丝群体 [3] 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二次元IP衍生品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 预计2029年将突破3000亿元 [3] - 近年来本土二次元企业崛起 同时越来越多外企将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战略重要一站 [3] - 二次元产业IP热度呈现周期波动特征 电影上映或推出新作时IP热度最高 随后递减 需踩准时机推出衍生品 [13] 战略布局 - Production I G将上海旗舰店视为全球战略重要一步 认为上海粉丝审美品味高 若能满足上海粉丝则有望拓展至全球市场 [8] - 两家日本公司与GuGuGuGu合作开拓中国市场 GuGuGuGu已与超百个IP合作 开发3700款周边商品 在全国开设38家零售店 [9][13] - 中日企业在二次元市场有望实现双赢 中国企业帮助日本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日本公司提供优质IP资源 [13] - 行业从运营IP向拥有IP转变 需掌握内容制作与生产核心资产 进行全链路开发 保持IP持续吸引力 [15] 行业洞察 - 80后90后成为主流消费群体 他们是第一批从小看动漫长大的人群 与70后有本质不同 [15] - 二次元内容需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当代人厌倦真实世界的平淡无聊 需要热血梦幻内容 [16] - 优质内容是IP成立的前提 动画公司需创作能带来长久感动的作品 才能激发粉丝购买衍生品意愿 [15] - 避免同质化竞争需基于原创素材制作商品 艺术家原画和独特素材最受粉丝欢迎 [13][14]
为动漫游戏爱好者打造沉浸式体验展会 海口CCK首日观展人数近5万
海南日报· 2025-05-05 08:14
文章核心观点 海口第四届CCK国漫游戏文化展举办,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平台,推动本土动漫产业发展和城市文化活力提升 [1][3] 展会概况 - 主题为“链接国际双循环,解码次元新语系”,旨在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平台,首日吸引近5万名爱好者参加 [1] - 依托参展者行为数据打造九大主题矩阵,设置沉浸式互动空间和特色活动 [1] 企业与创作者参与 - 200余家动漫、游戏及衍生品企业参与,头部品牌携爆款IP亮相并开展活动 [2] - 特邀知名cosplayer和创作者亲临,通过签售会等与粉丝互动 [2] 文化融合展示 - 设立“椰城次元文创集市”,展示海南非遗和二次元文创产品,推动文化创新融合 [2] - 20余个海南本土动漫社团携原创作品参展,展现本地创作社群活力 [2] - 通过JK/Lolita/汉服文化专区呈现时尚与传统服饰文化碰撞 [2] 运营体系与优势 - 已构建“展会+赛事+文创开发”三位一体的系统化运营体系 [3] - 依托海口区位优势,受益于自贸港政策红利和城市配套体系 [3]
“吃谷游”走热 二次元成文旅产业新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5-03 13:35
行业趋势 - 二次元文化从少数群体的小众爱好发展为文旅产业新引擎,带动"吃谷游"等新型旅游消费模式[1][2] - 2024年中国泛二次元及周边市场规模达5977亿元,预计2029年谷子经济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4] - "90后""00后"成为旅游消费主力军,推动市场向年轻化、个性化方向转变[2] 商业模式 - 二次元IP与本地旅游资源结合形成新商业模式,如南昌动漫展会、广西与《光与夜之恋》合作、山西搭载《黑神话·悟空》IP[2] - 谷子经济涵盖版权内容衍生周边产品,涉及奶茶、地铁、展馆等多场景联动[1][2] - 企业通过动漫嘉年华、超级IP打造、科技文旅融合(如谷子科技在南昌落地新场景)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4] 市场表现 - 南昌天虹商场、上海百联ZX创趣场、武汉X118、南京水游城等二次元打卡地成为节假日热门目的地[2] - 国创IP热度上升带动"谷子"种类丰富化,年轻人跨城"吃谷游"形成风潮[2] - 哔哩哔哩等平台推动"旅行+IP""旅行+兴趣"模式,促进小众亚文化产业链衍生[4]
超5万平方米动漫盛宴!2025燚热浪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5月1日启幕
长沙晚报· 2025-04-30 21:30
博览会概况 - 2025燚热浪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将于2025年5月1日-3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文化破壁·跨界共生" [1] - 博览会由腾讯视频、ACC漫城文化、无尽业等业内品牌联合打造,涵盖IP展示、科技体验、产业对接、文化传播等功能 [1] - 活动旨在为长沙文旅与会展经济注入新活力,并打造"燚热浪"潮流文化品牌 [1][3] 产业资源整合 - 博览会联动腾讯视频、优酷动漫、网易游戏等头部IP资源,推动本地动漫游戏产业与国内外优质资源接轨 [1][3] - 合作伙伴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包括腾讯游戏、滴滴出行、肯德基等跨界企业,以及宝乐屋、无尽业等新潮品牌 [3][5] - 首度举办长沙本地动漫IP行业交流论坛,聚焦IP商业化路径与生态共建 [5] 展馆与IP矩阵 - 博览会汇聚30余个顶尖IP,包括《斗罗大陆》《王者荣耀》等S+级作品,设立四大主题展馆 [7][9][12][14] - W1馆主打赛事与摄影,联动ChinaJoy举办Cosplay超级联赛及舞团盛典 [7] - W2馆融合文化与科技,腾讯视频、网易等厂商落地20余个大型IP展位,并设置非遗专区与AR体验区 [9] - W3馆提供娱乐互动,涵盖近百款主题布景及上百家同好社团 [12] - W4馆展示"痛车"方阵与嘉宾签售活动 [14] 营销与影响力 - 前期通过"动漫主题IP湘江灯光秀"等地推活动打造"动漫长沙文旅新名片" [16] - 活动定位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动漫游戏文化盛会,目标吸引二次元爱好者及行业参与者 [1][16]
华立科技拟定增募不超1.49亿 外籍实控人去年底减持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10:45
发行股票预案 - 本次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证券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等 所有发行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 [1] -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0% 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 [1] - 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486亿元 募集资金将用于动漫卡片设备投放及运营项目(1066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42亿元) [2][3] 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华立国际 持有4403%股份 实际控制人苏本立通过华立国际和直接持股共计控制4599%股份 [3] - 本次发行完成后预计苏本立持股比例将有所下降 但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3] - 苏本立于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10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95万股 减持均价3597元 减持比例065% [6][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7亿元 同比增长246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65万元 同比增长6293% [8][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4亿元 同比减少1483% [8][9] - 2021年6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2657亿元 较原计划少1343亿元 [4] 历史融资 - 2023年5月曾发布股票发行预案 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275亿元 用于设备投放与运营等项目 [5] - 2021年6月IPO发行2170万股 发行价格1420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308亿元 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