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
icon
搜索文档
拓宽绿色金融路径 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3 05:53
绿色金融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化、低碳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二十届三中全会将绿色转型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1] - 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责任担当,也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1] 农行北京分行绿色金融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末,绿色信贷余额超2300亿元,占各项贷款30%以上,重点布局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制造等领域[1] - 聚焦"两区"建设和"通州"两大方向,打造绿色金融生态圈支持首都低碳发展[1] -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设立"绿色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及首家"绿色网点""碳中和网点",绿色信贷余额超90亿元[3] 重点领域合作案例 - 与京投集团合作轨道交通项目,提供超600亿元信贷支持,服务模式从单一融资升级为债券承销、银赁通保理等综合服务[2] - 为北投大厦地源热泵系统、副中心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提供融资,与三峡集团、大唐租赁建立信贷合作[3] - 向农业龙头企业大北农科技集团发放超30亿元绿色贷款,推动农业绿色转型[5]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快速响应"两新"债务融资工具政策,4个工作日内助力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发行"两新+绿色"双贴标债券,预计年减排CO₂2407万吨[6] - 建设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统筹能源保供与传统能源转型金融服务,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7] 内部绿色转型举措 - 成立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实施差异化绿色信贷授权,与北京绿色交易所深化合作[4] - 新建网点按绿色标准建造,推行低碳运营及员工绿色生活习惯培养,通过绿植摆放、环保宣传传递理念[7]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作为"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将持续加大绿色低碳领域资金支持,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升级[8]
跟着 “链氪” 逛链博!沉浸式游览展会现场
新华网· 2025-08-12 14:36
先进制造链 - 聚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领域 展现中外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深度融合与互补 [2] - 打造创新链专区 以实景方式展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全过程 [5] 绿色农业链 - 带来更丰富、更立体的绿色健康之旅 [10] 供应链服务 - 围绕端到端全链路需求进行展示 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15] 数字科技链 -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主题 全方位展示AI对千行百业的重塑 [21] - 高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智能科技 [22][23] 健康生活链 - 融合传统医药、健康人居、生活消费等特色产业 构建从出生到养老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产业链条 [29] - 智能生态系统为术前、术中及术后全过程提供可预期解决方案 手术机器人Mazor XC及导航系统被重点展示 [31] 智能汽车链 - 展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突出低碳转型与科技赋能 [34] 清洁能源链 - 展示清洁能源从供给到消纳的全周期 展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40]
金融价值观丨“阳光雨露”滋养民营经济 金融惠企举措落地落细
新华网· 2025-08-12 14:11
政策支持与金融导向 - 五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从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 融资机制等多维度注入发展动能[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并保护合法权益[1] - 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支持 创新金融产品和优化服务机制实现银企协同发展[1] 农业银行对恒力集团信贷支持 - 农业银行为恒力集团大连长兴岛新材料科创园项目组建50亿元内部银团贷款[3] - 提供"应收e贷"供应链融资方案助力稳定新材料产业链生产[3] - 截至2025年1月末农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6.73万亿元 余额和增量居同业前列[3] 中信银行区域与专项支持 - 中信银行长沙分行为湖南醴陵轨道交通企业提供546万元技术改造贷款[5] - 2024年7月发布"繁星计划" 深耕五大赛道建立民企服务长效机制[5] - 截至2024年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近9000亿元 增幅近10%[5] 地方银行民企服务覆盖 - 江苏银行发布通知以"一视同仁"理念提升民企金融服务效能[6] - 浙商银行开展大走访活动提供针对性金融咨询和综合解决方案[6] - 两家银行持续扩大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并取得良好成效[6] 兴业银行产业链融资创新 - 兴业银行与新希望乳业创新产业链融资模式 开发独家奶源社会化牧场方案[7] - 通过锁定奶款 互通交易信息及卫星遥感监测等创新手段发放经营贷款[10] - 已与新希望集团40余家子公司建立合作 累计提供超200亿元授信支持[10] 邮储银行与中国人寿产品创新 - 邮储银行通过"技术流+订单流"模型为凯威高分子提供1650万元3年期流动资金贷款[10] - 信贷资金注入后企业预计年产值突破1亿元[11] - 中国人寿2024年在食品安全等领域责任保险提供保障超100万亿元[11] - 为胖东来提供296亿元风险保障并承保预付卡履约保证保险[11] 交通银行科创金融支持 -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依托科创评价体系为沃兰特航空提供流动资金贷款[14] - 评估维度包括核心团队背景 知识产权价值和技术研发路径可行性[14] - 有效缓解企业研发攻坚期资金压力并助力关键技术突破[14] 资产重组与风险化解案例 - 中信金融资产通过债权收购和资产重组盘活河南铝业公司低效资产[14] - 出资2.47亿元支持集团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并购[15] - 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并产生良好社会反响[15] 区域特色金融服务 - 北京银行布局文化金融赛道 保持北京地区文化金融贷款市场份额前列[15] - 广州农商银行向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等领域倾斜信贷资源[15] - 已累计为超万家民营企业提供授信支持 民企贷款占公司类贷款近80%[15]
前7月湖南进出口总值3078.7亿元 长沙贸易占比攀升至52.9%
长沙晚报· 2025-08-12 10:17
湖南外贸总体表现 - 前7个月湖南进出口总值3078.7亿元,全国排名第18位,其中出口1877.3亿元,进口1201.4亿元 [1] - 7月单月进出口453.8亿元,同比增长0.9% [1] - 长沙进出口总值1627.3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省比重攀升至52.9% [1][2] 区域贸易结构 - 对东盟、非洲、中东进出口分别达595.2亿元(+17.9%)、338.9亿元(+11.3%)、204.2亿元(+9.7%),对非贸易规模居中西部第一 [1] - 对欧盟进出口269.5亿元,7月单月增长8.2%,连续2个月正增长 [1] - 马来西亚超越美国成为湖南第二大贸易伙伴,对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德国、阿联酋分别增长14.4%、47.3%、31.5%、19.1%、61.3% [1] 企业经营动态 - 前7个月有进出口实绩企业7258家,较上半年增加31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592家 [1] - 进出口超50亿元企业7家,超10亿元企业57家 [1] - 生产型企业进出口1478.8亿元,占比48.2% [1] 重点商品出口 - 机电产品出口1064.6亿元(+1.7%),占出口总额56.7% [2] - 汽车及底盘出口增长16.2%,"新三样"产品增长83.5%,轨道交通装备增长47.5%,打火机增长29.9% [2] - 电动汽车出口表现突出:7月单月出口18.1亿元(+337.2%),前7个月累计73亿元,单月出口规模连续4个月创新高 [2] - 烟花爆竹出口29.6亿元(+23.5%),农产品出口101.5亿元 [2] 省内城市表现 - 湘西、益阳、怀化、常德进出口分别增长62%、19%、7.8%、5% [2] - 长沙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3位 [2]
北京轨道交通R6线规划方案编制完成,论证后将公示
新京报· 2025-08-12 10:13
北京轨道交通三期规划进展 - 多条线路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包括1号线支线 M101线 [1] - 11号线二期 15号线二期 19号线二期等线路处于一体化规划或环评阶段 [1] - R6线(17号线支线)一期一体化规划方案已完成编制 待论证后公示 [1] R6线线路规划细节 - 线路从17号线天通苑站向西北延伸 服务北七家地区 [1] - 二次环评显示线路全长8 9公里 设站2座(天通苑东站至北七家站) [1] - 2024年招标信息显示线路长度不变但增至3座车站 [1] 站点设置争议 - 原规划在天通苑东站与定泗路站间设海鶄落站 服务周边小区 [2] - 当前不确定性包括是否保留海鶄落站或仅设两站 [2] - 昌平区规划调整显示定泗路站相关用地因轨道未最终确定而修改 [2] 线路命名与走向 - 官方信息有限 存在17号线二期 17号线支线 R6线等多种名称 [1] - 17号线主线从天通苑东站向未来科学城延伸 支线向西北延伸 [1]
三维股份:股东增持计划完成,吴善国累计增持约251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6:16
公司业务结构 - 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中BDO及电石占比32.86% [1] - 聚酯化纤业务收入占比32.56% [1] - 橡胶行业贡献26.18%的营业收入 [1] - 轨道交通业务占比4.78%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3.36% [1] 股东增持情况 - 吴善国通过交易所系统累计增持公司股份约251万股 [3] - 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243% [3] - 累计增持金额约3100万元 [3] - 增持金额超过计划下限3000万元 [3] - 增持计划实施期限至2025年8月10日届满 [3]
冲项目 拼创新 抢生产——吉林省制造业暑期奋战忙
新华社· 2025-08-09 16:03
新能源产业发展 - 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包括风力发电和氢能产业园等 其中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一期总投资69 46亿元 力争9月份建成试生产 [1] -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加快绿色低碳项目建设 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高 从"源网荷储"到风光装备域内生产 再到大力发展氢能及相关产业 [1] - 截至6月底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装机3120 53万千瓦 占总发电装机比重63 93% 包括水电 风电 光伏发电 生物质和垃圾发电等 [1] 轨道交通技术创新 - 中车长客CR450BF动车组样车下线 运行速度400km/h 试验速度大于450km/h 正在进行正线试验 [2] - 中车长客等多家单位突破减阻降耗 减振降噪 全要素轻量化系统集成等难题 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创建时速400公里动车组技术体系 [3]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吉林化纤集团聚焦碳纤维领域 从销售原丝 碳丝到复材制品 上半年碳纤维复材制品产量同比增长5 9倍 在大能源 大交通 大健康 大装备领域迅速放量 [3] - 吉林市作为"化工城" 通过碳纤维复材拉挤板生产等新业务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培育" [3] 整体产业发展态势 - 吉林省暑期生产研发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包括新能源产业壮大 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和传统优势产业升级 [6]
百年煤城转型“闯世界”:多元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14:53
产业转型与全球供应链融入 - 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生产铝合金部件供应法国阿尔斯通列车车体,是中国中车、阿尔斯通、西门子和庞巴迪等全球轨道交通巨头的关键供应商 [1] - 启星铝业在辽源建立完整产业链,占据中国轨道车辆铝部件市场份额逾50%,出口产品占中国同类产品出口份额90%以上,预计今年产值突破20亿元 [1] -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业分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南非、意大利等国家,年出口额约2亿元,并在墨西哥建厂服务北美客户 [1] 纺织业与全球市场 - 辽源袜业园区汇聚千余家企业,拥有4万多台袜机,年产35亿双棉袜,约占中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全球的15%,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辽源因此获得"中国棉袜之乡"称号 [2] 国际资本参与与食品加工业 - 德国嘉利达控股有限公司在辽源新建工厂投产,主要将牛骨加工成明胶,年产能6500吨,供应中东、印尼等市场 [2] - 该工厂是嘉利达在华最大生产基地,投资规模达7亿元,满负荷生产时年产值可达8亿元 [2] - 嘉利达选择辽源投资的原因包括当地基础设施、能源价格优惠政策和政府高效服务 [2] 城市转型与经济多元化 - 辽源曾是中国东北重要煤炭城市,200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现通过制造业、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实现转型 [1][2] - 新生产业为辽源带来税收并解决数万煤炭工人就业问题,部分废弃工业遗迹被改造成公园和游乐场所 [2]
一条地铁线的“到来”与“带来”
新华日报· 2025-08-07 05:51
南京地铁5号线通车影响 - 线路标志色为鹅黄色 引发市民广泛关注和庆祝 [1] - 串联主城区与南部新城 显著提升换乘效率和南北通勤便利性 [2] - 贯穿静海寺 五台山 朝天宫 夫子庙等顶级文旅资源 形成文旅串联效应 [2] 城市发展效应 - 通车后拆除围挡 修复城市界面 提振沿线商家经营信心 [2] - 推动老城区复兴步伐 为鼓楼北商圈转型 下关老工业区文旅融合创造机遇 [3] - 强化江宁新城与主城区物理连接 需进一步深化功能融合 [3] 战略实施模式 - 采用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结合模式 政府负责战略规划 资源协调和风险防控 [2] - 工程坚持民生导向 通过重大基建提升公共服务能级 [2] 未来开发方向 - 需做好综合开发后续工作 包括文旅资源整合 商圈转型升级等 [3] - 以线路为纽带深化"文商体旅"融合 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3]
西非首位女轻轨司机:中非合作铺就成长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21:11
中新社拉各斯8月4日电 题:西非首位女轻轨司机:中非合作铺就成长路 7月28日,伊莎贝拉(左一)与中方司机刘卫红(左二)联合值乘,进行手指口呼作业。 中新社记者 吕杨 摄 2025年7月,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一期工程航拍图。(受访企业供图) "我接受了非常系统的中国技术培训,所有培训都由中方工程师亲自教授,他们非常专业也非常耐 心。"伊莎贝拉提起自己的成长,总会由衷地感谢中国师傅们。 每名轻轨司机上岗都要经过9个月训练期,从模拟驾驶到实景演练,从应急处置到安全规范,一项都不 能含糊。中方运营人员严浩龙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说,"伊莎贝拉在培训期间,展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和 刻苦钻研精神,很快掌握了各项操作技能。" 起初,伊莎贝拉的家人对这份"打破常规"的工作还心存顾虑。"母亲总说这是以男性为主的崭新行业, 担心我不能胜任。"伊莎贝拉笑着说,"但当他们看到我越来越自信、工作越来越稳定时,态度也转变 了。现在他们以我为傲,经常向邻居和亲戚夸我。" 中新社记者 关雪昭 吕杨 清晨的拉各斯,阳光洒在轻轨蓝线的站台上,阿朱玛·伊莎贝拉·亚当斯(Ajuma Isabella Adams)已换好制 服,沉着地握着操作杆,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