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快讯· 2025-06-27 06:59
能源体系建设 -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1] -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1] - 有序实施煤炭产能储备制度 [1] - 持续增强煤炭生产供应能力 [1]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1] - 加快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和灵活互济工程建设 [1] 粮食安全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1] -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1] -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1] -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1] - 加快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 [1]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 建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1] - 统筹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1] - 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
新华每日播报|6月26日
新华社· 2025-06-26 19:57
电力基建 - 河北河间瀛州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竣工 标志着河北南部电网迎峰度夏14项主网工程全面完工 [4] 农业可持续发展 - 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集团通过"用养结合"模式保护黑土地 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6] 旅游业与自然灾害 - 贵州黄果树瀑布因持续降雨及上游来水 流量达每秒528立方米 创2025年入汛最大水量 [8] - 贵州从江县因都柳江特大洪水引发灾情 当地正开展灾后救援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10] 制造业与出口 - 宇通客车出口中亚地区第10000台车辆下线 该公司是中亚市场最大的新能源客车供应商 [14] - 山东平度美妆睫毛产业年产值约100亿元 年出口量达1.2亿副 带动就业约6万人 [16] 交通基建 -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20个月累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 开行列车29778列 安全运行里程超463万公里 [20]
“江夏之心”旁添新绿,凤栖湖公园开放
长江日报· 2025-06-26 14:49
城市公园建设 - 红旗水库改造为凤栖湖公园 已建成开放 成为集生态休闲 运动观赏 智慧生活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1][5][14] - 公园设计包含15公里绿道 串联湖光山色 划分"一环 六区 十景点"结构 [5][14] - 配套智慧设施包括9个出入口 配备人脸识别取纸 空气净化系统的公共厕所 [8] 区域经济发展 - 公园作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配套项目 毗邻在建的"江夏之心"标志性建筑 主楼定位大健康研发企业入驻 [8] - 项目带动村民就业 如保安岗位实现月增收3000元 通勤时间缩短至5分钟 [5] 生态与农业规划 - 公园以水体生态修复为基础 上半年收获1000余斤油菜籽 现改种向日葵 [14] - 计划引入专业农业公司种植"低糖水稻" 契合健康消费需求 [14] 社会效益 - 环境显著改善 从养猪养鸡的污染区域转变为市民休憩胜地 [5][9] - 吸引市民游览 荷花盛开等自然景观提升区域吸引力 [13][18]
沙漠里看海这件事,竟然在西北做到了
36氪· 2025-06-26 08:02
城市概况 - 乌海是内蒙古的C牌城市,拥有"沙、海、山、城"共生共存的独特景观 [1][2] - 城市被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三大沙漠环绕,因水资源丰富被称为"沙漠绿洲""水上新城" [2] - 近70年移民潮沉淀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成为荒漠中的明珠 [2] 旅游资源 - 乌海湖是城市浪漫气质的代表,水域面积达118平方公里,相当于18个西湖 [3] - 湖景融合江南秀美与塞北豪迈,可乘船观鸟、沙漠露营,形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画面 [3] - 满巴拉僧庙因建筑风格形似布达拉宫被称为"小布达拉宫",体现多元文化交融 [4] 美食经济 - 移民文化造就丰富美食,特色包括红柳枝烤羊肉串、烤羊蹄、金刀烤羊背等西北风味 [5][6] - 红柳枝作为天然签子能渗出咸味,成为当地烧烤文化的重要载体 [6] - 羊肉烹饪注重鲜嫩口感,采用连骨炖煮方式突出原味 [5] 产业转型 - 煤炭资源曾支撑城市发展,现面临资源枯竭挑战 [7] - 通过治沙发展特色农业,在梭梭林下嫁接种植肉苁蓉,形成完整产业链 [7] - 利用沙地种植葡萄,建成3万亩葡萄基地,为内蒙古最大商品生产基地 [7] - 与法国波尔多同纬度,昼夜温差大培育出优质葡萄和葡萄酒 [8]
睢宁综合发力让更多农民种出高产田
新华日报· 2025-06-26 07:34
小麦高产表现 - 睢宁县凌城镇胜利村种粮大户陈宏尚的小麦亩产达806.2公斤,刷新江苏稻茬小麦亩产纪录 [1] - 其他种植大户的稻茬小麦亩产分别为774.31公斤、771.18公斤和725.05公斤 [1] - 全县111万亩小麦总产预计达51.3万吨,较去年增加1.11万吨 [1] - 田河村种植的徐麦2100品种实测亩产672.01公斤 [2] 高产驱动因素 -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全县153.44万亩耕地中已建成130.22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83.5% [1] - 2024年计划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46万亩,同步推进灌区续建改造 [1] - 高产田主要种植"徐麦185"和"徐麦2100"等品种,亩产量潜力在600公斤以上 [2] - 全县小麦主体品种覆盖率达98.5%以上 [2] 农业技术推广 - 睢宁佳禾农业公司已有多品种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 [2] - 每年从周边引进新品种进行种植筛选,推荐高产高抗优质品种给农民 [2] - 推广成熟高效的种植方法,如拔节肥施用提升抗倒伏能力 [2] - 建立专家指导机制,通过微信群和农技耘平台提供实时技术咨询 [3] - 每个镇有示范片,每个村有责任农技员,组织专家团队解决生产问题 [3] 农业机械应用 - "布谷鸟"耕播机实现精准排种,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3] - 使用该机械每亩比其他地块多收100多斤,综合增收150元/亩 [3] - 该机械可一次性完成翻地、灭茬、开沟、施肥、播种等数道工序 [4] 未来发展重点 - 农业农村部筹划在睢宁建设黄淮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 [5] - 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的集成创新与熟化 [5] - 农民散田是接下来单产提升的重点领域 [5]
省沿海集团盐碱地改良技术集成示范区小麦亩产达989.1斤
新华日报· 2025-06-26 05:46
盐碱地改良技术突破 - 公司通过自有集成技术改良2200亩盐碱地,小麦平均亩产达989.1斤,刷新省内滨海新复垦盐碱地单产纪录 [1] - 联合科研团队开发"组合拳"技术,包括高精度整平土地、高效淋盐洗碱、盐碱地专用生物有机肥等,使土壤有机质从不足6‰升至12‰,pH值降至8,盐分含量控制在2‰以下 [2] - 改良后土地实现"吨粮田"转变,水稻亩产1144斤(增产6%),油菜亩产421.9斤(增长30%),在恶劣天气下仍保持高产,水稻亩产1012斤(增产27.5%),小麦亩产989.1斤(增产13.8%) [3] 技术体系与行业应用 - 公司构建滨海盐碱耕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分级障碍消减+精准培肥"技术模式,针对不同盐碱程度定制改良方案 [4] - 该技术模式已在5个盐碱地项目中应用,预计平均增产15%以上,未来将整理输出为地方标准 [4] - 技术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持,将更多滨海盐碱地转变为"高产田" [4]
全国土地日丨从闲置地到丰收田 城市耕地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央视网· 2025-06-25 16:20
全国土地日主题与广州实践 - 2025年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平衡农业生态与城市发展 [1] - 广州作为"穗城"面临有限空间内兼顾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的挑战 [1] 城市耕地创新管理模式 - 黄埔区试点"下楼种菜"模式 200户居民共享不足5亩的社区菜园实现耕地活化 [3] - 番禺区通过土地整理新增3000亩耕地 2025年夏季将迎来首季水稻丰收 [7] - 从化区鳌头镇实施全域整治 近7000亩水稻田通过功能优化提升空间利用率 [9]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应用 - 广州市建立耕地数字化管理系统 实现271个百亩以上耕地整治区精准定位与质量监控 [5][9] - 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同步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 明确耕地与城市要素的空间关系 [5] 政企合作提升耕地价值 - 从化区整治后耕地采用"政府+企业"联合运营模式 直接带动农田附加值和农民收入增长 [11]
农业银行青岛分行:金融赋能网红番茄 智慧农业结出硕果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5 15:18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青岛莱西市智慧玻璃温室采用智能支架、恒温恒湿系统及精准营养液配比技术种植"一颗大™"樱桃番茄,糖度达9.5比普通品种高30% [1][2] - 温室配备每10分钟采集数据的智能气候控制系统,可自动调节通风/灌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并采用近红外光谱仪实现3秒糖度检测 [2] - 智能分拣系统将精品果送入高端商超,异形果加工为NFC果汁原料,使损耗率降至2.3%仅为行业均值一半 [2] 企业运营与市场表现 - 凯盛浩丰农业集团自有基地年产优质番茄超6万吨,100%NFC果汁生产线年产值突破4亿元 [2] - 旗下番茄产品包揽抖音天猫销量双冠军,"一颗大™"樱桃番茄及番茄汁获2025年FBIF沙利文行业第一认证 [2] - 618促销期间线上单月销量同比激增210%,产品通过全国1.2万家商超/水果店/电商渠道销售 [1][3] 金融支持与产业协同 - 农业银行12年累计提供9.5亿元贷款,其中768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10天到账助力销售旺季备货 [3] - 推出"惠农e贷"等产品为5000农户提供最高5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大棚改造/滴灌升级/智能温控安装 [3] - 涉农贷款余额达414亿元,累计支持2000家企业及2.67万农户,配套"订单即融资"服务产业链延伸 [4]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金融科技协同推动莱西市形成万亩"高品质番茄产业带",合作农户年均增收超3万元 [3] - 智慧温室技术输出带动农户统一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丰富农副产品线提升产值 [3][4]
我们为什么对土地粤爱粤深沉?|全国土地日·观察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09:00
广东省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 - 珠海市金湾区通过耕地连片恢复和盐碱地改良,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少有的"万亩方"耕地集聚区,实现"小田"变"大田",并逐步转向农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 [4][5][6][7] - 广东省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全国8.9%人口和10.9%经济总量,创新通过"田长制"、"小田变大田"、"林耕置换"等方式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 [10][11][12] - 茂名高州镇江镇流转土地收入超过370万元,东莞洪梅镇金色水乡稻田公园成为亲子游热门目的地,中山市南朗街道的千亩富硒稻谷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超600万 [17][18] 田长制实施成效 - 广东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划定耕地网格76753个,覆盖全省耕地,平均每个网格约374亩,各级田长12.01万名,已累计巡田约417万公里 [47][48] - 茂名高州市设立田长3000多名,对全市58.13万亩耕地划定成2602个网格,实现所有耕地"人田对应",村级田长每月需对责任田"巡一遍" [29][30][31] - 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桂元村村级田长郑松滔累计巡田95公里,实现近3年全村违法占用耕地"零发生",利用巡田系统实现对全村耕地的动态监管 [43][44][45] 土地整治创新模式 - 韶关南雄市以"多田套合"为主线,统筹补充耕地约5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约14.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内已建高标准农田套合率从73.97%提升至81.7% [70][71][72] - 梅州蕉岭县开展"小田并大田"行动,成功实现100亩以上连片流转面积超过2万亩,明确新增耕地面积不低于整治区域20%的硬性指标 [88][90][91] - 全省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用地整理,动工实施31个耕地集中整治区,整治面积1.3万亩,为补充耕地提前谋划空间 [93][94] 耕地占补平衡成果 - 广东省顺利完成45万亩的垦造水田任务,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四年实现耕地净流入,剩余补充耕地指标38.92万亩,水田指标10.91万亩 [104][116] - 湛江雷州市林西村将甘蔗地改为水稻田,通过稻菜轮作将种植收益从每亩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4000元,土地租金收益从600元左右提高到1200元左右 [106][107][109] - 广州全市实施建设16个垦造水田项目,计划新增水田5000多亩,累计购买耕地指标40多万亩、水田指标1万多亩,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99][100][101]
中国中亚合筑生态治理“绿堤”(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5 06:44
中国与中亚国家生态治理合作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开展"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区,通过棉花覆膜滴灌技术、光伏发电和智能水肥一体机,实现棉田智能滴灌和施肥,使棉花产量提高两倍以上,成本和用水量显著下降 [4][6] - 示范区棉田的籽棉平均亩产量达到307公斤,远高于当地120公斤的平均亩产量,且用水量仅约为当地的70%,滴灌和施肥所需能源主要来自于光伏发电 [6] -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目前面积仅相当于原始面积的10%左右,干涸的湖床上形成了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 [4] 技术应用与成果 - 新疆生地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合作制定了咸海治理方案,通过联合科考、盐碱地治理、沙漠化治理、节水农业等技术合作,探索咸海生态治理新模式 [7] - 中国科研人员在咸海周边推进光伏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集成、试验与示范项目 [7] - 中国与中亚国家已合作搭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中亚农业研究中心等平台,深化双边农业科技合作 [8]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 中国同中亚五国发布阿斯塔纳宣言,推动在荒漠化土地和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畜牧兽医等领域开展技术与人才交流合作 [8] - 新疆生地所对参与合作项目的乌方人员进行遥感技术、实验室化验分析技术等科研能力的集中系统培训,并在具体治理项目中及时回应乌方技术人员遇到的问题 [8] - 中国开拓"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成立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在中亚、非洲等地建立防沙治沙示范基地 [9] 行业影响与评价 - 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观察家认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生态治理合作已见实效,是改善民生、增强信任的务实体现 [7] - 咸海国际创新中心主任认为中国在沙漠化防治、节水农业等领域积累了先进技术和丰硕成果,希望未来加强合作 [8] - 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局局长评价中国治沙模式对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国家而言是"希望的灯塔",提供了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