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能源
搜索文档
《东方时空》聚焦可控核聚变竞逐 中国冲刺人类终极能源
格隆汇· 2025-09-26 18:07
核心观点 - 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在多路线探索下取得突破性进展 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并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 形成国家队与企业双轨并进格局[2][8][14] 技术突破与实验进展 - 东方超环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稳态运行1066秒[5] - 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与电子温度1.6亿度双亿度运行[5] - 新奥玄龙50U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装置[5][15] - 玄龙50U实现秒级1.2T以上磁场条件 突破国际中大型球形环装置1T磁场极限[15] 技术路线探索 - 中科院与中核集团采用氘氚路线 以氢同位素氘和氚为燃料[10] - 新奥集团提出氢硼路线 燃料来源广泛且发电效率超90%[10] - 氢硼路线采用阶梯加热技术:变压器原理加热至百万度 微波原理加热至亿度 中性束加速原理达十亿至百亿度[12] 产业链发展 - 覆盖高温超导原材料生产 装置设计设备制造 运营应用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全产业链雏形[7] - 玄龙50U微波加热系统 真空室 磁体等关键组件实现100%国产化[15] - 形成超级工厂与超级装备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15] 国际合作与人才建设 - 新奥作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聚合四大洲11个国家70余家顶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实验与部件开发[17] - 建成国际化多元化梯队化聚变研发团队 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17]
可控核聚变开启“中国速度” 三大设备实现重大突破
中金在线· 2025-09-26 17:59
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 -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稳态运行1066秒,刷新世界纪录 [3] - “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运行 [3] - 新奥“玄龙-50U”实验装置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的装置,并创下秒级1.2T以上磁场条件的国际新纪录 [3][6] 技术路线与国产化进程 - 新奥集团选择氢硼聚变技术路线,原料氢和硼具有价格便宜、无稀缺性的优势,且产物仅为可直接发电的氦 [10] - “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实验装置已实现100%国产化,其微波加热、真空室、磁体等核心部件全部为国产 [5][8] - 相较于早期“玄龙50”装置有5%到10%部件依赖进口,“玄龙-50U”实现了完全国产化的重大跨越 [8] 研发投入与生态构建 - 新奥“紧凑型聚变重点实验室”实验放电次数已达13032次,除检修外几乎从未间断,每10分钟进行一次放电以优化运行控制参数 [12] - 公司构建全球化研发生态圈,聚合了四大洲11个国家的75家合作单位和685位生态伙伴 [14] - 在国内与北京大学合建“北大-新奥技术创新中心”、与南开大学合建聚变智能实验室,深化产学研合作 [14] 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中国“核聚变第一阵营”包括中科院、中核集团和新奥集团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多路线探索推动行业发展 [5][10] - 各地方政府加速产业布局,上海设立未来产业基金,安徽明确“三步走”商业化路径,四川强化全链条培育,广东、浙江将聚变纳入未来产业重点 [14] - 行业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的关键节点,发展进程显著加速 [1]
现实版“夸父逐日”,“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十年可期
36氪· 2025-09-26 07:46
能源是人类文明存续与发展的"生命线"。从农耕时代依赖的人力、畜力,到工业革命后驱动蒸汽机的煤炭、"点亮"城市的石油与天然气,每一次能源形态 的升级,都直接推动着生产力跃迁与社会变革。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前人类依赖的能源体系正面临严峻挑战,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受昼夜、天气 影响存在间歇性短板,传统核能又面临核废料处理的难题。为了追求更清洁、更持久和更高效的能源方式,核聚变进入世界科技人的研究视野。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核聚变研究进展到哪一步?又面临哪些挑战?距离应用还有多远?《IT时报》记者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浦江创新论坛"未来能源:可 控核聚变"专题论坛上,试图寻找答案。 人造太阳,正在照进现实 可控核聚变有"人造太阳"之称,被誉为能源领域的"终极梦想"。它模拟太阳发光发热原理,主要以海水里丰富的氘和氚为原料,在极端高温高压下,控制 核聚变反应的速度和规模,使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从而释放出巨大能量。此外,由于聚变反应的产物是无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氦,几乎不产生污 染。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冯开明早前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里有这样一组数据 ...
可控核聚变概念上扬,哈焊华通20%涨停,中洲特材涨超10%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5:14
市场表现 - 可控核聚变概念股25日盘中大幅上扬 哈焊华通20%涨停 中洲特材涨超10% 合锻智能涨停 常辅股份和上海电气涨超9% [1] 行业动态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公开亮相 展示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 [1] - 公司将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 用于验证高温超导磁体技术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发布实施意见 要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可控核聚变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1] - 日本内阁府6月4日发布修订版《聚变能源创新战略》文件 作为核聚变科研与产业发展纲领 [2] - 美国Helion与微软签订协议 微软将从2028年开始从Helion的核聚变发电厂购买电力 成为全球首个核聚变商业协议 [2] - 中国BEST项目5月1日启动总装 较原计划提前2个月 [2] 技术发展 - 研发重点包括等离子体位形实时预测-磁约束参数自适应调控智能模型 实现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稳态运行的智能化控制 [1] - 技术路线涵盖托卡马克装置、场反直线型装置和惯性约束聚变混合堆等相关配套系统 [2] 行业前景 - 全球核聚变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各国进入竞赛阶段 [2] -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人类能源终极解决方案 商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2] - 国内外可控核聚变项目持续推进 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2]
这一概念股,集体上涨!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5 14:18
2025.09.25 聚变公司表示,本次参展是其成立以来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展览,主要介绍公司基本情况、组建历程、发 展格局、技术路线、对外合作等,重点展示中国环流三号取得的最新技术突破。 本文字数:124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郭霁莹 9月25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上涨。截至午间收盘,常辅股份(871396.BJ)、合锻智能 (603011.SH)涨幅在10%左右,永鼎股份(600105.SH)、上海电气(601727.SH)等涨超6%。 多名国内核聚变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股价异动或与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聚变公 司")首次公开亮相,以及传闻将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相关。 "这家公司是国家队,采用的是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路线,这条路线在我国也有基础。中 国环流三号装置重点是做氘氚聚变实验,下一步做等离子体燃烧必须用超导装置。新装置应该刚敲定下 来,各项细节还待确认。"一名核聚变民营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媒体9月24日晚间报道,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公司公开亮相,公司将在上 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以验证其所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该装置暂命名为"中 ...
这一概念股,集体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9-25 14:12
市场表现与事件驱动 - 2025年9月25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上涨 常辅股份和合锻智能涨幅约10% 永鼎股份和上海电气涨超6% [3] - 股价异动与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及传闻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相关 [3] 中国聚变公司战略布局 - 中国聚变公司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 2025年7月挂牌成立 采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路线 [3][4] - 公司实行上海-成都双基地联动研发 上海基地聚焦聚变堆总体设计/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研发验证/数字聚变堆研发三大业务 [4] - 新建聚变实验装置暂命名"中国环流四号(HL-4)" 用于验证高温超导磁体技术 [3] 技术路线与发展阶段 - 核聚变技术分为磁约束/激光惯性约束/重力场磁惯性约束三类 "托卡马克"为磁约束主流装置 [4] - 核聚变研发分六个阶段: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 [4] - 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已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 进入燃烧实验阶段 [5] 核心技术挑战 - 需维持等离子体在1亿度以上高温稳态运行 [4] - 聚变燃料氚存在产量低/价格高/强管制问题 自持循环挑战严峻 [4][5] - 材料需耐受20年不间断高能中子轰击及高热负荷 [4][5] - 工程难题包括强场高温超导磁体/等离子体运行与控制/热量传导三大方向 [5] 高温超导技术优势 - 高温超导磁体可大幅提高磁场使用和装置设计效率 [5] - 高温超导材料具备零电阻特性 能保证托卡马克磁体长时间稳态运行并防止烧毁 [5] - 强磁场特性使聚变装置可小型化 降低建造成本并缩短技术迭代周期 [5]
核聚变“国家队”成立两月后首次公开亮相,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上涨
第一财经· 2025-09-25 14:06
公司动态与市场反应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挂牌成立,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并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 [2] - 公司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重点展示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取得的最新技术突破 [2] - 公司计划在上海新建一个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的聚变实验装置,以验证其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 [1] - 受中国聚变公司公开亮相及新建实验装置传闻影响,9月25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股集体上涨,常辅股份、合锻智能涨幅约10%,永鼎股份、上海电气等涨幅超过6% [1] 技术路线与研发重点 - 中国聚变公司采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路线,上海研发基地重点布局聚变堆总体设计、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研发及验证、数字聚变堆研发三大业务 [1][2] - 核聚变技术路线主要分为磁约束、激光惯性约束、重力场磁惯性约束三类,“托卡马克”是支撑磁约束核聚变的主流装置 [2] - 高温超导材料因其零电阻属性是保证托卡马克磁体长时间稳态运行、防止烧毁的关键,高温材料磁场更强,可使聚变装置小型化,从而降低建造成本、缩短技术迭代周期 [3] 技术进展与挑战 - 中国环流三号实验装置于2024年3月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标志着研究挺进燃烧实验阶段,下一步任务是尽快实现聚变能量输出 [3] - 核聚变研究路径分为原理探索、规模实验、燃烧实验、实验堆、示范堆及商用堆六个阶段,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当前重点是进行氘氚聚变实验 [1][2] - 行业面临三大技术挑战:燃烧等离子体稳态自持运行、耐高能中子轰击及高热负荷材料、氚增殖与自持循环,以及强场高温超导磁体等三大工程难题 [3] - 商业化运行需解决长时间维持等离子体在1亿度以上高温稳态运行、聚变燃料氚的产量与自持问题,以及装置材料需耐受为期20年不间断的中子轰击 [2][3]
早新闻|6000亿元,央行今日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9-25 07:59
宏观政策与流动性 - 央行于9月25日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1年期,鉴于本月有3000亿元MLF到期,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 [1] - 央行在9月通过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别投放10000亿元和6000亿元中长期资金,实现3000亿元净投放 [1] - 在5月降准之后,央行持续开展中期借贷便利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中期流动性处于净投放状态 [2] 行业政策与指导 - 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从丰富供给、培育主体、优化支撑、营造环境四方面提出14项任务举措 [3] - 六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方案,目标2025-2026年行业恢复向好,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并提出严禁新增水泥、玻璃产能 [4] - 建材行业方案重点扶持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产业壮大,并加快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升级 [4] 前沿科技与重大投资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将在上海新建高温超导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 [5] - 阿里云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领域达成合作,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Physical AI软件栈 [6] - OpenAI、甲骨文和软银集团宣布未来三年新建五座数据中心,总投资预计超过4000亿美元,算力规模接近7吉瓦 [7] - 微软成功开发微流体冷却技术,实验数据显示其散热效率比现有散热板高出三倍,能将芯片最高温升降低65% [8] 公司动态与资本运作 - 皖维高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69.81%—109.77% [9] - 石化油服全资子公司签订3.59亿美元合同 [10] - 中国巨石拟以3000万元—4000万元回购股份,新点软件拟以3000万元—5000万元回购股份 [9] - 上纬新材公告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计划要约收购公司37%的股份 [9] - 华天科技筹划购买华羿微电股权,公司股票停牌 [9] - 林洋能源中标约1.42亿元国家电网采购项目,瑞玛精密子公司获国内车企定点,预计销售总额约5.56亿元 [11] - 苏能股份乌拉盖1机组(1000MW)投产,湖南黄金子公司新龙矿业本部复产,此次停产预计减少公司净利润约5200万元 [11]
中国聚变公司首次亮相,新建装置剑指高温超导磁体
选股宝· 2025-09-25 07:20
据智通财经9月24日报道,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注册资本150亿元、正式 挂牌成立仅两个多月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其技术路线及业务布局。 据悉,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的核能发展一般规律,该公司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在上 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多位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人士证实,中国聚变公司将在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 装置,用以验证其在上海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该装置暂命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 开源证券表示,随着核聚变装置研发建设稳步推进,订单持续释放,看好核聚变板块景气度上行,磁 体、主机和电源等核心部件值得关注,直流输电产业链相关设备/器件公司有望凭借其电力电子技术积 淀持续获取可控核聚变装置电源订单。 公司方面,据上市公司互动平台表示, 今年以来全球多国都开始了核聚变领域的竞速发展。海外方面,2025年6月,谷歌投资核聚变初创公司 CFS并签署了200兆瓦购电协议:2025年8月,CFS宣布,在最新一轮的B2系列融资中成功筹集了8.63亿 美元;9月18日,美国、英国共同宣布双方签署了一份《技术繁荣协议》,旨在促进两国在核聚变等战 略性科技领域开展 ...
核聚变“国家队”,首次公开亮相
搜狐财经· 2025-09-25 00:36
转自:长安街知事 据"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9月23日,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聚变公司)正 式挂牌成立以来首次面向公众展览展示。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亮相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图源:"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 此次参展,中国聚变公司主要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组建历程、发展格局、技术路线、对外合作等,并重点展示了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的 最新技术突破。 据介绍,中国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中国聚变公司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 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同日,中国聚变公司还与中核集团、中国核电、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等七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中国核电、浙能电力两家上市公司的公告显 示,七方拟联合向中国聚变公司投资约115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国聚变公司注册资本为150亿元,一跃成为国内注册资本最高的商业聚变公司。 据新华财经此前报道,中国聚变公司被称为可控核聚变"国家队"。 在公开亮相工博会的前一天(9月22日),中国聚变公司总经理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