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上海:加大重点行业中试服务供给
快讯· 2025-06-11 14:24
上海市中试平台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在重点产业领域建成20家左右市级中试平台 [1] - 争创3家国家级中试平台 [1] - 中试服务体系综合性和专业化水平提升 [1] - 中试产业生态更加健全 [1] - 中试对产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1] 重点行业中试服务供给方向 - 集成电路、大飞机、燃气轮机、工业母机等领域提升测试评价、适配验证等服务供给能力 [1] - 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人工智能领域加快建设模型训练、评估验证、应用赋能中试平台 [1] - 新材料、生物制造领域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工艺包和成套设备 [1] - 发展合同研发外包等模式 [1] 未来产业领域发展措施 - 促进产学研用融通创新 [1] - 缩短中试熟化周期 [1] - 补齐工程化到产业化的缺失环节 [1]
以未来产业塑造产业未来(人民时评) ——从展会感受中国经济脉动①
人民日报· 2025-06-11 06:1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展示应用潜力,具身智能成为未来产业新赛道[2] - 飞轮储能系统、朱雀二号火箭、生物制造等技术突破推动储能、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从0到1发展[3] - 安徽合肥聚集全国近1/3量子科技企业,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4] 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 前沿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代表国际竞争制高点[2] - 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化应用是形成全球竞争护城河的关键,决定产品话语权与产业定义权[3] - 低空智能飞行器、虚拟数字人、外骨骼等科幻场景正在加速商业化落地[5] 产业生态与要素支持 - 政府引导基金、新兴产业投资母基金及金融机构支持为未来产业提供资金活水[5] - 技术转化需搭建平台促进"书架"与"货架"对接,实现科技成果向新产品新产业的转化[4] - 协同攻关机制帮助解决卡脖子难题,加速技术路线验证与产业化进程[4]
蒋艳:我国产业转移呈现智能化、绿色化特点 内蒙古积极赢得发展先机
新华财经· 2025-06-10 19:02
中国产业转移特点 - 产业梯度转移有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态势凸显,智能化、绿色化为产业国内转移注入新动能 [1] -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类型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有效拉动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攀升 [1] - 西部地区承接钢铁、有色、石化、食品加工及新能源等产业转移态势明显,动力电池、智能算力、绿电铝等值得关注 [1] 内蒙古产业优势 - 内蒙古资源优势显著,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基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国内领先,煤炭资源丰富,稀土储量全国领先 [2] - 内蒙古具有绿电优势、电力优势、发展口岸经济的通道优势,体现为光伏、煤化工、电解铝、生物医药(中蒙药)等行业的综合成本优势 [2] - 内蒙古是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乳肉绒薯等7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亿元,生物制造产业以生物发酵、原料药、化学药、中药和蒙药为特色 [2] - 内蒙古空域资源丰富,年平均适航天数超过300天,高标准建设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低空经济示范区,构建低空产业集群 [2] 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方向 - 内蒙古可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立足自身发展逻辑和产业基础,明确重点承接方向,做强沿边优势,促进贸易-物流-产业协同布局 [3] - 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硬件,增强承载能力,推进政策、制度、规则、标准衔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3] - 提升承接能力,深化京蒙等协作机制,借鉴共建、飞地、托管等产业转移合作模式 [3]
领取!5月「 生物基」和「 生物制造」全球产业报告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10 17:22
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DT产业研究院推出《全球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系列,旨在提供全球生物基产业最新情报和大厂动态,帮助行业上下游同仁洞悉趋势和发现商机 [1] - 2025年5月期报告已发布,包含政策发布、行业动态、资本事件和科研进展四大板块内容 [6] - 报告显示国内生物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发改委发布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涵盖多个生物基材料、生物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 [8] 政策发布 国内政策 - 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包含101个项目,其中生物基相关项目有: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新材料示范项目、3万吨高性能环保降碳生物基材料PBX项目、100万吨弃油脂加工可持续航空燃料示范项目和50万吨工业级油脂制生物柴油及可持续航空燃料示范项目 [8] - 上海市科委发布2025年度基础研究计划"探索者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生物合成高性能聚乳酸纤维等生物基材料研究 [19] -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草案)》,探索新型审评模式 [19] 行业动态 生物基化学品 - 黑龙江国科生物基新材料林甸中试基地项目环评公示,拟投资1.2亿元建设秸秆制乳酸生产示范线,年产3420吨聚合级乳酸 [10] - 万华化学与金禾实业共同成立烟台万禾香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包含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等 [10] 生物基材料 - 南京森奇新材料完成B轮数千万元融资,专注于以纳米纤维素为核心的生物基高阻隔膜材研发 [11] - 北京中科可监完成天使轮数千万元融资,专注于全自然域降解塑料(PDA)研发 [11] - 深圳灵蛛科技完成天使轮数千万元融资,专注于蛛丝蛋白纤维研发 [11] 科研进展 - 广西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提出将木质素衍生碳与Ni-Mn2Mo3O8异质结相结合,实现了对催化性能的协同增强 [12] - 韩国江源大学开发出新型聚乙烯醇/明胶/碳纳米管/纤维素纳米晶体基水凝胶"E-skin"贴片 [12] - 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需钠弧菌工程菌株,能在高盐环境中同时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 [23]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体外ivBT系统,用于从低碳分子合成蔗糖 [23] 生物制造产业动态 公司动态 - 和晨生物与长春大成实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稀有氨基酸、生物基化学品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21] - 伊明泰(山东)新型微生物发酵与代谢产物提取项目环评公示,总投资1亿元,生产鼠李糖脂等生物表面活性材料 [21] - 聚杰彼纤与上海贻如生物科技共同成立安徽殿贻科技,专注于生物基皮革研发 [21] 资本事件 - 泰州聚源生物获国投招商与越秀产业基金联合投资超亿元,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研发 [22] - 杭州未名拾关获欧莱雅集团与纳爱斯集团共同投资近亿元,专注于生物活性成分研发 [22] - 上海肆克科技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专注于三代碳源生物制造 [22]
开辟深海科创新赛道 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五省经验交流摘登之海南篇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0 10:21
海洋经济发展 - 海南省海洋经济2022-2024年年均增速达16.1%,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从29.5%提升至34.1% [3] - 2024年海工装备产业实现从无到有,深海油气、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造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6.3%、67%、66.7% [3] - 海南省制定《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构建"5+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3] 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 - 海南省区域海洋创新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梯次,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9.9%,同比上升0.24个百分点 [4]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作为全国唯一深水试验场,推动"试验-研发-转化-应用-产业"全链条创新生态 [6] - 海南省通过"以场带产、深海智造"模式,加速大科学装置成果转化,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6] 深海装备与产业布局 - 深海高端装备制造是深海开发的核心,海南省构建"1+1+N"深海试验场应用创新平台 [8] - 谋划"深蓝矩阵"等重大专项项目,实施海底矿物"多矿合探"、油气"多气合采"等8+1重点项目 [8] - 重点培育海上风电、深海油气矿产、船艇智造等产业集群,上半年从"海底矿物""休闲渔业"培育两个百亿级增长点 [9]
领取!5月「 生物基」和「 生物制造」全球产业报告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9 21:43
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DT产业研究院发布《全球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2025年5月期,涵盖政策、资本、行业动态及科研进展四大板块,旨在提供全球生物基产业最新情报[1][6] - 报告显示国内生物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发改委发布第二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清单,涉及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3万吨PBX生物基材料等101个项目[7][8] - 行业动态显示国内企业加速布局,国科生物基拟投资1.2亿元建设秸秆制乳酸生产线,万华化学与金禾实业合资成立食品添加剂公司[9][10] - 资本层面,5月国内生物基领域发生3起融资事件,森奇新材、中科可监、灵蛛科技均获数千万元投资,涉及生物基膜材、降解塑料等方向[11] - 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广西大学团队开发木质素衍生碳耦合Ni-Mn2Mo3O8异质结催化剂,韩国团队研发出具有抗菌特性的生物基"电子皮肤"[12] 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首期《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同步发布,聚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领域,收录政策、行业、资本及科研四大类信息[14][17] - 政策端呈现地方特色,上海发布基础研究计划涵盖生物合成聚乳酸纤维等项目,深圳拟出台合成生物产业创新规定探索新型审评模式[18][19] - 行业合作案例显著增加,和晨生物与长春大成合作开发稀有氨基酸,伊明泰投资1亿元建设微生物发酵项目生产生物表面活性材料[20][21] - 资本持续加码生物制造,聚源生物获超亿元投资开发重组胶原蛋白,肆克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推进三代碳源生物制造技术[22] - 科研领域取得三项重要突破:上海交大构建工程菌株处理高盐环境污染物、中科院实现体外合成高阶碳水化合物、北京大学阐明红花色素生物合成途径[23] 行业会议信息 - 第四届SynBioCon大会将于8月在济南举办,设置绿色化工、AI+生物制造等专场,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与商业化应用[25][26]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作者TIBCAS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 . 工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天津工业生物所新闻动态 ⾮粮原料生物制造可持续蛋⽩挑战与实践策略 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重构了 K. phaffii 的代谢⽹络拓扑结构推动了 K. phaffii 底盘工程化的⾰命性变⾰ 相关成果分别在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和 Biotechnology Advances 期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技术突 破,体现了合成生物学与交叉学科融合对可持续蛋白质生产的推动作用。未来研究趋势将聚焦于底盘细胞的超进化设计、负碳制造系统的闭环整合,以 及 AI 驱动的智能生物制造平台构建,为粮食安全提供可持续蛋白替代,助力碳中和目标。 相关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高乐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吴信研究员和 高乐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推荐阅读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 降解木质素新进展 | 课题组招聘 ▌ 参考信息: 本文部分素材 来自天津工生所,由作 者重新 编写, ...
天津工生所吴信研究员在技术驱动非粮原料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前沿综述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8:36
团队前期的工作围绕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 C1 化合物以及与二氧化碳氢化合成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碳氮协同耦合代谢工程与基因组扰动等多重策 略,有效提升天然甲基营养菌中甲醇向单细胞蛋白的定向转化效率,进而突破工业菌株性能极限,为利用甲醇作为碳源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大规模工业 化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在气态非粮生物制造微生物蛋白方面,通过构建大肠杆菌中的光 - 暗反应能量适配器,实现光驱动 CO 2 同化的全细胞 催化过程;通过电催化 - 生物耦合技术,可将电化学还原 CO 2 生成的甲酸盐与微生物同化模块精准对接,为气态非粮原料的转化技术开辟了负碳生 物制造微生物蛋白的新维度;在固态非粮原料生物合成微生物蛋白技术方面,该团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基于木质纤维素结构特性破译出降解酶系组成 的新算法,进而摆脱复杂性底物结构 - 多样性酶系构效关系的实验先验,精准定制了多种地源性木质纤维素来源的微生物蛋白,达到地源性农业废弃 物资源利用与微生物蛋白生物合成"一草双收"效果。这些创新转化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济价值,更开辟了农业废弃物规模化生物 合成微生物蛋白的工业化新路径。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 ...
2027年副中心绿色企业将超300家
北京青年报· 2025-06-04 02:11
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围绕10个绿色产业重点实施八大任务 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 [1] - 到2027年 绿色企业将超过300家 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1] - 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 前疃村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 百亿规模的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落地 [2] 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 形成"创新牵引+资源聚集+场景带动"的绿色产业发展城市副中心模式 [2] - 到2027年 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 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2] - 展望2035年 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 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 [2] 绿色产业布局 - 重点培育碳专业服务业 ESG专业服务业 绿色金融业 绿色投资 未来能源细分产业 合成生物制造业等特色绿色产业 [3] -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 新能源产业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绿色建造业等既有绿色产业 [3] - 在未来能源细分产业领域聚焦超导材料 真空系统 高功率电源等细分赛道 [3]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支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 打造分布式先进能源 智慧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3] - 加强分布式先进能源产业研发 生产和应用等环节的项目 企业培育和集聚 拓展氢能储 运 加产业链 [3] - 发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打造较完备的车用电子供应体系 [3] 绿色产业集聚区建设 - 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利用北京光学仪器厂旧厂区进行更新改造 最大化保留现有树木 包括一棵200余年树龄的油松 [4] - 园区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二星 三星级标准建设 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电制冷系统"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热 [4] - 配套使用光伏发电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预计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000吨 [4] - 聚焦碳排管理 能源服务 绿色建筑 环境治理等行业形成产业集聚 配套绿色科技会议会展中心 科技惠民滨水空间 [5] - 一期将于9月底完工 已有碳核算 碳数据 碳捕集等关键绿色技术的创新企业作为先导企业首批入驻 [5] - 2027年底全部完成改造 成为城市副中心第一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5]
依科赛无血清培养基助力细胞治疗企业降本增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3 23:12
近年来,细胞治疗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明日之星",在肿瘤、免疫疾病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行业繁荣背后,进口培养基 的掣肘却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隐痛。进口产品不仅价格高昂,更面临中美博弈带来的供应链中断风险,此外,企业在使用进口培养 基的过程中,面临技术服务、定制化响应慢等痛点,导致企业临床申报和商业化进程受阻。 依科赛无血清培养基 性能比肩国际,成本优势显著 依科赛生物深耕细胞培养领域十余年,以"打造细胞培养中国芯"为使命,推出多款国际品质的无血清培养基,直击行业痛点: 提供瓶装、袋装形式,适配封闭式培养系统,GMP车间年产千万升,产能稳定保障供应链安全; 01 卓越性能: 专为T细胞、NK细胞等设计,支持高密度扩增、高活率(>95%),且无血清、无异源成分,性能媲美进口品牌; 02 成本优势: 帮助企业降低临床和生产成本,对冲关税压力; 03 全球合规: 国际品质的无血清培养基,完善的质量资质,FDA DMF备案,符合多国监管要求,助力众多细分领域客户完成中美IND双报; 04 灵活供应: 05 原料国产化: 无需担忧供应源头,自主可控国产化供应链; 全流程变更支持:化繁为简,加速国产替代 在细胞治疗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