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厦钨新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7.76% 拟10派2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7:22
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34亿元,同比增长18.04% [1] - 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27.76% [1] - 基本每股收益0.61元 [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 [1] 产品销售 - 锂电正极材料产品销量6.07万吨,同比增长35.50% [1] - 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含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销量3.19万吨,同比增长20.76% [1] - 氢能材料销量1974.61吨,同比增长6.16% [1]
新能源金属销售增加 中伟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213.23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12:1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3.23亿元,同比增长6.1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3亿元 [1] - 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新能源金属等销售增加 [1] - 产品销售量超18.8万吨,同比增长33.91% [2] 业务布局 - 公司深耕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的研发和技术积累 [1] - 已建立起涵盖矿产冶炼技术、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及规模化生产、生产设备设计和优化、电池回收的一体化全栈研发平台 [1] - 形成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产品矩阵与技术布局 [1] - 产品应用于动力领域、低空领域、固态电池、智能穿戴、机器人等下游终端 [1] 产业链战略 - 推进产业生态化战略,以材料业务为核心支点,向上游镍、锂、磷等资源延伸布局 [2] - 向下游拓展锂电池黑粉回收业务,构建从资源端到回收端的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 [2] - 着力打造品类最完整、最具竞争力的镍生态系统 [2] - 深化镍、锂、磷等资源储备,实现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 [2] - 依托柔性工艺路线动态调整镍产品组合,推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2] 研发创新 - 以研发创新与持续技术升级为双引擎,构建覆盖镍系、钴系、磷系及钠系材料的多元研发体系 [2] - 持续优化产品、客户结构,实现镍、钴、磷、钠四系产品出货量正向增长 [2] - 持续保持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先 [2] 全球化布局 - 差异化定位各基地战略功能,加速提升全球区域供给能力 [3] - 在印尼以资源优势为导向,布局镍矿资源、冶炼产能及材料产能,打造安全稳定的供应链和全球批量交付能力 [3] - 在韩国与POSCO共同推进前驱体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提升韩国市场客户研、产、销服务效率 [3] - 在摩洛哥与AL MADA合作,推进三元前驱体及其配套原料精炼、磷系材料以及黑粉回收产能项目 [3]
同兴科技(003027) - 003027同兴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19
2025-08-19 21:18
钠电池业务发展 - 钠电池产品率先在两轮车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东南亚摩托车市场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2] - 重点推进两轮车及启停电源两大应用场景,中长期战略向储能领域深度布局 [2] - 已取得欧洲户用储能客户的初步询价,并与多家储能厂商开展产品送样及技术对接 [2] - 钠电池产品完成第三代迭代升级,材料已在第三方实验室完成短刀电芯试制 [3] - 第三代NFPP 50Ah正配合下游合作伙伴进行全面的性能验证测试 [3] - 第4代NFPP成本较前代可降低20%左右,加工性能进一步提升 [3] - 第2代高首充正极材料C-NFPP采用无产气设计,可避免电芯化成过程中的气体产生 [3] 产能与成本管控 - 钠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一期工程目标产能为年产6000-8000吨,二期规划扩展至2万吨以上 [4] - 当前市场价格水平普遍维持在约2.5万元/吨 [3] - 积极推进3.5代产品研发,通过自主合成关键原料实现工艺突破 [3] - 实施配方改良与生产工艺升级,促使原材料成本下降及良品率显著提升 [4] 技术研发与合作 - 建立系统的定制化开发体系,提供压实密度约2.0-2.1 g/cm³的标准解决方案 [3] - 针对高压实场景,可定制开发密度达2.2 g/cm³以上的专用材料 [3] - 与第三方联合开发短刀电芯,合作方主导试制新型短刀电芯 [4] - 当前试制产品主要面向低速电动车领域,同步验证户储场景适配性 [4] 毛利率与订单情况 - 烟气治理工程与催化剂业务毛利率分别提升至27.79%与27.03% [4] - 高毛利重点项目集中交付带来的收入结构优化 [4] - 截至7月末,公司在手订单约4.43亿元 [4] CCUS业务进展 - 国内已与中冶焦耐建立战略合作并推进多个在途项目 [5] - 欧洲及中东区域项目储备丰富,正深化工程总承包及吸收剂销售的双轨合作 [5] - 与惠生工程组成联合体,参与欧洲某垃圾发电厂35万吨级CCUS项目的预前端设计投标 [5] - 惠生工程国际业务占比超60%,拥有成熟的渠道网络与项目资源 [6] - 公司聚焦碳捕集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体系 [6] 传统业务协同 - 在钢铁、焦化及造纸等碳排放密集型行业积淀了优质客户网络 [6] - 技术优势集中于吸收剂性能突破,在抗氧化稳定性及能耗控制方面形成技术壁垒 [6] - 船舶碳捕集吸收剂在复杂高含氧条件下,稳定运行8-9个月,捕集性能未见下降 [6]
尚太科技: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4.79亿元,同比增加34.3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20:47
尚太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3.88亿元,同比增加61.8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79亿元,同比增加34.37% [2] - 基本每股收益1.84元,同比增加34.31% [2]
国瓷材料:目前同步布局了氧化物与硫化物两大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9:43
技术布局 - 公司同步布局氧化物与硫化物两大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1] - 合资公司将专注于固态电池相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重点布局固态电池硫化物方向 [1] 合作与团队 - 公司与王琰先生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 [1] - 王琰先生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 [1] - 预期能够有效推动产品技术开发及客户验证等工作 [1] 业务进展 - 公司产品已在客户验证中 [1] - 公司将努力抓住固态电池行业发展机遇 [1]
中伟股份:公司目前已推出“9系单晶正极材料前驱体”等多款产品,均通过相关认证并实现几十吨级以上供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18:55
公司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高镍及超高镍材料适用于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种形式的固态电池 [2] - 公司已推出"9系单晶正极材料前驱体"和"超小粒径富锂锰基材料前驱体"产品 均通过认证并实现几十吨级以上供货 [2] - 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领域聚焦氧化物和硫化物两大技术路线 致力于构建前驱体-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的全流程技术能力 [2]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2024年公司高镍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份额达31.7% 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份额达89.5% [2] - 公司高镍及超高镍材料将随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迎来巨大增长空间 [2] 技术适用性与发展前景 - 固态电池前驱体主要采用高镍及超高镍材料 公司产品全面覆盖主流技术路线 [2] - 通过多款认证产品的量产供货 公司已形成实质性业务支撑 [2]
天赐材料(002709):产品降价+正极产线改造,Q2利润环减
华泰证券· 2025-08-19 18:3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2.23元[1][5][6] 核心财务表现 - 25Q2收入35.40亿元,同比+18.5%/环比+1.5%,归母净利1.18亿元,同比-3.9%/环比-20.9%[1] - 25H1收入70.3亿元同比+29.0%,归母净利2.7亿元同比+12.8%[1]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0.82/15.51/20.69亿元,对应EPS 0.57/0.81/1.08元[5][9] 业务分析 - 电解液业务:Q2出货量16-17万吨同比+45%/环比+10%,单吨盈利750-800元环比下滑[2] - 日化业务利润0.5-0.6亿元,正极业务亏损扩大至0.8-0.9亿元[2] - 与楚能新能源签订2030年55万吨电解液供应框架协议[4] 产能布局 - 摩洛哥投资2.8亿美元建设15万吨电解液一体化基地[3] - 美国德州20万吨电解液项目完成土地购置[3] - 计划港交所上市助力全球化布局[3] 技术研发 - 开发硫化锂路线固态电解质并开展客户验证[4] - 发布5V体系高安全电解液[4] - PEEK材料实现小批量供应[4] 行业展望 - 电解液需求将随锂电需求稳定增长[1] - 碳酸锂价格已回升至8.47万元/吨较6月底+38%[2] - 电解液盈利能力有望随供需收紧+碳酸锂涨价逐季好转[1] 估值比较 - 给予25年PE 39倍(行业平均31倍)[5] - 当前股价20.48元对应25年PE 36.24倍[9] - 可比公司新宙邦/科达利25年PE分别为25.77/18.34倍[11]
研报掘金丨东吴证券:维持中伟股份“买入”评级,目标价46元
格隆汇APP· 2025-08-19 15:01
财务表现 - 25H1归母净利润7 3亿元 同比-15 2% 其中25Q2归母净利润4 3亿元 同比-12% 环比+38% [1] - Q2四钴业务贡献利润弹性 三元前驱体业务维持稳定 [1] 产品出货量 - 1H25镍 钴 磷 钠产品总出货量18 8万吨 同比+34% [1] - 预计三元前驱体出货量9 6万吨 四钴1 7万吨 同比持平微增 [1] - 全年预计三元前驱体和四钴总出货量23万吨左右 同比+15% [1] 盈利能力 - 预计全年单吨利润0 6万 吨 有望贡献13-14亿元利润 [1] - Q2镍价走低叠加火法矿成本上涨 NNI项目处于爬坡期 预计金属镍业务仅微利 [1] - 全年金属镍业务预计贡献2-3亿元利润 [1] 市场地位与估值 - 公司为国内第一大前驱体厂商 镍自供率持续提升 [1] - 给予25年25xPE估值 目标价46元 [1]
固态电池:产业趋势逐渐清晰,电解质为核心材料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19 14:14
固态电池产业前景 - 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集成性方面均优于液态电池 热分解温度可超过500℃远高于液态电池的160℃ 电化学窗口高于5V远高于液态电池的4.4V以下 无需隔膜简化系统集成降低成本[2] - 政策端形成中央政策定调加地方试点推进支持体系 工信部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产业端多家车企规划2025-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池汽车 电池企业2025年规划2GW以上产能[3] - 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约7GWh 预计2027年出货量达18GWh 2028年达30GWh 2027年将是产业从初期迈向快速上升期的转折点[3]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 硫化物电解质在室温下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良好力学性能 2027年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规划装车3000辆 电解质需求量约300-500吨 对应产生100-200吨硫化锂原料需求[4] - 硫化锂产线布局较快企业包括赣锋锂业、光华科技、恩捷股份 碳热还原、水合肼还原和复分解工艺路线综合优势明显 产业化实践进入工程验证阶段[4][5] - 氧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适中且稳定性强 分为NASICON结构、石榴石结构、钙钛矿结构、非晶态结构 重点布局企业包括三祥新材、国瓷材料、贝特瑞和璞泰来[5]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是核心变化 直接影响电池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1][6]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优且下游产能布局占比最高 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建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6] - 氧化物电解质产业化进展加快 建议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且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的企业 相关企业包括上海洗霸、赣锋锂业、当升科技和容百科技等[5][6]
5μm动力电池隔膜是如何生产的? 实探恩捷股份玉溪基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3:04
5μm动力电池隔膜技术突破 - 公司正式发布5μm超薄锂电池隔膜产品,为目前量产"最薄"动力电池隔膜 [1] - 5μm产品针刺强度达550gf,相较7μm隔膜针刺强度提升16%,厚度减少28.5%,内阻下降20.9% [3] - 通过结构调控、多机链协同技术突破"薄即脆弱"瓶颈,实现厚度、强度与离子通透性平衡 [3] 玉溪生产基地概况 - 玉溪基地为5μm产品专属产线集群,按"灯塔工厂"标准设计,实现数字化、自动化、模块化生产 [2] - 基地规划16条产线,占地480亩,当前月产能1900万平方米 [2] - 产线采用AI算法实时监控优化,全封闭生产仅需少量技术人员 [2] 隔膜行业技术特性 - 锂电池隔膜厚度仅为头发丝十分之一,成本占锂电池总成本10%,是研发难度最大、附加值最高的锂电池材料 [2] - 当前干法单拉隔膜常用厚度12-25μm,湿法隔膜常用厚度7-9μm [2] - 行业技术趋势体现为"薄强快":厚度更薄、抗穿刺更强、离子迁移更快 [2][3] 公司战略布局 - 定位新材料企业,持续进行前沿技术尝试,目标成为技术突破者 [4] - 5μm产品可提升电池空间利用率,延长续航里程,被视为动力电池应用趋势 [4] - 在行业洗牌期通过推出竞争力产品保持全球隔膜龙头地位 [4] 固态电池领域进展 - 已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该材料占固态电池总成本36% [6] - 子公司湖南恩捷建成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线,具备供货能力 [6] - 判断2030年前液态电池仍将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继续深耕液态电池技术 [6] 研发与客户合作 - 研发部门持续跟踪市场趋势,组织课题讨论组制定开发计划 [5] - 与国内外知名锂电池厂商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产品顺应市场需求 [5] - 半年报显示公司具备强大前瞻性技术储备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