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全链新生,贝特瑞全球首发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 2025-05-15 14:30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全链新生",通过创新技术实现正极黑粉到无前驱体正极材料的超短流程再生,以及负极材料的柔性新生[1] - 方案基于25年电池材料领域经验,体现行业领导者推动绿色发展的担当[1] - 正极回收采用全球首发无前驱体工艺S正极材料,实现锂镍钴锰不分离新生,缩短流程降低成本且零废水排放,已具备量产能力[2] - 负极回收首创R石墨技术,解决杂质和结构缺陷问题,碳排放优势明显[2] - 方案为行业补全从电池生产到退役回收的全链条可持续发展路径,助力实现"资源-材料-再生"绿色循环[1][2] 技术突破 - 正极回收技术:全新处理工艺使金属元素不分离再生,流程缩短50%以上,成本降低30%[2] - 负极新生技术:行业首创柔性工艺解决传统回收痛点,R石墨产品碳排放较原生材料减少40%[2] - 双链回收方案属材料行业首次,整合正负极技术优势形成协同效应[1]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球废旧电池规模达115GWh,2035年中性预测将达1TWh[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欧盟《新电池法案》将回收利用率与碳足迹纳入产业准入标准[2] - 动力电池退役潮自2020年启动,回收需求进入爆发期[2] 战略布局 - 计划构建全链条正负极材料闭环产业链,与电池/储能终端形成战略协同[3] - 通过国内基地与印尼/摩洛哥等海外基地协同,打造全球化循环低碳产业链[3] - 回收平台建设将覆盖技术研发、规模化生产到国际标准输出的完整体系[3] 行业影响 - 为电池行业提供创新性回收解决方案,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2][3] - 呼吁行业统一技术标准,通过协同创新解决回收产业链痛点[3] - 在碳中和目标下,方案有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标杆实践[4]
磷酸铁锂海外需求大爆发
鑫椤锂电· 2025-05-15 10:12
4 月 2 日,以色列特种矿物企业 ICL 宣布其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 BMIQ 磷酸铁锂( LFP )电 池材料试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美国境内首个同类设施,标志着 LFP 电池材料生产技术的重大进 展。 该中心总投资达 2000 万美元,具备 1 吨量级的中试制造能力,并配备完整的工艺模拟生产线,同 时兼具技术研发与实际生产功能。 而今年 1 月, ICL 携手德方纳米在西班牙布局磷酸铁锂工厂,根据协议,双方预计投资 2.85 亿欧元增 资 ICLBM,S.L. (项目公司)用于建设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项目。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本文来源: #鑫椤锂电 1 月 4 日,锂源科技印尼生产基地磷酸铁锂产品成功出货,为中国铁锂厂海外最先开始量产的企业。 据 了解,锂源科技印尼生产基地总规划产能达 12 万吨,一期 3 万吨的年产能已建成,二期 9 万吨的产线 建设也已蓄势待发。 且公司已与 LGES 、 Blue Oval 等国际顶级电池制造商锁定五年期供应协议。 24 年 12 月,常州锂源及亚太锂源与韩国 LG 新能源 (LG ...
贝特瑞,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新品
DT新材料· 2025-05-14 23:50
新品发布会 - 公司举办"未来能量引擎"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针对固态电池材料的整体解决方案"贝安",包括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1] 半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 - 半固态电池体系"贝安·FLEX系列"中,高镍正极材料相比同等镍含量三元材料电阻降低6% [1] - 硅基负极材料克容量达2,300mAh/g [1] - 电解质采用聚合物与氧化物复合方案,零下10℃时电芯内阻相比液态电池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1] - 公司2017年开始布局固态电池关键材料,2021年推出行业首款商用固态电解质产品 [1] 全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 - 全固态电池体系"贝安GUARD系列"中推出超高镍型正极和富锂锰型正极材料 [2] -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超过10mS/cm [2] - 应用于极片层的硫化物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 [2] - 开发行业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锂碳复合负极使用的高性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具备低体积膨胀、长循环寿命、高输出功率密度特性 [2]
厦钨新能20240514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公司 厦钨新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盈利情况** - 2024年磷酸铁锂业务亏损1.3亿元,原因是初期良品率低和碳酸锂价格下跌,销量不足1000吨;若剔除该亏损,2024年表观利润约65亿元,实际利润至少6亿元(基于10万吨出货量)[2][8][9] - 2025年一季度磷酸铁锂出货1500吨,仍亏损几千万元;钴三元材料毛利率与2024年基本持平,山东盈利状况也差不多[15] - 2025年希望磷酸铁锂业务提高产能利用率,相比去年大幅减亏,目标是盈亏平衡或盈利,但取决于铁锂行业大环境[7] 2. **产能与出货目标** - 2025年总产能约10.9万吨,下半年新增3万吨投产计划,全年满产满销目标约12.5万吨,一季度已出货2.4万吨[2][6] - 2024年磷酸铁锂出货量4.6万吨,占国内行业市占率接近50%;三元材料出货量5.14万吨,同比增长30%[6] 3. **产品情况** - **钴酸锂**: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40%,2024年出货量8000多吨;预计2025年需求继续增长,但全年增速不会达40%;产业格局明朗,技术门槛提高使公司取得显著优势;4.53伏高电压产品2025年开始大批量生产,占比将保持稳定[2][25][26][28][29] - **NL结构产品(ENIGMO)**: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优异,显著优于传统钴酸锂和三元材料,主要应用于高端手机,2025年计划落地两个应用领域;定价比传统材料溢价高,预计收益可能翻倍[2][11][14] - **硫化锂工艺**:已取得显著进展,解决设备腐蚀问题,正在准备扩产并向国内外大厂推广,目标成本每吨30多万元,目前年产能300多公斤,未来扩产根据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度进行[2][17][18] - **NCM材料**:布置了千吨级产能,在3C消费和低空无人机领域应用,预计2025年落地;与钴酸锂及普通三元材料后端烧结部分可共线,前端形成结构有特殊工序[3][4] 4. **市场与客户情况** - 2025年电池厂使用镍钴锰三元材料先掺杂,掺杂比例约百分之二三十,转向纯用磷酸铁锂材料时间取决于电池厂推进进度[5][35] - 消费电子类电池主要与电池厂合作开发新能源,2025年在两个应用领域实际应用并升级改善性能[13] - 固态电池方面,海外日韩企业固态技术积累深,与中国竞争;国内两大客户C和B各有优势,不好评价谁更快采用新产品[21][22] - NL结构产品成熟度高,放量速度会更快;预计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继续增长,钴酸锂需求增长幅度为两位数,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产品性能参数**:NL产品通过其他金属离子支撑结构,克容量接近理论值且结构稳定,可承受更高电压,能量密度显著提升且有高发展潜力;产品循环寿命等参数测试已在实验线跑通,下一步应用到电池上进行针刺循环等测试[12][20] 2. **价格传导**:钴价格传导相对顺畅,三元材料面向动力市场传导困难;钴酸锂3月涨价4月兑现,影响报表端售价体现节奏[16] 3. **磷酸铁锂排产与盈利**:单月排产产能利用率高,满足不了下游订单需求;良率达90%以上,目前产能2万吨,今年扩展2万吨产能预计较快,是否继续扩展考量铁锂行业利润情况;目标保持盈亏平衡并赚取一定利润,涨价逻辑不如钴酸锂明确,希望通过差异化路线获优势[33][34] 4. **硫化锂生产相关**:生产设备资本开支未详细测算,主要用气象监测设备和防护服,需解决抗腐蚀涂层问题;生产线用兄弟公司设备并处理抗腐蚀问题;产业布局成本约30多万元加加工费;产能扩展取决于市场需求,谨慎扩产,现阶段可能从百吨级别开始;扩产可放大反应釜或建生产线;设备由兄弟公司自主研发未申请专利;目前只做硫化锂,是否延伸其他材料取决于电子厂商需求;样品测试效果好但有进步空间,准备近期送样[36][37][38][40][41][42][45][46][47]
贝特瑞发布贝安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赋能低空飞行器与人形机器人电动场景革新
鑫椤锂电· 2025-05-14 14:34
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针对固态电池的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涵盖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旨在提供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的技术支撑 [1] - 创新材料包括3D多孔锂碳复合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超高镍正极等,已从实验室阶段迈入商用化阶段 [1][2] 半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中,高镍正极电阻降低6%,硅基负极克容量达2300mAh/g,搭配后实现更高容量与安全性 [2] - 采用聚合物与氧化物复合电解质,零下10℃时电芯内阻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2] - 公司自2017年布局固态电解质,2021年推出行业首款商用产品 [2] 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贝安GUARD系列全固态电池采用超高镍正极和富锂锰正极,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超10mS/cm,极片层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 [2] - 开发行业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三维骨架锂碳复合负极,具备低膨胀、长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特性 [2] 公司战略转型与行业定位 - 公司从单一材料供应商转型为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覆盖正极、负极、电解质全链条技术 [3][4] - 计划在CIBF2025展会上发布"全链新生"正负极闭环方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4] 市场前景与客户合作 - 行业预测203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达500GWh,年均复合增长率30% [4] - 主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SDI等,公司凭借正极/负极/电解质量产能力构建技术壁垒 [4]
贝特瑞:CVD负极材料已具备量产条件,但整体需求量不大
巨潮资讯· 2025-05-14 13:09
产品与技术进展 - CVD负极材料已具备量产条件并有客户使用 硅基产品种类齐全但选择取决于客户需求和成本 国内CVD负极材料需求有限主要因成本高和技术问题待解 [2] - 生物质负极材料优势显著 包括低成本 低碳排放和良好性能 但特殊孔隙设计需求下高分子材料更具优势 [2] - 固态电池材料技术已具备量产条件 可适配数码和动力电池 量产节奏取决于下游验证周期 半固态电池将率先规模化应用 全固态电池行业量产节点普遍定于2027年 [2]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布局早且技术积累深厚 工程化能力和无机粉体材料研发优势突出 已联合合作伙伴解决半固态电池材料关键问题 [2] - 第三代沉积硅碳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成本与行业相当 专用石墨与硅适配性优化显著提升性能且成本可控 [3] - 全固态电池负极以锂碳复合材料为主流方向 多孔骨架结构验证结果积极 纯硅负极因体积膨胀等技术瓶颈未列为重点 [3] 业务战略与市场布局 - 未来增长策略以新能源材料为基本盘 正极材料聚焦三元领域并拓展海外市场 向电池材料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3] - 正负极业务同步发展 布局电解质等新材料 通过技术闭环回收体系提升ESG竞争力 [3] - 负极价格受产能过剩和技术迭代影响尚未见底 但对海外市场利润空间及快充等新技术应用持乐观态度 [3]
贝特瑞(835185) - 关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
2025-05-13 22:5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2025年5月13日,地点在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贝特瑞新材料科技园 [3] - 参会投资者合计46人,来自博时基金、申万菱信基金等多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常务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友元等 [3] 新品发布会情况 - 发布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材料,提供“高能量+高安全”材料解决方案 [5] - 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体系中,高镍正极材料电阻比同等镍含量三元材料降低6%,硅基负极材料克容量达2,300mAh/g,零下10℃条件下,电芯内阻比液态电池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5] - 贝安GUARD系列全固态电池体系推出超高镍型和富锂锰型正极材料,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超10mS/cm,极片层硫化物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开发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锂碳复合负极的高性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 [5] 投资者问题及回复 量产时间 - 发布的固态电池材料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可用于数码、动力领域,实际量产需匹配下游验证周期与需求节奏,2024年半固态体系有产品出货等,未来半固态体系材料会很快量产,行业普遍将2027年作为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节点 [6] 独特优势 - 在从液态到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体系过渡上,各企业在全固态领域几乎同一起跑线,公司作为全球领先正负极材料供应商,凭借深厚研发底蕴向电解质材料领域拓展有显著优势,具备工程能力,擅长无机类粉体材料,固态电池材料布局可追溯到2017年以前,在半固态材料体系上已与合作伙伴解决部分终端装载材料问题 [7][8] 硅基材料情况 - 第三代硅基材料沉积硅碳已量产,成本与同行业相当,公司正努力降低成本 [9] - 开发的与硅适配的专用石墨成本与常规石墨相当,但性能显著提升 [10] 负极材料选择 - 半固态电池体系中,气相沉积硅基材料通常与石墨复合使用,全固态电池体系中,锂碳复合材料是较优选择且具大规模产业化前景,纯硅材料因充放电体积膨胀有技术难题,公司暂未将其作为重点方向 [13][14] 公司增长与业务规划 - 以新能源材料为基本盘,强化主业,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发展为电池材料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商,围绕未来应用场景投资,正负极等主营业务发展,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将改变 [15] - 正极材料业务总体稳健,战略性剥离磷酸铁锂业务,聚焦三元材料领域,注重海外业务发展,技术路线上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差异化优势和打造全生命周期材料回收闭环体系 [16] 负极盈利与价格 - 负极盈利能力报表与单位盈利角度有差异,原因包括市场价格下行、产业链成本传递、产能改造投入、前瞻性布局研发投入等 [18] - 负极价格受技术突破和产能过剩影响,目前尚未见底 [18] 市场与产品布局 - 同等重视国内、海外市场,海外依托本地化供应网络,国内强化本土产业链协同,已进入大部分大客户供应链,未来聚焦提升份额,国内市场挑战是成本,快充产品需平衡多维度性能,公司对技术提升和成本下降有信心 [19] 硅基负极问题 - 通过表面处理和掺杂处理等提升材料稳定性,已找到高电压下获更高比容量技术突破口,产业化成本还需时间实现 [20] - 从综合性能和商业化成本看,更倾向于生物质类,半固态体系里硅基材料多孔载体暂未对外 [21] - CVD负极材料已具备量产条件,有客户使用,硅基产品选择取决于客户需求和成本,国内CVD负极材料需求不大,生物质负极材料方向确定,优势明显 [22]
中伟股份:中青项目预计将于今年Q2完成项目主体建设,后续产能将快速释放
巨潮资讯· 2025-05-13 18:01
技术突破与项目进展 - 印尼中青项目采用全球首次工业化应用的富氧侧吹工艺冶炼红土镍矿,开创新技术路线 [2] - 项目预计2024年Q2完成主体建设,6条产线全部拉通,后续将快速进行生产调试及产能爬坡 [2] - 产能释放后将提升产业协同能力,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盈利能力 [2] 产品战略与市场布局 - 2024年磷酸铁锂总产量达238万吨,同比增长50%,公司加速拓展磷系、钠系产品矩阵 [2] - 自2022年布局磷系材料以来,2025年一季度磷酸铁出货量位居外销市场第一 [2] - 未来聚焦镍系、磷系材料规模化发展,持续研发钠系材料,覆盖动力电池、低空领域、固态电池、AI等新兴市场 [2] 工艺优势与环保特性 - 富氧侧吹工艺较传统RKEF工艺碳排放更低,余热发电提升能源利用率,硅镁渣可直接用于建筑材料 [3] - 工艺适配1.2%及以上品位红土镍矿,原料灵活性高 [3] - 同时采用RKEF工艺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如不锈钢、新能源),形成互补优势,RKEF适用矿源品位为1.5%左右 [3] 产能建设与资源布局 - 印尼已建成及在建冶炼产能达19.5万金属吨,2024年底实际建成15.5万吨,全年冰镍产量近10万吨,权益电解镍产量5万吨 [3] - 通过柔性产线设计灵活调整镍中间品自用与外售比例,实现收益最大化 [3] - 通过参股、长协等方式优化印尼资源供给,并计划拓展南美锂矿资源完善全球原材料保障体系 [3]
直击业绩会丨同兴科技董事长郑光明:计划建年产60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21:0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24亿元,同比下降6.56%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3.53万元,同比增长52.82% [1] - 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为27.10%,同比下降7.74个百分点 [1] - 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亿元,同比增长30.77% [1] - 烟气治理工程与设备业务实现营收4.39亿元,催化剂实现营收2.81亿元,两项业务合计占公司营收的99.39% [5] 钠离子电池业务进展 - 钠电材料工厂初步规划已完成,计划一期项目建设年产6000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7]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开发迭代至第三代,百吨级中试线已实现量产 [6] - 第二代NFPP和S-NFPP钠电正极材料已向近20家单位送样检测 [6] - 第三代NFPP钠电材料整体性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8] - 力争2025年实现钠电正极材料订单零的突破 [8] - 公司从西南大学获得2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相关专利 [5] - 与西南大学钠离子电池领域研发团队共同成立合肥皓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研发 [5]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围绕"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方向,开展投资并购,跟踪"小而美"的企业及低价的优质资产 [8] - 投资并购对象首选技术国际领先、市场规模千亿元以上、核心管理团队价值观及能力匹配未来发展需要的企业 [8] - 以减污降碳为核心推进业务转型 [8] - 传统烟气治理聚焦火电、石化、船舶、造纸等高盈利行业,拓展海外并强化降本增效 [8] - 重点培育CCUS新增长极,依托吸收剂和工程总包开拓国内外市场 [8] - 钠电材料坚持"安全性最高、性能最优、价格最低"研发目标,通过投资并购延伸产业链 [8] 公司历史业绩 - 2022年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38亿元、7.75亿元和7.24亿元 [8] - 2022年到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0.26亿元和0.39亿元 [8]
超50亿磷酸铁锂大单落地!
起点锂电· 2025-05-12 17:53
5 月 9 日晚间, 龙蟠科技 ( 603906 )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控股孙公司南京锂源与楚能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武汉楚能、孝感楚 能及宜昌楚能达成协议,预计自 2025 至 2029 年间合计向楚能新能源下属三家子公司 销售 15 万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 在不考虑客供 碳酸锂销售模式下, 预估总销售金额超 50 亿元。 龙蟠科技表示,前述协议签订有助于稳定公司产品销售,将对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有效期延续至 2030 年 4 月 30 日,远超常规订单合作周期,凸显双方对长期合作的信心。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龙蟠科 技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也预示着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模式的深化。 01 龙蟠科技 / 楚能新能源强强联合 对于龙蟠科技而言,此次合作不仅意味着未来几年的业绩保障,更关键在于客户结构优化。此前龙蟠科技五大客户占比 64.5% ,楚能降低了 其头部依赖风险,客户多元化战略初现成效。 同时, "客供碳酸锂"模式灵活定价,既规避锂价波动,又锁定加工费利润, 为业绩穿上一层 "保护衣" 。 当前,行业分化加剧,绑定头部企业的市场红利加快显现。明显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