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工业
icon
搜索文档
生态优先共同抓好大保护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21 11:20
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 黄河流域贡献全国35%粮食、32%肉类、40%禽蛋和49%奶类 形成沿黄粮食产区、棉花产区、畜牧产业带等多元化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 - 粮食产量从2000年1.55亿吨增至2024年2.48亿吨 小麦优势突出 河南山东两省占全国产量46.4% [2] - 建成高标准农田占耕地45.07%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8较2010年提升0.12 [2] - 河南优质强筋小麦1500万亩占全国近30% 山西内蒙古杂粮产量680万吨占全国43% 特色小杂粮品种占比超58% [3] - 山西沁州黄小米区域品牌价值120.72亿元 形成20个产值超10亿元产业集群 [3] - 山东沿黄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90% 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52.7% 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 [4] - 建成50余个生态农业示范区 农业碳汇试点超100万亩 年固碳量200万吨 [4] 工业结构与绿色转型 - 原煤产量占全国80% 拥有宁东、陕北等超100亿吨储量煤炭基地 长庆油田探明油气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7] - 稀土储量占全国90% 2024年包头稀土冶炼分离产能23.4万吨为全球最大稀土原料基地 [7] - 甲醇、氧化铝、电解铝产能分别占全国68%、70%、61% 煤化工企业占全国80%以上 [8] - 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装机1.35亿千瓦 绿电产量超2000亿千瓦时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6% [10] - 山东新能源装机1.15亿千瓦占比超煤电 单位GDP能耗从2011年1.01吨标准煤降至2023年0.59吨 [11] - 山西54%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1年下降43.2% [11] - 山东河南陕西战略性新兴企业数占全部企业七成 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领先 [11]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 2022-2024年黄河干流水质连续三年达Ⅱ类 主要支流水质良好 [13] - 水土流失面积从45万平方公里减少至24.58万平方公里 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锐减至3亿吨 [14] - 陕西榆林林木覆盖率从0.9%提至36%以上 固定流沙860万亩 [14] - 山东黄河三角洲鸟类从187种增至373种 年迁徙越冬鸟类超600万只 [15] - 甘肃古浪光伏治沙年产值超280万元 宁夏贺兰山建成60万亩葡萄基地 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 [15]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 拥有15项世界文化遗产、5项自然遗产、2项双遗产 总数占全国30% [18] - 非遗项目总数72699项 其中国家级1042项占全国近三分之一 [20] - 河南普查出51172处不可移动文物、7042处文保单位、947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 [20] - 2025年"五一"假期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 旅游收入371.1亿元 同比增4.6%和4.8% [21] - 推出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规划建设4810公里"黄河古都"旅游公路 [22] - 孵化《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沉浸式文化IP 构建国际化旅游产品体系 [23]
日本再通胀交易外资“唱主角” 本土资金回流或助力上涨行情延续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16:38
日本金融市场表现 - 东证指数自4月低点上涨34.2% [1] - 日经225指数和东证指数创历史新高 [2] - 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创历史峰值 [1] 投资者行为 - 外国投资者主导日本股市上涨并成为日本国债重要买家 [1] - 日本国内投资者未追涨且散户今年撤出约230亿美元资金 [1] - 企业回购规模超过外国买入且企业现金充裕 [2] 货币政策影响 - 日本央行进行2008年以来首次加息并削减日本国债持仓 [1] - 资产轮动至债券和股票 传统工业股走强而高成长股失色 [1] - 投资者偏好短期债券而非长期债券 [1] 汇率与套利交易 - 美元兑日元汇率维持在140-160区间 [2] - 五年期日本国债经美元互换提供5%收益 高于美国国债3.86%收益率 [8] - 套利交易因美联储与日本央行利率差异而有效 [8] 行业表现 - 价值股表现超过成长股 显示经济增长扩散 [5] - 量化投资者将价值股强势解读为经济动能扩大 [5] 资本流动 - 日本机构投资组合大量投资美国国债且被套牢 [2] - 日本失去全球最大债权国头衔但仍有大量海外金融资产 [14] - 缺乏回流资金阻碍日元走强 [2]
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我国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8-04 11:40
县域经济规模增长 - 县域GDP从2015年31.6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48.3万亿元 [1] - 二产增加值占比达40% 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 [1] 产业结构优化与挑战 - 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动能 [1] - 部分县域工业结构单一且产品同质化严重 抗风险能力较弱 [1] 特色产业发展策略 - 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如新疆发展南疆特色产业打破同质化 [2] - 福建宁德市聚焦"8+1"乡村特色产业 2024年全产业链规模达2500亿元 [2] - 重庆市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 打造奉节脐橙百亿级产业链 [2] 产业链协同与龙头企业作用 - 以精深加工延链升链 引育上下游企业推动补链强链 [2] - 发挥龙头企业抢机遇、补短板、强引领及创品牌作用 [2] 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 - 构建县域特色产业数字化平台打通全链条数据流通渠道 [3] - 山东寿光"数字大棚"系统实现蔬菜种植智能化管理 产量提升30%以上 [3]
创投通:一级市场本周融资总额约50.41亿元环比增加8.85% 人工智能融资额最高
快讯· 2025-07-19 19:19
一级市场融资概况 - 本周国内投融资事件共97起 较上周80起增加21 25% [1] - 已披露融资总额约50 41亿元 较上周46 31亿元增加8 85% [1] - 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总额最高 达24 86亿元 [1] - MiniMax完成近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为本周金额最高投资事件 [1] 活跃投资领域 - 先进制造领域投融资活动较为活跃 [1] - 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活动较为活跃 [1] - 集成电路领域投融资活动较为活跃 [1] - 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活动较为活跃 [1] - 传统工业领域投融资活动较为活跃 [1] - 企业服务领域投融资活动较为活跃 [1] - 新材料领域投融资活动较为活跃 [1]
“十五五”时期如何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7-10 07:10
零碳园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 零碳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系统性降碳措施集中解决工业企业高耗能、高排放问题,形成规模化减排效应 [2] - 零碳园区是低碳技术研发、新能源消纳、电力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创新模式 [2] - 零碳园区有助于发挥区域清洁能源优势(水、风、光等),推动绿电制氢、动力电池、光伏等绿色产业发展,倒逼传统行业(钢铁、水泥、化工)实施氢能炼钢、绿电替代 [2] 零碳园区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 推动园区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升竞争力 [3] - 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如碳边境调节机制),通过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提升、碳足迹认证等措施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3] - 促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重构低碳产业链供应链 [3] 零碳园区建设现状与挑战 - 部分园区存在认知偏差,通过购买碳信用抵销而非实质性降碳,与建设初衷不符 [4] - 碳排放核算体系不完善:缺乏国家层面标准,非二氧化碳气体、工业生产过程等环节核算不足,本地化因子缺失 [4] - 建设路径单一,部分园区依赖产业产值降低碳强度或仅建设光伏设施,缺乏碳移除技术等针对性措施 [5] - 激励政策依赖财政补贴,金融支持不足,部分园区因资金短缺导致建设进展缓慢 [5] 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建议 - 能源低碳化:建立"电—气—氢—生物质—储"多能互补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 [7] - 产业低碳化: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与未来产业 [7] - 基础设施低碳化:推广新能源车辆、绿色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加强污水处理环节甲烷回收 [7] - 固碳多样化:探索二氧化碳制甲醇、食品级应用等资源化途径 [7] 分类建设策略 - 传统产业园区: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工业节能改造与氢冶炼等技术 [8] - 外向出口型园区:加强绿电直连,参与碳足迹标准建设,打造绿色产品出口基地 [8] - 服务型园区: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清洁能源车辆,搭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 [8] - 产城融合型园区:建立绿色准入机制,实施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 [8] 支撑体系建设 - 制定园区碳排放核算指南,覆盖范围一(直接排放)和范围二(间接排放),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 [6] - 构建以碳排放总量/强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规范碳抵销应用场景与比例 [9] - 整合财政资金与绿色金融支持,设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