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绿色转型

搜索文档
武汉150个行业有了新的“绿色标尺”
长江日报· 2025-06-25 09:44
6月24日,我市举行2025年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武汉产业能效指南(2025版)》 (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标志着武汉能效管理有了新"标尺",为全市产业绿色转型 提供了精准的量化依据与坚实的技术支撑。 据悉,新版《指南》共分行业、产品、设备能效水效三个部分。共收集获取全市33个行 业大类和150个行业中类的产值及能耗相关数据,形成了覆盖150个行业中类、94项主要产 品、73类用能设备的完整能效指标体系。 市节能监察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指南》首次补充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新能 源汽车和氢能等新兴产业产品能效指标,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能效协同管理。数据显 示,目前,我市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指标较2020年下降11%,而光纤、锂离子电池、存储 芯片、啤酒、瓦楞原纸等部分领域的生产能耗标准更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介绍,去年以来,我市出台《武汉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 案》,实施工业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衔接提升行动等八大行动,为产 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新版《指南》体现落实国家政策新导向,列出了变压器等通用设备最新 能效标准指标,同时增加了服务器、通信基站和光伏组件 ...
电动与氢燃料重卡的突围进阶之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0 10:58
商用车减碳现状与挑战 - 商用车保有量仅占汽车总量12%,但贡献道路交通超55%的碳排放,其中日均运距超500公里的中长途货运场景车辆保有量不足商用车总量10%,碳排放占比却高达50%左右 [2] - 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从2021年2%跃升至2024年14%,但主要用于日均运距500公里以内的短途场景,中长途场景市场渗透率近乎为零 [3] - 中长途场景面临跨区域运营、经济性敏感度高、运输距离长、线路不固定、能源需求量不稳定等独特挑战 [4] 基础设施制约因素 - 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全国服务区变压器容量需提升至目前10倍以上才能满足需求,但尚未形成重卡专用电网增容规划 [5] - 加氢站存在结构性缺陷,70MPa高压站占比不足2%,且分布不均、数量不足、距离过远 [5] - 示范城市群补贴氢价35元/公斤与非示范区50元/公斤形成40%价差,削弱氢能重卡跨区域运营经济性 [5] 技术瓶颈分析 - 纯电动重卡电池能量密度不足,单次续驶里程较难突破400公里,仅为柴油车三分之一 [6] - 纯电动重卡补能效率低下,282kWh电池充电需45分钟~1小时,500kWh电池需1.5~2小时,而柴油车仅需10分钟 [7] - 燃料电池重卡系统功率多集中于80~150kW,250~300kW大功率系统仅占4%,购置成本达百万元,是同配置燃油车2.5~3.5倍 [7] 政策与技术发展建议 - 建议国家层面制定长期公路货运廊道规划,统筹推进大功率充电桩、换电站及加氢站在干线公路沿线布局 [8] - 需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推动该技术于2035年前实现商业化装车 [9] - 加强300kW燃料电池系统、高压储氢、液氢等技术研发,重点攻关液氢瓶阀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 [9] 未来技术路径展望 - 2035年前以柴油、天然气等传统内燃机重卡节能增效为主,燃烧效率优化、低碳燃料及混合动力技术将是主要减碳路径 [11] - 2035年后纯电动重卡与燃料电池重卡将基于能源禀赋、场景需求及成本优势展开差异化竞争 [11] - 氢燃料内燃机、混合动力等技术将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重要补充 [11]
院士专家共议废塑治理之道
中国化工报· 2025-06-10 10:17
塑料产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塑料产业面临严峻环境挑战,全球废弃塑料累计达92亿吨,仅9%被回收再利用,79%被填埋或积累在自然环境中[6] - 废弃塑料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极具回收利用价值,应从塑料合成、加工、应用、废弃物管理各环节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2] - 固相剪切碾磨加工技术可助力高分子态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推动资源绿色低碳循环利用[2] 塑料污染治理技术路径 - 从塑料全生命周期出发,发展化学闭环循环和升值重构技术解决现行塑料污染问题[3] - 发展可环境消融塑料解决最难收集的塑料制品污染问题[3] - 发展结构可装拆、功能可补强的可装拆塑料解决分离、解聚和量大等难题[3] - 建议制订科学政策法规推动塑料污染治理,以专项支持重塑塑料体系[3]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发展 -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未来产能有望扩产到千万吨级[3] - 聚乳酸材料具有高原子经济性和高可控性等优点,在内固定器件、组织黏合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3] - 发展完全可生物降解聚乳酸材料具有重大意义[3] 系统性解决方案 - 源头减量:减少塑料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4] - 材料创新:发展新型可解聚塑料材料实现重复使用和化学回收[4] - 原料替代:大力发展生物(质)基塑料减少对化石资源依赖[4] - 末端治理:加大新型生物降解塑料研发支持力度[4] 行业参与情况 - 活动汇聚20多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单位近百名专家学者[2] - 金发科技等企业代表就废弃塑料循环利用、生物降解塑料等领域作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报告[3]
六五特刊 | 一个湖与一座城的相互成就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8:05
太湖治理成效 - 太湖湖体30年来首次实现全年平均水质达Ⅲ类,成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大湖泊中首个实现全年"良好"湖泊[1] - 2008年—2024年累计投入1350亿元用于太湖治理[1] - 首创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船"太湖之星",有效降低太湖湖体内源污染物释放[1] 产业转型与污染控制 - 无锡市持续推进化工行业整治,减少入湖污染物排放,倒逼低端落后产能腾退提升[2] - 周铁镇百余家化工厂等高污染行业企业全部退出,2024年新引入产业总产值超250亿元[2] - 太湖流域产业绿色转型推动污染负荷减轻,生态系统重新焕发生机[2] 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 - 建成超80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净化入湖水体并提供栖息环境[3] - 2024年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升至3.12,首次达到"优秀"等级[3]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动物频频现身[3] 环境质量与公众满意度 - 无锡PM2 5浓度大幅下降60 3%,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升26 2个百分点[3] - 2024年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为95 2%[3] - 连续十年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年度首个全局性会议主题[4]
驻马店市政府与鹏辉能源签署战略协议
快讯· 2025-05-27 12:09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驻马店市政府与鹏辉能源签署新能源领域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涵盖新能源装备升级、固态电池产业化建设、"豫产豫用"示范打造等关键领域 [1] 重点合作方向 - 聚焦"产业绿色转型和零碳城市打造" [1] - 以"零碳园区—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为核心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落地 [1] - 加快零碳学校、医院、园区等多场景示范 [1]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审议通过,聚焦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等三大领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5-26 09:17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需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1] - 聚焦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共性技术攻关、政策优化及服务体系健全[1] 行动方案聚焦领域 - **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覆盖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推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2] - **新型固废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聚焦废旧动力电池(制定管理办法、修订行业规范)和废旧光伏组件(预研政策、布局回收能力)[2] - **清洁低碳氢工业应用**:突破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拓展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等多场景[2] 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 - 核心方向包括高效节能技术、环保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2][3]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 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优化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设备与工艺,提升能效并减少污染[4][5] 新兴产业绿色发展 - 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需从生产端融入清洁能源,建立资源回收体系,实现产业与环保协同[6] 共性技术攻关与标准完善 - 突破共性技术瓶颈,制定统一碳排放标准、绿色制造工艺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7] 政策优化与服务体系健全 -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激励企业绿色转型,配套绿色供应链管理及技术认证服务[8]
制造业“绿”发展 经济社会转型步伐在加快
证券日报· 2025-05-26 00:11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认为,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行动方案》等政 策的落地将助力经济转型,推动制造业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 制造业加速转型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 案》),会议指出,要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 备和工艺,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 政策引导下,钢铁行业正在加快转型步伐。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25年4月20日,共有189 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41家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 及粗钢产能约5.91亿吨。 "钢铁行业通过设备更新与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了竞争力,为绿色制造体系构建提供了支撑。"田惠敏表 示,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 提出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未来相关政策有望在促进投资增长,带 动技术改造,助力经济稳定与长远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政策加力支持引导 ...
金融赋能乡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15 11:17
金融助推乡村产业绿色转型 - 金融在推动乡村产业绿色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 [1] - 固原市作为西部生态脆弱区,通过绿色金融为乡村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样本 [1] 政策激励与资源配置 - 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构建"政策引领+工具创新+生态赋能"三位一体绿色金融体系,引导资源向乡村绿色产业集聚 [2] - 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重点领域发放贷款3000万元 [2] - 信贷资源向"六权"等绿色领域倾斜,绿色贷款余额达46.8亿元,同比增长17.7% [2] - 固原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超90%,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8.7% [2] 创新驱动与精准匹配 - 聚焦冷凉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创新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3] - 针对冷凉蔬菜产业链,开发"蔬菜大棚贷"等专项信贷产品,支持规模化种植基地 [4] - 固原农商行发放200万元贷款支持建成30个标准化蔬菜大棚 [4] - 中游加工环节通过政银企对接机制推动融资增量,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加工设施 [4] 重点聚焦与集约化利用 - 聚焦特色农业、生态资源与乡村文旅三大领域,推动金融资源集约化配置 [5] - 建立银企对接绿色通道,将废旧地膜回收、生态种养等绿色行为纳入授信评价体系 [5] - 西吉农商行发放1200万元贷款构建"肉牛养殖—有机肥—牧草"循环模式,年出栏肉牛1000余头 [5] - 创新"生态资源+金融工具"转化路径,生态环境产业贷款余额达1.1亿元,同比增长62% [5] - 以"文旅+金融"融合为抓手,支持生态友好型旅游设施改造与绿色服务模式推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