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秋季学期“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启动
辽宁日报· 2025-10-17 09:05
招聘活动启动 - 10月15日举办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和现代轻工产业集群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1] - 两场招聘活动组织近400家重点用人单位参加 [1] - 招聘活动共提供就业岗位1.6万个 [1] 专项行动计划 - 专项行动为"百万学子留辽来辽"暨"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 [1] - 计划在省内高校举办8场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校园招聘活动 [1] - 专项行动聚焦电力装备、现代轻工、航空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以及先进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等重点行业 [1]
海南自贸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合作对接会在苏州成功举办
新华社· 2025-10-16 15:50
投资活动与成果 - 对接会吸引超过130家重点企业参会并现场成功签约7个项目 [1] - 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涵盖先进装备制造和医疗旅游信息化等领域 [1] - 对接会同期举行先进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主题座谈会推动多项合作意向达成 [1] 行业发展战略 - 海南将科技创新摆在自贸港建设核心位置并推动四大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和优化升级 [1] - 行业聚焦"五向图强"以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并出台研发投入支持和税收优惠等组合政策 [1] - 行业目标为链接长三角优质创新资源并实现琼苏两地资源互补和产业联动 [1][2] 合作平台与展望 - 对接会搭建起琼苏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长效合作平台 [2] - 行业下一步将推动合作转化为实际产能以助力实现互利共赢 [2]
广西新增三家中试基地
广西日报· 2025-10-16 10:07
不久前,广西科学院中试基地暨非粮生物质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揭牌仪式在南宁市江南 区产投江南产业园举行。非粮生物质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微波先进装备制造中试基地、非 粮生物质气化装备中试基地成立启用,总面积1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1.18亿元。 非粮生物质气化装备中试基地主要利用农林和生物能源作物等多种剩余物,开展全流程生物质气化 能效优化技术,产出包括生物质燃气、成型燃料、生物甲醇、生物氢气、木醋液等清洁能源和高值化学 品,拥有生物质气化发电装置等一系列中试设备。 非粮生物质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表示,中试基地的建成将进一步强化与产业端的协同创 新,增强自我造血和反哺科研的能力,打造高层次中试人才培养高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成为服 务广西、辐射东盟的专业化、共享型中试平台。 记者采访了解到,中试基地是介于实验室研发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之间的中间试验平台,主要功能 是对实验室阶段取得的科技成果(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放大试验、工艺验证、性能优化及 可靠性评估,解决从"小试"到"量产"过程中的工程化难题,是新产品开发的必经之路。其核心定位可概 括为"技术验证的试验田、工艺优化的练兵 ...
贵州是一个非常值得挖掘的宝地
人民日报· 2025-09-29 04:16
活动概况 - 2025年黔台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期间举办近40位台湾青年企业家参与的黔台青年企业家沙龙[1] - 会议期间围绕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医养等领域开展专场对接和投资考察[2] - 活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9届,举办了40余场产业对接会,吸引3000余名台湾同胞参会,落地120个合作项目[3] 重点合作领域 - 推动在现代农业、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旅居康养等领域的合作[1] - 台湾在数字经济硬件供应方面的优势可与大陆在平台研发、人工智能应用等软件优势结合[1][4] - 竹产业方面,贵州拥有420余家竹加工企业,台湾在竹纤维复合材料、文创设计领域技术领先,可加强全链条协作[4] - 探索“大文旅+乐器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贵州独特的文化氛围被视为吸引台湾年轻人的重要特质[2] 投资与商业合作成果 - 贵州省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750家,累计利用台资28.55亿美元[3] - 旺旺集团、统一集团、台湾水泥等台湾知名企业已在贵州投资兴业[3] - 双方可整合贵州内需市场与台湾品牌运营资源,共同拓展市场[4]
科技创新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广东激活三大动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09-28 20:13
辽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研发投入方面,全省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支出比重达到6.9%,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达到24.3% [1] - 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成功研制全球最大级别穿梭油船、国家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并攻克堆叠式柔性太阳翼机构难题应用于千帆星座项目 [1] - 产业集聚方面,组建20个重点实验室群,先进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发力,4个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产业集群结构方面,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首次超过1/3 [3] 广东改革开放与产业创新 - 对外开放方面,“十四五”以来对外投资规模居全国首位,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多个港口互联互通,自贸试验区超300项改革创新经验全国复制推广 [4] - 深化改革方面,横琴实现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接办设立澳资企业100多家,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形成48条创新举措 [4] - 产业发展方面,“十四五”期间新增汽车、新能源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近10万亿元 [6] - 科技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已赋能制造、教育、医疗等13个领域共78类应用场景,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 [6]
打造长江中游科技金融样板区 吉安“金融+科技+人才”三链融合精准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金融时报· 2025-09-25 11:00
调研机制与规模 - 由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联合多部门组建200余人专家调研组,采用“金融+科技+人才”三链融合新机制 [1] - 调研组包含14个小组,采取“线上问卷广覆盖+线下走访深挖掘”模式,实现1683家企业“应调尽调” [2] - 调研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特色产业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类进行 [2] 融资支持成效 - 截至2025年7月末,吉安市科技贷款余额达736.46亿元,同比增长17.27% [1] - 活动累计收集金融有效需求375项,涉及融资金额49亿元 [3] - 通过“科技金融县区行”等活动,促成银行与4家科技型企业签订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金额合计1.95亿元;160余家企业与银行签约,意向金额13.84亿元 [5] 企业融资案例 - 江西鑫洋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调研组政策宣讲,一周内获批利率3.2%、总额950万元贷款,节约融资成本超20万元 [2] - 吉安德和钨业有限公司通过邮储银行“科创E贷”产品,仅一个工作日获得500万元贷款 [3] - 江西金田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建设银行500万元循环额度贷款,结算效率提升50% [5]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创新“四问四清”工作法,现场推介适配金融产品并生成企业信用“画像” [3] - 交通银行通过“人才贷”产品对引进的E类优秀基础人才授信100万元,该产品已落地300万元 [4] - 针对企业需求提供“分段式利率+成长收益共享”中长期协议及“跨境快贷”等定制化服务 [5] 政策支持与资源协同 - 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分行单列10亿元再贷款额度专项支持科技型企业,对本地法人金融机构科技贷款给予100%再贷款资金匹配 [6] - 2025年以来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60.77亿元,其中15.34%精准流向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 [6] - 推动地方政府出台专项贷款产品及贴息政策,如年化0.5%的政府贴息和按LPR的20%-30%进行贴息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政策 [6] 平台建设与未来目标 - 联合科技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金融走进实验室”等形式推进“投+贷”联动模式 [6] - 力争2025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超过20%,打造长江中游科技金融样板区 [6]
一条大通道,激荡发展新动能
广西日报· 2025-09-12 11:13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表现 - 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集装箱发送量达100.1455万标箱 同比增长72.5% [1] - 2024年班列发运量50.1万标箱 较2019年增长超3倍 [2] - 通道网络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1个港口 进出口货物品类达1200余种 [2] 物流效率提升措施 - 友谊关口岸实施全信息智能通关及"提前申报、卡口验放"新模式 实现"15秒过卡 一站式通关" [2] - 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一体化改革使集装箱单次转运时间从3小时压缩至1.5小时以内 综合作业效率提升约30% [2] - 海铁联运较传统上海出海路线节省7-10天运输时间 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1] 产业与经济影响 - 通道沿线省份经广西进出口贸易额从2019年3448亿元增长至2024年6769亿元 增长近1倍 [5] - 2024年1-7月贸易额达4463亿元 同比增长18% [5] - 平陆运河经济带形成新能源 绿色化工 先进装备制造等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主导产业 [4] 企业案例与投资 - 重庆长安汽车每周通过通道运输整车及零部件至钦州港出海 [1] - 闵和粮油依托钦州港节省约两天海运时间 计划建设中国-东盟棕榈油交易中心 [3] - 引进比亚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等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 [4]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丨工业老城又青春
河南日报· 2025-09-12 07:39
产业转型与集群发展 - 平顶山推动从传统煤炭产业向新材料、新能源等7大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转型[2][3] - 中国尼龙城汇聚企业项目200余个,2024年产能突破300万吨,尼龙66盐和切片产能居亚洲榜首[3] - 尼龙66工业丝供应全球37%的轮胎需求,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3] 科技创新与研发突破 - 河南中宜创芯公司成功合成纯度达99.9999998%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粉体,技术登顶全球[1] - 突破己二腈、对位芳纶等"卡脖子"技术,2024年获国家及省级科学技术奖13项[8] - 尧山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挂牌运行,主导企业实现研发全覆盖[8] 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 白龟湖科创新城汇集国内外企业、人才和项目,成为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区[7] - 完善"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创新型企业总量居全省第一方阵[8] - 8英寸碳化硅单晶填补省内空白,高纯碳化硅粉体项目产能全国第一[3] 新能源与重大项目进展 - 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抽水蓄能电站及国家风光储实证试验平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3] - 固态电解质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新能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8] -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获国务院激励表彰[3] 文旅融合与城市升级 - 2024年平顶山第三产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22.57%,文旅新IP激发消费活力[10] - 依托"三苏、汝瓷、说唱"文化名片打造消费场景,实现老工业基地与青年群体双向奔赴[10] - 白龟湖畔通过音乐会、展览等活动构建城市新潮"会客厅",刷新城市形象[10]
广西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联动经济走廊加快形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8:59
【东盟专线】广西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联动经济走廊加快形成 中新社南宁9月5日电 (林浩)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局长熊 祥忠5日介绍,近年来,广西持续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平陆运河经济带加快 建设,初步形成新能源、绿色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年产值超百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主导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当天举行发布会,熊祥忠在会上介绍,目前,伴随广西沿边临港产 业园区加快建设,比亚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等投资逾百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中国—柬埔寨产业 园(北海园区)、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纵深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联动经济走廊正加快形成。今 年1至7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经广西货物进出口额达4463亿元,同比增长18%。 当前,江海联通工程——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超过80%;贵州黄桶至广西百色铁路计划2028年建成通 车,四川等西南地区货物经北部湾出海,距离将缩短270公里以上;黔桂铁路增建二线计划今年9月开工 建设;崇左至凭祥铁路将于年内开通运营。 为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质量,广西会同通道沿线省份强化货源组织,做大物流规模。今年1至 ...
教室当车间 作品成产品(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27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辽宁职业院校年均输送23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 近3年数据 [1][2] - 校企共建20个订单班 包括华晨宝马 沈鼓集团等企业合作 [3] - 全省布局10个省级产教联合体 覆盖先进装备制造 石化等万亿级产业基地 [4] - 1750家院校 企业 科研院所参与1514项合作项目 含人才联合培养与技术攻关 [4] - 85%以上职教毕业生留辽就业创业 成为区域振兴生力军 [2] 工匠培育与技能提升 - 实施"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工程 遴选一线企业员工作为"匠苗"并定制培养方案 [6] - 64.7万名职教学生覆盖装备制造 石油化工等19个专业大类 [6] - 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获得者留校任教 实现东北地区历史突破 [5][6] - 校企交替培养模式涵盖PLC编程 机器人操作等10项基础技能 [6] 国际合作与教育输出 - 海外产业学院"墨子工坊"覆盖9个国家 包括俄罗斯 加纳 蒙古国等 [7] - 首批签约10个海外建设项目 聚焦现代农业 先进制造业等领域 [7] - 铁路专业"墨子工坊"年培训规模达200人次 [7] - 与马来西亚院校开展实训合作 涉及新能源汽车维修 AR故障诊断等技术 [8] - 塔吉克斯坦现代农业项目已建立12个标准化实训大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