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投顾
icon
搜索文档
超级股票全明星业绩翻倍 跟投用户盈利占比近100%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11:22
A股市场近期表现强劲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3700点和3800点 创下近十年新高 沪深两市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1] 全明星智慧跟投计划业绩表现 - 策略累计业绩达102.28% 相较业绩比较基准涨幅51.31%实现显著超额收益[1][4] - 主理人实盘收益达26.40% 相较一笔买入超级股票全明星实现21.52%超额收益[2] - 全明星智慧跟投账户盈利占比接近100% 具体数据为98.18%[1] 策略发展历程与市场环境 - 全明星智慧跟投计划于2022年4月推出 当时A股跌破3000点 市场投资情绪低落[2] - 过去三年市场整体处于震荡偏弱环境 投资者对权益投资信心减弱[2] - 策略旨在通过专业投资管理和投顾陪伴方式带领投资者科学定投 穿越周期[2] 超级股票全明星策略表现 - 策略成立于2017年9月5日 过去7个完整年度中除2022年外均跑赢偏股基金指数[4][5] - 2018-2024年各年度涨跌幅分别为-19.88%、53.51%、59.35%、11.14%、-23.28%、-13.7%、6.06%[5] -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表现分别为-24.03%、42.64%、50.55%、4.03%、-21.49%、-14.34%、3.95%[5] 策略架构升级 - 组合架构从"单核心+卫星"双层体系升级为"双核心+卫星"三层体系[6] - 引入均衡核心配置环境适应力强且长期具备超额收益的个基 通过分散行业暴露降低组合波动[6] - 保留风格核心严格锚定指数风格分布 利用卫星仓位捕捉结构性机会[6] 投资方法论优化 - 经历2022年极端市场环境后 对超级股票全明星投资方法论进行优化迭代[5] - 全面优化基金选择体系 详尽梳理个基研究工作并细化基金评价体系[7] - 对组合内成分基金做相应调整 力争为用户选到更好的基金[7]
超级股票全明星业绩翻倍 跟投用户盈利占比近100%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10:22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3700点和3800点 创近十年新高[1] - 沪深两市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1] 中欧财富全明星策略业绩表现 - 超级股票全明星策略累计业绩达102.28%[1][4] - 全明星智慧跟投账户盈利占比接近100% 达98.18%[1] - 主理人实盘收益达26.40% 相较一笔买入实现21.52%超额收益[2] - 策略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51.31%)[4] - 过去7个完整年度中6年均跑赢偏股基金指数[4] 策略发展历程 - 全明星智慧跟投计划于2022年4月A股跌破3000点时推出[2] - 旨在通过专业投资管理和投顾陪伴带领投资者科学定投[2] - 在震荡偏弱的市场环境中坚持逆市布局[2] 投资策略架构升级 - 组合架构从"单核心+卫星"升级为"双核心+卫星"三层体系[7] - 引入均衡核心配置环境适应力强的个基 分散行业暴露降低组合波动[7] - 保留风格核心严格锚定指数风格分布[7] - 利用卫星仓位捕捉结构性机会[7] 基金选择体系优化 - 全面优化基金选择体系 详尽梳理个基研究工作[7] - 细化基金评价体系[7] - 对组合内成分基金做相应调整[7] 历史业绩数据 - 2018年至2024年各年度涨跌幅分别为:-19.88%、53.51%、59.35%、11.14%、-23.28%、-13.7%、6.06%[6] -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表现分别为:-24.03%、42.64%、50.55%、4.03%、-21.49%、-14.34%、3.95%[6]
客户量成倍激增,散户、外资加速涌入A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8:31
A股市场热度与投资者行为变化 - A股成交额连续7个交易日达到2.1万亿元以上 上证指数站稳3700点后继续上攻3800点 市场向上趋势逐步确立 [1] - 咨询股票投资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成倍增长 证券投顾机构客户流量同比增长约50% [1] - 投顾行业头部公司九方智投控股股价自8月初以来上涨37% [1] 投顾行业规模与结构 - 盈米基金投顾签约客户数超50万 总投顾规模超470亿元 其中权益占比66% [4] - 盈米基金投顾服务资产规模从6月末约430亿元增长至8月15日超470亿元 [4] 投资者行为特征与困惑 - 超68%投资者反馈无法判断买卖时点 在科技股快速轮动中频繁调仓错失主线行情 [5] - 信息过载导致决策瘫痪 自媒体和碎片化资讯轰炸使投资者收到矛盾研报不敢操作 [6] - 约30%-40%投资者在指数创新高行情中未赚到钱 主要困惑是如何找到投资方向 [6] 外资流入与配置趋势 - 全球主动型共同基金对中国市场配置比例升至6.4% 海外资金仍有较大增配空间 [13] - 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A股资金达110亿美元 远超2024年全年的70亿美元 [13] - 北向资金估算净流入A股121亿元 较前一周32亿元大幅增长 其中灵活型外资净流入52亿元环比增长近两倍 [13] - 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持仓量从2024年末190.83亿元上涨至244.75亿元增长约三成 加仓重点为科技与新能源股票 [13] 市场结构特征与投资策略 - 市场呈现结构分化板块轮动特征 仅30%龙头股持续走强 40%个股横盘震荡 30%可能阴跌 [7] - 投顾机构建议避免追高拥挤赛道 控制权益仓位不超过70% 利用ETF参与轮动降低个股波动风险 [11] - 采用定投方式平滑成本避免情绪化择时 坚持为合理期限资金创造盈利空间的原则 [6][11] 专业投顾服务需求增长动因 - 投资者行为变化:A股市场波动加大使普通投资者意识到自行操作风险 转而寻求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中长线策略专业服务 [3] - 市场带动效应:交投活跃时投资机会增多但信息过载 客户希望通过专业投顾过滤资讯避免盲目追涨杀跌 [3]
客户量成倍激增,散户、外资加速涌入A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8:24
A股市场热度与投资者行为变化 - A股成交额连续7个交易日达到2.1万亿元以上 融资资金持续活跃 上证指数站稳3700点后继续上攻3800点 市场向上趋势逐步确立[2] - 证券投顾机构客户流量同比增长约50% 咨询股票投资的客户数量呈现成倍增长 签约客户数量不断增加[2] - 九方智投控股股价自8月初以来上涨37% 反映投顾行业头部公司受市场追捧[2] 投资者需求与行为特征 - 普通投资者因市场波动加大转向寻求专业服务 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中长线策略方面需求突出[3] - 超68%投资者反馈无法判断买卖时点 部分客户在科技股快速轮动中频繁调仓错失主线行情[5] - 信息过载导致决策瘫痪 自媒体和碎片化资讯轰炸使投资者收到矛盾研报不敢操作[5] - 约30%-40%投资者未赚到钱 主要诉求是如何抓住市场主流和确定投资方向[5] 基金投顾业务发展 - 盈米基金投顾签约客户数超50万 总投顾规模超470亿元 其中权益占比66%[4] - 较今年6月末的430亿元投顾规模实现增长 显示基金投顾业务持续扩张[4] - 基金投顾坚持不参与短期题材炒作 执行"寻找长期上涨资产 逢低定投"策略[6] 外资流入态势 - 全球主动型共同基金对中国市场配置比例升至6.4% 海外资金仍有较大增配空间[11] - 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A股资金达110亿美元 远超2024年全年的70亿美元[11] - 北向资金估算净流入121亿元 较前一周32亿元大幅增长 其中灵活型外资净流入52亿元 环比增长近两倍[11] - 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持仓量从2024年末190.83亿元上涨至244.75亿元 增长约三成 加仓重点为科技与新能源股票[13] 投资策略建议 - 慢牛行情呈现结构分化特征:30%龙头股持续走强 40%个股横盘震荡 30%可能阴跌[8] - 建议初入市者把握四大原则:拥抱长期主义 善用专业工具降维决策 严守风控铁律 保持良好心态[8] - 控制权益仓位不超过70% 留部分资金在固定收益及另类配置做风险对冲 利用ETF参与轮动降低个股波动风险[9] - 采用定投方式平滑成本 避免情绪化择时 不参与短期题材炒作[6][9]
A股热潮下的投顾业:客户流量激增,头部股价飙涨超3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1:28
行业景气度提升 - 证券投顾行业客户流量同比增长约50% [1] - 咨询股票投资客户数量呈现成倍增长 签约客户数量不断增加 [1] - 九方智投控股股价自8月初以来上涨37% [1][3] 市场交易活跃 - A股成交额连续7个交易日达到2.1万亿以上 [2] - 上证指数站稳3700点后继续上攻3800点 [2] - 融资资金持续活跃 市场向上趋势逐步确立 [2] 行业转型趋势 - 咨询客户和签约客户显著增加反映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转型 [4] - 公司加强投研能力和AI辅助工具以应对需求飙升 [5] - 盈米基金投顾签约客户数超50万 总投顾规模超470亿 [6] 投资者行为变化 - 投资者意识到自行操作风险 转而寻求专业服务 [4] - 盈米基金用户持有权益类产品平均周期延长至2年以上 [7] - 持有指数和债券基金的平均时长超过一年 [7][8] 投资者面临挑战 - 超68%投资者反馈无法判断买卖时点 [10] - 30%-40%投资者在行情好的情况下未赚到钱 [10] - 信息过载导致决策瘫痪 投资者要求深度解析 [10] 机构应对策略 - 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层体系"破解择时焦虑 [10] - 研究员深入上市公司一线调研 以通俗语言解读复杂逻辑 [10] - 盈米基金明确不参与短期题材炒作 坚持为合理期限资金创造盈利空间 [12] 投资建议 - 建议初入股市投资者把握四条核心原则:放弃一夜暴富想法、善用专业工具、严守风控铁律、保持良好心态 [14][15] - 控制权益仓位不超过70% 利用ETF参与轮动降低个股波动风险 [16] - 采用定投方式平滑成本 避免情绪化择时 [16]
基金投顾盯上医药科技,狂赚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6:06
基金投顾产品调仓动态 - 7月共有141个基金投顾产品调仓,其中股债混合型27个、股票型64个[1] - 股债混合型产品增加主动权益基金持仓(混合型占比63.5%→65.5%),减少指数基金配置(20%→13%)[3][5] - 股票型产品减少偏债类基金,增加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占比14.5%→19.5%)[3][5] - 富国双子星股债均衡调整债券型基金占比32.78%→45.25%,混合型35.4%→37.27%[6] 行业配置变化 - 整体减少消费类行业(食品饮料-0.35%),增加医药(+0.47%)、顺周期(有色金属+0.31%)和科技行业[1][7] - 部分投顾看好半导体上游设备和材料国产替代机会[7] - 部分投顾配置房地产行业,认为开发商股价领先于房价触底[7] 投顾产品业绩表现 - 华宝证券价值投基V年初至今回报30.88%(基准5.55%)[9] - 国联证券安鑫激进90回报25.59%(基准4.03%)[9] - 中欧优势行业全明星回报24.69%(基准4.28%)[9] - 国泰平衡更甜蜜回报14.72%(基准2.87%)[10] 后市配置策略 - 机构看好高股息(与经济周期相关品种)和科技方向(AI应用、机器人、半导体)[11] - 建议采用哑铃策略:一端配置内需与稳健行业,一端配置新质生产力方向[12] - 华夏基金建议重点关注AI核心及科创/TMT类指数[12] - 华安基金建议多元配置A股/港股/美股市场,搭配股票/债券/黄金等资产[12]
调仓!百余“基金买手”出手
天天基金网· 2025-08-07 13:02
基金投顾市场动态 - 下半年以来超百只基金投顾组合完成调仓 权益类投顾组合持续加仓权益资产 越跌越买态势显著 科技等成长领域及拥有产业长周期逻辑的资产被伺机加仓 [1] - 7月股票型投顾产品平均收益率达5.12% 高于沪深300指数的3.54% 今年以来部分投顾组合涨幅超20% 如嘉实百灵全天候策略、中欧优势行业全明星等 [3] - 7月141个基金投顾组合进行持仓调整 股票型产品减仓偏债类基金加仓权益类基金 股债混合型产品加仓主动权益基金减仓指数基金 [3] 权益类基金调仓策略 - 嘉实百灵全天候策略投顾组合7月上半月降低黄金、债券仓位并提升权益仓位 司南多因子成长组合自7月9日起连续四期"发车"金额保持在1000元 [3] - 广发基金投顾旗下"指数100份"组合8月4日新买入短期回调较大的创业板与恒生科技相关ETF联接基金 长期看好相关赛道长周期产业趋势 [3] - 工银瑞信均衡配置组合7月28日将指基持仓占比降低15个百分点并提升混合型基金占比 因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在结构性行情中更具优势 [4] 行业配置偏好 - 7月投顾组合整体减仓消费类行业 加仓医药、顺周期和科技等行业 [6] - 交银全明星组合7月初降低价值类基金权重增加组合进攻性 交银指数星球组合8月4日止盈港股创新药资产并切换至红利资产 减仓计算机、家电等行业加仓通信板块 [8] - 部分投顾组合中期看好A股震荡上行 优先考虑港股互联网板块及科创、机器人、国防军工等方向 [8]
“十年十倍”的承诺背后:基金投顾的宗教外衣与流量生意
搜狐财经· 2025-08-06 21:32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行业出现一种结合"宗教模式"与"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商业模式 该模式通过构建世界观、承诺确定性、塑造精神领袖等方式系统性地影响投资者心智 同时依托流量运营和标准化产品实现规模化变现 对行业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6][9][15][19] 宗教模式特征 - 构建宏大自洽的世界观而非实用工具箱 从历史哲学等第一性原理出发论证投资理念的正确性 [6] - 承诺确定性收益而非概率性结果 例如直接给出"基金定投 十年十倍"的具体目标 [6][21] - 重新定义风险为哲学考验而非数学问题 提出"波动是门票""下跌是馈赠"等概念 [6] - 塑造人格化精神领袖而非专业顾问 依靠领袖权威和魅力建立近乎信仰的追随关系 [7] - 提供独家择时指标等黑箱工具而非透明方法 维持解释权并增加用户依赖性 [8][25] - 营造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社群环境 通过同温层效应强化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9] 互联网思维应用 - 以流量为核心资产 通过低成本高效率方式扩大用户基数 [10] - 推行标准化产品服务 实现快速复制和规模扩张 [11][18] - 注重用户黏性维护 通过持续内容输出和独家工具保持平台生态内活跃度 [11][18] - 设计清晰变现漏斗 将免费流量逐步转化为付费用户 [12][18] - 遵循LTV>CAC增长策略 聚焦新用户获取而非存量用户维护 [13][14] 商业模式协同效应 - 宗教模式完美契合互联网思维要求 成为投资内容产品化的高效转化方法论 [15] - 宏大哲学叙事和收益锚点成为优质社交货币 助力低成本流量获取 [16] - "好资产+好价格+长期持有"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 适配投顾组合产品规模化销售 [18] - 独家择时指标既掌握价格解释权又增强用户持续关注度 [18][26][28] - 构建"内容引流-社群沉淀-产品变现"完整商业闭环 衍生保险和私募等附加需求 [18] 行业生态影响 - 短期内迅速扩大行业规模 使平台基金公司销售渠道等多方受益 [30] - 长期可能侵蚀信任基础 当实际体验与预期不符时引发普遍性信任危机 [31] - 向社会输出投资存在标准答案的错误预期 使投资者易受更激进产品吸引 [32] - 阻碍深度投资者教育 导致认知外包和独立思考能力退化 [33] - 制造受伤投资者群体 造成真金白银亏损并传播市场负能量 [34] - 部分扮演引路人角色 降低投资门槛并提供对抗市场波动的心理支持 [36] - 导致用户群体极端化 通过自我筛选和信息茧房形成饭圈化宗教社群 [37][38][39]
增配医药、科技行业,基金投顾年内业绩最高超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8:37
基金投顾产品调仓动态 - 7月共有141个基金投顾产品调仓 其中27个股债混合型和64个股票型产品 [1] - 股债混合型产品增加主动权益基金持仓(混合型占比63 5%→65 5%) 减少指数基金配置(20%→13%) [6] - 股票型产品减少偏债类基金 增加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占比14 5%→19 5%) [6] - 景顺长城六边形精选降低混合型基金占比(78%→68%) 提高股票型占比(20%→30%) [7] - 富国双子星股债均衡提高债券型基金占比(32 78%→45 25%) 混合型(35 4%→37 27%) 股票型(12 5%→13 01%) [8] 行业配置变化 - 整体减少消费类行业(食品饮料-0 35%) 增加医药(+0 47%) 顺周期(有色金属+0 31%)和科技行业 [1][10] - 部分投顾看好半导体上游设备和材料 因国产替代带来业绩确定性 [10] - 部分投顾关注房地产板块 认为市场低配且赔率高 开发商股价可能领先房价触底 [10] 投顾产品业绩表现 - 华宝证券价值投基V年初回报30 88%(基准5 55%) 国联证券安鑫激进90回报25 59%(基准4 03%) [13] - 中欧优势行业全明星年初回报24 69%(基准4 28%) [13] - 国泰平衡更甜蜜年初回报14 72%(基准2 87%) 国联证券桃李不言回报12 92%(基准3 62%) [14] 后市配置策略 - 高股息方向受关注 建议配置股息率合适且与经济周期相关品种 [16] - 科技方向重点关注AI应用 机器人 军工及半导体等自主可控领域 [16] - 建议采用哑铃策略 一端配置内需与稳健行业 一端布局新质生产力方向 [17] - 华夏基金建议重点关注AI核心及科创 TMT类指数 [17] - 华安基金建议多元配置A股 港股 美股市场 搭配股票 债券 黄金等资产 [17]
“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导师周承:建议考核模式由基金销售转为基金存续规模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22:47
基金投顾行业发展现状 - 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试点机构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经验,谋求转型发展 [1] - 自2019年首批试点落地以来,已有60余家机构获批参与,未来试点资格机构还将扩容 [1] - 业务规模与参与主体快速增长,试点机构从首批5家扩展至2024年的60家,服务资产规模达千亿级别 [9] - 基金投顾从早期单一组合推荐转向全市场资产配置,涵盖股票基金、债券基金、QDII、ETF等多元资产,并推出目标止盈、智能定投等工具 [9] - 客户对基金投顾认知度逐步提高,从自己选基金转变为将资金交给投顾机构配置 [9] 买方投顾转型的痛点和难点 - 考核和人才是买方投顾转型的最大痛点和难点 [2] - 银行对基金的考核由总行选定重点基金并下达指标,分支行被动完成,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买方投顾" [2] - 总行选定重点基金的工作人员不直面客户,且不承担择基失误责任,近年来大部分银行选定的重点基金亏多赚少 [2] - 一线理财经理面临客户投诉压力,总行缺乏售后支撑,导致客户信任度下降,银行非息净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3] - 买方投顾转型在银行业落地困难重重 [4] 金融机构的改进方向 - 考核模式需从重点基金销量考核转变为全量基金存续规模考核,由理财经理自行配置适合的基金 [5] - 提高人才专业能力是核心,理财经理应具备医生般的专业能力而非服务员式的服务意识 [6] - 监管机构要求的"了解你的客户"相当于中医把脉,理财顾问配置产品相当于开药方 [7] - 银行需长期培养一线员工专业能力,但现实是专业能力强的员工往往被提拔至管理层 [7] - 总行基金产品经理需具备扎实专业能力,选择与市场匹配的重点基金并提供持续投顾支持 [8] 基金投顾试点成果与未来影响 - 试点五年多来,业务规模与参与主体快速增长,管理规模达千亿级别 [9] - 投顾机构运用AI等工具提高择机和择基效率,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更全面、客观的基金组合 [9] - 客户能更容易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顾产品,贯彻监管适当性原则 [9] - 证监会推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将对财富管理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9] 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的意义 - 大赛为参赛者提供公平竞赛环境,完全依据市场判断选择基金构建实盘组合 [11] - 强大的学术支持和导师团队有助于培养基金投顾人才,提高专业实战能力 [11] - 为买方投顾生态健康发展选拔、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