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

搜索文档
专家访谈汇总:脑机接口进入医保,只要6500元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04 00:19
黄金市场 - 美联储预计2025年内开启降息周期,通胀数据温和支撑金价 [1] - 实际利率下行趋势明确,黄金作为零息资产的机会成本降低 [1] - 美国财政赤字扩大引发对美债可持续性的担忧,美元资产系统性疑虑上升 [1] 脑机接口行业 - 湖北省将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纳入医保,定价6552元,显著低于Neuralink的5万美元成本 [1] - 中国医疗政策和产业配套系统性扶持脑机接口,康复、养老、神经疾病治疗需求潜力大 [1] - 阶梯医疗超柔性电极尺寸为头发丝1/100,脑虎科技"北脑一号"技术水平接近Neuralink [1] 胶原蛋白行业 - 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受质疑,本质为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路线之争 [1] - 华熙生物质疑资本市场对"重组胶原"概念过度热炒,反映其防御姿态 [1] - 胶原蛋白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738亿元,年复合增速超50% [1] 光明乳业 - 行业消费疲软叠加价格战,光明乳业从"乳业第一股"滑落为边缘竞争者 [3] - 低温奶市占率被伊利、蒙牛逼近,新兴品牌持续蚕食份额 [3] - 渠道布局固守华东,常温奶产品力弱,高度依赖冷链制约全国扩张 [3] 养发市场 - 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220亿元增长至2030年500亿元,年复合增速15.3% [3] - 用户基数有望突破3亿,年轻人、女性与产后群体为主要驱动力量 [3] - AI头皮检测+基因筛查提升用户留存率,复购率可达45%以上 [3] - 干细胞、外泌体等生物科技快速商业化,部分成分已实现家用化突破 [4]
从科学家到女首富再到副校长 陕西富豪夫妇的“流量”生意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8:53
核心观点 - 范代娣夫妇凭借巨子生物和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近千亿市值成为陕西新首富,持股市值超450亿元 [2] - 范代娣近期清退在两家公司的任职及股东身份,同时被任命为西北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2] - 家族资本版图横跨产学研,包括女儿严钰博接任执行董事、胞妹严亚娟任高级副总裁等核心成员进驻管理层 [2][19] 创业历程 - 2000年严建亚创立巨子生物,范代娣团队同期成功研制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获国家专利金奖等荣誉 [5] - 初创期面临现金流压力,严建亚2003年二次创业进入军工领域,通过混合所有制解决资金问题 [6][7] - 2009年后两家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巨子生物获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建成千万包产能工厂 [8] 商业模式 - 采用分级代理经销体系:西安创客村2019-2021年贡献营收52.2%/49.3%/29.3%,上市后降至17.63% [11] - 线上直销收入占比从2019年16.5%提升至2021年41.5%,2021年双十一可复美13分钟成交破1亿元 [12][13] - 销售费用率从2019年9.8%升至2024年34.25%,增速72.36%远超营收57.17%的增幅 [19] 财务表现 - 近3年收入超37亿元,毛利率高达87.2%,净利率从2019年60.1%下滑至2024年37.4% [15][19] - 2019-2024年营收从9.57亿增至55.38亿(复合增长率42%),市值突破900亿港元(年内涨幅70%) [18][20] - 可复美品牌收入占比从2022年68.2%升至2024年87.04%,单一品牌依赖度持续攀升 [19] 资本运作 - IPO前获高瓴、CPE源峰等机构投资,估值超193亿元,薇娅夫妇持股0.86% [16][17] - 2022年登陆港股成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目前是港股最高市值医美股 [18][20] - 三角防务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94%,成为家族首个上市公司 [11]
东宝生物(300239) - 300239东宝生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8:56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300239,证券简称东宝生物,债券代码 123214,债券简称东宝转债 [1] - 2025 年 5 月 9 日 15:00 - 17:00 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 2024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王爱国等 [2] 产品研发与进展 - 代血浆明胶已实现销售,属高附加值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 [2] - 2025 年研发聚焦高附加值项目,低脂奶油专用胶原、羊绒纺织领域专用胶原等研发项目进展顺利 [3] - 低脂奶油专用胶原已市场化,可用于健康食品领域;羊绒纺织领域专用胶原厂家已开展试验;超低内毒素明胶项目已对接前期市场;酰化改性明胶完成生产试验;护发专用胶原开展稳定性试验和市场对接工作 [3] 市值管理与业绩提升 - 员工持股三年亏损约 30%,公司积极开展回购业务,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累计回购股份 10,573,400 股,占总股本 1.7812% [4] - 2025 年通过“管理强基、降本增效、科技赋能、提质出新”实现新突破,强化战略统筹、品牌建设和产业成果转化 [3][4] 业绩下滑原因与应对 - 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医药行业集采政策、客户去库存影响,业绩较同期下滑 [5] - 加强市场拓展,巩固老用户,开发新领域,拓宽产品应用市场,实施股票回购业务 [5] 国外业务情况 - 2024 年国外业务占比 9.56%,出口美国业务占比较少,影响微弱,将关注关税变化并采取应对措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