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
搜索文档
西安高校,正在批量制造IPO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18:15
文章核心观点 - 西安高校正成为硬科技企业IPO的摇篮 以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通过成果转化批量制造上市公司 形成一股由高校主导的科技创新浪潮 [1][3] - 通过高校操盘 政府护航 资本赋能的3.0模式 西安成功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难题 构建了“创业-上市-反哺”的生态闭环 [13][20][22] - 这种模式验证了硬科技产业的“耐心生长”逻辑 为科教资源富集地区通过激活本土科研潜力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22][23] 高校IPO军团 - 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企业密集冲击港股IPO 包括麦科奥特(估值26.36亿元) 优艾智合(估值20.8亿元)以及已上市的北京云迹科技 [3][6][7] - 西北工业大学系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 铂力特为首批科创板企业 折生阳创办的华秦科技市值超过160亿元 另有14家企业入选2025年省级上市后备名单 [8][9][10][11] - 其他高校成果转化案例包括西北大学实验室走出的巨子生物 市值一度高达700多亿港元 [12][1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陕西省2022年启动“三项改革” 通过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等举措破解科研人员“不敢转 不愿转 缺钱转”难题 截至2025年6月已有10.8万项成果单列管理 4.2万项完成转化 [13][14] - 政府搭建秦创原等平台提供孵化支持 高校如西安交大构建“概念验证-技术转移-创投基金”完整体系 吸引308家金融机构入驻 [14][16] - 西北工业大学通过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投早投小” 形成“成果孵化-产业集群-资本反哺”路径 [16] 资本赋能体系 - 校友基金成为早期创业重要资金来源 西安交大1896基金规模达7亿元 专注于校友项目种子轮和天使轮投资 [17] - 市场化“耐心资本”如西高投 长安汇通充当领路人 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以西安奕材为例 近60家机构投资超100亿元 [19][20] - 资本与技术深度融合推动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速分别达43.69%和39.30% 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120亿元 [20] 产业生态与模式价值 - 上市企业反哺高校形成闭环 华秦科技向西北工业大学捐款 铂力特等公司吸纳母校毕业生 形成人才循环 [20] - 西安模式代表产学研融合进入3.0时代 即“高校操盘 政府护航 资本赋能 产业闭环” 有效破解“科技-产业-金融”脱节难题 [22] - 该模式成效显著 2024年陕西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72.2% 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指数达86.63% 居全国前列 [23]
胶原蛋白卖不动了,知名品牌多店清空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19:58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双十一期间胶原蛋白市场整体表现不复往年,凉意凸显 [1][3] - 行业龙头巨子生物与锦波生物增长步伐放缓 [1] - 华熙生物旗下胶原蛋白品牌"润熙泉"在多个平台的官方店铺已清空,上美股份旗下"胶原丽"已完成工商注销 [1] 主要公司市场表现 - 可复美在抖音平台近30天销售额为1亿+,其中胶原棒贡献30%份额,但10月9日至16日其GMV为0.5-0.75亿元,较去年同期1亿元以上明显缩水 [4] - 可复美自2025年6月起连续跌出抖音美妆榜前20名,在天猫大促美妆榜单中从2023年第10位升至2024年第5位,2025年回落至第20位 [4] - 锦波生物总市值从年中一度突破500亿元波动下行,截至11月12日开盘市值下跌至267亿元,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 [5] - 巨子生物股价自2025年5月20日盘中高点85.14港元累计最高跌幅达55.18%,11月12日开盘报39.32港元/股,总市值421.1亿港元 [5] 企业战略调整 - 企业打破业务边界,以医疗器械见长的锦波生物尝试向C端消费市场延伸,其合作品牌"同频"开售首小时成交额超去年首日全天 [4] - 长期深耕消费端的巨子生物向B端业务布局,其全资子公司获得适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的"重组I型α1亚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医疗器械注册证 [5] - 锦波生物核心产品"薇旖美"除皱针剂毛利率高达95%,年销量突破百万支,但原价6800元产品遭部分经销商压价至千元级促销 [4] 行业技术竞争焦点 - 胶原蛋白赛道快速"去美容化",从护肤跨向医疗,竞争核心转向"材料科学+临床转化" [7][9] - 华熙生物2025年8月末开始密集披露5项重组胶原发明专利,累计已公开8项与重组胶原蛋白有关的生产制造专利 [7] - 福瑞达旗下珂谧截至2025年9月30日已斩获七项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另有两项三类医疗器械项目处于研发中 [8] - 丸美生物在珠海建设Ⅲ类医械中试基地,敷尔佳在2025年拿到重组Ⅲ型胶原贴敷料伦理审批与临床备案,成为国内首例"双腔固液分离"形式Ⅲ类无菌医械 [8] - 江苏吴中从源头突破,东万生物完成国内首个重组I型人胶原原料主文档登记 [9]
双美亚太区胶原研讨会成功举办,海内外联动共推行业发展
江南时报· 2025-10-24 22:20
公司活动概述 - 双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主办亚太区胶原研讨会 活动地点为北京首玺丽格医疗美容诊所和北京博瑞娜医疗美容门诊部 [1] - 研讨会汇聚了来自新加坡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优秀医美专家 聚焦胶原蛋白注射的临床前沿技术与东方美学理念 [2] - 公司向北京四家医疗美容机构颁发"双美胶原蛋白亚太区临床技术交流基地"奖章 以感谢其在推动跨国技术合作方面的贡献 [4] 公司产品与市场战略 - 公司在中国内地成功上市三款胶原蛋白产品 分别为肤柔美 肤丽美和肤莱美 [3] - 自2023年起 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在新加坡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成功上市海外版胶原蛋白植入剂 [3] - 双美胶原蛋白是中国首个获批的注射类胶原蛋白产品 历经多年临床验证并获得业界广泛认可 [3] 临床技术与应用 - 双美胶原蛋白在眶周年轻化领域具有卓越优势 通过骨膜层与深层脂肪层的联合注射可实现组织容量复位与持久提升 [3] - 与会专家系统阐述了肤莱美在泛口周的临床应用及注射技巧 内容涵盖衰老评估 治疗方案和注射案例 [4] - 研讨会通过理论授课和操作演示 分享了胶原蛋白的优势 注射与剂量规划 并发症处理等实践关键点 [5]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研讨会搭建了海内外联动的学术桥梁 以临床实践与理论创新双轮驱动 标志着胶原蛋白行业发展进入协同共创的新纪元 [2] - 活动旨在构建思想自由碰撞和经验交融的平台 凝聚一线医师临床经验以推动行业整体进步 [4][5] - 公司未来将在深耕产品研发的同时 持续为海内外医师构建更高水平 更宽领域的对话平台 携手开启胶原蛋白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的新篇章 [6]
东海证券:国内美容护理市场更新换代较快 胶原蛋白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16:11
行业技术优势 - 重组胶原蛋白具备无病毒隐患、低排异反应、生物相容性好、质量可控及可加工等优势 [1] - 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较海外起步早 目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并形成完整产业链 [1] - 国家从命名、分类界定及行业标准等多方面出台政策支持行业合规化发展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国内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规模达286.3亿元 略低于动物源胶原蛋白的297.9亿元 [2] - 重组胶原蛋白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1.4% 远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的27.7% [2] - 医美领域重组胶原蛋白规模将从2023年43亿元增至2027年143亿元 复合增长率35.4% [3] - 功效性护肤领域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115亿元增至2027年665亿元 复合增长率54.9% [3] - 医用敷料领域规模预计2027年达346亿元 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25.5% [3] 应用领域拓展 - 重组胶原蛋白在轻医美中占比不断提升 合规产品少使先发企业具备优势 [3] - 国内外美妆品牌积极布局功效性护肤及医药敷料领域 [3] - 私密健康领域推出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阴道敷料 可改善阴道萎缩和干涩症状 [3] - 头发健康领域应用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可减缓脱发并增加毛发密度及直径 [3]
钟睒睒携20亿元入局!锦波生物实控人折价14亿元减持,营销狂奔下的创新隐忧
华夏时报· 2025-07-14 16:47
股权变动与战略投资 - 公司实控人杨霞通过协议转让575万股(总股本5%)予钟睒睒控制的杭州久视,对价14亿元,每股243.84元,较市价折让近四分之一[2] - 同步定向增发中,养生堂以278.72元/股认购718万股,注资20亿元,交易后杨霞持股从58.9%稀释至50.7%,钟睒睒通过久视与养生堂合计持股10.58%,成为第二大股东[2] - 跨领域战略投资的核心协同点可能体现在研发合作、渠道共享、品牌影响力提升等方面,若找到有效合作模式(如利用养生堂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覆盖)可能实现双赢,反之协同效应未达预期可能对公司估值产生负面影响[3] 财务状况与资金压力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账面现金仅9.59亿元,此次20亿元募资中8.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性,11.5亿元投向AI驱动的胶原蛋白FAST数据库[4] - 2024年公司营收14.43亿元,同比增长84.92%,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增长144.27%,但增速从2023年的99.97%和174.26%回落,2025年首季进一步滑落至62.51%和66.25%[10][11] - 公司毛利率保持高位,2024年为92.02%,净利率为50.75%[11] 销售费用激增与团队扩张 - 2024年销售费用达2.59亿元,同比大增56.73%,其中线上推广服务费0.47亿元(同比增110.99%),宣传推广费0.45亿元(同比增72.29%)[6] - 销售费用明细显示职工薪酬1.16亿元(同比增50.06%),会议及展览费0.31亿元(同比增42.32%),销售团队扩充31人,人均薪酬增至约40万元[7] - 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的比值从2022年的2.33倍扩大至2024年的3.65倍,显示公司资源分配越来越侧重营销[9] 研发投入收缩与行业对比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6.2%至7121万元,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的11.53%、2023年的10.90%滑落至4.93%,创近五年新低[8][9] - 同行业公司对比显示,神州细胞研发费用1.78亿元、万泰生物1.39亿元、华熙生物1.05亿元,华熙生物和爱美客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68%和8.82%,显著高于公司的4.93%[8][9] - 公司解释研发费用下降因部分项目进入资本化阶段,但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研发投入收缩可能影响未来技术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9] 产品结构与增长隐患 - 收入高度依赖单一产品,2024年毛利率95.03%的医疗器械产品贡献86.89%营收,医美植入剂"薇旖美"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为绝对主力,全年售出124万支[10] - 公司业绩增速呈现"三连降"态势,叠加对单一大单品的高度依赖,持续增长能力存在不确定性[10][11] - 胶原蛋白行业缺乏充分说服力的循证标准,产业前景存在显著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形成确定性发展路径和预期管理[2]
专家访谈汇总:脑机接口进入医保,只要6500元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04 00:19
黄金市场 - 美联储预计2025年内开启降息周期,通胀数据温和支撑金价 [1] - 实际利率下行趋势明确,黄金作为零息资产的机会成本降低 [1] - 美国财政赤字扩大引发对美债可持续性的担忧,美元资产系统性疑虑上升 [1] 脑机接口行业 - 湖北省将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纳入医保,定价6552元,显著低于Neuralink的5万美元成本 [1] - 中国医疗政策和产业配套系统性扶持脑机接口,康复、养老、神经疾病治疗需求潜力大 [1] - 阶梯医疗超柔性电极尺寸为头发丝1/100,脑虎科技"北脑一号"技术水平接近Neuralink [1] 胶原蛋白行业 - 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受质疑,本质为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路线之争 [1] - 华熙生物质疑资本市场对"重组胶原"概念过度热炒,反映其防御姿态 [1] - 胶原蛋白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738亿元,年复合增速超50% [1] 光明乳业 - 行业消费疲软叠加价格战,光明乳业从"乳业第一股"滑落为边缘竞争者 [3] - 低温奶市占率被伊利、蒙牛逼近,新兴品牌持续蚕食份额 [3] - 渠道布局固守华东,常温奶产品力弱,高度依赖冷链制约全国扩张 [3] 养发市场 - 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220亿元增长至2030年500亿元,年复合增速15.3% [3] - 用户基数有望突破3亿,年轻人、女性与产后群体为主要驱动力量 [3] - AI头皮检测+基因筛查提升用户留存率,复购率可达45%以上 [3] - 干细胞、外泌体等生物科技快速商业化,部分成分已实现家用化突破 [4]
从科学家到女首富再到副校长 陕西富豪夫妇的“流量”生意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8:53
核心观点 - 范代娣夫妇凭借巨子生物和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近千亿市值成为陕西新首富,持股市值超450亿元 [2] - 范代娣近期清退在两家公司的任职及股东身份,同时被任命为西北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2] - 家族资本版图横跨产学研,包括女儿严钰博接任执行董事、胞妹严亚娟任高级副总裁等核心成员进驻管理层 [2][19] 创业历程 - 2000年严建亚创立巨子生物,范代娣团队同期成功研制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获国家专利金奖等荣誉 [5] - 初创期面临现金流压力,严建亚2003年二次创业进入军工领域,通过混合所有制解决资金问题 [6][7] - 2009年后两家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巨子生物获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建成千万包产能工厂 [8] 商业模式 - 采用分级代理经销体系:西安创客村2019-2021年贡献营收52.2%/49.3%/29.3%,上市后降至17.63% [11] - 线上直销收入占比从2019年16.5%提升至2021年41.5%,2021年双十一可复美13分钟成交破1亿元 [12][13] - 销售费用率从2019年9.8%升至2024年34.25%,增速72.36%远超营收57.17%的增幅 [19] 财务表现 - 近3年收入超37亿元,毛利率高达87.2%,净利率从2019年60.1%下滑至2024年37.4% [15][19] - 2019-2024年营收从9.57亿增至55.38亿(复合增长率42%),市值突破900亿港元(年内涨幅70%) [18][20] - 可复美品牌收入占比从2022年68.2%升至2024年87.04%,单一品牌依赖度持续攀升 [19] 资本运作 - IPO前获高瓴、CPE源峰等机构投资,估值超193亿元,薇娅夫妇持股0.86% [16][17] - 2022年登陆港股成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目前是港股最高市值医美股 [18][20] - 三角防务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94%,成为家族首个上市公司 [11]
东宝生物(300239) - 300239东宝生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8:56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300239,证券简称东宝生物,债券代码 123214,债券简称东宝转债 [1] - 2025 年 5 月 9 日 15:00 - 17:00 以网络远程方式召开 2024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王爱国等 [2] 产品研发与进展 - 代血浆明胶已实现销售,属高附加值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 [2] - 2025 年研发聚焦高附加值项目,低脂奶油专用胶原、羊绒纺织领域专用胶原等研发项目进展顺利 [3] - 低脂奶油专用胶原已市场化,可用于健康食品领域;羊绒纺织领域专用胶原厂家已开展试验;超低内毒素明胶项目已对接前期市场;酰化改性明胶完成生产试验;护发专用胶原开展稳定性试验和市场对接工作 [3] 市值管理与业绩提升 - 员工持股三年亏损约 30%,公司积极开展回购业务,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累计回购股份 10,573,400 股,占总股本 1.7812% [4] - 2025 年通过“管理强基、降本增效、科技赋能、提质出新”实现新突破,强化战略统筹、品牌建设和产业成果转化 [3][4] 业绩下滑原因与应对 - 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医药行业集采政策、客户去库存影响,业绩较同期下滑 [5] - 加强市场拓展,巩固老用户,开发新领域,拓宽产品应用市场,实施股票回购业务 [5] 国外业务情况 - 2024 年国外业务占比 9.56%,出口美国业务占比较少,影响微弱,将关注关税变化并采取应对措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