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蓄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9月中国蓄电池进出口数量分别为1.04亿个和4.57亿个
产业信息网· 2025-11-07 11:21
进口情况 - 2025年9月中国蓄电池进口数量为1.04亿个,同比增长38.9% [1] - 2025年9月中国蓄电池进口金额为2.35亿美元,同比下降0.2% [1] 出口情况 - 2025年9月中国蓄电池出口数量为4.57亿个,同比增长14.3% [1] - 2025年9月中国蓄电池出口金额为73.54亿美元,同比增长32.1% [1] 贸易格局 - 2025年9月中国蓄电池出口金额显著高于进口金额,出口金额为73.54亿美元,进口金额为2.35亿美元 [1] - 2025年9月中国蓄电池出口数量为4.57亿个,远高于进口数量1.04亿个 [1]
【头条评论】 中国产业转移的三大格局与未来挑战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10:44
近15年中国实体企业产业转移三大格局 - 产业转移呈现向省内周边地市迁移、朝国内其他省份转移以及海外布局三大格局 [1][2][3] 省内周边地市迁移 - 深圳近七成制造企业整体迁移至广东省内周边地市如东莞、中山、佛山、江门 [1] - 省内迁移特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资源整合实现产业升级 [1] - 电子信息行业如电气、机械、通信设备制造等成为主要外迁领域 [1] 国内其他省份转移 - 10多年间逐渐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超1000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 - 部分行业呈现高端留省内、低端环节外移的分化趋势 [2] -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显著增长,河南、四川等地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集群 [2] - 国内转移实现从成本驱动到集群协同的梯度升级,形成成渝电子信息集群、武汉长沙光电子走廊、郑州智能终端基地等核心承接区 [2] 国内产业转移驱动因素 - 成本因素:东部工业用地成本如深圳是中西部地区的2—3倍,人力成本差距在30%—40%左右,中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有15%的优惠政策 [3] - 产业层次跃升:转移是产业链垂直分工的区域优化,东部聚焦研发设计与高端制造如芯片研发,中西部承担中试生产与零部件配套如西安半导体封装测试,形成东部提质、中部承接、西部升级的格局 [3] 海外布局三个阶段 - 2010—2017年:劳动密集型先行如纺织业、手工业为主,主要去向是东盟,中国纺织机械进口增速连续5年超20% [3] - 2018—2023年:装备制造出海加速,机械、电力设备行业资本品出口增速一到两成 [3] - 2024年至今:产能全球化布局,以汽车、蓄电池等为代表,海外建厂增速达30%左右 [3] - 中国企业出海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到装备制造引领的阶段跨越,对外投资重心从拉美、欧美转向东盟,泰国、越南成为核心承接地 [3] 产业转移成效与挑战 - 中资企业海外转移形成全球地位巩固、质量效益提升、总量持续领跑的格局,国内产业链韧性增强,通过中欧班列降低了物流成本 [4] - 创新转化不足,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 [4] - 人才供应失衡,如西安半导体人才缺口5万人 [4] - 地缘冲突与关税壁垒加剧供应链不确定性 [4]
【头条评论】中国产业转移的三大格局与未来挑战
证券时报· 2025-11-04 01:57
文章核心观点 - 近15年中国实体企业产业转移呈现三大格局:向省内周边地市迁移、朝国内其他省份转移、以及向海外布局 [1][2][3] - 产业转移的驱动因素包括成本因素和产业层次跃升,实现了从成本驱动到集群协同的梯度升级 [2][3] - 中国企业出海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到装备制造引领的阶段跨越,目前正进行产能全球化布局 [3] - 产业转移增强了国内产业链韧性,但企业仍面临创新转化不足、人才供应失衡和地缘冲突等挑战 [4] 产业转移格局 - 深圳近七成制造企业整体迁移至广东省内周边地市如东莞、中山、佛山、江门 [1] - 电子信息行业(电气、机械、通信设备制造等)成为主要外迁领域 [1] - 国内转移呈现高端留省内、低端环节外移的分化趋势,中西部地区承接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显著增长 [2] - 形成成渝电子信息集群、武汉长沙光电子走廊、郑州智能终端基地等核心承接区 [2] 国内转移驱动因素 - 成本因素:东部工业用地成本是中西部地区的2-3倍,人力成本差距达30%-40%,中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有15%优惠政策 [3] - 产业层次跃升:转移是产业链垂直分工的区域优化,东部聚焦研发设计与高端制造,中西部承担中试生产与零部件配套 [3] - 10多年间逐渐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超1000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 海外转移进程 - 2010-2017年:劳动密集型先行(纺织业、手工业为主),中国纺织机械进口增速连续5年超20% [3] - 2018-2023年:装备制造出海加速,机械、电力设备行业资本品出口增速达10%-20% [3] - 2024年至今:产能全球化布局,以汽车、蓄电池为代表,海外建厂增速达30%左右 [3] - 对外投资重心从拉美、欧美转向东盟,泰国、越南成为核心承接地 [3] 转移成效与挑战 - 通过中欧班列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强了国内产业链韧性 [4] - 创新转化不足,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 [4] - 人才供应失衡,例如西安半导体人才缺口达5万人 [4] - 地缘冲突与关税壁垒加剧供应链不确定性 [4]
“钱都给美国了,韩国制造业空心化怎么办?”
搜狐财经· 2025-11-03 00:10
韩美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韩国和美国基本敲定贸易协议,韩国承诺对美投资总额为3500亿美元 [1][6] - 其中2000亿美元将以现金方式分阶段投资,每年投资上限为200亿美元 [1][6] - 其余1500亿美元将用于造船合作,包括担保、韩国企业投资以及船舶融资 [1][6] 韩国制造业投资现状 - 去年韩国前十大制造业(半导体、汽车、蓄电池、造船等)的投资总额达到11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665亿元),约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占所有行业设备投资的42% [1] - 预计今年韩国前十大制造业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1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14亿元),增长7% [2] - 韩国第三季度设备投资环比增长2.4%,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约为0.2% [2] 对美投资可能引发的风险 - 经济专家担心大量资金流向美国可能导致韩国国内投资能力下降,使韩国制造业面临"空心化"风险 [1][4] - 从明年开始,每年对美国的投资可能翻倍,如果企业资金流向海外,对韩国国内的投资能力将下降 [1] - 在高关税环境下,对美投资是以进入当地市场为目标的全面性投资,与国内投资互补的可能性很低 [1] - 如果投资减少、制造业基础设施转移至美国,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地方经济会下滑,可能造成就业岗位流失,并牵连大型工厂周边的自营商户和小微企业 [4] - 制造业的表现将导致供应链中的中小供应商萎缩,进而造成周边地区商业地产滞销和空置的问题 [5] 美国关税政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 如果美国对韩国商品征收15%关税,预计庆尚南道对美国的年出口额将减少约499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汽车、通用机械、航空等领域出口额将大幅下降 [5] - 美国关税政策将导致出口下降和生产萎缩,不确定性扩大将导致企业投资下降,忠清南道地区制造业增长率将下降0.5至1.5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将下降0.2至0.7个百分点 [5] 韩国企业的反应与担忧 - 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发动移民突袭执法的行为引起韩国企业警惕,许多韩企正放缓对美国市场的投资 [6][7] - 美国政府曾对佐治亚州的韩国现代汽车-LG新能源合资电池工厂发动突袭,拘捕了300多名韩国工人并将其遣返,加剧了韩国企业对美国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担忧 [7] - 至少有两家韩国企业撤回了在美投资项目,至少有四家韩企延长了暂停在美投资的期限 [7] - 佐治亚州事件后,一家韩国大型IT公司决定放弃进入美国的计划,转而扩大在韩国本土或印度的业务 [7]
韩媒担忧:对美投资大幅提高,韩国国内制造业可能空心化
观察者网· 2025-11-02 19:06
韩美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韩国和美国基本敲定贸易协议 韩国承诺对美投资总额为3500亿美元 [1][5] - 其中2000亿美元将以现金方式分阶段投资 每年投资上限为200亿美元 [1][5] - 其余1500亿美元将用于造船合作 包括担保 韩国企业投资以及船舶融资 [1][5] 韩国国内投资与制造业现状 - 去年韩国前十大制造业(半导体 汽车 蓄电池 造船等)投资总额达11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665亿元) 约占韩国GDP的4% 占所有行业设备投资的42% [1] - 预计今年韩国前十大制造业投资总额将达11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914亿元) 同比增长7% [2] - 韩国第三季度设备投资环比增长2.4% 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约为0.2% 主要受半导体制造设备带动 [2] 对美投资增加引发的国内风险 - 经济专家担心大量资金流向美国可能导致韩国国内投资能力下降 使韩国制造业面临空心化风险 [1][4] - 韩国西江大学经济学教授许晶预计从明年开始每年对美国的投资可能翻倍 与国内投资互补的可能性很低 [1] - 若国内投资减少 制造业基础设施转移至美国 将冲击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地方经济 造成就业岗位流失 [4] 美国关税政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 若美国对韩国商品征收15%关税 预计庆尚南道对美年出口额将减少约499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 汽车 通用机械 航空等领域出口将大幅下降 [5] - 美国关税政策将导致出口下降和生产萎缩 韩国央行报告预计忠清南道地区制造业增长率将下降0.5至1.5个百分点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下降0.2至0.7个百分点 [5] 韩国企业的应对与担忧 - 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 发动移民突袭执法的行为引起韩国企业警惕 许多韩企正放缓对美国市场的投资 [6][7] - 至少有两家韩国企业撤回了在美投资项目 至少有四家韩企延长了暂停在美投资的期限 [7] - 有韩国大型IT公司因佐治亚州事件决定放弃进入美国计划 转而扩大在韩国本土或印度的业务 [7]
2025年8月中国蓄电池进出口数量分别为0.86亿个和4.97亿个
产业信息网· 2025-10-27 10:57
2025年8月中国蓄电池进出口总体情况 - 2025年8月中国蓄电池进口数量为0.86亿个,同比增长35.1% [1] - 2025年8月中国蓄电池进口金额为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4% [1] - 2025年8月中国蓄电池出口数量为4.97亿个,同比增长14.3% [1] - 2025年8月中国蓄电池出口金额为74.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1] 中国蓄电池进出口贸易表现 - 行业出口金额显著高于进口金额,2025年8月实现约71.62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1] - 行业出口数量约为进口数量的5.78倍,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市场需求和出口导向型特征 [1] - 进口数量增速(35.1%)高于出口数量增速(14.3%),但出口金额增速(21.8%)高于进口金额增速(20.4%) [1]
2025年6月中国蓄电池进出口数量分别为0.8亿个和4.56亿个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9:20
进口情况 - 2025年6月蓄电池进口数量0.8亿个 同比增长16.3% [1] - 同期进口金额2.17亿美元 同比下降9.1% [1] 出口情况 - 2025年6月蓄电池出口数量4.56亿个 同比增长13.1% [1] - 同期出口金额68.59亿美元 同比增长26.6% [1] 贸易特征 - 出口数量规模达进口规模的5.7倍 显示行业出口导向型特征 [1] - 出口金额增速显著高于出口数量增速 反映出口产品单价提升或高端产品占比增加 [1] - 进口金额与数量出现背离 进口数量增长而金额下降 暗示低单价产品进口比重可能上升 [1]
“两山”践悟二十载 浙江湖州“绿满金生”闯新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00:30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湖州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20年来实现生态文明从"先行地"到"示范地"的跨越,构建了立法、标准、体制、数智、文化"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2] - 累计发布生态文明建设标准130余项,其中13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制定12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 [2] - 获得多项国家级生态文明称号: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区县全覆盖的地级市等 [2] 环境质量改善 - PM2.5浓度改善幅度57.03%,空气优良率改善幅度56.51% [3] - 入太湖水质连续17年保持Ⅲ类及以上,2024年首次实现Ⅱ类水全覆盖 [3] - 太湖新溇港引入麋鹿和黇鹿,生物多样性大为改观 [3] 绿色经济发展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近20年下降约48% [5] - 高新技术企业从2008年58家增长至2024年2071家 [5] - 构建"2+8"高能级平台体系,聚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6] 产业转型升级 - 长兴蓄电池行业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但销售收入提高14倍 [6] - 南浔整治提升企业1.3万家,"三电一板"块状经济实现蜕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6] - 德清实现科技创新鼎、天工鼎、大禹鼎等"六鼎大满贯",是全国唯一一二三产均为国家级平台的县域 [6] 生态价值转化 - 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法",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7] - 吴兴区溇港文化农业旅游项目通过"VEP气候贷"获得授信3亿元,节约资金成本600万元 [7] - 对VEP增值项目提供优先准入、额度提升、利率优惠等绿色信贷倾斜政策 [7] 共同富裕成效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1.53,远低于全国和浙江省水平 [8] - 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95%以上 [8] - 安吉累计吸引青年入乡近4.3万人,每年新增常住人口1万左右 [8]
逐绿之城湖州,交卷
新浪财经· 2025-08-08 21:17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湖州二十年来推动生态文明从"先行地"到"示范地"、经济发展从"粗放增长"到"绿色低碳"、城乡面貌从"局部美丽"到"共富共美"、城市品牌从"市域名片"进阶为"窗口示范" [1] - 湖州累计发布生态文明建设标准130余项,其中13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制定出台12部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 [3] - 湖州PM2.5浓度改善幅度57.03%,空气优良率改善幅度56.51%,入太湖水质连续17年保持Ⅲ类及以上,2023年首次实现Ⅱ类水全覆盖 [3] - 湖州获得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区县全覆盖、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称号 [3] 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 湖州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近20年下降约48%,高新技术企业从2008年58家增长至2024年2071家 [4] - 长兴蓄电池行业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但销售收入提高14倍 [4] - 南浔整治提升企业1.3万家,"三电一板"块状经济实现蜕变,近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4] - 德清实现科技创新鼎、天工鼎、大禹鼎等"六鼎大满贯",是国内唯一一二三产均为国家级平台的县域 [4] - 湖州构建"2+8"高能级平台体系,聚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5] 生态惠民富民成效 - 湖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1.53,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6] - 湖州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95%以上 [6] - 安吉2022年以来累计吸引青年入乡近4.3万人,每年新增常住人口1万左右 [6]
2025年5月中国蓄电池进出口数量分别为0.62亿个和4.5亿个
产业信息网· 2025-08-01 11:05
蓄电池进出口数据 - 2025年5月中国蓄电池进口数量为0.62亿个,同比增长14.1% [1] - 2025年5月中国蓄电池进口金额为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6% [1] - 2025年5月中国蓄电池出口数量为4.5亿个,同比增长19% [1] - 2025年5月中国蓄电池出口金额为6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3.9% [1] 数据来源 - 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及智研咨询整理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