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科技业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追踪|10月净买入925亿港元 加仓金融及能源股减持医疗保健行业
新浪财经· 2025-10-31 19:48
智通财经10月31日讯(编辑 冯轶)据Wind数据显示,10月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925亿港元,流入规模较9月下滑约50%,主要由于国庆假期港股通交易暂停 影响。 整体上看,10月南向资金仍以流入为主,但资金流入强度随着恒指行情震荡呈现减弱趋势。 | | 南向资金10月流向 | | | --- | --- | --- | | 所属行业 | 净买卖金额(亿) | 占行业总市值 | | 要鄙亦 | 208.11 | 1.27 | | 非必需性消费 | 155.86 | -0.34 | | 能漫亚 | 92.7 | 0.48 | | 原材料业 | 85.22 | 0.43 | | 地产建筑业 | 81.54 | -0.04 | | 资讯科技业 | 70.52 | -0.75 | | 工业 | 58.37 | 0.16 | | 电讯业 | 55.56 | 0.04 | | 必需性消费 | 48.08 | 0 | | 公用事业 | 17.46 | 0.13 | | 综合企业 | 0.47 | 0.01 | | 医疗保健业 | -50.14 | -1.3 | 行业层面,本月资金对金融、能源类板块关注度增加,分别净流入208 ...
创下7558倍认购新纪录 今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平均涨38%
财经网· 2025-10-20 18:52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明 任子青 吴君 港股持续火热,港股新股的表现也非常亮眼。港股新股创出7558倍的认购倍数新纪录,新股首日表现也是非常不错,今年 以来港股新股更是首日平均大幅上涨38%,近期更是动辄翻倍。从近期知名港股IPO来看,高瓴、高毅、景林等私募机构也 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 对于港股新股表示,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多家私募机构,港股新股发行定价很市场化,还是要根据新股价值和估值考虑是 否参与,对于合适的标的会进行参与。对于港股后市,受访私募认为,在AI产业趋势明确、流动性环境改善、估值处于低 位等多重因素支撑下,港股具备持续修复的潜力,看好科技、医药、高股息等方向。 创下7558倍认购新纪录 今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平均涨38%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活跃且跑赢全球主要市场。截至10月17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48.10%,恒生科技指数年 初至今累计涨幅达28.92%,均超过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以及欧洲主流国家的股指涨幅。 今年港股IPO市场也格外活跃,融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一。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新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劲,共有68只新股上市, 合计实际募资总额约1865亿港元,包括宁德时代、紫 ...
一天暴涨68%,高瓴、高毅、景林等私募“赚大了”
36氪· 2025-10-20 08:34
创下7558倍认购新纪录,今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平均涨38%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活跃且跑赢全球主要市场。截至10月17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48.10%,恒生科技指数年 初至今累计涨幅达28.92%,均超过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以及欧洲主流国家的股指涨幅。 今年港股IPO市场也格外活跃,融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一。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新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劲,共有68只新股上市, 合计实际募资总额约1865亿港元,包括宁德时代、紫金黄金国际、恒瑞医药、三花智控等超大型IPO。与此同时,今年以 来,港股新股破发率仅为22%,创九年新低,首日平均上涨38%,远高于去年同期,尤其9月9日以来上市的14只新股,无一 破发,其中大行科工更是以7558.4倍的认购倍数创下新纪录。 | 证券向称 | 上市日期 | | 上市首日涨跌 上市以来涨跌 | 最新总市值 | 恒生一级行业名称 | | --- | --- | --- | --- | --- | --- | | | | 幅(%) | 幅(%) | (亿港元) | | | 云亦 | 2025-10-16 | 26. 05 | 11. 92 | 73. 53 | ...
一天暴涨68%!高瓴、高毅、景林等私募“赚大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19 21:14
港股新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平均大幅上涨38%,破发率仅为22%,创九年新低 [3][4] - 9月9日以来上市的14只新股无一破发,其中大行科工以7558.4倍的认购倍数创下新纪录 [4] - 具体新股表现亮眼,例如挚达科技上市首日暴涨192.14%,轩竹生物-B首日上涨126.72%,金叶国际集团首日涨幅达330% [5][8] 知名私募参与情况 - 高瓴旗下的HHLR、高毅、景林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紫金黄金国际IPO,分别认购13.64亿港元、6.23亿港元、3.66亿港元 [8] - 紫金黄金国际上市首日涨幅68.46%,后续股价最高较发行价上涨121.96%,总市值达3956亿港元 [8] - 私募机构参与港股打新主要基于深度价值投资标准,注重行业地位与盈利确定性等基本面分析 [9][10] 港股市场整体环境 - 截至10月17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48.10%,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28.92%,跑赢全球主要市场 [4] - 市场活跃度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共有68只新股上市,实际募资总额约1865亿港元,融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一 [4] - 南向资金积极参与,今年累计净买入已超1万亿港元,极大地改善了港股流动性 [5][13] 私募机构后市观点 - 机构认为港股估值处于全球洼地,在AI产业趋势明确、流动性环境改善等因素支撑下具备持续修复潜力 [6][12] - 看好科技、医药、高股息等方向,港股龙头公司因流动性好、全球业务能力强及在AI时代更受益而具备投资机遇 [12][13] - 市场驱动因素正从AI硬件投入转向AI应用规模化落地,为新经济提供基本面支撑 [12]
聚焦“硬科技+新经济”,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10月13日发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0:34
基金产品发行 - 招商国证港股通科技ETF(159125)于10月13日正式发行,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87008)[1] 指数编制与成分特征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筛选30家市值领先、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长快的科技龙头公司 [2] - 指数成分股需满足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速超10%或研发费用率高于5%的标准,并实行季度样本调整 [2] - 指数行业分布高度集中于非必需性消费(权重43%)和资讯科技业(权重42%),医疗保健业占12% [2]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79%,集中度高于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 [2] 历史表现与风险特征 - 自2017年以来至2025年9月30日,指数累计收益率达209.77%,年化收益率为14.03% [3] - 同期指数年化波动率为33.78%,弹性较高 [4] - 指数历史表现优于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年化11.53%)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化6.80%) [3]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指数市盈率为26.45倍,处于上市以来39%分位数,风险溢价处于基日以来76%分位数 [6] - 指数估值显著低于纳斯达克(43倍PE-TTM)和创业板指(45倍PE-TTM)等全球主流科技指数 [6] 市场资金动向 - 截至9月30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高达1.17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其中9月净流入1885.17亿港元 [8] - 南向资金主要流向可选消费、非银金融、医药与软件硬件等行业 [8] - 今年前9个月港股回购总额达1367亿港元,科技公司是主力,腾讯控股回购577亿港元,占全市场42% [8]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港股市场具备完整的AI产业链,并将受益于流动性外溢和AI叙事催化 [2] - 国泰海通观点指出外部扰动不会终结趋势,市场调整是增持时机,新兴科技或是主线,风格不会切换 [8] - 申万宏源认为科技没有持续调整的基础,市场有效突破需科技引领,2026年春季前科技产业催化显著多于顺周期 [8]
恒指公司:恒生科指年初至今升42% 料货币宽松周期推动科技股普遍造好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9:46
另外,美联储于今年9月17日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到4%至4.25%,为年内首次减息。恒指公司 引述上一轮宽松周期(即2023年8月至2025年1月)的数据指,科指当时录得39.6%升幅,而恒生综指则 上升37.5%。形容在货币宽松期间,科技股普遍录得更佳的相对表现。 智通财经APP获悉,恒生指数公司表示,年初至今,科指录得41.8%的升幅,而恒生综指则上升38.6%。 过去12个月,科指上升79.1%,对比恒生综指,同期升幅为58.8%。波动性方面,科指过去12个月的年 化波动率达40.5%,同期恒生综指则为28.1%。上述表现可说是科技指数的典型特征,即升幅更大的同 时,波动性亦有所增加。 恒指公司提到,截至今年9月17日,恒生综指有三个行业指数今年录得超过60%的升幅,包括原材料 业、医疗保健业及资讯科技业。当中,资讯科技业表现排行第三,升幅达60%,反映市场对数码和科技 相关主题的兴趣。对前述主题的需求,同样反映在追踪科指的交易所买卖产品(ETP)之上,其庞大的资 产管理规模(AUM)显示出投资者对此板块的信心延续。 恒指公司表示,于2020年7月推出科指,旨在代表30间最大且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 ...
恒指公司:科指年初至今表现跑赢大市
新浪财经· 2025-09-25 19:36
新华财经香港9月25日电(记者林迎楠)恒生指数公司25日在网志表示,截至9月17日,恒生综指有3个 行业指数今年取得超过60%的升幅。资讯科技业表现排行第三,升幅达60%,反映市场对数码和科技相 关主题的兴趣。 恒指公司指出,截至8月31日,追踪科指的交易所买卖产品(ETP)的资产管理规模(AUM)达到343亿美 元,为其三大旗舰指数之中最高。2021至2025年期间,追踪科指ETP的AUM累升362%;目前共有29只 以科指为参考基准的ETP在美国、欧洲及亚洲13个不同的交易所上市;追踪恒生指数系列的港股通合资 格ETF有13只,其中5只追踪科指;资金的持续流入,反映国际上对港股科技行业的认可。 转自:新华财经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科指取得41.8%的升幅,而恒生综合指数则上升38.6%。过去12个月,科指上升 79.1%,对比恒生综指,同期升幅为58.8%。波动性方面,科指过去12个月的年化波动率达40.5%,同期 恒生综指则为28.1%。相关表现被看作是科技指数的典型特征,升幅更大的同时,波动性也有所增加。 编辑:王媛媛 恒指公司表示,美联储9月17日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为年内首次减息。历史数据 ...
宣布大消息,阿里巴巴放量大涨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18:58
香港股市表现 - 香港三大股指全线上涨 恒生指数涨1.37% 恒生科技指数涨2.53%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64% 大市成交2887.72亿港元 南向资金净买入137.05亿港元 [1] - 恒生指数成份股49只上涨36只下跌 阿里巴巴涨9.16% 中芯国际涨5.72% 信义光能涨4.91% 领涨蓝筹 [2] - 行业指数方面非必需性消费涨4.22% 资讯科技业涨2.21% 工业涨1.09% 医疗保健跌0.46% 原材料跌0.40% [3] - 概念板块多数上涨 蚂蚁金服指数涨6.65% 智能电视指数涨6.29% 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指数涨5.43% 医美指数领跌7.6% 富士康指数跌3.51% 未盈利生物科技指数跌2.18% [3] 阿里巴巴与英伟达合作 - 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覆盖数据合成处理 模型训练 环境仿真强化学习及模型验证测试等领域 [4] - 公司CEO吴泳铭表示大模型将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LLM将成为用户 软件 agent与计算资源交互调度的核心中间层 [4] - 阿里云将积极推进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6] - 阿里巴巴股价收报174.00港元/股 涨9.16% 成交额达440.91亿港元 为第二名的近4倍 [4] 阿里巴巴财务与业务展望 - 开源证券维持2026-2028年调整后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405亿元 1629亿元和1898亿元 同比增速11.2% 16.0%和16.5% [6] - 对应摊薄后EPS为7.6元 9.1元和10.9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1倍 16.1倍和13.4倍 [6] - 公司积极投入闪购抢占即时零售份额 全面布局AI驱动价值重估 维持"买入"评级 [7] 中芯国际市场表现与行业展望 - 中芯国际股价收报76.75港元/股 涨5.72% 再创历史新高 成交额达114.02亿港元 [8] - 中邮证券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7亿元 779亿元和89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亿元 62亿元和74亿元 [8] - 华泰证券统计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24%至340亿美元 海外市场AI相关投资主导同比增长40% [8] - 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同比增长14%达1480亿美元 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2%达1420亿美元 [8] 半导体行业趋势 - 2025年下半年中国市场有望继续先进工艺主导的投资周期 看好本土设备公司份额提升机会 [9] - 海外市场可能进入整体增速放缓的空窗期 建议关注Intel等企业投资节奏变化和AI需求相关机会 [9]
降息靴子落地!港股科技布局价值升温
格隆汇· 2025-09-18 15:37
降息政策影响 - 中国资产布局价值因降息靴子落地而升温 [1] 基金产品信息 - 招商中证香港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 基金代码159750 成立于2022年1月26日 [3] - 基金联接A份额代码021633 联接C份额代码021634 [2] 指数成份结构 - 港股科技50ETF全面覆盖中国十大科技股 [1] - 前五大成份股集中度高 头部科技股含量更高 [4] - 港股科技指数前五大成份股权重占比43% 高于恒生科技指数 [5] - 腾讯控股占比10.94% 阿里巴巴-W占比9.36% 小米集团-W占比9.27% 比亚迪股份占比6.68% 网易-S占比6.64% [4] 历史业绩表现 - 港股科技指数自2014年12月31日基日至2025年9月16日累计涨幅124.80% [6][7] - 今年来涨幅42.98% 近六月涨幅7.26% 近一年涨幅79.55% [7] - 同期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102.59% 今年来涨幅36.02% 近六月涨幅3.35% 近一年涨幅74.66% [7] -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2020-2024年年度业绩分别为87.18%、-32.79%、-31.63%、-15.94%、16.64% [8]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截至2025年9月15日年内净买入额超1万亿港元 [9] - 近一年净买入额约1.4万亿港元 [9] - 非必需性消费、医疗保健业、资讯科技业等科技股领域是主要增持方向 [9] - 资讯科技业近一年净买入额3418亿港元 医疗保健业1809亿港元 非必需性消费1539亿港元 [11]
美联储降息+AI突破+业绩亮眼,机构:港股科技具备较大估值修复空间
格隆汇· 2025-09-18 15:37
美联储降息影响 - 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符合预期 利率路径点阵图暗示今年余下时间可能再实施两次降息 [1]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2.85% 百度集团大涨11.34% 阿里巴巴 理想汽车 蔚来等涨幅居前 [1] - 恒生科技指数突破前期震荡箱体站上6300点创4年来新高 港股科技50ETF收涨4.12%报1.214元创上市最高收盘价 全天成交2.9亿元 资金净流入近6600万元 [1][2] 港股科技板块表现 - 港股科技50ETF跟踪的港股科技指数估值24.11倍PE-TTM 处于14%历史分位数 比历史上86%时间更便宜 [7] - 港股科技指数估值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42.97倍和创业板指43.01倍 在全球科技资产中性价比显著 [7] - 恒生科技指数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速14.43% 净利润同比增长16.18% ROE同比提升3.04个百分点至13.5% [5] - 资讯科技业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9.67% 高于第一季度的26.76% ROE-TTM同比上升2.44个百分点至13.18% [5] 资金流动与结构 - 港股市场外资占比从低位回暖至66% 较2022年79%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 - 主动外资持续流入中国资产 港股科技50ETF近5日净流入9949万元 净流率10.37% [2][3]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 中报靴子落地盈利担忧利空出尽 [7] 人工智能驱动因素 - AI突破推动大型科技股回归AI叙事 百度集团昆仑部门获得十亿级AI服务器订单 合同价值超过竞争对手 [4] - 百度文心一言X1.1模型展现显著进步甚至超越深度求索模型 [4] - 中国科技巨头2025年资本支出将达到320亿美元 包括阿里巴巴 腾讯控股 百度和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公司 [4] 行业比较分析 - 资讯科技业ROE持续领先 2025年6月达16.58% 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6] - 非必需性消费行业保持稳健增长 2025年6月ROE为10.94% [6] - 地产建筑业表现疲弱 2025年6月ROE为-5.6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