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

搜索文档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27 19:14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体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7.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超33万亿元 [2] - 9座城市跻身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行列 [2] - 拥有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近三分之一 [2] - 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282家来自长三角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 - 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 [4] - 江苏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14个,总数全国第一 [4] - 安徽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3000万次 [4]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6万家 [5] - 上海光源每年开机时间长达7000个小时,但仅能满足四分之一机时申请 [5] - 浙江省金华市投入2400万元在合肥光源建成全国首个软X射线散射束线实验站 [5]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累计与589家长三角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孵化145个重大产业创新项目 [12] 区域协同与产业布局 - G60科创走廊九城(区)共建16个产业联盟、1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11] -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近3年营收连续跨过2.5亿元、3亿元、8亿元台阶,累计申请专利1500余项 [11] - 上海经济体量在2024年站上5万亿元新台阶 [12] - 浙江2024年上半年实现外贸进出口2.73万亿元,同比增长6.6%,居全国首位 [13] - 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2024年上半年累计发运集装箱13.1万标箱,同比增长11.1% [13] - 安徽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6% [13] - 安徽2024年1至5月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123.57万辆、61.33万辆,均居全国第一 [13] 基础设施与机制协同 - 长三角每天铁路客流量超200万人次 [16] - 跨省项目"方厅水院"采用"委托审批"模式,打破行政壁垒 [17] - 长三角提供异地门诊和住院累计结算超5200万人次 [19] - 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预防接种等5项健康数据实现跨省通办、共享互认 [19] 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 - 新安江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清水 [21] - 长三角2024年空气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为84.5%,较2018年提升8.8个百分点 [22] - 59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3% [22] -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建设5万吨中试基地,发展绿色纤维产业集群 [24]
“十四五”以来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20%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9:59
投资规模与增速 -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 [1] - 2024年该领域投资占比首次突破40% [1]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人民币 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 [1] 营收贡献与领域分布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 [2] -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万亿元 [2] 重点产业进展 - 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 - 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1] - 工业母机、新材料领域托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1] 产业发展格局 - 形成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新格局 [1] - 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 [1] 创新模式发展 - 中央企业创投基金总规模接近千亿元人民币 [2] - 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 [2] - 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加速应用 [2]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过90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1:31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1][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1][2] - 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2] 经营质量效率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 [2] - 国有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 [2] - 万元产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和13.9% [3]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经费连续3年超过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 [2]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2] -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8.6万亿元 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4]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万亿元 [5] 产业转型升级 - 打造1854个智能工厂 布局"AI+"应用场景超800个 [3] - 中央企业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 [5] -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 [5] 重组与整合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 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 [3] - 开展邮轮运营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3] - 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5] 社会贡献 - "十四五"累计上交税费超10万亿元 [3] - 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3] - 保障煤电油气基础产品供给及通信航空网络运营 [3]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新华社· 2025-09-17 17:43
投资规模与成效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1]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2] 重点布局领域 - 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 - 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1] - 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 发展模式与举措 - 深入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 [1] - 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 [2] - 设立创投基金,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加快打造一批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 [2] - 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2]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久久为功 [2]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新华社· 2025-09-17 16:24
核心观点 -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呈现“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新格局 [1][2] 投资布局与规模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规模达8.6万亿元 [1]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2] - 近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中央企业的营收贡献度提升了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2] 重点发展领域与成果 - 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 - 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1] - 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 - 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 [2] - “AI+”专项行动落地落实,一批通用大模型、行业模型加速应用,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 [2] 发展模式与未来方向 - 通过设立创投基金,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久久为功,将持续加大布局力度 [2] - 未来方向是加快打造一批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2]
央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7 15:01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局性工作 实施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3] -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 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3] - 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3] 产业格局与保障能力 - 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形成"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3]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50%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超20%[4]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4] 新兴产业发展规模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4] - 中央企业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和新兴领域[4] - 通过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 有效促进供需对接[4] 创新发展模式 - "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加速应用 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4] - 创投基金采取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策略 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4] - 通过供需对接和产业合作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4]
国资委:“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新产业投资达到8.6万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11:13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并逐步积厚成势 [1]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达8.6万亿元 [1] - 投资规模较"十三五"时期实现大幅提升 [1] 重点领域发展进展 - 集成电路 生物技术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 - 人形机器人 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1] - 工业母机 新材料领域托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1] 产业发展格局特征 - 形成梯次拓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 - 多领域呈现合力并进的发展态势 [1]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陈茂波表态,香港金管局将尽快处理稳定币牌照申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07:03
香港稳定币监管 - 香港金管局将在《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尽快处理牌照申请 以支持合资格申请人开展业务 [1] - 稳定币凭借可编程特性可推动金融服务自动化和智能化 市场需求预计进一步增长 [1] 创新药审批优化 - 国家药监局拟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 重点支持国家重点研发品种和全球同步临床试验 [2] 外资看好中国民企 - 高盛列出中国"十巨头"民企组合 包括腾讯、阿里等10家公司 总市值1.6万亿美元 占MSCI中国指数42%权重 [3] - 该组合日均交易额达110亿美元 涵盖人工智能、新消费等经济主题 [3] 外贸形势分析 - 5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7% 出口增长6.3% 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4] - 外贸综合优势明显 高水平开放将继续支撑稳健发展 [4] 企业创新支持 - 工信部正在制定培育独角兽企业政策 同时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5] 量子计算突破 - 首款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交付 可提供超5000比特测控服务 为可纠错量子计算机研发奠定基础 [6] 科技保险新政 - 上海推出科技保险政策 重点覆盖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打造保险与科技产业"伙伴关系" [7][8] 种业资源开发 - 农业农村部加快引进高油大豆、耐密玉米等种质资源 强化育种创新攻关 [9] 3D打印版权风险 - 未经授权3D打印Labubu模型可能涉及著作权侵权 已有案例通过该方式获利超十万元 [10] 支付清算保障 - 支付清算协会要求做好"618"期间业务连续性管理 防范极端天气导致的系统故障风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