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产业

搜索文档
新华财经丨滇中“钛谷”重构产业经纬——云南楚雄打造千亿级钛产业集群的探索与实践
新华社· 2025-06-11 14:26
行业概况 - 云南省楚雄州钛矿资源丰富,已形成从钛矿采选到钛材生产的全产业链条,产业链完整度高[2] - 当地交通和区位条件优越,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2] - 楚雄州已有钛产业企业30余家,建成和在建高钛渣产能5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产能30万吨、海绵钛产能5万吨、钛材产能2万吨[3] 产业重构 - 2019年引进龙佰集团,以"股权加债权"模式对新立公司进行收购重组,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3] - 充分发挥"链主"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开展精准招商,吸引和培育创新型、成长型企业落户[3] - 依托海绵钛、钛白粉产能优势,加快型材制造企业招引,打造全国具有竞争力的钛产业集群[3] 技术创新 - 龙佰集团投入7.74亿元对生产线进行改造,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1万吨海绵钛、8万吨高钛渣生产线全面复产[4] - 龙佰禄丰钛业氯化法钛白粉产量从2020年4万吨增长至2024年12.1万吨,产值从10亿元增长至24.4亿元[4] - 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优化转子级海绵钛技术,2023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新晋独角兽企业[5] 绿色发展 - 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污染物达标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8] - 龙佰集团MVR蒸发系统使每吨钛液浓缩能耗降低60%,云南钛业连续酸解工艺使硫酸消耗减少15%,废水循环利用率突破95%[8] - 产业能耗强度连续三年下降12%,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5%[8] - 龙佰禄丰钛业实现高盐废水"零排放",钙石膏回收至水泥等行业,变废为宝[9]
【财经分析】滇中“钛谷”变西南新坐标——云南楚雄打造千亿级钛产业集群的探索与实践
新华财经· 2025-06-10 17:25
云南省楚雄州钛产业发展概况 - 云南省楚雄州凭借丰富钛矿资源打造"滇中钛谷",已形成从钛矿采选到钛材生产的全产业链,产业链完整度高[1][2] - 2023年楚雄州绿色钛产业实现产值88.61亿元,同比增长13.6%,带动当地工业经济焕发新活力[3] - 目前建成和在建产能包括:高钛渣5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30万吨、海绵钛5万吨、钛材2万吨[2] 产业重构与龙头企业带动效应 - 2019年引入龙佰集团通过"股权+债权"模式重组当地企业,成为产业转折点,实现当年收购当年盈利[2][4] - 龙佰集团下属云南国钛金属公司海绵钛产能全球第一,2023年获评福布斯全球独角兽企业[5] - 州政府实施精准招商策略,现有钛产业企业30余家,计划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2][3] 技术创新与产能突破 - 龙佰禄丰钛业氯化法钛白粉产量从2020年4万吨增至2024年12.1万吨,产值从10亿元增至24.4亿元[5] - 技术改造投入7.74亿元,180天内完成6万吨钛白粉、1万吨海绵钛、8万吨高钛渣生产线复产[4] - 重点突破转子级海绵钛技术,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5] 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实践 - 采用MVR蒸发系统使钛液浓缩能耗降低60%,连续酸解工艺减少硫酸消耗15%,废水回用率达95%[7] - 龙佰禄丰钛业实现高盐废水"零排放",钙石膏回收利用年节省超1000万元[8] - 全行业能耗强度连续三年下降12%,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5%,建成生态化智能工厂[7][8] 政府支持与产业生态建设 - 政府出台技术创新扶持政策,提供资金与税收优惠,加强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6] -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为产业链延伸创造有利条件[6] - 通过"链主"企业辐射效应吸引创新型公司落户,加速型材制造企业集聚[3]
强化协同创新 我国钛产业向高端化突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30 06:40
行业地位与重要性 - 钛金属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及3C工业的关键材料,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民生保障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1] - 中国已成为钛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综合竞争实力全球领先,但需弥补短板以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 - 陕西钛产业规模长期保持国内领先,钛金属加工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宝鸡是全球最大钛产业发展集聚区 [2] 产量与市场表现 - 2024年钛行业总体平稳,钛产品产量持续增长,钛材消费量出现行业分化,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 [2] - 2024年1-2月钛精矿产量188.7万吨(同比+3.6%),进口量87.9万吨(同比+26.2%),消费量216.5万吨(同比+4.5%) [2] - 2024年1-2月海绵钛产量4.1万吨(同比+12.8%),出口量0.1万吨(同比+28.6%),消费量4.09万吨(同比+11.7%) [2] - 宝鸡2024年钛材生产加工量约7.5万吨,占全国65%、全球33%以上,钛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560亿元,规模全球首位 [3] 技术发展与国产化 - "十四五"以来海绵钛产量年复合增长率22%,钛加工材产量年复合增长率7.7% [4] - 2024年海绵钛产量25.6万吨(同比+17.6%),自给率近100%;钛材产量17万吨(同比+7%),占全球总量65% [4] - 钛材消费量以化工(48%)和航空航天(21%)为主,3C行业用量持续增大,国际市场航空领域占比约一半 [4] - 国产化熔炼、锻造、轧制、挤压等装备技术接近或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熔炼工艺仍需升级 [5] 产业整合与效能提升 - 全产业链企业和高端细分领域企业保持向好发展,但半流程、中小企业盈利稳定性较差 [6] - 海绵钛及钛加工材产能大幅增长导致供需错配,"内卷式"竞争加剧,钛材成品价格降低 [6] - 需减少重复建设、低效扩张,通过垂直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效能升级 [6]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减少产业内耗,加大整合力度,提升内循环产品保障力和外循环产业控制力 [7][8] - 航空航天、生物医疗需求持续增长,新能源、3C电子等新兴领域潜力巨大 [7] - 宝钛集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布局绿色低碳工艺,推动钛循环利用 [7] -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实施"质效量"倍增行动,目标打造"世界单项冠军"高端钛材制造商 [8] - 需聚焦钛矿增储上产、提升创新能力、参与标准制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8]
阔步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全省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河南日报· 2025-05-23 07:55
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 - 洛阳理工学院依托国家智能起重装备工业设计中心、省绿色建筑材料制造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服务制造业科技攻关,并计划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 [7]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矿首席技师郭晓广强调煤矿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性,致力于研发井下实用型设备,提升煤矿工作安全性和效率 [7] - 万华生态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绿色工业化定制整装技术使基装用材总量减少70%,拥有95项发明专利和359项实用新型专利 [8] - 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突破"卡脖子"技术制约,构筑产业集群新优势 [8] - 龙佰集团攻克"大型沸腾氯化法关键技术"等三大"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保障航空航天材料供应安全,并计划形成"钛产业链纵向垂直一体化+多产业链横向耦合"生态圈 [9] - 民权县将推动制冷先进装备制造、铝基新材料、现代食品等主导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构建产业链群新格局 [10][11] - 濮阳市计划实施156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540亿元以上,聚焦"6+20"产业链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1]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南阳老界岭景区将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挖掘文化内涵,加快推动老界岭温泉旅游度假村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提升游客体验 [12] - 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将创新打造沉浸式实景演艺、宋韵主题体验项目,构建"传统文化+前沿科技"融合矩阵,完善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链条 [12] - 周口市淮阳区苏马庄村依托太昊陵、龙湖资源,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吸引游客,带动村民增收 [12] - 中国文字博物馆将以字为媒,加强学术研究、丰富沉浸体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华 [13]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将深化综合改革,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样板 [9] 社会治理与基层党建 - 郑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创新信托制物业试点改革、党群服务中心活化运营等工作 [3] - 获嘉县将持续探索"三级联动、多元共治"的"获嘉模式",完善"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微网格管理"等机制 [4] - 淇县将完善"20+6+5"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立健全预警响应机制 [4] - 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将完善"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形成闭环工作流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5][6] - 义马市新区街道裴村社区将建立四级组织架构,形成"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社区治理格局 [6] -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新港办事处将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为企服务质效和经济发展质效,推动辖区经济快速发展 [6]
我国已构建完整钛产业链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5-09 05:44
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 2024年钛产业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 钛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产业呈现集中式发展 钛材消费量出现行业分化 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1] - 2024年1-2月钛精矿产量188.7万吨(同比+3.6%) 进口量87.9万吨(同比+26.2%) 消费量216.5万吨(同比+4.5%) 海绵钛产量4.1万吨(同比+12.8%) 出口量0.1万吨(同比+28.6%) 消费量4.09万吨(同比+11.7%) [1] - 2024年海绵钛产量25.6万吨(同比+17.6%) 自给率接近100% 钛材产量约17万吨(同比+7%) 占全球总量65%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钛材生产国和消费国 [1] 产品应用与需求结构 - 钛材主要应用于化工、航空航天领域 3C行业用量持续增加 2024年钛材消费量约15万吨 [1] - 需研发更多新产品满足高端制造业对高性能钛合金的迫切需求 [1] - 建议拓展建筑领域应用(如钛合金屋顶、幕墙) 汽车领域(发动机部件、车身结构件) 能源领域(氢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设备) [3] 技术升级与产业效能 - 需升级钛产品熔炼技术提升钛合金质量和性能 加工工艺需应用增材制造、超塑成形、精密锻造等先进工艺 [2] - 全产业链企业和高端细分领域企业保持向好发展 半流程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盈利稳定性差 [2] - 海绵钛及钛加工材产能大幅增长导致供需错配 "内卷式"竞争加剧 钛材成品价格降低 [2] 产业整合与标准化建设 - 需减少重复建设、低效扩张 加强垂直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升级产业效能 [2] - 应加快整合创新资源 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 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2] - 截至2024年底共发布钛行业相关标准161项(其中国家标准84项) 标准化建设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3]
龙佰集团(002601):公司事件点评报告:钛产业龙头稳步增长,规模优势构筑长期壁垒
华鑫证券· 2025-05-06 22: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龙佰集团“买入”投资评级(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龙佰集团是钛产业龙头,核心业绩稳定,静待钛产业链价值回归 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87、37.52、41.1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4、10.5、9.6倍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275.39亿元,同比增长2.78%;归母净利润21.69亿元,同比减少32.79%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0.60亿元,同比下降3.21%,环比上升6.10%;归母净利润6.86亿元,同比下降27.86%,环比增长273.67% [4] 核心主业情况 - 2024年钛白粉产量129.55万吨,同比增长8.74%、销量125.45万吨,同比增长8.25%,营收189.8亿元,占总营收69% 公司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发挥双工艺优势,以销量增长对冲价格颓势,巩固龙头地位 [5] - 2024年海绵钛产量6.97万吨,同比增长34.56%、销量6.69万吨,同比增长42.57%,营收26.47亿元,同比增长16.71%,占总营收9.6%,彰显第二主业韧性 [5] - 铁精矿业务因销售价格下降及销量同比下滑,拖累局部业绩 [5] 期间费用与现金流情况 - 2024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 - 0.64/+0.27/+1.65/+0.49pct,2025年一季度分别同比 - 0.43/-0.16/-1.01/+0.68pct,2024年财务费用增加主因利息费用增加、汇兑收益减少,2025年一季度财务费用率下降 [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97亿元,同比增长11.54% [6] 研发项目情况 - 技术端,高压实磷酸铁锂实现压实密度≥2.5g/cm³等关键指标;高倍率磷酸铁锂证据材料推进研发,目标实现LiFePO4/C复合材料压实密度≥2.3g/cm³、1C放电比容量≥150mAh/g等指标;快充型人造石墨材料突破5C倍率性能,高ED石墨负极材料实现克容量≥353mAh/g [7] - 产能端,年产20万吨磷酸铁项目加速推进,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有序建设,未来将形成“传统钛产业 + 新能源材料 + 储能赛道”多元业务矩阵 [7] 盈利预测情况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27,539|30,724|32,587|34,740| |增长率(%)|2.8%|11.6%|6.1%|6.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169|3,187|3,752|4,110| |增长率(%)|-32.8%|47.0%|17.7%|9.5%| |摊薄每股收益(元)|0.91|1.34|1.57|1.72| |ROE(%)|8.4%|11.9%|13.5%|14.2%| [10]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资产总计(百万元)|66,201|68,425|70,120|72,243| |负债合计(百万元)|40,409|41,730|42,363|43,322| |所有者权益(百万元)|25,792|26,695|27,757|28,921| |营业收入(百万元)|27,539|30,724|32,587|34,740| |营业成本(百万元)|20,631|22,369|23,351|24,872| |净利润(百万元)|2,240|3,293|3,876|4,24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169|3,187|3,752|4,110|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百万元)|3,797|5,177|5,829|6,193|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百万元)|-1,559|1,672|1,700|1,643|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百万元)|449|-2,390|-2,814|-3,083| |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2,687|4,459|4,715|4,753| |营业收入增长率(%)|2.8%|11.6%|6.1%|6.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32.8%|47.0%|17.7%|9.5%| |毛利率(%)|25.1%|27.2%|28.3%|28.4%| |净利率(%)|8.1%|10.7%|11.9%|12.2%| |ROE(%)|8.4%|11.9%|13.5%|14.2%| |资产负债率(%)|61.0%|61.0%|60.4%|60.0%| |总资产周转率|0.4|0.4|0.5|0.5| |应收账款周转率|6.8|6.8|6.8|6.8| |存货周转率|2.7|2.7|2.7|2.7| |EPS(元/股)|0.91|1.34|1.57|1.72| |P/E|18.2|12.4|10.5|9.6| |P/S|1.4|1.3|1.2|1.1| |P/B|1.7|1.7|1.6|1.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