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源型城市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铜川】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陕西日报· 2025-10-28 06:53
城市转型战略定位 - 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铜川的转型发展已走过15年,并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1] - 城市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主抓手,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抓牢"四个一批"建项目 [2] - 发展模式聚焦"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和"陕北原料、铜川制造",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民生、保护及生态 [2] 传统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 - 冀东水泥铜川有限公司10000t/d熟料水泥智能化生产线每吨水泥平均能耗低于国家标准9.41千克标煤 [3] - 实施全产业链数转智改工程,建成玉华、柴家沟等智能化矿井,机械化综采和数字化控制率达到95% [3] - 实施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91个,熟料企业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改造并配套余热发电,创建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3] 铝基新材料产业发展 - 依托关中30万吨电解铝产能优势,形成"电解铝—铝合金加工—制品—回收"特色产业链,产品涵盖10大类900多个系列 [4] - 2024年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实现产值180亿元,已成为全省最大铝材加工基地 [4] - 加快年产10万吨高精度冷轧板、年产3万吨精铝及高纯铝等项目建设 [4] 装备制造与陶瓷产业 - 形成汽车桥壳、铝轮毂、钢轮毂、刹车片等汽车桥系产业链闭环,被确定为陕西省汽车产业链支点城市 [4] - 中环机械铣刨机实现省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零突破,铜川煤机公司成为西北最大液压支架生产企业 [4] - 全市陶瓷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作坊达50多家,陕西澳华瓷业为熔断器用氧化铝陶瓷管壳行业龙头 [5] 光电子新兴产业培育 - 陕西铟杰半导体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磷化铟多晶成套设备,破解材料合成技术和制备工艺"卡脖子"难题 [6] - 光电子产业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聚集光电子企业30余家,形成"材料—芯片—器件—终端"完整链条 [7] - 产业被纳入全省"一体两翼"战略布局,高能级创新中心加速汇聚 [7]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布局 - 隆基12GW单晶电池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太阳能电池技术生产工厂,耀州区被列入全国屋顶光伏整县推进试点 [8] - 铜川凯立新材料拥有年产2000吨新型纳米稀贵金属催化材料生产线及2000吨资源循环再利用生产线 [8] - 铜川天策新材料是我国首家实现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工程化的高科技企业 [8] 低空经济与文旅康养产业 - 低空经济案例入选2025年陕西省公共数据典型应用场景,印台区入选省首批低空应用场景试点 [9] - 重点培育无人机研发制造、试飞测试、培训教育和低空运动等业态,着力打造全省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9] - 打造"孙思邈"文化IP,建成3个医药产业聚集区、6个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9家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14家现代中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 [10] 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 - 全市累计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9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5家,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家 [13] - 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经营主体336户,24户规上企业产值(营收)19.39亿元,增长15.55% [13] - 组建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4支,入选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4人 [14] 生态环境改善与民生福祉 - 截至10月20日,铜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0天,同比增加10天,全国排名同比前进41位至第62位 [16] - 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2.62%、38.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2平方米 [16]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7元,同比增长5.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17] 教育医疗与文化发展 - 2022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及省级项目资金支持8.4亿元,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87个 [18] - 现有各类文化场馆60个,城市书房、便民书屋、文化小院等新型文化空间108个 [18] - 年均举办900余场艺术培训、550余场展览展示、270余场讲座,群众文化活动供给丰富均衡 [18]
戈壁油城转型路怎么走 ——新疆克拉玛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调查
经济日报· 2025-10-15 06:16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一批资源型城市积极谋求转型之路。新疆克拉玛依,这座因"黑金"而兴的城市乘 势切换发展引擎,向"绿能"要未来。从黑色石油到绿色算力,从地下掘金到"追风逐日",从戈壁油城到 新兴"游城",克拉玛依逐步构建起"一主多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疆克拉玛依市因油而生、缘油而兴,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1955年10月,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 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座大油田诞生,由此拉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的序幕和克拉玛依建设发展的序 章。 对资源型城市来说,从开发建设时起就面临着转型课题,在油气开发初期、繁荣时期,更要有危机意 识。"转型是永恒课题,非一日之功,须久久为功",这在克拉玛依早已成为共识。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加速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持续做精做优石油石化产业,服务 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另一方面,加快培育绿色算力、新能源、文旅等多元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 生产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走出了一条戈壁油城转型发展新路。 从黑色石油到绿色算力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并不是摈弃传统能源,而是要在根本上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迈向高质量发展。克 拉玛依坚持"为油服务",全力支持驻市 ...
双轮驱动形成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5-10-15 06:16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战略 - 产业转型升级是资源型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需注重双轮驱动:一是立足传统资源将产业做强做精,二是跳出传统资源培育新兴科技型替代产业 [1] - 转型发展应辩证看待传统资源,着力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一主”指做强做精传统资源产业 [1] - 资源型城市最大优势是已开发的传统资源,需将资源吃干榨尽、延链拓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用足优势创造新优势,并为培育新兴产业积累资金和时间 [1] 传统产业的升级路径 - 资源型城市应通过延链拓链提高资源型产品附加值,在传统优势上创造新优势 [1] - 转型不是简单“去资源化”,而是要更科学地精深利用资源、延伸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2] - 在转型过程中应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 新兴产业的培育策略 - 培育新兴替代产业应坚持多元发展,避免从依赖一项单一产业滑向依赖另一项单一产业 [1] - 一方面发展与传统资源产业相关联的新产业,如克拉玛依发展新能源由传统石油石化产业消纳,既培育新产业又赋能传统产业 [1] - 另一方面培育与传统资源产业关联度较低的新兴产业,如克拉玛依重点发展绿色算力、文旅产业 [1] 产业结构优化方向 -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通常是第二产业一枝独秀,第一和第三产业相对薄弱,转型应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 [2] - 推进双轮驱动需坚持因地制宜,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推进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 [2] - 在调整二产内部结构的同时扩大三产比重,走出一条从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之路 [2] 转型发展的统筹关系 - 资源型城市转型需特别统筹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 [2] - 转型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的原则 [2]
煤炭大市鄂尔多斯的十足底气与华丽转型
新华社· 2025-10-14 20:18
02:28 从煤炭保供的"压舱石",到现代煤化工与新能源的"双轮驱动",鄂尔多斯以资源赋能创新,以绿色重塑未来。它的转型之路,为中国资源型城市提供了鲜活 样本。底气,源于深耕传统;华丽,成于拥抱变革。 作者:达日罕 叶紫嫣 时旭琛 内蒙古鄂尔多斯是享誉全国的煤炭大市。这里因煤而兴,底气十足。但今天的鄂尔多斯,早已突破"一煤独大"的格局,以"羊煤土气""风光氢储"之姿,走出 一条资源型城市的华丽转型之路。 ...
从一滴油到千度电,玉门能源转型的“铁人答卷”
中国发展网· 2025-10-11 15:17
城市转型背景 - 玉门曾因石油而兴,后因资源渐竭面临经济转型挑战 [1] - 20世纪90年代石油产量下滑,一油独大的经济结构脆弱 [4] 转型战略与精神 - 以铁人精神为内核,完成从依赖一滴油的单一经济到创造千度电的绿色能源矩阵的产业革命 [3] - 作出迁城和转业两项关键决策,在油尽前主动寻求产业替代 [4] - 1996年安装4台实验风机,开启甘肃风电先河 [4] 新能源产业发展 - 利用国家一类光资源区、二类风资源区及4000平方公里广阔土地的优势发展新能源 [5] - 成为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地和全国最大光热发电基地 [5] - 截至2024年底,全市电力装机达719万千瓦,新能源累计发电超760亿千瓦时 [5] 产业链挑战与应对 - 面临弃风率增加导致的建得了却送不出、消纳难的行业痛点,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下滑的挑战 [7] - 通过强电网加快建设750千伏变电站,构建覆盖全域的输变电网络 [7] - 通过补链条聚集9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形成覆盖风电、光伏、光热、储能的核心产业链 [7] - 通过拓应用布局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推动向发-储-输-用一体化解决方案迈进 [7] 多元化产业格局 - 围绕7+1产业链布局,推动现代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通道物流等产业协同发展 [8] - 以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化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10亿元 [8] - 第三产业加快补短板,物流园区、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 [8]
黄金“狂飙”,两个东部县城没有对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21:48
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 -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崛起推动铜、锂、稀土等资源型城市(如甘肃金昌、江西宜春)重塑产业格局 [2] - "十四五"期间中国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2] 黄金市场动态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于9月9日突破3650美元/盎司 创历史新高 国内品牌金饰价格接近1080元/克 [4] - 2024年中国矿产金产量377吨(全球第一) 消费量985吨(全球第一) [4] - 山东胶东金矿新增储量可观 辽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资源量近1500吨 [4] 黄金产业区域格局 - 山东、河南、甘肃为前三大产金省 产量分别为186.07吨、93.88吨、66.17吨 合计占全国总产量90% [5][7] - 烟台市矿产金产量47.6吨(同比下降1.6%) 连续49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9] - 莱州市(18.57吨)和招远市(14.86吨)贡献烟台90%黄金产量 位列全国产金县前两名 [13] 龙头企业与产业链 - 山东黄金集团以347.63亿美元营收首登《财富》世界500强 境内矿山年产金38.32吨(中国第一) [7][8] - 烟台黄金产业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2443.3亿元(同比增长26.5%) 利润69.5亿元(同比增长17.1%) [12] - 招远市黄金产业总产值过千亿 居全国县级市之首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勘探至文旅) [18] 政策与战略升级 - 《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划定山东莱州-招远等重点资源开发区 [8] - 招金集团启动国际化战略 目标"十五五"末矿产金年产量50吨、资源储量2000吨 [19] - 莱州规划构建千亿级黄金产业集群 招远重点突破产业宽度、链条长度及市场广度 [21] 区域经济影响 - 招远市GDP 916.33亿元(全国县域排名第49) 莱州市GDP 887.5亿元(排名第98) [15] - 黄金产业支撑招远、莱州成为山东强县代表 并推动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产业强市转型 [15][21]
陕西榆林:能源之城书写转型答卷
陕西日报· 2025-09-11 21:42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增加,16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森林覆盖率突破36%,年入黄泥沙量减少至 2.12亿吨……陕西省榆林市在生态治理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利用CCUS技术解决碳排放难题。CCUS项目相关负责人常成指着运行中的 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说:"我们每年捕集30万吨二氧化碳,用于油田驱油,相当于植树1668万棵。不仅减 少了排放,还创造了经济效益。" 这份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榆林凭借"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推动这座能源之城向生态之城华丽转身的努 力。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枢纽,近年来,榆林市聚焦水资源保护利用、林草修复、减 碳降耗、固废治理、采煤沉陷区整治及水土流失治理六大领域生态难题,发起全面攻坚,通过创新机 制、科技赋能以及全民积极参与,在毛乌素沙地边缘书写绿色传奇。 水林同治绘画卷 9月1日,榆林市榆神工业园区东线引黄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挖掘机挥舞铁臂,运 土车往来穿梭。施工现场负责人赵伟峰指着笔直的管道说:"这条'生命线'将有效破解'水困'难题,为榆 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神木市毛乌素沙地腹地,治沙英雄张应龙带领团 ...
内蒙古乌海市大气污染防治问题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14:42
核心观点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后乌海市启动大气污染集中整治 通过高位统筹 现场督查 执法监管和制度机制建设等多维度措施 阶段性整改取得良好效果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1][2][3] - 典型案例通报的13个问题企业涉及83项环境整治任务已完成整改82项 剩余1项受超低排放改造进度限制待完成 [2] - 8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总体完成率为62% 通过专家帮扶 驻厂督办等措施推进改造 [2] - 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仍需长期推进 后续任务艰巨但公司有信心持续推动根本性改善 [4] 整改措施与执行 - 设立矿区 园区和道路交通3个现场组 后增设城区 农区 湖区河道3个现场督查组 系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 [2] - 曝光环境污染反面典型案例46期 问题48个 通报整改整治"慢粗虚"问题10起 建立群众反馈问题"呼叫响应"机制 [1] - 政法工作专班通过行刑衔接调查侦办线索38条 刑事立案10起(破案9起) 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 行政处罚1起 行政拘留1人 [1] - 强化纪法衔接 免职和终止试用期县处级干部11名 科级干部17名 环保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立案7件8人 留置6人 [1] - 对全市露天煤矿 非煤矿山 洗煤企业及20家涉气企业排查400余次 累计发现问题322个 已完成整改193个 正在整改129个 [3] 行业专项治理 - 针对8家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滞后问题 组织召开企业负责人见面会 推进会 解读全流程环境整治标准 [2] - 选派4名处级干部驻厂督办 督促各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改造方案 成立17名行业专家组建的专家库进行"一对一"对口帮扶指导 [2] - 督促广聚 君正履行产能置换主体责任 推动在乌海市及周边区域市场化优先置换 同步开展全国范围置换准备 工信部门已协同与云南 天津 河北等地初步接触 [3] 治理成效与展望 - 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进展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从思想到行动达到全新高度 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3] - 在"五区一河"系统治理 道路交通等领域集中整治行动中 一批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 - 制度机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体系 制度框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推动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开展 [3] - 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只是第一步 后续任务艰巨 但公司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推动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和根本性改善 [4]
戈壁“风光”变“绿金”——甘肃玉门新能源产业崛起实录
中国发展网· 2025-08-01 14:55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玉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720万千瓦 累计发电量达760亿千瓦时 位居西北地区前列 [1] - 玉门油田2022年获首张国家认可绿证 实现绿色权益市场化交易 [1] -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规上工业同比增长9.9% 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 [2] 产业链建设成果 - 形成年产风机叶片500套 塔筒600套 光伏支架560万千瓦 光热反射镜540万平方米的完整产业链 [2] - 聚集新能源装备企业11家 覆盖风、光、热等能源装备材料制造全产业链 [4] - 宝能新能源日产能稳定在180-200吨 上半年完成产值1.1亿元 总订单2万吨 [4] 重大项目建设 - 2025年实施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项目24个 总投资达494.97亿元 [4] - 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全球最大"光热+"储能项目 国内首个全氧光热超白浮法玻璃项目 [2] - 玉门油田"绿电制绿氢"项目贯通制取—储运—应用全流程 [4] 政府支持措施 - 实施"链长制"招商 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集群效应 [2] - 审批时限压减95.5%以上 实现"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 [6] - 年培养技能人才1200余人 配套建设人才公寓等设施 [6] 资源禀赋优势 - 年均超3000小时日照和300瓦/平方米风功率密度 [1] - 成功探索"传统产业+新能源"特色发展路径 [1] - 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 开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6]
7.0%,进步最快的百强市跑慢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22:54
经济表现 - 包头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322 8亿元 同比增长7 0% 高于全国(5 3%)和全区(5 4%)增速 [1] -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22 0亿元(增长4 9%) 第二产业1090 0亿元(增长9 6%) 第三产业1210 8亿元(增长4 9%) 三次产业比为1 0 46 9 52 1 [1] - 2024年包头GDP达4575 1亿元 同比增长8 1% 增速持续领跑全国百强城市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2 3% 连续5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高于全国(6 4%)和全区(7 1%)水平 [1] 产业结构 - 包头拥有稀土 晶硅光伏 钢铁 铝四个千亿级产业 [2] - 上半年稀土 晶硅光伏和陆上风电装备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 7% 14 1%和32 6% 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 5个百分点 [2] - 铝业增加值增长4 0% 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长6 7% [2] - 五大战新产业(氟化工 碳纤维及高分子新材料 新能源重卡及配套 氢能储能)增加值增长12 5% 高于规上工业增速 [2] 投资布局 - 上半年风电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 0倍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 0个百分点 [3] - 稀土产业投资增长93 4%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 9个百分点 [3] 发展目标 - 包头提出全年经济总量达到5000亿元左右的目标 [2] - 2021-2023年包头GDP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中年均前进10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