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哪吒之魔童降世》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韩国能“影视立国”,中国却盛产烂片?
虎嗅APP· 2025-08-19 21:20
中国影视产业现状与特点 - 中国优质影视作品具有草根气质和共同奋斗的情感逻辑 构筑超越自我的英雄形象而非个人主义叙事 与欧美日韩以能力欲望突破普通人的英雄范式形成鲜明差异 [5][8][11] - 代表性作品包括《士兵突击》《山海情》《山花烂漫时》《潜伏》《我的团长我的团》等 这些作品采用中国章回小说叙事传统 深受观众喜爱 [8][11][12] - 中国影视特有的"希望"属性体现为胜利哲学下的可能性势能 与欧美"希望杀死人"的残酷机制形成对比 通过生活化场景如《山花烂漫时》中的滑肉摊实现共情与引领 [12][13][15] 产业机制与资本作用 - 当前优秀作品产出呈现偶然性 需借鉴韩国影像立国模式 政府与影视产业建立良性双赢关系 如《寄生虫》成功后首尔政府拨款1500户家庭改善居住条件 [17][18] - 资本具有双重性 既是流量民主与去中心化的推动力 也可能导致流量霸权与茧房化 《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成功作品均依赖资本推动 [22][23][24] - 互联网资本自2010年起全面改写影视业测评标准 流量成为新驱动货币 直接架空传统生产和传播模式 [24] 创作生态与人才培养 - 非科班导演如饺子(药学转行)和郭帆通过海量阅片和实践获得成功 其路径类似法国新浪潮电影手册派 体现中国影视行业的草台班子灵活性优势 [20][21] - 短视频时代催生六亿神州尽编导现象 专业与业余界限模糊 未来需要汇聚民间创作能量 否则可能造成分崩力量 [21][22] - 创作者与观众需建立"协商解码"信任关系 韩剧通过此机制让医疗剧《重症外伤中心》和家庭剧《苦尽柑来遇到你》等类型获得观众欲罢不能的效果 [18][19] 传统文化元素运用 - 当前古装剧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多停留在表面情趣化消费 如《折腰》将守孝守节转化为圆房情趣障碍 《雁回时》让女主完成各种匪夷所思才艺展示 [25][26] - 传统文化引用不等于文化传承 需要避免将细节元素如《国色芳华》的忍冬纹花钿夸大为唐朝通关密码 应重建文化共同体与共同体感 [24][26] - 建议国家介入文化培育 防止传统文化沦为后革命时代的黄色幽灵 同时接纳二创文本如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等新文艺可能 [26][27] 市场生态与观众关系 - 影视剧需恢复"人间烟火是最大流量"的创作理念 通过衣食住行基本面实现葛兰西意义上的文化领导权创生 [15] - 观众普遍抱持"大概率是烂片"心态进入影院 亟需重建编码者与解码者的协商信任关系 [19] - 烂片问题并非价值观表述错误 而是无法完成预设目标甚至取向互相打架 缺乏共情能力成为关键缺陷 [14]
从哪吒2到浪浪山,为何国产动画电影总能出爆款?
新京报· 2025-08-19 20:05
票房表现与市场反响 -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第17天累计票房突破十亿,成为2025年暑期档票房黑马 [2] - 该片超过《功夫熊猫3》,创下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记录,并进入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2] - 电影带动周边衍生品热销,浪浪山IP毛绒品类最受欢迎,角色玩偶断货 [2] 内容创作与传统文化创新 - 电影脱胎于2023年爆款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后者改编自《西游记》无名小妖视角 [3] - 基于传统文化改编的优势在于无需人物铺垫,观众可快速代入,同时通过创新叙事满足好奇心 [3] - 主创团队600人精心打磨1800多组镜头,20多位画师完成近2000张场景,画面采用水墨、写意等风格 [6] 情感共鸣与现实主义表达 - 电影通过小猪妖等角色反映普通人奋斗历程,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5] - 动画电影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极致抽象现实情感,比真人电影更具表现力 [5] 行业竞争与差异化优势 - 动画电影不受演员因素制约,可将资金集中投入内容创作,避免明星效应干扰 [6] - 观众对真人电影审美疲劳,动画电影凭借想象力与艺术风格提供差异化体验 [7] - 高品质内容与传统文化创新是国产动画"叫好又叫座"的核心驱动力 [7]
时报观察丨国产动画用文化自信打动人心
证券时报· 2025-08-15 08:09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表现 - 《浪浪山小妖怪》以突破7亿元票房刷新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3] - 现象级作品包括《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长安三万里》等,形成国产动画佳作持续涌现的态势 [3] 内容创作与文化表达 - 作品题材多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并进行当代化演绎 [4] - 通过经典角色焕新演绎投射当代年轻人现实压力与美好憧憬,引发情感共鸣 [4] - 创作理念转向"用中国叙事语法讲好中国故事",减少对全球市场接纳国风元素的焦虑 [4] 行业发展趋势 - 国产动画产业正走向成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表现为文化自信觉醒与创作理念转变 [4] - 作品通过传统文化底蕴搭建情感桥梁,唤醒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 [4]
时报观察 国产动画用文化自信打动人心
证券时报· 2025-08-15 02:37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表现 - 《浪浪山小妖怪》以突破7亿元票房刷新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1] - 近年国产动画佳作频出,包括《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长安三万里》等 [1] - 这些作品以文化自信为基石,精准触达观众内心 [1] 内容创作特点 - 多数现象级作品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对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进行当代化演绎 [2] - 创作者借力传统文化底蕴搭建古今情感桥梁,唤醒观众民族文化认同 [2] - 经典角色焕新演绎投射当代年轻人现实压力与美好憧憬 [2] 产业发展趋势 - 国产动画产业呈现文化自信觉醒,重构生态逻辑 [2] - 创作理念转向"用中国叙事语法讲好中国故事"的本真表达 [2] - 产业正走向成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2] 代表性作品分析 - 《大圣归来》塑造困境中挣扎求存的孙悟空形象 [1] - 《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传统故事升华为命运抗争宣言 [1] - 《浪浪山小妖怪》聚焦西游边缘角色,展现底层小妖成长 [1]
为电影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05
行业表现与市场数据 - 暑期档票房突破75亿元,《南京照相馆》登顶全球周末票房榜 [1] - 上半年总票房292.31亿元,国产片占比91.2%,《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4.46亿元总票房跻身全球影史TOP5 [1] - 国产片市场份额连续5年超75%,2023年上半年跃升至90%以上,观众满意度保持80%以上 [1] - 银幕数量全球首位,电影类型多元化,《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类型片天花板 [1] - 海外发行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浪地球2》海外票房超3亿元,《红丝绸》在俄罗斯反响热烈 [1]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目标,全链条系统性部署 [2] - 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鼓励新技术与业态探索 [2] - 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专项债券等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 [2] 产业短板与挑战 - 创作端优质内容不足,原创能力待提升,大制作稀缺 [2] - 衍生产业链不完善,票房集中于头部影片,中小成本影片生存空间狭小 [2] - 关键技术"卡脖子",虚拟拍摄、动画制作等软硬件进口依赖度高 [2] - 海外票房占比低,存在"文化折扣",国际化推广经验不足 [2] 内容创作与产业生态建议 - 重点扶持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动画题材、传统文化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 [3] - 设立中小成本电影扶持基金,推进分线发行模式,采用区块链等技术保护版权 [3] - 挖掘电影IP长尾价值,拓展衍生品开发、体验经济等后电影市场 [3] - 推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内容创作、虚拟拍摄等环节的应用 [3] 国际化战略 - 科技奇观与文化内核融合提升海外吸引力,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开发项目 [4] - 参与国际电影节等活动展示发展成就,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4]
《哪吒2》,全网上线!
上海证券报· 2025-08-02 19:41
影片上线情况 - 《哪吒之魔童闹海》于8月2日10:00全网上线 覆盖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B站、芒果TV等平台 VIP会员可免费观看 [1] - 影片采用IMAX版转制4K画质 新增3分钟"申公豹黑化"未公开片段 修正公映版错别字 [1] - 院线下线至网播间隔仅33天 创国产大片最快上线纪录 [1] 平台数据表现 - 腾讯视频热度超24000 位列电影热播榜首 评分人数达3万 [1] - B站播放量突破1.1亿 观看用户近400万 弹幕数7.6万 [1] - 爱奇艺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热度值再度突破8000 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近60% [5] 票房与行业影响 - 累计票房达154.46亿元 观影人次3.24亿 为中国影史票房、人次双冠军 [5] - 捷成股份旗下华视网聚独家新媒体发行 公司版权储备超10万小时 与头部视频平台及电视渠道深度合作 [5] 平台营销活动 - 腾讯视频推出互动彩蛋与角色换肤玩法 [5] - 优酷发放含足金周边的"乾坤金饼典藏卡" [5] - 爱奇艺开启"云包场"赠虚拟票根 B站发起"藕粉变形计"任务活动 [5]
《哪吒之魔童闹海》定档8月2日上线爱奇艺
环球网· 2025-07-31 20:16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线爱奇艺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定档8月2日上线爱奇艺,爱奇艺VIP会员可免费观看 [1] - 该片全球总票房突破159亿元,排名全球影史票房榜第5位,院线上映期间打破113项纪录,获得308项里程碑成就 [3] - 目前已成为爱奇艺电影预约量历史第一,备受爱奇艺VIP会员关注和期待 [3] 电影热度及行业影响 -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带动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线上热度飙升,今年以来该片爱奇艺内容热度值再次突破8000 [3] - 爱奇艺的正片有效播放云合市占率近六成,持续领跑全网 [3] 爱奇艺营销活动 - 电影上线当日将送出超3000个云包场免费座位 [3] - 9个热门剧综IP在线"请客",包括《暗潮汹涌》《定风波》等 [3] - 7组经典角色专属包场同步开启,包括哪吒、敖丙等 [3]
《南京照相馆》难言“黑马” ,暑期档还要勇于破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30 19:06
电影市场现状分析 - 2025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总票房(含预售)逾55亿元,截至7月29日14时57分 [2] - 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为206.20亿元,疫情前的2019年暑期档总票房为176.53亿元,今年暑期档过半时票房仅为34.12亿元,低于2023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孤注一掷》单部电影的38.48亿元 [2] - 电影市场不景气不能简单归咎于观众或创作者,佳作出炉后观众热情却无法被点燃,演变成成因更加复杂的新现象 [1][6] 重点影片表现 - 《南京照相馆》上映5天累计票房5.36亿元,预测票房32.46亿元,日均票房1亿出头,单日最高票房1.46亿元(7月27日) [2][3] - 《南京照相馆》豆瓣评分8.6分,但严肃历史题材可能导致部分观众因情感压力(沉重、悲痛)而犹豫,类似《一九四二》(豆瓣8.2分)仅收获3.6亿元票房的先例 [4][5] - 《长安的荔枝》豆瓣评分7.6,预测票房6.60亿元,低于导演前作《热烈的9.33亿元,其品质在2019或2023年暑期档有望成为黑马 [5] 行业深层问题 - 电影供给数量与质量整体优良(如《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但市场反应冷淡,需从居民消费支出分配、公众心理预期、社会整体情绪、娱乐环境变迁等多维度综合考量 [6] - 观众对情绪价值的反应不再灵敏,电影需更精准呼应、理解乃至抚慰观众内心,从业者需提升内功并等待市场回暖契机 [6] - 行业需创作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而非仅追求票房黑马,才能赢得未来生存与发展空间 [7] 档期后续展望 - 暑期档剩余一个月出头时间,目前仅《东极岛》一部大片接棒,因《731》未确定公映 [2] - 《南京照相馆》若想成为真正黑马,需实现票房飞跃式提升(参照《哪吒之魔童降世》单日3.38亿元、《长津湖》4.26亿元等纪录) [3]
《南京照相馆》难言“黑马” ,暑期档还要勇于破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7-30 16:57
暑期档票房表现 - 截至7月29日14时57分,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逾55亿元 [1] - 暑期档过半时票房仅为34 12亿元,低于2023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孤注一掷》单部电影的38 48亿元 [1] - 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为206 20亿元,2019年暑期档总票房为176 53亿元 [1] 《南京照相馆》市场表现 - 上映5天累计票房5 36亿元,预测票房32 46亿元 [1] - 日均票房1亿出头,单日最高票房出现在7月27日为1 46亿元 [2] - 豆瓣评分高达8 6分,但需显著扩大观众基本盘以匹配"黑马"称谓 [2] - 影片聚焦"南京大屠杀"题材,严肃历史呈现可能带来观影情感压力 [2] 其他影片及行业现状 - 《东极岛》是档期后半程唯一接棒的大片 [1] - 《长安的荔枝》豆瓣评分7 6,预测票房6 60亿元,低于前作《热烈》的9 33亿元 [3] - 今年暑期档电影供给数量与质量可圈可点,整体水准达到或超越过去几年 [3] 行业深层问题 - 市场不景气不能简单归咎于观众或创作者懈怠 [3] - 当前状况已演变成成因复杂的新现象,需从消费支出、公众心理、社会情绪等多维度考量 [3] - 电影作品需更精准呼应观众内心,仅提供情绪价值已显单薄 [4] - 行业需更专注于修炼内功,提升能力水平并等待市场回暖 [4] 行业未来方向 - 电影人应致力于创作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为行业赢得未来发展空间 [4]
2025年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现状简析:内容产能不足与创新周期延长仍是问题核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0 09:44
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 2022至2024年国产动画票房占比在60%区间震荡,体现头部作品推动市场热度但中腰部产能不足[1] - 2024年动画电影总票房达68.63亿元,其中国产占比41.89%[1] - 动画电影以数字技术驱动,产业链覆盖工具开发、制作生产及跨媒介IP运营,相比传统电影具有创意自由度和全年龄段覆盖优势[2] 动画电影与传统电影对比 - 传统电影依赖实拍与明星效应,动画电影通过虚拟角色构建非现实世界,视觉表现色彩饱和度高且可设计超现实场景[3] - 动画电影制作周期前期设计耗时久但数字资产可复用,特效成本随技术迭代降低[3] - 动画电影叙事天然突破时空限制,可构建完整幻想宇宙,文化传播通过普世化角色设计降低文化差异影响[3] 行业政策背景 - 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引导内容创作向传统文化挖掘与现代表达转型,鼓励构建国漫宇宙[4] - 技术层面倡导人工智能、虚拟制片应用提升效率,支持三维动画工业化流程建设[4] - 产业政策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头部企业并鼓励跨媒介IP开发及中外联合制作[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传统制作硬件与数字化技术设备,中游聚焦动画内容创作与工业化生产[6] - 产业链涵盖剧本开发、角色设计、三维建模等细分领域,整合制片管理、技术研发模块[6] - 内容生产体系涵盖二维手绘、三维数字、定格动画等多技术路径[6] 市场发展现状 - 2015至2017年国产动画票房占比持续下滑,2018年后通过技术升级与叙事突破占比回升至60%[8] - 2020年疫情冲击下国产动画通过线上发行维持热度,2021至2023年破亿作品数量回升至5部左右[10] - 2024年进口动画破亿作品数量创14部新高,国产回落至2部,反映中腰部内容产能不足[10] 企业竞争格局 - 光线传媒通过彩条屋影业构建神话宇宙系列,追光动画以技术驱动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12] - 方特动漫深耕《熊出没》系列IP形成家庭市场壁垒,玄机科技在原创国风IP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12] - 新兴势力如艺画开天通过科幻题材拓展成人向市场,探索跨媒介开发协同效应[12]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驱动与工业化体系深度整合,依托人工智能、实时渲染革新制作流程[14] - 内容创作向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与现代表达创新双向延伸,打造东方美学特质国风动画[14] - 拓展现实题材与全年龄段叙事,通过短剧集、网络电影等多元形式适配碎片化需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