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证

搜索文档
136号文转变行业发展逻辑,利好因素累积绿电有望否极泰来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绿电行业、光伏行业、传统火电行业 - **公司**: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中广核新能源、中国电力、金能清洁能源、新亿能源、华润综合性优质资产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估值现状与性价比 - **核心观点**:绿电板块估值已基本回落到 2020 年双碳行情启动前水平,当前具有较高配置性价比 - **论据**:港股绿电运营商如龙源电力等市净率降至 0.7 - 0.8 倍,政策利好因素逐步累积 [1][2] 136 号文影响 - **核心观点**:对存量和增量项目均产生重要影响,稳定存量项目收益预期,改善竞争格局和现金流 - **论据**:存量项目通过差价结算机制获燃煤标杆电价收入;增量项目全面市场化交易竞争加剧,促使运营商投资谨慎 [1][3] 补贴问题影响 - **核心观点**:补贴问题若解决将为绿电运营商带来较大向上弹性 - **论据**:绿电运营商应收账款规模偏大,如中广核新能源等公司应收账款占净资产比例超一半,部分公司应收账款高于市值 [5] 绿色环境价值影响 - **核心观点**:绿电绿色价值是核心竞争力,丰富脱销场景,推荐配置绿电脱销板块 - **论据**:中国绿证体系逐步完善获国际认可,通过强制消费体系绑定,对高耗能行业提出最低消纳比例要求 [1][6] 绿电脱销行情阶段 - **核心观点**:近年来行情分为三个阶段 - **论据**:双碳承诺前市场表现弱;双碳承诺后行情壮阔,如龙源电力涨幅达 276%;收益率不确定性增加阶段港股脱销公司回落 [7][8] 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定 - **核心观点**:136 号文明确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市场化交易,存量和增量项目有不同规定 - **论据**:存量项目获差价补偿,增量项目机制电价由竞争形成且规模小 [9] 光伏行业内卷整治影响 - **核心观点**:推进增量项目有序建设,改善绿电公司现金流,提高分红和股东回报 - **论据**:运营商选择度电成本更低项目,资本开支趋于理性 [14] 国补回款问题及解决路径 - **核心观点**:国补欠款问题严重,今年可能安排专项资金解决,部分地区成立结算服务公司 - **论据**:2021 年底可再生能源缺口约 4000 亿元,北京和广州成立结算服务公司融资发放资金 [15][16] 未来绿电消费体系建设方向 - **核心观点**: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和外送通道规划建设,确保公平有序竞争 - **论据**:高层政策基调及反内卷座谈会等措施 [17] 绿电与传统火电对比 - **核心观点**:绿电在时间和稳定性上无优势,最大价值是绿色价值 - **论据**:欧美绿电消费体系以绿证为溯源,分强制和自愿市场 [18] 中国绿证体系建设情况 - **核心观点**:中国绿证体系建设取得进展,获国际认可,交易规模增长 - **论据**:2025 年 5 月获全球主要气候组织认可,2024 年交易规模达 4460 多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64% [20] 中国跨省交易情况 - **核心观点**:中国 92%的绿电交易为跨省交易 - **论据**:甘肃等地售出,浙江等地购入以满足可再生能源消费需求 [21] 中国政府推动绿色能源措施 - **核心观点**:通过能耗双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 **论据**:对各省和高耗能行业有明确考核要求 [22] 碳排放双控考核进展 - **核心观点**:碳排放双控考核机制未理清,正推动绿证纳入核算制度 - **论据**:地方碳市场和核算中购入绿证暂无法抵扣排放因子,报告提出推动纳入核算制度 [23] 未来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前景 - **核心观点**:双碳承诺带来广阔增长空间,板块配置性价比提升 - **论据**:136 号文稳定存量、增强增量竞争,运营商资本开支理性,新利好政策累积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地政策细则基本与 136 号文一致,山东省细则有代表性,部分省份衔接保障性小时并延续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有补贴项目仍按原规定享受补贴 [10] - 增量项目通过边际出清竞价形成机制电价,如山东省要求申报充足率不低于 125% [11] - 场外差价结算通过多退少补稳定存量项目收益预期,赋予新能源隐形碳价格 [13]
双碳周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额累计成交量大幅上涨-20250521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5-21 15: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欧美碳市场碳配额交易价格有所下降,美韩碳市场碳配额成交量有所上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大幅上涨,国内各试点碳市场周交易总量有所上涨;绿色发展国际合作领域发生两项重要事件,展现我国绿色规则引导力与技术出海能力提升及绿证体系获国际认可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际碳交易市场跟踪 - 欧洲碳配额价格及成交量:EUA 现货和期货价格上周分别下降 3.28%、3.3%,EUA 现货和期货成交量较前一周分别下降 44.96%、35.94% [2][6] - 美国碳配额价格及成交量:EUA 期货价格上周下降 3.3%,成交量较前一周上涨 15.03%;UKA 期货价格上周下降 8.25% [2][10] - 韩国碳配额价格及成交量:KAU24 现货价格上周上涨 1.14%,成交量较前一周上涨 107.79% [2][16] 国内碳市场跟踪 - 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成交量及成交均价:上周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为 367.2 万吨,成交金额为 26572.24 万元,较前一周涨幅为 212.14%和 222.83%;截至 5 月 16 日,日成交均价为 71.16 元/吨,较前一周上涨 1.71% [2][19] - 国内各试点省市碳市场碳配额周成交均价:上周国内试点碳市场碳配额周成交均价除广东省外均呈下降趋势,福建省 FJEA 降幅最大为 5.66%;与上月同期相比,除北京市、天津市、湖北省和深圳市外均呈下降趋势,重庆市 CQEA 降幅最大为 28.69% [2][23] - 国内各试点省市碳市场碳配额成交量及成交金额:上周国内试点碳市场碳配额交易主要集中在重庆市、深圳市、天津市和上海市,其周交易量占全部试点的 96.47%,成交金额占 94.90%;各试点周交易总量为 18.16 万吨,较前一周上涨 71.19% [2][25] 双碳前沿技术跟踪 - 中国-拉共体合作计划:中国与拉共体达成《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探索能源转型与先进储能技术合作投资机遇,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28] - RE100 宣布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RE100 宣布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提升国内绿证交易体系流动性和市场信心,助力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扩容与企业绿色转型提速 [2][28]
李昇董事长会见气候组织首席执行官海伦·克拉克森一行
搜狐财经· 2025-05-19 11:22
中国绿证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绿证交易量超过4 46亿,超过2023年以前所有交易总和,2024年一季度交易近2亿,市场发展迅速[2] - 2025年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后,预计将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及供应链企业加大采购,推动中国绿色电力消费进入新阶段[2] 绿证制度体系 - 中国绿证制度体系特点为"统一核发、交易开放、市场竞争、信息透明、全程可溯",通过绿证交易平台和核发系统实现[1] - 绿证服务大厅展示了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的技术成果,包括建档立卡平台等核心功能[1] 国际合作与认可 - 气候组织首席执行官认可中国绿证对企业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作用,并对市场发展表示信心[4] - 双方合作推动RE100深入了解中国绿证技术标准,促成国际认可[4] 企业交流活动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向气候组织展示绿证服务大厅并赠送中国绿证,强化技术合作意向[1][5] - 会谈涉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证制度及未来业务合作方向[1][2]
媒体报道丨中国绿证获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全面认可
国家能源局· 2025-05-17 14:26
中国绿证获RE100全面认可 - 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RE100)宣布全面认可中国绿证,该倡议汇集约430家致力于100%使用可再生电力的大型企业 [1] - 气候组织协助中国推动绿证体系符合RE100技术准则,使中外企业均可采用绿证核证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并追踪目标进度 [1] - 这一进展将加速企业绿色转型步伐,标志着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1] 中国绿证制度发展现状 - 国家能源局表示绿证是绿色电力"身份证"、企业责任"承诺书"、贸易壁垒"通行证"及产品竞争力"增值卡" [2] - 中国已构建全范围覆盖、全周期闭环、全过程透明、全环节高效的绿证制度体系,绿证消费理念日益普及 [2] - 中国绿证制度自2017年实施,现已形成包含建档立卡、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的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体系 [2] 绿证国际影响力与活动背景 - 中国绿证国际影响力提升,"走出去"实践成效明显 [2] - "中国绿证:畅行中国 走向世界"活动为首站绿证"1+N"系列宣传,由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机构联合举办 [2]
媒体报道丨中国绿证“走出去”实践成效明显
国家能源局· 2025-05-16 11:17
中国绿证的国际认可与市场发展 - 国际绿色电力消费倡议组织(RE100)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企业使用无需额外证明,显著提升中国绿证的国际权威性和影响力 [1] - 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1个绿证单位等于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兼具绿色电力"身份证"、企业社会责任"承诺书"、国际贸易"通行证"等多重功能 [1] - 绿证用途包括支撑绿色电力消费(如绿电工厂、绿电园区)、ESG报告披露、能耗核算、碳排放核算等,与碳双控制度衔接 [1][2] 绿证市场快速发展与区域实践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企业累计购买绿证30.7万张(约3.07亿千瓦时),其中嘉善县某企业2024年购买7.3万张(7300万千瓦时),优化用能结构并实现环境经济效益双赢 [2] - 粤港澳大湾区一季度绿证交易突破1亿张(占全国75%),绿电绿证交易量达1300亿千瓦时,超过前两年总和,反映旺盛的绿色电力消费需求 [2][3] - 南方电网优化绿证核发机制,推动"西绿东输"趋势,政策与市场协同效应显著 [3] 绿证制度完善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 中国绿证制度形成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体系,涵盖建档立卡、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等环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 - 宝马、苹果、巴斯夫等国际企业大量采购中国绿证,位列中国绿电消费TOP100名单,示范效应显著 [3] - RE100涵盖430家全球大型企业,其认可中国绿证体系符合技术准则,加速企业绿色转型步伐 [3][4] 政策支持与未来发展方向 - 国家能源局将推动RE100出台中国绿证采购技术指南,加强国际互认,扩大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绿证需求 [4] - 加快培育绿证市场,推动强制消费、绿色产业链建设、电碳证衔接,并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在需求旺盛地区推广服务中心 [5]
媒体报道丨中国绿证走向世界迎来关键里程碑
国家能源局· 2025-05-16 11:17
活动概述 - "中国绿证:畅行中国 走向世界——绿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活动在深圳举行,聚焦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 [1][2] - 活动发布了2024年粤港澳绿色电力(绿证)消费报告,并举行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宣布仪式 [2][9] - 200余位来自政府、企业、国际组织等机构的嘉宾参与 [2] 绿证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绿证制度已形成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体系,涵盖建档立卡、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等环节 [6] - 粤港澳大湾区绿证市场活跃度领跑全国,一季度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绿证交易突破1亿张,占全国75%,绿证绿电交易合计接近1300亿千瓦时,超过前两年总和 [4] - 国际RE100倡议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宝马、苹果、巴斯夫等外企位列中国绿电消费TOP100名单 [6][9] 政策与市场推动 - 国家能源局提出加快培育绿证市场,推动绿证强制消费,服务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4] - 南方电网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供给新格局,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电能量占比达55% [6] - 南方电网优化绿证核发机制,确保绿电快速并网、精准溯源,并打造高效规范的绿证绿电市场 [6] 国际合作与影响力 - 气候组织CEO指出RE100倡议汇集430家致力于100%使用可再生电力的大型企业,中国绿证体系符合RE100技术准则 [7] - 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将提振国际企业采购意愿,增强中国外贸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9] - 中国绿证国际影响力提升,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提供支持 [6][7] 企业实践与交易成果 - 活动中发布2024年粤港澳绿色电力(绿证)消费报告及TOP100企业榜单 [11] - 多家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达成绿证绿电交易意向400亿千瓦时 [11] - 深圳供电局、香港中电、澳电等分享了绿电绿证服务及低碳转型经验 [11] 行业讨论与展望 - 圆桌对话围绕绿证在绿色供应链、碳排放核算、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展开讨论 [11] - 活动为绿证"1+N"系列宣传活动的首站,由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机构联合主办 [12]
中国绿证:畅行中国 走向世界
中国电力报· 2025-05-15 08:55
粤港澳大湾区绿证市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绿证绿电累计交易量达1329亿千瓦时,平均增速10倍,2024年交易量4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倍 [3] - 2025年一季度大湾区绿证绿电交易量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倍,占全国同期交易量的39% [3] - 大湾区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南方电网非化石能源电能量占比达55% [4] 绿证市场参与主体与消费趋势 - 2024年绿电消费参与主体超3000家,高耗能、外向型、高新技术企业成消费主力 [6] - 个人绿证消费量达6.3万个,个人绿色电力消费增长185倍,绿色充电桩试点推动新能源车充绿电模式 [7] - 南方电网通过"西电东送"每年向大湾区送电超2000亿千瓦时 [4] 中国绿证国际认可与影响 - 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标志着中国绿证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9][10] - 绿证可助力外向型企业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绿色贸易壁垒,提升产业链"含绿量" [11] - 中国已构建全范围覆盖、全周期闭环的绿证制度体系,绿证代表绿色电力消费理念普及 [11] 绿证应用创新与政策衔接 - 国家电投将绿证收益权作为质押物开展绿色权益融资贷款,探索绿证金融创新 [13] - 绿证应用从电力消费证明扩展至企业碳减排、产品碳足迹管理及国际竞争力提升 [12] - 政策推动绿证与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需完善剩余碳排放因子方法学 [12]
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全面认可中国绿证宣布仪式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14:24
绿证市场发展 - 中国已构建全范围覆盖、全周期闭环、全过程透明、全环节高效的绿证制度体系 [1] - 粤港澳大湾区是培育绿证市场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1] - 今年一季度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绿证交易突破1亿张约占全国四分之三绿证绿电交易合计接近1300亿千瓦时超过前两年总和 [1] 绿证交易与认可 - 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 [1] - 中国绿证被国际企业大量购买宝马、苹果、巴斯夫等外企位列中国绿电消费TOP100名单 [2] - RE100汇集约430家致力于100%使用可再生电力的大型企业 [2] 绿证政策与市场推动 - 国家能源局提出推动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市场激发需求活力稳步推动绿证强制消费 [1] - 南方电网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供给新格局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成为第一大电源 [2] - 南方电网非化石能源电能量占比达55%每年向粤港澳大湾区送电超2000亿千瓦时 [2] 绿证交易活动 - 多家发电企业、电力用户达成绿证绿电交易意向400亿千瓦时 [1][3] - 国内绿证交易平台及RE100企业代表共同见证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宣布仪式 [3] - 大宗绿证交易签约仪式举行绿证买方和供应方代表共同参与 [3]
促成绿证绿电交易400亿度 “中国绿证 畅行中国 走向世界”政策宣介会在深召开
深圳商报· 2025-05-13 01:05
中国绿证国际认可与深圳绿电交易进展 - 中国绿证完成从本土实践到国际标准的跨越,彰显国际权威性和影响力,国家能源局、气候组织等机构共同见证[1] - 2023年1-3月深圳市绿电交易电量达8.83亿度,同比增长233%,占广东省交易量的31%[1] - 同期绿证交易量1033万张(折合103.3亿度绿电),在南方五省区地市中排名第一[1] 深圳绿电消费市场特征 - 绿证购买主体从企业扩展至医院、学校等组织及新能源汽车车主,呈现全民参与态势[1] - 深圳成立全国首个政府授权的"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已组织4场大型撮合会,累计促成交易684.4亿度[2] - 单场政策宣介会促成400亿度绿电绿证交易协议,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等参与签约[2] 新能源汽车绿电应用案例 -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联合开展"绿车充绿电"试点活动,首日为223辆新能源车充绿电4372.4度[2] - 深圳兆恒售电通过服务中心签订30亿度绿证绿电,预计为20多家企业节省成本450万元[2]
碳中和周报(第184期)丨RE100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国常会部署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行动;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新政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00:33
国际绿证认可 - RE100宣布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标志着中国绿证国际权威性提升[2] - 该认可将刺激RE100成员企业及供应链扩大对中国绿证采购需求[2] - 中国外贸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可通过绿证采购增强出口绿色竞争力[2] 河湖生态治理政策 - 国常会部署美丽河湖保护建设行动,强调精准治污与源头治理[3] - 重点加强大江大河及重要湖泊的污染监测溯源,严控工业/生活/农业污水超标排放[3] - 要求健全长效机制,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和地方环境基建补短板[3] 电化学储能安全新规 - 五部门联合发文强化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涵盖电池本质安全提升等六方面[4] - 新政要求完善标准规范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4] - 行业需重点执行第三方检测以提升质量控制水平[4] 北京可再生能源条例 -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5月1日施行,覆盖太阳能等六类能源[5] - 条例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强化并网消纳保障[5] - 立法支持本地化产业链布局,为新能源企业提供稳定政策预期[5] 生物航油出口突破 - 嘉澳环保子公司获生物航油出口许可,2025年满负荷产能达37.24万吨[6] - 公司成为国内首个纳入生物航油"出口商白名单"的企业[6] - 政策端持续加码推动航空业绿色转型,出口许可标志着行业规范化启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