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型股票基金

搜索文档
基金销售费率改革下的银行代销:或向权益基金与服务升级聚焦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04:22
● 本报记者 李静 近日,中国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举 可能会对占据基金代销市场重要地位的商业银行产生何种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对基金销售费率改革已有预期,由于征求意见稿聚焦个人客户服务、权益基金,鼓 励长期投资,未来银行或更加偏好业绩稳定、管理规范的大型基金管理人和权益基金。长期来看,征求 意见稿有助于引导银行代销回归本源、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 短期影响有限 "基金销售费率改革在预期之中,拓展权益基金代销本就是我行近期的重点发力方向。短期来看,此次 改革对我行代销产品结构的影响有限,原因在于银行在制定代销策略时,通常会综合考量客户需求、市 场趋势等因素,并提前对各类产品的代销比例进行规划和分配。"某股份行财富管理部人士说。 征求意见稿围绕基金认(申)购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和客户维护费等进行改革。具体来看,认 (申)购费率整体下调,其中混合型基金降幅较为明显;征求意见稿为不同类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设置 了费率上限,同时对持有期超过1年的基金份额(货币市场基金除外)不再继续收取销售服务费;对于 向机构投资者销售的非权益类基金,征 ...
主题研究|日本基金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18 17:51
日本公募基金市场结构演变 - 2010年前日本主动型基金占主导地位,2010年后央行入市推动ETF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末ETF市场规模仅2.6万亿日元占公募股票型基金5%,2024年末达89.4万亿日元占比38.8% [1] - 剔除央行持有部分后,2024年ETF实际占比仅9.8%,机构和个人持有的ETF规模为15.4万亿日元 [4] - 主动型基金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末规模占比58.1%,2013-2024年复合增速5.3% [5] - 指数型基金占比从2013年8.3%升至2024年32.1%,疫情期间增速显著加快 [4] 主动型基金市场问题 - 外资主导现象显著:规模前50主动基金中外资管理20只,规模占比27.7%,前十名中外资占七席规模占比20.3% [8][9] - 委外管理比例高:日本资管公司发行的外股基金89%使用外部委托投资 [9] - 日股产品边缘化:前50主动基金中仅6只主要投资日股,规模2.8万亿日元 [9] - 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七家大型资管公司2024财年AUM增30.2%但净利润仅增19.8% [10] 主动型基金发展潜力 - 新兴市场表现优异:中国A股主动基金7年跑赢沪深300,印度市场超额回报显著 [11][12] - 独立资管机构表现突出:夏普比率超越行业平均,产品透明度更高 [15][17][20] - 金融集团下属资管受销售渠道制约,产品收益率表现较弱 [18][19] - 另类投资成为新方向:日美资管机构通过扩充另类投资增加超额收益 [3] 中日基金收费结构对比 - 中国销售渠道费用占比高:混合型基金销售机构获利占比达1.775% [22] - 日本费用结构更简化:82%基金不收赎回费,管理费平均0.93%由三方分成 [23][24] - 日本销售模式鼓励长期持有:管理费分成机制使销售机构倾向推荐长期产品 [23] - 中国申购费较高:主动型基金平均2.04% vs 日本线上渠道多数免申购费 [24]
收益率全口径解析专题:主动股基能否跑赢股票市场?
国信证券· 2025-06-12 19:08
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主动型股票基金绩效表现,探讨其能否跑赢市场,构建多个基金组合并采用因子模型分析,发现多数主动型基金组合能跑赢市场但超额收益不显著,考虑规模和价值效应、成长因素后结果有变化 [1][93] 引言 - 上一篇报告研究普通股票型基金超越基准收益及配置风格,本篇报告统一比较基准为市场因子,将偏股混合型基金纳入研究,构建不同规模基金组合,构建成长因子,进行因子模型稳健性检验 [11][12] 数据来源、样本选择及描述性统计 基金样本的选择 - 研究对象为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采用万得基金指数成份记录筛选,主动型股票基金数量持续上涨,2015 年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数量结构变化,主要因仓位下限规定调整 [15][18] 时间区间的选择 - 数据样本周期为 2009 - 2024 年,因 2007 年前主动型股票基金规模小,2006 - 2008 年 A 股市场波动大,且 2009 年后市场有不同增长和缩水区间 [21][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数据源于万得,频率为月,处理基金月收益率和规模数据,按基金全称合并不同份额类别基金,2014 年后出现多份额类别基金,合并后样本区间后期截面样本数量下降 [25][35] 基金组合绩效的实证分析 基金组合的构建 - 构建大型、中大型、中小型和小型基金组合,规模占比分别为 40%、30%、20%、10%,基金数量平均占比分别为 9.43%、15.9%、22.8%、51.8%,各组合规模和基金数量时序有变化 [36][37] 基金组合的绩效表现 - 各基金组合走势相近,年化收益为 7.65% - 12.2%,多数达至少 10%显著性水平,波动率差别不大;单因子模型下多数有正超额收益但不显著,市场因子暴露β值显著小于 1;三因子模型下各组合有正超额收益且大都显著,考虑规模和价值效应后主动型股票基金能显著跑赢市场;四因子模型结果与三因子模型一致,情绪因子纳入未提升解释能力 [42][44][49] 普通股票型基金组合的绩效表现 - 与全样本结论基本一致,多数基金组合达至少 10%显著性水平,年化收益为 7.69% - 12.9%;单因子模型下多数超额收益为正但大都不显著,拟合优度高;三因子模型下各组合有正超额收益且大都显著,规模和价值因子负向暴露;四因子模型结果与三因子模型一致,主动股票型基金不能显著跑赢市场,考虑规模和价值效应后超额收益显著 [58][59][61] 基金组合绩效的进一步分析 成长因子的构建与检验 - 在三因子模型基础上构建成长因子,各分组收益率随成长指标递增,成长因子年化收益高且显著;单因子、三因子、四因子模型下各分组超额收益与成长指标正相关,成长因子有溢价现象,与部分因子有相关性 [66][67][75] 基金组合绩效的进一步解释 - 成长因子能解释部分三因子模型下超额收益,纳入后超额收益下降且显著性降低;各基金组合在部分因子暴露上变化不大,大部分在成长因子正向暴露显著;纳入情绪因子提高解释能力,五因子模型进一步解释超额收益 [77][78][79] 稳健性分析 - 不剔除总市值最小 30%股票构造因子收益率,规模因子收益率变化最大;单因子模型结论与原模型一致,三因子模型下超额收益大小和显著性下降,拟合优度降低;五因子模型能进一步解释超额收益,各因子暴露有变化,拟合优度下降;不同因子收益率下基金组合收益率拆分结果整体一致,主要区别在情绪因子贡献方向 [83][85][88] 主要结论与讨论 - 多数主动型基金组合能跑赢市场但超额收益不显著,与普通股票型基金超越基准收益看似矛盾,因比较基准不同;主动型基金偏好大盘股和高估值股票,规模和价值因子负向暴露影响绩效;成长因子年化收益高,主动型基金偏好高成长股,成长因子正向暴露对业绩有正面影响;除市场因子外,价值因子有较大负面贡献,成长因子有较大正面贡献 [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