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债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固收产品月报】债市扰动仍在,固收+优势凸显(2025年8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8-19 18:08
核心观点 - 近期债市回调导致固收产品净值分化,含权债基表现领先,中长期债基收益转负 [3][10] - 债市短期面临利空扰动,但中期利率中枢上行幅度或有限,10年国债利率预计运行在1.6%-1.9%区间 [35][36] - 股市表现强劲,三大指数近1个月涨幅达4.2%-11.7%,推动固收+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33][43] -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可能促使部分资金转向权益资产,加剧"资产荒"格局 [40][41] 固收产品表现 - 近1个月收益率排序:含权债基0.84% > 高等级同业存单指基0.14% > 现金管理类0.10% > 短债基金0.03% > 中长期债基-0.25% [3] - 细分资产表现:中证转债涨6.24%,万得全A涨7.62%,长债指数跌2.44%,中短债指数跌0.16% [10] - 信用债表现弱于利率债,3年期AAA中票利率上行8bp至1.88%,信用利差扩大至47bp [22][26] 债市动态 - 收益率曲线陡峭化:10年国债利率上行8bp至1.75%,1年期仅上行1bp,期限利差扩大至38bp [16][17] - 资金面维持宽松:DR007中枢下行5bp至1.5%以下,3个月AAA存单利率下行2bp至1.55% [13][14] - 政策影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增值税征收,新发债券利率小幅上行但市场接受度较高 [1][40] 配置策略建议 - 现金管理类:保持配置仓位,增加存款打底的稳健低波理财或短债基金 [44] - 纯债类:优先中短久期品种,10年国债利率突破1.8%后可考虑增配长久期 [36][45] - 固收+类:布局含转债和权益资产的产品,策略包括量化中性、指数增强等 [47] - 杠杆运用:资金利率平稳期适度维持杠杆,若持续下行可增加杠杆 [35]
牛市该如何全身而退
集思录· 2025-08-13 22:58
核心观点 - 讨论聚焦于牛市退出策略、期权对冲应用、市场顶部特征识别及投资者心态管理,强调量化退出条件和纪律执行的重要性[2][5][15] - 历史牛熊转换应被视为长期投资中的波动,投资者需聚焦企业价值而非周期博弈[5] 退出策略 分批止盈法 - 本金安全线:总资产达本金130%时回收本金[3] - 收益率目标:盈利50%/100%触发分批卖出[3] - 估值分位数:沪深300/创业板指PE/PB达历史70-90%高位区间逐步减仓[3] - 动态止盈:盈利30%后设置回撤8-10%的移动止损线[3] 技术信号辅助 - 周线/月线跌破20日/60日均线[3] - 出现M头、头肩顶等顶部形态[3] - 成交量异常放大但价格滞涨或天量长上影线[3] - MACD/RSI等技术指标顶背离[3] 情绪指标观察 - 街头巷尾热议股市,新股民开户激增[3] - 券商研报喊出"万点不是梦"等极端乐观口号[3] - 垃圾股/小盘题材股短期翻数倍[3] - 出现"消灭X元以下股票"口号(强烈预警信号)[3] 期权对冲策略 中证1000期权实践 - 例:当前指数6838点,行权价6400的买购期权权利金39960元,若交割日指数不变仍盈利3853元[3] - 上涨跟随指数(如MO2512-C-6400),下跌亏损有限(仅损失权利金)[3] - 杠杆应用:3.3万权利金可控制33万指数头寸[3] ETF期权困境 - ETF期权普遍升水,无法复制股指期货贴水套利[4] - 解决方案:采用合成股票多头(买入认购+卖出认沽组合)[4] 争议观点 - 支持方:对冲风险显著,尤其适合执行纪律差者[4] - 反对方:慢涨慢跌市中权利金损耗严重,收益非线性[4] 市场顶部特征 政策信号 - 监管打击配资、加大新股供应[4] - 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紧缩[4] - 国家队减持[4] 资金动向 - 产业资本/大机构大规模减持[4] - 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4] 结构表现 - 券商股滞涨(未出现板块联动)[4] - 半数股票未跟涨,仅局部板块疯狂[4] - 成交额突破3万亿需警惕[4][13] 投资者心态管理 致命误区 - 试图精准逃顶("赚最后一个铜板")[4] - 过早退出后高位追回(反被套牢)[4] - 熊市接飞刀("为国接盘"心态)[4] 纪律原则 - 退出后严格空仓等待(建议3年周期)[4][8] - 熊市再进场捡拾低价筹码[4][8] - "现金也是资产",耐心比时机更重要[4] 认知调整 - 接受"鱼身利润",放弃鱼头鱼尾[4] - 牛市存在的意义非猜顶逃底,而是与企业共成长[4][5] 特色方案补充 防御型转换 - 减仓高估值题材股,转向红利股/公用事业/消费防御板块[4][11] - 配置短债基金/国债逆回购锁定利润[4] 极端情景预案 - 跌破关键趋势线一键清仓[9] - 保留5-10%仓位观察(避免完全踏空)[9] 幽默警报指标 - "小卡卡神姐夫登场"(论坛典故指狂热信号)[9] - 群友晒辞职炒股计划[9] - 论坛ID改为"享受泡沫"[9] 经典总结 -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牛市全身而退不在预测顶部,而在提前量化退出条件+铁血执行。"[5] - 当前市场共识认为:热度未达极致(券商未动/半股未涨),但需开始构建退出框架[5]
债券利息要收税,对我们投资有什么影响?|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8-12 20:50
税费调节与资产周期 - 在某一类资产偏高时,容易看到增加税费等费用的新闻,如当前人民币长期纯债处于相对高位,恢复征收新发行债券利息收入的增值税 [3] - 税费、手续费的调节是牛熊市周期的定性信号,增加税收或交易费用往往预示资产较贵且进入逆周期调节阶段 [3] 债券市场影响 - 对长期纯债整体不利,因增值税增加减少了利息收入,类似股票投资增加印花税或分红税的效果 [5] - 采用新老划断方式,老债券暂不受影响,但当前人民币长期纯债投资价值仍不便宜 [5] - 短债基金因波动小,受税费调整影响有限 [6] 固收+品种机会 - 固收+品种(配置纯债+股票/可转债)受益于存款和长期纯债收益率下降,吸引稳健投资需求 [7] - 投资者对稳健投资的需求将部分转向固收+产品 [8]
25H1,纯债基金“大落大起”
华西证券· 2025-08-08 10: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上半年纯债基金规模增长近千亿但业绩不及过往同期,信用中长债基收益表现突出,固收+成市场新宠;各类型债基规模表现分化,指数型基金增长超季节性,中长债基金风格轮动,短债与中短债基金结束连续三季度规模缩减 [1][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上半年,纯债基金规模增长近千亿 - 大风大浪之中,信用中长债基收益表现突出:2025上半年债券市场行情波动大,一季度债市承压,纯债基金收益中枢大幅回落;二季度债市震荡走强,纯债基金单季收益中枢转正;全市场纯债基金上半年收益中位数为0.76%,不及往年同期;信用风格产品在震荡行情中更吃香,中长期信用债基收益中枢达1.00% [11][14] - 纯债基金扩容受阻,固收+成为市场新宠:纯债基金总规模由24年末的9.50万亿元增至25年中的9.59万亿元,增幅仅938亿元;同期固收+基金总规模上升2569亿元至1.48万亿元;2025上半年纯债基金“市场份额”环比下滑近2个百分点 [18] - 头部管理人规模多增长:2025上半年67家管理人规模正增长,占比39%,16家增幅破百亿,28家超50亿元;21家头部机构中14家上半年规模净增长,增长集中在二季度;指数型债券基金取代中长债基金成管理人债基板块发力重心,二季度规模增长较快的15家管理人中,指数型债基新增规模占比超50% [23][28] 分类型来看,指数型基金规模增长明显超季节性 - 指数债基:信用类爆发式增长,利率类迎来修复:一季度指数型债基规模缩减926亿元,二季度大幅净增3083亿元,增量创2019年以来单季最高;信用债类指数基金单季规模净增约2200亿元,占比从12%跃升至24%;政金债类指数基金规模回升552亿元,占比从71%下滑至60%;头部管理人存量规模以利率债为主,增量转向信用债 [33][40] - 中长债基金:均衡和利率风格规模增长,而信用风格下滑:中长债基金市场上半年先抑后扬,一季度规模下滑3946亿元,二季度反弹2751亿元但未收复失地;上半年内部风格轮动,一季度资金涌入信用风格产品,二季度均衡和利率风格增长,信用风格萎缩;风格切换主要是存量基金主动调整持仓结构的结果;头部格局稳固,二季度规模增长“百花齐放” [48][50] - 短债与中短债基金: 结束连续三季度规模缩减:2025年二季度短债与中短债基金规模反弹,结束连续三季度下降趋势;短债基金规模环比增长17.1%至5455亿元,中短债基金规模环比增长18.5%至6005亿元;嘉实、长城和易方达基金二季度短债及中短债产品合计规模净增长居前;绩优与信用风格是二季度规模高增长基金的两大特征 [59][63] 附录:基金分类方法 每个季度基金名单筛选从特定初始基金开始,剔除不满足存续时间、持仓和风格条件的基金;中短债与短债基金根据产品全称、投资范围、业绩比较基准和重仓券加权久期分类;中长债基金根据债券持仓情况贴风格标签 [67]
基本功 | 如何区分长债和短债基金?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8-07 19:32
基金投资基础知识 - 投资基金需从基本功开始 强调夯实基础对投资决策的重要性 [2] - 提供1分钟快速学习知识点的入门方式 降低投资者起步门槛 [2] 债券基金分类方法 - 通过基金简称直接判断债券基金类型 如"XX短债""XX中短债"等标识 [3] - 未明确标识的基金需查阅招募说明书 通过"基金"章节确认具体投资范围 [3] 专栏入口 - 中泰证券资产管理提供扫码进入基本功专栏的入口 [4][7]
7月理财规模增长弱于季节性
华西证券· 2025-08-03 20:05
理财规模动态 - 7月28日-8月1日理财规模环比下降744亿元至30.92万亿元,净值回撤压力持续[1][10] - 7月全月理财规模仅增长2469亿元,显著低于历史同期1万亿元以上的增幅[1][11] - 短债和中长债理财产品周内最大回撤幅度分别升至8bp和6bp,接近2-3月赎回潮水平[1][10] 杠杆率变化 - 银行间平均杠杆率由107.41%降至107.34%,跨月当日快速回落至107.06%[3][34] - 非银机构杠杆率由112.10%反弹至112.34%,周内逐步上升至112.71%[3][34] - 交易所杠杆率由122.47%微降至122.43%,走势与银行间相反[3][34] 债券基金久期 - 利率型中长债基久期中枢由5.49年压缩至5.45年,周内曾拉伸至5.56年[4][40] - 信用债基久期中枢连续拉伸至2.81年,创历史最高水平[4][40] - 短债基金久期中枢由1.11年压缩至1.01年,中短债基金由1.73年压缩至1.65年[4][42] 政府债发行 - 8月4-8日政府债计划发行量5785亿元,其中国债4130亿元环比增加2327亿元[47][52] - 1月1日-8月8日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33635亿元,同比多10262亿元[51][52] - 超长特别国债已发行8780亿元,占1.3万亿额度的67.5%[52]
第一次买基金,我踩过的坑和捡到的糖
搜狐财经· 2025-08-02 10:06
基金投资策略 - 基金投资不应被视为快速致富工具 历史业绩与未来表现无直接关联 需理解基金本质是专业资产管理工具 [5] - 新手建议采用"宽基指数+定投"策略 沪深300指数包含中国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 具有分散风险特性 [10] - 定投策略建议每周固定金额投入 通过时间平滑成本 40周定投周期可显现效果 [10] 资金配置框架 - 建议将资金划分为三个层级:活钱圈(3个月内需用资金)配置货币基金 稳钱圈(3-12个月资金)配置短债基金 长钱圈(1年以上资金)可配置股票型基金 [6][7] - 实际可用于高风险投资的资金比例通常低于预期 合理配置可降低投资焦虑 [7] 风险管理机制 - 设置15%单笔浮亏红线作为止损触发点 需配套书面反思机制控制情绪化操作 [10] - 该机制在2022年俄乌冲突和医药集采等市场波动事件中有效防止非理性抛售 [11] 投资者教育 - 建议初始投入资金的1%用于知识储备 推荐《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和《小狗钱钱》作为入门读物 [14][15] - 建议将大额资金分6个月逐步投入 强调长期积累而非短期暴利的投资理念 [15]
西部证券晨会纪要-20250731
西部证券· 2025-07-31 10:09
核心观点 - 25Q2公募FOF规模上升、新发亮眼,多数基金经理对权益市场乐观,科技成长或为市场主线;7月政治局会议决定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预计下半年落实落细宏观政策;7月广义基金持债意愿或边际下降,但保险和银行等配置资金有望提供支持;药明康德中报业绩超预期,下半年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威胜信息2025H1业绩平稳,重视股东回报;7月29日北交所市场探底回升,短期或震荡分化,中长期具备韧性 [1][2][3][4][32] 基金相关 公募FOF基金2025年2季报分析 - 25Q2 FOF数量518只、规模1657.06亿元,较25Q1增146.27亿元,百亿基金公司4家,南方、东方红、博时规模增长显著,兴证全球总规模居首 [1][7][9] - 超九成FOF基金录得正收益,申万菱信智华稳进配置3个月持有以7.63%取得2季度业绩冠军 [1][7][10] - 配置上增配短债基金、被动债基,减配商品基金,被增持较多的主动权益基金有诺安多策略等 [1][7][11] - 多数基金经理对权益市场乐观,成长风格占优,结构性机会或延续,科技或为市场主线 [1][7][13] 宏观相关 7月政治局会议点评 -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今年上半年GDP累计同比增长5.3%,预计2025年GDP增长5.1%左右 [15] - 落实落细宏观政策,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预计下半年落实已安排预算;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预计央行至多降息一次 [15][16] - 既要提振消费,也要扩大投资,预计下半年在提振消费时更注重稳投资 [16] - 加大力度保障民生就业,推进产能治理和价格稳定,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17][18][19] 固定收益相关 2025年6月债券托管数据点评 - 25年6月托管量环比少增,分券种看利率债、非金融信用债环比多增,存单环比负增 [22][23] - 分机构看,商业银行、广义基金、证券公司增持利率债、减持存单,保险机构主要增持地方债,境外机构延续减持存单 [24] - 25年6月银行间杠杆率回升至107.9%,信托机构等减持上交所债券,券商自营等增持可转债,公募基金等减持可转债 [25][26] - 7月广义基金持债意愿或将边际下降,但债市性价比提升,保险和银行等配置资金有望在需求端提供支持 [3][26] 医药生物相关 药明康德2025年中报点评 - 25H1公司收入208.00亿元、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55.82亿元,截至25年6月末在手订单566.9亿元 [28] - WuXiChemistry业务收入163.0亿元,小分子D&M业务收入86.8亿元,TIDES业务收入50.3亿元 [28] - WuXiTesting业务收入26.9亿元,Q2实验室业务有改善趋势;WuXiBiology业务收入12.5亿元,新分子类型药物发现服务收入占比超30% [29]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33.01/499.44/576.03亿元,同比增长10.3%/15.3%/1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63/152.78/161.42亿元,同比增长58.3%/2.1%/5.6%,维持“买入”评级 [4][30] 通信相关 威胜信息2025H1点评 - 2025H1实现营收13.68亿元、归母净利润3.05亿元、扣非后2.98亿元,2025Q2单季度营收8.13亿元、归母净利润1.66亿元、扣非后1.61亿元 [32][33] - 2025H1新签订单16.27亿元,截至2025H1末在手合同39.56亿元;ROE为9.18%,资产负债率为34.83%,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78亿元,同比优化11.12% [33] - 2025H1推出36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收入6.42亿元,占比营收47% [33] - 2025H1进行半年度分红,派发现金红利1.22亿元;已回购358.64万股,回购金额1.28亿元;承诺未来五年保持40%基准分红派息率 [34] - 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1.54、1.88、2.32元,PE分别为22、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34] 北交所相关 北交所市场点评 - 20250729 - 7月29日北证A股成交金额264.2亿元,北证50指数收盘价1465.32,上涨0.68%;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收盘价2498.77,上涨0.30% [36] - 当日268家公司中98家上涨、8家平盘、162家下跌,涨幅前五为三元基因等,跌幅前五为云创数据等 [36] - 新闻包括第三家汽车央企落地;重点公告有殷图网联获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等 [36][37] - 市场热点集中于创新药、雅江水电站及新质生产力相关板块,短期市场或震荡分化,中长期在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共振下具备韧性 [38]
光大保德信基金江磊:回撤控制是生命线 债券投资亟需锻造交易能力
证券时报· 2025-07-21 02:52
低利率时代下的短债基金机遇 - 银行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货币基金收益率进入"1时代",短债基金成为闲钱理财升级选项 [2] -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后短债基金规模大增,中国正复制这一路径 [2] - 2015-2024年Wind短期纯债基金指数年度收益均为正值,2025年上半年股债跷跷板效应下短债基金仍保持正回报 [2] - 短债基金具备"三低"优势:低久期(平均0.3年)、低波动(年化波动率0.8%)、低信用风险(AAA级占比超50%)[2][4] 债券基金的风险控制体系 - 久期管理为核心手段,2024年9月通过降低久期成功规避市场调整 [4] - 持仓结构要求信用评级不低于AA+级,AAA级占比超50%,单券持仓控制在5%以内 [4] - 考核机制从单一收益转向风险收益比、夏普比率、下行风险等多元指标 [5] 债券投资的精细化交易策略 - 逆向交易策略:在市场调整后捕捉均值回归机会,如利率债发行集中阶段介入 [6] - 套息策略:比较债券收益率与DR007利差,适当运用杠杆(平均杠杆率110%)[6] - 研究国债期货套保策略以应对利率波动,提前布局新工具 [6] 债市未来展望 - 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降准降息仍有空间,中长期利率下行趋势延续 [6] - 化债政策推进下部分省份发行主体及国央企产业债(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安全性提升 [6] - 2025年一季度调整后短端品种性价比显现,1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年初下行20BP [6]
【招银研究|固收产品月报】债市波动或加大,重视回调机遇(2025年7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7-18 17:49
核心观点 - 债市短期波动或加大但中长期牛市未逆转,10年国债利率中枢预计在1.5%-1.8%区间[31][39] - 固收产品收益分化:含权债基近1月收益0.89%领跑,中长期债基0.22%次之,现金管理类收益0.11%垫底[3][9] - 信用债表现强于利率债,3年期AAA中票利率下行3bp至1.80%,信用利差收窄至近10年7.8%分位值[18][22] - A股三大指数普涨,创业板指近1月涨幅达10.4%,股债共振下固收+策略配置价值凸显[28][42] 固收产品收益回顾 - 产品收益排序:含权债基(0.89%)>中长期债基(0.22%)>短债基金(0.19%)>高等级同业存单指基(0.17%)>现金管理类(0.11%)[3] - 细分资产表现:中证转债指数近1月涨4.11%领跑,长债指数涨0.63%优于短债指数(0.16%),信用债指数(0.29%)跑赢利率债指数(0.19%)[9] - 期限利差走阔:10年-1年国债利差扩大至30bp,收益率曲线陡峭化[15] 债市运行特征 - 资金面:DR007一度跌破1.5%,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中枢降至1.63%,央行通过MLF净投放维持流动性宽松[11][13] - 利率债:1年期国债利率下行1bp至1.36%,10年期上行2bp至1.66%,期限利差走阔反映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15][16] - 信用债:3年期AAA中票信用利差收窄6bp至38bp,5年期AAA中票利差收窄4bp至36bp,均处于历史低位[18][22] 行业政策与市场展望 - 监管动态: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2026年2月起强化投资者分类与风险提示功能[37] - 债市展望:短期受"反内卷"政策扰动或波动加大,但低通胀环境下10年国债利率中枢或维持在1.7%附近,若降息可能触发利率向下突破[31][39] - 配置建议:现金管理类产品可转向短债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在10年国债利率回升至1.7%-1.8%时增配中长期债基;进阶投资者可布局含转债/权益的固收+产品[40][41][42] 股债联动分析 - A股表现:万得全A指数近1月涨5.9%,创业板指涨10.4%,股市风险偏好抬升对长端利率形成压制[28][36] - 固收+策略:含权债基年内收益达2.06%,显著高于纯债类产品,建议通过"量化中性+多资产"策略增强收益[9][42] - 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年内累计涨8.42%,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偏股型转债配置价值突出[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