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
icon
搜索文档
基金10月参与定增热情升温 大手笔密集布局科技龙头
证券时报· 2025-10-23 01:56
进入10月,定增市场延续回暖态势,公募基金的参与热情持续升温。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医药、科技、高端制造等高景气赛道的定增项目密集落地,头部公募与知名 基金经理频频出手,机构资金正加速流向优质成长型企业。 从下半年多起定增案例来看,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参与的项目已实现浮盈。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市场情绪 修复、企业融资需求释放以及机构资金的再配置需求增强,定增正成为公募重点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 寒武纪主营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边缘智能芯片及板卡等。股价方面,寒武纪在去年大涨 近3.9倍的情况下,今年以来依然强势,年内涨幅超过117%,最新总市值为6028亿元。 10月17日,胜宏科技发布定增上市公告,发行价格为248.02元/股,募集资金约19亿元,对应认购总股 份数量约766万股。 胜宏科技此次定增共吸引了10家机构认购,包括兴证全球基金、睿远基金等。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参 与定增的知名基金经理和产品包括乔迁的兴全新视野、兴全商业模式优选,谢治宇的兴全社会价值三年 持有、兴全合宜,傅鹏博的睿远成长价值等。 胜宏 ...
基金10月参与定增热情升温大手笔密集布局科技龙头
证券时报· 2025-10-23 01:25
定增市场整体趋势 - 10月定增市场延续回暖态势,公募基金参与热情持续升温 [1] - 三季度以来A股定增项目数量和募集规模双双增长,公募基金在优质成长型企业定增项目中占比持续提升 [6] - 定向增发主题基金表现优异,截至9月末,纳入统计的65只基金三季度收益中位数为15.76%,年度收益中位数为17.93% [6] 机构参与动态 - 头部公募与知名基金经理频频出手,机构资金加速流向医药、科技、高端制造等高景气赛道的优质成长型企业 [1] - 下半年多起定增案例显示,知名基金经理参与的项目已实现浮盈,例如爱旭股份定增浮盈近30%,步科股份定增浮盈24% [6] - 近期公募参与的定增项目集中于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反映出机构资金正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主线重新布局 [6] 代表性定增案例:寒武纪 - 10月21日寒武纪发布定增公告,发行价1195.02元/股,募集资金约39.85亿元,对应认购股份约333万股 [2] - 寒武纪定增共有13家机构参与,包括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等,知名基金经理刘格菘、施成旗下产品现身 [2] - 寒武纪主营人工智能核心芯片,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117%,最新总市值6028亿元 [2] 代表性定增案例:胜宏科技 - 10月17日胜宏科技发布定增上市公告,发行价格248.02元/股,募集资金约19亿元,对应认购股份约766万股 [2] - 胜宏科技定增吸引10家机构认购,包括兴证全球基金、睿远基金等,知名基金经理谢治宇、傅鹏博旗下产品参与 [3] - 公司专注于高精密度印制线路板,产品用于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今年以来股价暴涨超5.6倍,最新总市值2425亿元 [3] 其他重点定增项目 - 9月百利天恒定增项目汇聚葛兰、赵蓓、朱少醒等重量级基金经理旗下产品 [4] - 同期朱少醒管理的基金现身农产品定增,杨锐文、刘旭管理的基金认购爱旭股份定增 [4] - 8月张清华管理的产品出现在TCL科技定增名单,7月闫思倩管理的基金获配步科股份定增股份 [4]
1195元!A股史上最贵定增
深圳商报· 2025-10-20 23:20
寒武纪 表示,通过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在大模型领域的芯片和软件技术综合竞争 实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并形成面向大模型规模应用领域的算力软硬件技术能力矩阵,有利于根据不同客 户的需求快速构建不同芯片和软件组合的最佳解决方案。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强化面向大模型市场的 技术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的主营 业务和总体业务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资料显示,寒武纪的主营业务是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 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边缘智能芯片及板卡、终端智能处 理器IP以及与上述产品的配套基础系统软件。 近日,寒武纪 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当期业绩实现显著突破,同时单季度增速呈现放 缓态势。 国产AI芯片龙头寒武纪(688256.SH)抛出"A股史上最贵定增"落地公告。 10月20日晚间,寒武纪公告称,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数量为333.49万股,发行价格 为1195.02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39.85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39.53亿元。本次发行新增股 ...
10亿盈利 5700亿市值!寒武纪喜提A股“股王”体验卡
国际金融报· 2025-08-27 18:17
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8月27日盘中股价大涨超8% 最高触及1462元/股 刷新历史纪录并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价第一个股 [2] - 当日收盘报1372.18元 市值达5740亿元 与贵州茅台股价差距不足百元 [2] - 股价表现与前一日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密切相关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 较上年同期6476.53万元大幅增长4347.82%(约43.48倍)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上年同期净亏损5.30亿元 [2] - 扣非净利润9.13亿元 同样实现盈利逆转 系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盈利 [2] 业务结构演变 - 2017-2018年以IP授权业务为主导 华为贡献97%以上收入 [3] - 2019-2023年转向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 依赖地方政府和国企订单 [3] - 2024年云端芯片产品线成为绝对主力 全年营收11.74亿元中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业务贡献11.66亿元 占比99.3% 较2023年13.5%实现质的飞跃 [3] - 2025年上半年云端产品线收入28.70亿元 占营业收入99.6% 较2024年全年99.3%占比继续提高 [3] 产品线构成与特征 - 云端产品线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8.70亿元 营业成本12.62亿元 [5] - 边缘产品线收入156.21万元 IP授权及软件收入13.63万元 其他业务收入924.24万元 [5] - 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是云服务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处理核心器件 提供高计算密度、高能效硬件计算资源 [5] 行业驱动因素 - AI算力需求爆发 尤其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对高性能芯片的迫切需求推动云端收入占比提升 [3] - 2024年美国收紧AI芯片对华出口管制 国内云厂商为降低供应链不确定性加速推进国产替代 [6] -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AI芯片企业成为替代首选 [6] 经营质量改善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11亿元 较去年同期-6.31亿元大幅好转 [6] - 销售回款大幅增加 收入来源从地方政府主导的智能计算集群项目转向互联网云厂商采购为核心的云端芯片业务(2023年智能计算集群占比超80%) [6] 机构观点与估值 - 高盛将未来12个月目标价从1223元上调50%至1835元 维持"买入"评级 潜在上行空间47.6% [6] - 看好中国云服务商资本开支增加、供应链多元化需求增强及公司研发投入加大的共同推动作用 [6] - 估值模型预测视野延伸至2030年 核心逻辑基于对中国AI供应链整体市场价值的重估 [6]
10亿盈利,5700亿市值!寒武纪喜提A股“股王”体验卡
国际金融报· 2025-08-27 18:06
股价表现 - 8月27日盘中股价大涨超8% 最高触及1462元/股 刷新历史纪录并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价第一的个股 [1] - 当日收盘报1372.18元/股 最新市值达5740亿元 与贵州茅台股价差距不足百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 较上年同期6476.53万元大幅增长4347.82%(约43.48倍)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0.38亿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净亏损5.30亿元) [1] - 扣非净利润9.13亿元 实现盈利逆转 系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半年度盈利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11亿元 较去年同期-6.31亿元大幅好转 [4] 业务结构演变 - 营收结构经历三阶段:2017-2018年以IP授权业务为主导(华为贡献97%以上收入) 2019-2023年转向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依赖政府及国企订单) 2024年起云端芯片成为绝对主力 [2] - 2024年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业务贡献11.66亿元 占全年营收11.74亿元的99.3% 较2023年13.5%占比实现质的飞跃 [2] - 2025年上半年云端产品线收入28.70亿元 占营业收入99.6%(较2024年99.3%继续提升) [2][3] - 云端产品线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云服务器/数据中心核心器件)和智能整机(服务器整机产品) [3] 行业驱动因素 - AI算力需求爆发 尤其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对高性能芯片的迫切需求推动云端收入占比提升 [2] - 美国收紧AI芯片对华出口管制 国内云厂商为降低供应链不确定性加速推进国产替代 [4] -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AI芯片企业成为替代首选 [4] - 中国云服务商资本开支增加及供应链多元化需求增强共同推动长期增长前景 [4] 机构观点 - 高盛将未来12个月目标价从1223元上调50%至1835元 维持"买入"评级 潜在上行空间达47.6% [4] - 估值模型预测视野延伸至2030年 核心逻辑基于对中国AI供应链整体市场价值的重估 [4]
连续三季盈利、股价逼近茅台,寒武纪行情因何高亢?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12: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加4347.82%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13亿元,均同比扭亏为盈 [1] - 第二季度营收17.69亿元,环比增加59.19%;归母净利润6.83亿元,环比增长92.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37亿元,环比增长130.68% [4] - 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保持正值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从第一季度净流出14亿元转正为9.11亿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 [5] 业务与产品 - 云端产品线营收28.70亿元,占比高达99.62%,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 [4] - AI芯片已迭代至思元590,在大模型训练任务中表现接近英伟达A100的80% [5] - 持续拓展人工智能算力市场,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领域头部企业技术合作 [4] - 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并通过客户严苛环境验证 [4] 战略与融资 - 近40亿元定向增发方案获上交所审核通过,资金将主要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和软件平台项目 [5] - 芯片平台项目包括覆盖不同类型大模型任务场景的系列化芯片产品、先进封装技术平台等 [5] - 软件平台项目用于提升公司智能芯片的易用性和适应性 [5] - 聚焦主业发展,以技术创新提升芯片产品竞争力,优化能效表现,强化算法与硬件协同研发能力 [6] 市场与竞争环境 - 客户集中度较高,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94.63%,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79.15% [6] - 国产芯片替代持续推进,部分省市提出智算中心算力国产化率指标,如上海市要求2025年新建智算中心国产算力芯片使用占比超过50% [7] - 面临来自英伟达等巨头和国内AI芯片厂商的竞争,英伟达正在开发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款中国特供版AI芯片 [7] 技术动态与行业影响 - DeepSeek发布模型新版本DeepSeek-V3.1,使用UE8M0 FP8参数精度,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8][10] - UE8M0 FP8是一种低精度格式,可节省存储和带宽,加快计算速度,关键用于大模型训练 [11][12] - UE8M0作为缩放因子,增大FP8精度覆盖的数值动态范围,减轻国产芯片硬件支撑FP8精度的难度 [13] - 包括沐曦、燧原科技、摩尔线程等芯片厂商均已宣称旗下芯片支持FP8精度 [14] - 国产模型为适应国产算力调整资源端消耗,国产算力不断支持国产模型发展,二者相向而行 [13]
寒武纪营收大增4347%,陈天石身价超1500亿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7 09: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 [2] - 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30亿元,实现从巨亏到巨盈的转变 [2] - 云端产品线贡献收入28.70亿元,占总收入比例高达99.6% [2]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01%,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85% [3] - 由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远高于研发投入增长幅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较上年同期减少675.07个百分点 [3]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处理器芯片 [4] - 主营业务是应用于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4] - 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 [4] 产品线详情 - 云端产品线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为云服务器、数据中心提供高计算密度、高能效的硬件计算资源 [5] - 边缘产品线结合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能制造、智能零售、智能教育、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等领域发展 [6] - IP授权及软件产品线包括IP授权和基础系统软件平台,为云边端全系列智能芯片与处理器产品提供统一的平台级基础系统软件 [7] - 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将自研智能计算板卡或智能整机产品与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与存储设备结合,配备集群管理软件组成数据中心集群 [8]
寒武纪: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6476.53万元增长4347.8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5.30亿元)[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11亿元,较上年同期-6.31亿元大幅改善 [3] - 研发投入4.56亿元,同比增长2.01%,占营业收入比例15.85% [3][21] 业务进展 - 云端产品线包括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为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场景提供计算资源 [4] - 边缘产品线聚焦智能制造、智能零售等领域的低延时、低功耗计算需求 [4] - IP授权及软件产品线提供智能处理器IP授权和统一的云边端基础系统软件平台 [4] - 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支持大模型训练与推理 [6][7] 技术创新 - 研发团队792人,占员工总数77.95%,其中80.18%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8][14] - 新一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和指令集正在研发,针对大模型场景优化 [8][18] - 训练软件平台支持DeepSeek、Qwen、Hunyuan等大模型,优化通信计算并行性能 [9] - 推理软件平台实现大规模专家并行优化,DeepSeek-R1-671B模型性能达业界领先水平 [10] - 累计获得专利1599项,其中境内1108项,境外491项 [13][21] 生态建设与荣誉 - 支持PyTorch最新版本,适配vLLM推理引擎,提升开源生态影响力 [9][10] - 与多所高校合作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构建产学研人才培养生态 [10] - 入选"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并位居榜首 [16] - 获得"2025年度中国IC设计成就奖"和"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 50" [16] 资本运作 - 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不超过39.85亿元 [11] - 募集资金将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技术研发和软件平台建设 [11] - 报告期内完成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 [11]
营收大增4347.82%,寒武纪强势扭亏为盈!
格隆汇· 2025-08-26 23:0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 [4][6] - 净利润10.38亿元,扣非净利润9.1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5][6] - 毛利率55.9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11亿元,较去年同期-6.31亿元实现根本性逆转 [5][6] - 基本每股收益2.50元/股,稀释每股收益2.48元/股 [5][7] 业务结构分析 - 云端产品线收入28.70亿元,占总收入比例99.6%,成为绝对营收支柱 [7][9] - 境内市场收入占比极高,境外收入仅67.08万元 [9] - 业务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线,存在收入结构集中风险 [9] 研发与技术实力 - 研发投入4.56亿元,同比增长2.0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85% [11] - 研发人员792人,占员工总数77.95%,其中80.18%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11][12] - 累计申请专利2774项,已获授权1599项,在微架构、指令集和软件平台优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2] 资本运作与战略布局 - 向上交所提交定增申请,拟募资不超过39.85亿元 [13][14]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20.54亿元)和软件平台项目(14.52亿元) [14] - 定增事项已通过上交所审核,尚需中国证监会注册决定 [14] 行业背景与市场表现 - 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公司实现业绩"质的飞跃" [1] - 产品在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展现强劲竞争力 [8] - 截至8月26日股价报1329元/股,市值5559亿元,8月累计大涨超87% [1]
营收飙升43倍!寒武纪强势扭亏为盈
格隆汇· 2025-08-26 22:5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 [2][4] - 实现净利润10.38亿元,扣非净利润9.13亿元,均实现扭亏为盈 [2][4] - 毛利率55.9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11亿元,较去年同期-6.31亿元实现根本性逆转 [3][4] - 基本每股收益2.50元/股,稀释每股收益2.48元/股,去年同期为-1.27元/股 [3][5] 业务结构分析 - 云端产品线收入28.70亿元,占总收入比例99.6%,成为绝对营收支柱 [7][9] - 业务涵盖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IP授权与软件、智能计算集群系统 [6] - 境内市场收入28.81亿元,境外市场收入67.08万元 [9] 研发投入与团队 - 研发投入4.56亿元,同比增长2.01%,占营业收入比例15.85% [10] - 研发人员792人,占员工总数77.95%,其中80.18%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10][11] - 累计申请专利2774项,已获授权1599项 [11] 战略布局与资金规划 - 提交定增申请拟募资不超过39.85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20.54亿元)、软件平台(14.52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4.79亿元) [12][13] - 定增事项已通过上交所审核,尚需中国证监会注册 [13] 行业定位与竞争力 - 公司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在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展现强劲竞争力 [1][8] - 从"投入期"步入"收获期",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AI算力需求增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