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8月13日,ETF两市成交额4100.49亿,买基金用什么APP?业内人士对比评价后选择了新浪财经APP
新浪基金· 2025-08-13 18:25
8月13日,ETF两市成交额4100.49亿元。截至收盘,ETF两市成交额报4100.49亿元,分类型来看,股票 型ETF成交额1655.01亿元,债券型ETF成交额1581.40亿元,货币型ETF成交额333.91亿元,商品型ETF 成交额38.37亿元,QDII型ETF成交额491.81亿元。 万只基金时代,选择一款合适的投资工具,已成为影响收益的关键因素。 公募基金数量突破万只,投资者面临前所未有的信息过载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各大财经平台纷纷升级 基金服务,从单纯的行情展示向投顾服务、智能组合及社区互动等多元领域拓展。 面对支付宝、天天基金、京东金融、腾讯理财通等众多选择,专业投资者许文臣经过深度体验后,最终 将新浪财经APP作为基金投资的主要阵地。 02 平台横向对比 2025年的基金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复杂。公募基金数量已突破万只大关,投资者在享受丰富选 择的同时,也深陷选择焦虑。 京东金融最新数据显示,平台年轻投资者占比持续攀升,25岁至35岁群体占40%,18岁至25岁的"Z世 代"占20%。这些数字型原住民在基金投资时,既追求便捷体验,又渴望专业深度。 各大平台费率竞争日趋白热化。招商银 ...
京东金融:年轻用户占比近六成 90后成基金投资主力军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20:21
平台用户年龄结构 - 平台年轻投资者占比持续攀升 近六成用户为年轻群体 [1] - 25至35岁用户占比40% 18至25岁用户占比20% [1] - Z世代(95后及00后)成为基金投资增长力量 [1]
京东的野心,在哈萨克有个模板
36氪· 2025-07-07 12:50
京东的跨界战略 - 京东在2024年618期间宣布跨界布局酒店、外卖、餐饮到店等业务,同时保留电商和京东金融业务,并在2月试水打车业务[1] - 京东的跨界幅度远超中美互联网市场的常规案例,历史上没有电商平台能在如此多领域同时取得头部地位[1] Kaspi_kz的商业模式 - 哈萨克斯坦的Kaspi_kz同时占据电商、支付、旅行三大领域市场份额第一,相当于"淘宝+携程+支付宝"的综合体[2][3] - 公司2024年1月纳斯达克IPO时覆盖哈萨克斯坦67_5%人口(1350万/2000万),其中65%为日活用户[2] - 金融业务尤为突出,整合了线下支付、网上支付、借贷、生活缴费及政务服务,货币化率达10%(中国电商平均5%),支付费率1%(中国约0_6%)[5][6][8] 全球跨界案例比较 - **日本乐天**:同时主导B2C电商和OTA市场,但旅行业务使用独立APP[11] - **印度Tata Neu**:涉足购物、旅行、外卖、电影票、金融,但2022年后用户流失严重[10][11] - **中东Noon**:中东第二大电商平台,在阿联酋同时开展外卖业务(当地第四)[11] - **非洲Jumia**:外卖业务曾占GMV11%,但2023年因投资回报率低退出[14] - **东南亚Grab**:从打车扩展到外卖,共享摩托车配送体系[9] 行业边界决定因素 - 互联网平台业务边界无统一规律,相同业务组合在不同市场可能成功(如Kaspi_kz)或失败(如Jumia外卖)[16] - 区域性特征显著:复杂供应链导致电商、支付、OTA等高度本地化,亚马逊国际市场收入仅占50%[8] - 历史案例显示跨界成败与业务相关性无必然联系(如英特尔代工失败vs雅马哈钢琴/摩托车双成功)[15] 跨界实践方法论 - 业务相关度难以量化,最终需通过市场竞争验证(如京东发起外卖、OTA等"战争")[17] - 市场特殊性决定模式可行性(如Grab利用摩托车运力整合打车/外卖)[9]
刘强东讲述京东故事 一切围绕“供应链”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18:21
公司战略与创新 - 京东未来将坚持每年推出创新项目,所有业务围绕供应链展开[1][11][18] - 公司已组建17人战略执行委员会,调整组织架构实现扁平化管理,高层制定战略、中层选拔人才、一线自主执行[2] - 目前有包括稳定币在内的6个创新项目在推进中[2][19] - 过去五年被内部视为"失落期",2023年战略全面恢复[13][14][16] 商业模式与业务布局 - 京东物流、京东金融、京东工业等子公司均服务于供应链体系,非多元化扩张[11][29] - 新业务拓展遵循"便利店→餐饮外卖→酒旅"三步走策略,均基于供应链优势[5][20] - 外卖业务日订单超2500万,全职骑手12万名,采用免佣、五险一金、百亿补贴等竞争策略[6][7][24] - 计划推出区别于美团的创新外卖商业模式,重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8][9][26] 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 中国大陆拥有1600多个物流中心,自营商品超1000万种,库存周转30-50天[30] - 零售综合成本率10%,全球仅五家企业达到该水平(含Costco、亚马逊)[30] - "三毛五理论"规定零售商利润占比不超过产业链三分之一,家电领域净利率3-4%[34][35] - 2023年Q2员工达90万人,全年工资支出1161亿元,五险一金累计缴纳超1000亿元[17][36] 经营理念与财务表现 - 战略核心为"体验、成本、效率"六字方针,反对通过压榨员工降成本[31] - 2023年第三方平台GMV超4万亿元,净收入11588亿元,净利润400多亿元[36] - 大家电业务通过将成本率从行业15%降至6%,实现让利消费者10%的价格优势[33][34] - 前端业务可战略性亏损(如外卖),通过供应链后端实现盈利[8][25]
刘强东讲述京东故事 一切围绕“供应链”
经济观察网· 2025-06-18 16:54
公司战略与创新 - 公司过去保持每三年创新一种商业模式的节奏,未来计划每年推出一个创新项目,目前已有包括稳定币在内的6个项目在推进[2] - 2023年公司战略完全恢复,组建由17位高管组成的战略执行委员会,调整组织架构实现扁平化管理,强调充分授权[2] - 公司坚持围绕供应链开展业务创新,明确不做与供应链无关的跨界业务[3][5] - 公司提出"三毛五理论",主张零售商利润应占品牌商利润的三分之一,在家电领域实现3-4%净利率,显著低于传统零售巨头6%的水平[15][17] 新业务布局 - 2024年3月正式进军外卖市场,初期通过免佣、五险一金保障及百亿补贴等政策与美团、饿了么竞争,上线100多天实现日订单超2500万,全职骑手达12万名[3][4] - 外卖业务战略定位为生鲜供应链入口,计划一个月后推出区别于美团的创新商业模式,目标解决食品安全问题[4][12] - 宣布6月18日进军酒旅行业,作为继便利店(150万家)、外卖后的第三步战略,聚焦酒店供应链优化[5][9] 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 公司在中国大陆运营1600多个物流中心,自营商品超1000万种,库存周转天数30-50天,零售综合成本率10%,与Costco、山姆会员店等全球四家企业并列最低成本梯队[13][14] - 自营零售毛利率17-18%,费用率仅10%,显著低于传统商超20%和国美苏宁15%的水平[14] - 公司矩阵包括京东物流、京东金融、京东健康等企业,全部服务于供应链体系,2023年第三方平台交易总额4万亿元,集团净收入11588亿元[5][18] 组织与人才 - 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员工规模达90万人,五险一金累计缴纳超1000亿元,2023年工资支出1161亿元[2][18] - 外卖业务快速扩张带来人力资源挑战,日均新增骑手3000-4000人,HR招聘压力显著[11] 行业竞争分析 - 家电领域通过成本控制实现颠覆性突破,将传统零售巨头15%的成本压缩至6%,推动品牌商净利率从1%提升至10%[15][17] - 外卖市场竞争策略强调差异化,40%用户存在交叉购买电商产品,形成流量协同效应[12]
刘强东回应一切:外卖、酒旅底层逻辑与海外战略
搜狐财经· 2025-06-18 13:15
核心战略与业务布局 - 所有业务100%围绕供应链展开 包括外卖服务于生鲜供应链 酒旅服务于工业品供应链 [1][12] - 前端外卖业务可永久不盈利 通过供应链盈利 客户向电商转化率达40% 一个月后将推出全新商业模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21] - 2007年起每三年推出新商业模式 包括京东物流、金融、工业、健康、产发等 近五年无新业务 [4][21] - 未来一年半推进6个创新项目 包括申请全球稳定币牌照 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 实现10秒到账 [6][36]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净收入1 1588万亿元 净利润400多亿元 工资支出1161亿元 五险一金180亿元 [4] - 自营零售综合成本率10% 全球仅5家企业达到此水平 库存周转天数30天 目标优化至20-25天 [25][30] - 家电领域净利润3%-4% 推动行业品牌商净利率从1%提升至10%以上 采用"三毛五理论"分配产业链利润 [23][24] - 中国大陆拥有1600个库房 自营商品超1000万种 北京快递员税前平均工资超1 3万元 全额缴纳五险一金 [4][22] 组织管理与文化 - 推行"BIGBOSS计划" 管理层级压缩至5层 向一线充分授权 中层聚焦选人 高层把控战略与文化 [5][39] - 2023年回归后战略回归"体验、成本、效率" 一年半内员工涨薪7次 P5以上现金收入平均翻倍 [8][30] - 17人战略执行委员会(SEC)负责文化传承 确保高层决策坚守社会责任如员工福利与灾害救援 [9][40] 国际业务拓展 - 欧洲物流基建已投入三年 预计2026年营业 坚持本地电商模式(本地团队、采购、纳税) 非跨境电商 [32][33] - 目标带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 如美的、海尔 需5年完成合规与认证 强调中国品牌品质已超欧美 [33][46] 行业竞争与差异化 - 外卖业务已有12万全职骑手 强调与美团商业模式不同 尊重王兴但坚持供应链逻辑 [10][35] - 酒旅业务目标优化行业供应链成本 已合作150万家便利店解决假货问题 否认进入网约车领域 [10][38] - 评价胖东来模式与京东理念一致 低毛利(15%)、高品质、员工福利是成功关键 [45] 技术创新与未来规划 - 稳定币项目瞄准全球支付市场 计划渗透C端支付 现有供应链模式不再拓展新方向 [36] - 通过AI、机器人等技术持续降本 库存周转每优化1天可释放100亿现金流 [30][31]
刘强东最新分享文字实录:京东怎么走到今天
观察者网· 2025-06-18 02:28
公司发展历程 - 过去五年被创始人称为"失落的五年",缺乏创新、成长与进步 [1][6] - 2003年非典后开始承担社会责任,领养孤儿并持续捐款 [4][5] - 2007年推出京东物流,之后每三年推出一家新公司(京东金融、京东工业、京东健康等) [6] - 2009年进入大家电市场,打破国美苏宁垄断 [7] - 2023年10月创始人回归,战略重新聚焦体验、成本、效率 [13] 公司现状 - 二季度末员工总数达90万人,单季度净增15万人 [5] - 北京快递员税前平均工资超1.3万元 [1][7] - 2023年平台交易总额4万亿元,净收入11588亿元,净利润400多亿元 [11] - 在中国大陆拥有1600个库房,自营商品超1000万种,库存周转天数30.5天 [9] - 自营零售费用率仅10%,全球仅5家公司能达到这一水平 [10] 商业模式 - 所有业务100%围绕供应链展开 [6] - 家电业务净利率3-4%,品牌商净利率超10% [9] - 账期59天,远低于行业平均120天 [15] - 坚持为员工全额缴纳五险一金,18年累计缴纳超1000亿元 [11] 国际业务 - 欧洲物流基础已建设三年,预计2024年开始营业 [16] - 不走跨境电商模式,采用本地电商策略 [16] - 计划扶持1000个中国品牌出海 [17][18] - 推出稳定币项目,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实现10秒内到账 [20][21] 新业务布局 - 3月进入外卖市场,已招募12万名全职骑手 [12][20] - 外卖业务聚焦生鲜供应链,计划推出差异化商业模式 [20] - 宣布进军酒店旅游业,聚焦后端供应链 [23] - 便利店业务已覆盖150万家,解决假货问题 [24] - 未来将布局医美、医院等供应链 [25] 管理架构 - 组织架构仅5层,创始人到基层员工最多隔5层 [1][26] - 采用Big Boss计划,向一线充分授权 [26] - 17人SEC团队负责战略决策,强调互补性 [27][28] 行业观点 - 认为零售商利润不应超过品牌商,应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 [8] - 批评跨境电商模式损害国家形象,主张本地化运营 [16] - 认同胖东来模式,主张合理毛利率、善待员工 [29] - 认为中国具备吃苦耐劳、创新精神等优势 [30]
搭上外卖顺风车,京东金融业务开始发力?
新浪财经· 2025-05-17 09:54
京东金融业务布局与战略调整 - 京东金融通过"京东外卖+白条分分卡"模式对标美团"外卖+月付",实现场景金融双轮驱动[1][2][3] - 京东金融2024年末整体规模达5000亿元+,其中现金贷产品(金条+借钱)3000亿元+、消费分期(白条、分分卡)1000亿元、企业信贷1000亿元,2025年目标冲击10000亿元规模[4] - 公司通过控股捷信消费金融(持股65%)实现消金业务持牌化,计划将金条、白条业务转移至捷信消金,参考蚂蚁集团整改路径[6][9] 业务结构变化与转型方向 - C端业务:2024年对外导流业务增长24%+,次级客群风险表现优于传统贷超,受商业银行及持牌消金机构青睐[5] - B端业务:拓展非京东生态企业金融,覆盖应收融资、采购融资、票据融资等,2024年起加速外场金融服务布局[5] - 合规调整:因监管新规(金规〔2025〕9号)收紧导流业务,暂停部分"双融担模式"合作,强化稳健经营[5] 京东科技估值与上市影响 - 京东科技曾计划科创板上市但终止审查,若剥离消金业务(金条、白条),估值或参考蚂蚁集团模式下降,但可能削弱金融属性助力IPO[10] - 公司2019-2020年信贷科技业务规模显著增长(金条促成贷款2555亿元→5200亿元),为京东科技核心收入来源[10] - 京东科技整合金融科技与云/AI技术,仍可能保留部分盈利性强的金融科技业务[12] 集团上市公司架构 - 京东集团旗下5家上市公司:京东集团(电商)、京东物流(供应链)、京东健康(医疗)、达达集团(即时配送)、德邦股份(快递)[12]
冒犯
猫笔刀· 2024-10-18 22:04
京东金融挤兑事件分析 - 京东金融因合作脱口秀女艺人引发男性用户抵制 该艺人曾以"普信男"段子引发争议 导致用户大规模删除APP及赎回资金[1][2] - 事件触发京东金融大额赎回限制机制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公司官微已启动客户安抚措施[2] - 社交媒体部分鼓动挤兑账号被处理 该行为涉嫌违法金融秩序[2] 互联网性别对立现象 - 性别对立情绪在3月8日鸟山明去世事件中再次显现 部分女性用户因悼念活动分散节日关注度而攻击逝者[3] - 内容创作者利用性别话题获取流量 形成固定商业模式 但需选择单一性别受众立场[4] - 脱口秀行业转向自嘲式表演规避风险 艺人避免评论第三方群体[4] 品牌营销风险 - 舍得酒业曾因同一艺人合作遭遇抵制 迅速切割相关营销内容[2] - 京东3C品类男性用户占比高 导致抵制行动对业务影响显著[2] - 艺人争议言论使其丧失男性用户相关商业合作机会[4] 网络舆论环境特征 - 公众人物容错率降低 失言事件导致长期负面影响 如李佳琦"不够努力"言论持续发酵[4] - 自媒体需注意受众性别比例 该公众号男性读者占比66% 女性34%[5] - 地域歧视成为内容创作高压线 因读者地域分布广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