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氧单晶炉
icon
搜索文档
奥特维(688516):业绩受行业周期影响短期承压,看好平台化布局、海外市场拓展
东吴证券· 2025-08-27 16:0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业绩受行业周期影响短期承压 但看好平台化布局和海外市场拓展 [1] - 2025H1营业收入33.79亿元 同比-23.6% 归母净利润3.08亿元 同比-59.5% [7] - Q2业绩环比改善 单季营业收入18.45亿元 环比+20.3% 归母净利润1.66亿元 环比+17.7% [7] - 新签订单中海外占比超40% 半导体设备订单超9000万元 [7] - 马来西亚工厂投产运营 海外业务毛利率较国内平均高出11.1个百分点 [7]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3/6.1/6.4亿元 对应PE约18/21/20倍 [7] 财务表现 - 2025H1毛利率27.7% 同比-6.1个百分点 其中光伏设备毛利率25.1% 同比-8.2个百分点 [7] - Q2单季毛利率28.3% 环比+1.4个百分点 净利率8.1% 环比-0.9个百分点 [7] - 期间费用率13.8% 同比+4.1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6.0% 同比+1.9个百分点 [7] - 合同负债27.6亿元 同比-15.4% 存货48.5亿元 同比-34.0% [7] - 在手订单105.69亿元(含税) 同比-26.32% [7] 业务板块分析 - 光伏设备营收26.65亿元 同比-31.6% 占比78.9% [7] - 锂电设备营收1.76亿元 同比+33.8% 占比5.20% [7] - 半导体设备营收0.72亿元 同比+726.6% 占比2.13% [7] - 改造及其他营收4.60亿元 同比+23.2% 占比13.6% [7] - 串焊机市场占有率超过60% 服务全球超过600个生产基地 [7] - 半导体设备新签订单量接近2024年全年 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7] 海外拓展 - 2025H1海外营收7.9亿元 同比增长10.1% 占总营收比重23.4% [7] - 马来西亚基地正式建成投产 海外工厂生产放量 [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70.92亿元 同比-22.89% [1]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7.29亿元 同比-42.69% [1] - 预计2026年营业总收入61.87亿元 同比-12.76% [1]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6.07亿元 同比-16.77% [1] - 预计2027年营业总收入64.72亿元 同比+4.60% [1]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6.44亿元 同比+6.13% [1]
奥特维,净利同比降近六成
36氪· 2025-08-27 11:0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79亿元,同比下降23.57% [1][2] - 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59.54%;扣非净利润2.89亿元,同比下降62.21% [1][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8.45亿元,同比下降24.91%;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61.08%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5亿元,较上年同期-0.40亿元大幅改善 [2][3] 业务构成 - 光伏设备收入26.65亿元,占比78.87%,为核心业务板块 [3] - 锂电设备收入1.76亿元,占比5.20% [3] - 境内收入25.87亿元(占比76.56%),境外收入7.92亿元(占比23.44%),产品覆盖40余国 [5] 订单情况 - 在手订单105.69亿元(含税),同比下降26.32% [3] - 光伏行业订单下滑,储能/锂电设备订单小幅增长 [3] - 半导体设备订单突破0.90亿元,划片机、装片机进入客户端验证,键合机与AOI检测设备获批量订单 [3] 研发与资产 - 累计获得授权知识产权2361项,含发明专利313项 [4] - 智慧工厂项目累计投入3.63亿元(进度35.16%),延期至2026年3月 [5] - 研发中心项目累计投入1.05亿元(进度36.20%),光伏电池实验室投入0.05亿元(进度7.88%) [5] 行业与风险 - 光伏行业持续低迷,下游客户亏损导致验收周期延长 [2] - 涉及标的金额2147.52万元的诉讼,债务人已申请破产重整 [5]
国联民生证券:看好锂电设备龙头订单修复 持续跟踪光伏新技术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13:54
锂电设备行业 - 2024年下半年锂电设备行业迎来国内扩产底部反转与海外订单释放双重催化 [1] - 2023-2024H1国内锂电主链产能过剩导致电池厂扩产意愿较低 但2024Q3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产能稼动率提升并重启扩产 [1] - 宁德时代港股IPO募资353亿港元主要投向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 有望带来设备订单落地 [1] - 传统液态电池设备更新周期通常为5年左右 2020-2021年为上一轮扩产高峰期 预计2026-2027年将迎来设备更新替换小高峰 [1] - 新技术如复合铜箔、4680大圆柱、固态电池等带来新增设备需求 [1] 光伏设备行业 - 2024年光伏设备板块短期景气度筑底 主要系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压力 [2] - 2025年供需政策有望倒逼新技术资本开支 [2] - 硅片环节新技术为低氧单晶炉+钨丝金刚线 单晶炉增加超导磁场或超大泵解决N型硅片问题 金刚线基于钨丝母线进一步细线化提高硅棒出片率 [2] - 电池片环节新技术为HJT、BC HJT具有双面对称结构 BC正面无栅线遮挡 提高光转化效率 [2] - 组件环节新技术为0BB、叠栅降银增效技术 0BB取消主栅只保留副栅 叠栅用"种子层+导电丝"完全取代"主栅+副栅"进一步降低银浆耗量 [2]
光伏设备2024年报&2025一季报总结:业绩阶段承压,静待行业复苏&看好龙头设备商穿越周期
东吴证券· 2025-05-12 09: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及2025Q1光伏设备行业业绩普遍承压,行业收入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盈利能力受计提减值等影响有所下滑,但头部设备商盈利能力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及时调整收款方式,风险控制能力强;行业合同负债和存货增速放缓,业绩短期承压,但现金流自24Q3以来显著改善,静待行业复苏 [2][10][16][20][28][33][36][40] - 硅片设备方面,低氧单晶炉是下一代技术趋势,超导磁场低氧单晶炉放量需持续降本和下游盈利修复;2024年硅片产能扩产放缓,新技术导入需等下游回暖;中东产能布局兴起,国产设备商迎出海机遇;晶盛机电单晶炉龙头地位稳固,拓展光伏和半导体领域;钨丝金刚线渗透率逐步提升;薄片化和半片切割是切片的重要发展趋势 [44][55][58][61][66][69][80] - 电池设备方面,历史上光伏行业周期核心驱动力是技术迭代,国内工信部加强行业产能规范引导,利好先进产能和技术,HJT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片主流路线,其产业化进程中组件有价格溢价、与TOPCon非硅成本差距缩小,降本增效技术有望于2025年集中导入量产;海外美国对海外产光伏产品施加高额关税,自建产能势在必行,且美国电池/组件产能错配,本土电池产能布局兴起 [96][99][107][110][113][114][120][121][125][126] - 组件设备方面,改造拉长景气周期,设备商充分受益于海外扩产 [4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年报总结:业绩短期承压,静待行业复苏 - 行业收入增速放缓,利润承压:2024年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48.6亿元,同比+2%,增速放缓;2025Q1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8.3亿元,同比-19%。2024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57%;2025Q1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40% [10] - 行业盈利能力受计提减值等影响有所下滑:2024年行业毛利率为24%,同比-6pct;行业归母净利率为6%,同比-9pct。2024年行业平均期间费用率为10.7%,同比-0.5pct,研发费用达46.2亿元,同比+1%,研发费用率为5.4%。2024年行业存货跌价损失为33.6亿元,同比增长168%;信用减值损失为24.5亿元,同比增长307%;2025Q1行业信用减值为4.23亿元,同比增长456% [16][20] - 头部设备商盈利能力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行业平均毛利率约为24%,龙头设备商能保持30%左右的毛利率;2024年归母净利率行业均值在6%左右,头部设备商基本能保持在10 - 25%左右的净利率。2025Q1龙头盈利能力陆续修复,电池设备商略慢。捷佳伟创与迈为股份2024年分别计提6.6/3.6亿元信用减值损失 [28] - 头部设备商及时调整收款方式,风险控制能力强:行业下行期,头部设备商国内采取“3421”、海外采取“3610”的收款方式,发货时可实现成本覆盖。截止2024年末,应收的前五大客户占比较高,长尾风险小 [33] - 行业合同负债&存货增速放缓,业绩短期承压:截至2025Q1合同负债下降至311.4亿元,同比-36%;存货下降至426.9亿元,同比-40%。2025Q1存货周转天数增至339天,环比+1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升至123天,环比+36天 [36] - 行业现金流自24Q3以来显著改善:2022 - 2023年,除2022Q1和Q3外,行业经营性净现金流均为正;2024Q3以来负现金流情况显著改善,2025Q1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9.25亿元 [40] 硅片设备:低氧单晶炉&钨丝金刚线&薄片化未来可期,设备出海进行中 - 低氧单晶炉为硅片设备下一代技术趋势:TOPCon更容易出现同心圆、黑心片问题,对硅片氧含量更敏感;降氧思路为削弱杂质溢出(超导磁场)或增强排杂能力(泵) [49] - 晶盛推出超导磁场解决方案的低氧单晶炉:超导磁场可减少对流、降低晶体材料氧含量、提升生长稳定性、减少缺陷,能缓解N型硅片同心圆问题 [53] - 超导磁场低氧单晶炉放量仍需持续降本+下游盈利修复:测算硅片单瓦盈利3 - 4分、超导磁场价格50 - 70万元/台时,设备回本周期约3年。产业化进度需磁场进一步降本和下游盈利修复 [57] - 2024年硅片产能扩产放缓,新技术导入需等下游回暖:2021 - 2023年硅片行业持续扩产,2024年新增扩产放缓,应关注低氧单晶炉技术迭代趋势 [60] - 2024年中东产能布局兴起,国产设备商迎出海机遇:中东地区光伏需求预计显著增长,2027年装机量有望突破35GW。国产设备商在中东布局覆盖全产业链,整体投资总额约350亿元人民币,晶盛机电有望受益 [65] - 晶盛机电单晶炉龙头地位稳固,拓展光伏&半导体领域:2024年晶盛订单回款情况良好,光伏设备实现硅片、电池、组件设备全覆盖,半导体设备定位大硅片、先进封装、先进制程、碳化硅,材料布局碳化硅衬底、石英坩埚、金刚线 [68] - 钨丝金刚线渗透率逐步提升中:制约其快速推广的关键因素是性价比不够高,成本主要源于钨丝母线。钨金矿供给偏紧、需求景气上行,预计价格稳中有升。24H1钨材价格上涨,钨丝母线价格逆势下降。高测“钨丝冷拉”工艺优势明显,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69][75][79] - 薄片化&半片切割是切片的重要发展趋势:切片发展趋势包括大尺寸、矩形片、薄片化、细线化、智能化;半棒半片切割核心技术涉及切割设备、工艺、工序和半棒机加。HJT硅片90μm具备量产交付能力,60μm量产路径完善,超薄硅片加工技术包含边皮利用、边皮切割、吸附抬棒 [82][88] 电池设备:新质生产力HJT降本增效加速推进,海外设备订单有望放量 - 历史上领跑者计划引导转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单晶路线:光伏行业周期核心驱动力是技术迭代,新技术驱动扩产,产能过剩倒逼新技术突破。单晶替代多晶是因单晶效率高、成本下降空间大,且光伏平价上网需求引导下游电站转向单晶路线 [96] - 国内:工信部加强行业产能规范引导,利好先进产能&先进技术:2024年11月工信部修订相关政策,从技术、产能、能耗等角度规范行业,利好先进产能和技术。增加新建项目水耗要求利好低水耗的HJT,新建项目电池片和组件效率要求提高利好HJT等新技术新产能 [99][103] - 国内:协会加强行业引导,HJT有望成为下一代电池片主流路线:推进“禁止唯低价论”和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利好先进产能龙头设备商。HJT供给和需求端均获政府支持,预计2024年国内HJT组件出货量20GW,出货渗透率提升至5% [107] - 国内:HJT将成为下一代电池片主流路线:HJT电池技术转换效率高、双面率高、降本路线清晰,将成为下一代主流路线。满足组件功率与TOPCon差距20 - 30W、非硅成本打平两个条件后,大规模扩产在即,预计2025年HJT产线投资回报率与TOPCon持平 [110] - 国内HJT产业化进程:HJT组件价格溢价约0.15元/W:以TOPCon为基准,普效HJT组件功率增益2%、发电量增益3%,综合发电量高5%,带来0.15元/W溢价;通威1GW产线HJT组件发电量增益7%,溢价提升至0.2元/W;TBC溢价只有0.05元/W [113] - 国内HJT产业化进程:HJT与TOPCon非硅成本差距约4分/W:截至2024年8月,TOPCon非硅成本为0.17 - 0.18元/W,0BB + 50%银包铜应用下的HJT非硅成本为0.21元/W,差距0.03 - 0.04元/W,预计2025年打平 [114] - 国内HJT产业化进程:降本增效技术有望于2025年集中导入量产:2025年底HJT量产功率有望突破760 - 780W,多项降本增效技术如硅片薄片化、双面微晶、0BB等有望于2025年集中导入量产 [120][121] - 海外:美国对海外产光伏产品施加高额关税,自建产能势在必行:美国对进口光伏产品实施多项关税措施,导致中国企业转移产能至东南亚,但美国对东南亚进口产品也加强监管,预计美国未来将更依赖自建产能 [125] - 海外:美国电池/组件产能错配,本土电池产能布局兴起:未提及具体内容 组件设备:改造拉长景气周期,设备商充分受益于海外扩产 未提及具体内容 投资建议 未提及
奥特维(688516):在手订单验收顺利 内生外延穿越行业周期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92.0亿元,同比+46%,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1% [1][2] - 2025Q1营收15.3亿元,同比-22%,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58% [1][2] - 2024年毛利率32.9%,同比-3.6pct,归母净利率14.5%,同比-5.5pct [2] - 2024年期间费用率10.2%,同比-2.9pct,研发费用率4.7% [2] 订单情况 - 2024年新签订单101.5亿元(含税),同比-22%,在手订单118.3亿元(含税),同比-10% [3] - 光伏设备新签订单下滑,锂电&半导体设备新签订单保持增长 [3] - 截至2024年末合同负债26.3亿元,同比-33%,存货53.4亿元,同比-30% [3] 业务布局 - 国内营收76.5亿元,同比+44%,海外营收15.3亿元,同比+53% [2] - 马来西亚设立合资公司生产销售自动化设备,2025年投产 [4] - 光伏领域:组件端串焊机全球市占率超70%,硅片端低氧单晶炉获海外13亿元订单 [4] - 锂电领域:模组PACK线获蜂巢等头部订单 [4] - 半导体领域:2024年新签订单突破1亿元,产品覆盖四大工艺段 [4]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83.5/79.5/85.5亿元,同比增速-9%/-5%/+7%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4/10.1/11.3亿元,同比增速-10%/-12%/+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