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号链
icon
搜索文档
纳芯微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49%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0 22:0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 同比增长79.49% [1] - 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34.04% 同比提升0.53个百分点 [1] - 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3.12亿颗 累计出货量突破9.8亿颗 [1] 业绩驱动因素 - 汽车电子需求持续稳定增长推动营收大幅增长 [1] - 泛能源领域行业复苏带来积极影响 [1] - 麦歌恩并表贡献业绩增量 [1] 行业发展状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1565.3万辆 同比增长11.4%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 同比增长40.3% [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44.3% 贡献全球主要增量 [1] 公司业务布局 - 2016年进入汽车市场 形成完整芯片产品矩阵 [1] - 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OBC/DC-DC/BMS/热管理与车身控制 [1] - 技术方案涵盖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隔离与接口等核心环节 [1] 未来发展战略 - 依托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加速趋势推动产品迭代 [1] - 通过技术创新和客户协同提升市场份额与影响力 [1]
纳芯微股价上涨5.97% 拟赴港上市提升全球竞争力
金融界· 2025-07-29 18:39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174.0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9.80元 涨幅5.97% [1] - 当日成交额为7.94亿元 换手率为3.20% [1] - 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775.03万元 占流通市值比例为0.07% [1]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芯片设计 产品覆盖传感器 信号链 电源管理等领域 [1] - 通过收购麦歌恩进一步拓展磁传感器品类 实现相关技术领域的全面布局 [1] 战略举措 - 公司于7月27日宣布拟赴港上市计划 旨在增强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的竞争力 [1] - 此前于7月23日接待平安养老等多家机构调研 就业务协同及发展战略进行交流 [1]
必易微大股东拟询价减持3%股份,业绩承压、股价破发引关注
南方都市报· 2025-06-16 19:15
股东减持 - 大股东苑成军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209.51万股股份,占总股本3%,占其持股比例30.96%,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1] - 转让价格为28.59元/股,交易金额达5989.89万元,受让方为3家机构投资者 [1] - 转让后苑成军持股比例将从9.69%降至6.69%,不涉及公司控制权变更 [1] - 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价格下限不低于前20个交易日均价70% [1]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87亿元、5.26亿元、5.78亿元、6.8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4亿元下滑至连续两年亏损累计0.36亿元 [2]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23亿元(同比降9.28%),归母净利润亏损1313.25万元(同比降4708.31%),扣非净利润亏损1535.55万元(同比降96.92%) [2] - 亏损主因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90.89%,但电机驱动等产品收入增61.29%,毛利率提升至29.13% [2] 市场表现 - 股价较发行价累计下跌超40%,较历史高位跌60%,当前市值22.28亿元,市盈率为负 [3] - 主力资金连续4日净流出,6月16日成交额仅2881.7万元 [3] - 半导体设计业务持续加码研发,产品线向高毛利领域调整 [3]
纳芯微港股IPO:270亿市值模拟芯片龙头“双平台”突围
经济观察报· 2025-04-28 19:20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5日纳芯微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发行H股募资推进国际化战略 若成功将成苏州首家“A+H”双平台运作半导体企业 公司业务有亮点但也面临亏损等问题 港股IPO募资拟用于技术升级等 其A+H上市是国产化进程缩影也是对技术实力与战略执行力考验[1][4]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为模拟芯片厂商 围绕下游应用场景组织产品开发 聚焦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 覆盖汽车电子、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1] - 2024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6.7% 产品进入比亚迪等头部新能源车企供应链 在数字隔离类芯片、汽车模拟芯片领域位列中国厂商前列[1] - 公司收购磁传感器企业麦歌恩拓展产品线 麦歌恩于2024年11 - 12月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两个月内实现营业收入7318.72万元[1] 公司财务情况 - 2022 - 2024年营收分别为16.7亿元、13.1亿元、19.6亿元 呈波动增长态势 但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 累计亏损约7亿元(2023年 - 3.05亿元 2024年 - 4.03亿元)[2] - 亏损主因包括市场竞争加剧致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传感器均价降幅达64%)、研发投入高企(2024年研发支出5.4亿元 占营收27.5%)及股权激励费用增加[2] - 2024年营业收入196,027.42万元 较2023年增长49.5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40,287.82万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505.33万元[3]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94,234.42万元 较2023年末减少4.26% 总资产767,357.59万元 较2023年末增长7.23%[3] 行业情况 - 国内模拟芯片厂商普遍面临毛利率下滑 行业集中度提升 头部企业份额争夺加剧[3] - 中国模拟芯片供应链依赖国际厂商 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仅5%[4] 公司战略规划 - 港股IPO募资拟用于技术升级、海外市场拓展及产业链整合[3] - 公司计划建设全球销售网络、并购强化技术优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