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模拟芯片
搜索文档
国产替代对冲内卷、下行压力,科技型民企如何穿越周期
第一财经· 2025-10-30 20:01
公司业绩与增长动力 - 纳芯微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5.24亿元,同比增长79.49% [1] - 纳芯微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三成,累计汽车芯片出货量突破9.8亿颗 [1] - 公司增长主要源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需求提升及对进口芯片的替代效应 [1] - 孔辉科技连续两年在中国空气弹簧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占率超四成 [5] - 纳芯微在2022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约为16.70亿元、13.11亿元、19.60亿元、15.24亿元 [7]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汽车模拟芯片领域中国厂商市场份额合计约10%,存量替代空间巨大 [1] - 电动车形态变化为重塑汽车供应链创造可能性 [5] - 电控空气悬架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5] - 国内在成熟制程领域已建立完整产业链,但需从“有”到“优”进行迭代优化 [10] - 国家顶层设计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国产化趋势加注燃料 [11]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纳芯微在汽车模拟芯片领域推进进口替代 [1] - 孔辉科技为国内首家实现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OEM量产供货的企业 [4] - 孔辉科技自主研发主动横向稳定杆,并进入国际高端车企全球供应商体系 [5][9] - 国科炭美完成新型载硅多孔炭的中试,加速对进口材料的替代 [3] - 国科炭美2025年与中国中煤合作实现煤基硬炭量产 [3] 资本运作与战略布局 - 纳芯微半年内第二次向港交所递表,目的为补充资金储备及支撑海外战略 [7][8] - 国科炭美2025年已完成三轮融资,正推进第四轮并启动万吨级材料产线建设 [3] - 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纳芯微扩大海外团队推进与欧洲客户合作 [9] - 孔辉科技依托德国子公司进军国际市场 [9] - 企业持续投入研发,纳芯微布局座舱、底盘安全等新领域 [9] 挑战与应对 - 纳芯微2025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7558.6万元,面临利润压力 [7] - 海外汽车产业供应链成熟,客户认证周期较长 [9] - 国内晶圆厂工艺平台与外企自有工厂相比仍存在代际差距 [10] - 科技企业面临融资、技术迭代及人才供应的挑战 [8][9] - 企业通过专项项目聚焦核心能力建设,以应对行业波动和竞争 [9]
中国汽车“带货”中国芯片
第一财经· 2025-09-18 09:27
中国出口韧性及结构变化 - 前8个月中国货物出口增长6.9% 8月单月增速达4.8% [2] - 非美出口和民企出口持续增长 对欧盟/日本/东盟出口分别增长10.4%/6.7%/22.5% [2][5] - 四季度出口下行压力显现 但贸易多元化形成重要缓冲 [3][6] 行业竞争力表现 - 电子消费品保持强竞争力 IFA展中国企业764家参展占比近四成 [3] - 高新技术产品/高端装备/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出海新增长点 [4] - 汽车芯片领域海外营收占比超10% 中国汽车带动芯片品牌认知度提升 [4] 企业战略调整 - 中国品牌加速多元市场布局 欧洲/日韩/亚太市场咨询量明显增多 [6] - 企业营销预算向欧洲和日韩转移 美国市场占比不足30% [6] - 通过成熟市场经验复制 实现多市场同步拓展 [7] 品牌建设阶段演进 - 出海进入第三阶段 从产品输出转向品牌溢价能力建设 [8] - 面临核心挑战是如何在保持"物有所值"同时赢得海外消费者价值认同 [8] - 需克服文化认知差异 主动传递品牌理念与文化价值 [8][9] 消费市场特征变化 - 2025年美国假日零售销售额预计仅增1.2% 为2009年以来最低 [3] - 海外购物季呈现筹备提前/理性消费增强/决策复杂化等特征 [3] - 半数美国消费者计划在黑五前完成采购 消费行为明显前置 [3]
中国品牌不惧“旺季不旺”,中国汽车还能“带货”芯片
第一财经· 2025-09-17 22:01
中国出口贸易韧性 - 今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出口增长6.9%,8月份出口增速达到4.8% [1] - 非美出口和民企出口数据持续增长,对欧盟、日本、东盟出口增速分别为10.4%、6.7%和22.5% [1][4] - 贸易转移效应持续强化,对非美出口增长有效弥补了对美出口下滑的缺口 [4][5] 海外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 - 2025年美国假日零售销售额预计同比仅增长1.2%,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较去年增速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 [2] - 2025年海外购物季呈现筹备时间提前、理性消费意识增强、购物决策复杂化等特征,半数美国消费者计划在黑色星期五前完成大部分采购 [2] - 北美进口萎缩被欧洲、拉丁美洲、西亚、中亚及非洲的强劲进口增长所抵消 [4] 中国品牌竞争力与出海策略 - 在2025年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上,约764家中国企业参展,占比近四成 [2] - 中国品牌在AI技术、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突出的工艺与科技创新力 [1][3] - 出海策略从专注单一市场转向多元布局,企业加速拓展欧洲、日韩及亚太市场以规避风险 [5][6] 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兴增长点 - 高新技术产品、高端装备、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出海新增长点 [3] - 企业从产品出海演进至品牌、资金和技术出海,进行全球市场布局 [3] - 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成长带动中国芯片全球认知度提升,纳芯微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超过10% [3] 品牌价值建设与本地化挑战 - 中国品牌出海进入第三阶段,从卖产品转向建立品牌溢价,竞争对象变为海外本土品牌 [7] - 海外消费者注重品牌理念与价值认同,与中国消费者注重“物有所值”的务实心态存在认知差距 [7] - 中国文化和文娱服务品牌出海仍面临认知限制,需主动努力以突破西方文化的主流影响 [8]
【财联社早知道】工信部称支持加快车用芯片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机构表示汽车模拟芯片正进入集中放量阶段,Ta拥有200余款车规级芯片
财联社· 2025-09-14 18:52
汽车芯片技术发展 - 工信部支持加快车用芯片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 [1] - 汽车模拟芯片正进入集中放量阶段 [1] - 某公司拥有200余款车规级芯片 应用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互联、车身、底盘、动力等多个场景 [1] 智能驾驶政策与产业突破 - 八部门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1] - 智能驾驶行业奇点已至 [1] - 某公司提供端云一体化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 覆盖网联终端、业务平台到用户触点 [1] - 该公司自主研制L4级无人驾驶纯电动观光巴士车 [1] 光通信技术进展 - 某公司将发布1.6T的LPO模块样品 [1] - 该公司将推出基于商用场景的51.2T CPO交换机 [1]
雅创电子: 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管理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00:15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398亿元,发行2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21.99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3.838亿元 [1][2] -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3.6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3.539亿元 [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已投入3.1426亿元,可转债募集资金已投入1.1556亿元 [8][18] 募集资金存放和管理 - 公司设立专项账户存放募集资金,并与星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银行等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5][6] - 子公司上海谭慕半导体和上海旭禾节能分别设立专户管理"汽车芯片IC设计项目"和"汽车电子研究院建设项目"资金 [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专户余额7.96万元,可转债募集资金专户余额1870.96万元 [7][8][15]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中,"汽车电子元件推广项目"累计投入2.289亿元,进度100.04%;"汽车芯片IC设计项目"累计投入8508万元,进度100.1% [18] - 可转债募投项目中,"雅创汽车电子总部基地项目"累计投入1236万元,进度5.45%;"汽车模拟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1.032亿元,进度75.88% [19] - 公司使用2.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7000万元,可转债募集资金2.2亿元 [11][15] 募投项目变更情况 - "汽车电子研究院建设项目"实施地点由上海市闵行区春光路99弄60号及62号变更为58号及60号 [9] - "汽车电子研究院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6年1月 [15] - "雅创汽车电子总部基地项目"已正式开工,按规划进度推进 [16] 现金管理情况 - 2024年公司获准使用不超过3亿元自有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其中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2亿元 [12] - 2025年公司获准使用不超过2亿元自有资金及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其中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1亿元 [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理财产品 [14]
雅创电子: 关于使用自有资金、自有外汇及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00:03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000万股 每股面值1元 发行价格每股21.99元 募集资金总额4.398亿元[1][2] - 首次公开发行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3.838亿元[2] -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363万张 每张面值100元 募集资金总额3.63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539亿元[2][3] 募投项目投资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包括汽车电子研究院建设 汽车电子元件推广 汽车芯片IC设计三个项目 投资总额5.465亿元 调整后募集资金拟投入3.838亿元 截至2025年半年度累计投入3.143亿元[3] - 可转债募投项目包括汽车模拟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雅创汽车电子总部基地两个项目 投资总额4.83亿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3.63亿元 截至2025年半年度累计投入1.156亿元[4] 资金置换操作方案 - 公司及子公司将使用自有资金 自有外汇及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 后续定期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1][4] - 置换原因包括员工薪酬需通过基本账户支付 集中采购涉及募投与非募投项目混合支付 以及境外采购需使用外汇等操作限制[4][5] - 操作流程包括建立资金支付明细表 定期提出置换申请 经内部审批后从募集资金专户划转至一般账户[5][6] 方案实施影响 - 该方案可提高票据周转速度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降低财务成本[5] - 有利于改善募投项目款项支付方式 不会影响项目正常实施 且不存在变相更改募集资金投向的情形[6][7] 审议程序与审核意见 -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25年8月13日审议通过该资金置换议案[1][7] - 保荐机构认为该事项履行了必要审批程序 符合监管规定 对方案无异议[7]
上市后并购不断,雅创电子高溢价“豪赌”上海类比
北京商报· 2025-06-24 21:16
并购交易概况 - 雅创电子拟以2.98亿元收购上海类比37.0337%股权[5] - 标的公司评估值8.11亿元,增值额6.68亿元,增值率467.34%[6][7] - 交易采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不确认商誉[7] 标的公司情况 - 上海类比成立于2018年,主营汽车智能驱动和信号链产品线[5] - 2024年营收5155.18万元,净亏损1.04亿元[6] - 2025年Q1营收1695.99万元,净亏损1599.75万元[6] - 已量产产品超300款,车规销售占比持续上升[6]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Q1货币资金5.95亿元,短期借款12.76亿元,长期借款1.7亿元[9] - 2021-2024年资产负债率从29.47%升至61.36%,2025年Q1降至56.4%[9] - 2024年营收36.1亿元,同比增长46.15%,净利润1.24亿元[9] - 2025年Q1营收13.55亿元(同比+121.05%),净利润921.78万元(同比-49.24%)[9] 战略布局 - 本次收购旨在完善模拟芯片业务布局,扩充产品系列[5] - 公司上市以来已完成4次并购,3次涉及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拓展[11] - 2022年收购欧创芯半导体60%股权,拓展汽车电源管理IC市场[12] - 未来并购将更多关注IC设计业务,加强技术整合[13] 行业前景 - 集成电路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求持续攀升[10] - 5G、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进一步扩大集成电路需求[10] - 国内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有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