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钢巨胎
icon
搜索文档
打破垄断,中国第一!全钢巨胎龙头海安橡胶:净利润超6亿,国产替代、全球化双线崛起
市值风云· 2025-05-30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海安橡胶作为全钢巨胎龙头企业,在技术、市场和业绩等方面表现出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有望在国产替代和全球化进程中延续红利,成为国际巨头 [1][47][5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产量占比超 50%,中国第一,全球第四 - 全钢巨胎是高端产品,生产技术难度大,全球仅少数企业能大规模量产 [2] - 海安橡胶 2015 年率先突破 59/80R63 规格制造壁垒,成为国内第一,累计交付数百条 63 英寸产品并获验证,部分企业仍受困于 57 英寸及以下规格工艺瓶颈 [4][5] - 与其他轮胎企业相比,海安橡胶具备 49 - 63 英寸全系列规格产品,最大规格 63 英寸产品量产技术及应用经验领先,全规格产品获下游客户广泛认可 [6] - 2022 - 2024 年,63 英寸全钢巨胎销售金额分别为 6786.3 万元、10150.44 万元、8507.7 万元,截至 2024 年末,在手订单金额达 9540.87 万元,2025 年营收有望破亿 [8] - 2022 年海安橡胶全钢巨胎产量国内第一,占比 52.4%,全球排第四,占比 6.5%,三大国际品牌垄断全球市场,海安橡胶最有潜力打破垄断 [9][10][11] 抓住每次机遇,五年飙涨 360% - 2024 年海安橡胶营收 23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 360%,各产品成长力强劲,57 英寸产品销量从 2020 年占 49 英寸产品 1/3 到 2024 年基本持平,2024 年销量 1.51 万条,是 2020 年的 5 倍 [15][16][17] - 全钢巨胎业绩增长得益于全球矿业复苏,境内业务 2022 - 2024 年稳健翻倍,境外业务增长强劲 [22][23] - 2022 年国际三大品牌退出俄罗斯市场,海安橡胶抓住机遇,开发新增客户,原有客户加大采购规模,2023 年欧洲收入翻倍达 12.18 亿,2024 年保持稳定 [23][25] - 除俄罗斯,海安橡胶在印尼和塞尔维亚收入提升,带动亚洲和非洲地区业绩增长 [27] 玩转“服务 + 研发”组合拳,尚有红利待兑现 - 矿用轮胎运营管理服务指提供全钢巨胎供应及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服务,可延长轮胎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8] - 创始人朱晖有轮胎修补翻新经验,将其用于公司运营,使公司服务有“预判能力”,服务端信息可反哺研发,形成独特护城河 [29][30][31] - 2022 年前矿用轮胎运营管理营收与全钢巨胎平分秋色,2022 年后占比下降,2024 年降至 35%,蕴含巨大潜在红利 [31][32] 毛利率行业霸榜,产能利用率达行业顶尖水平 - 2024 年海安橡胶归母净利润 6.79 亿,是 2022 年 3.54 亿的 1.9 倍,净利率受毛利率影响大,整体毛利率行业最高 [33][34][38] - 2022 - 2024 年海安橡胶毛利率分别为 39.65%、47.63%、48.71%,全钢巨胎业务营收贡献提升是毛利率增长主因,毛利率受天然橡胶价格影响,可向下游转移成本但有滞后性 [38][40][41] - 矿用轮胎运营管理业务毛利率平稳,2023 年产能不足制约发展,需外购轮胎增加成本 [41][42] - 2016 - 2023 年中国全/半钢轮胎产能利用率不足 79%,海安橡胶连续三年超 90%,此次上市计划融资 29.52 亿用于扩产及产线升级 [44][45][46] 红利滚滚,延续国产轮胎崛起之势 - 全球全钢巨胎产量 2017 - 2022 年年复合增长率 5.18%,市场供不应求,中国产量年复合增长率 12.47%,预计后五年以 18.47%增长至约 6.3 万条 [47] - 国内全钢巨胎企业增量市场来自俄罗斯市场空缺、国产替代和战略安全需求、差异化竞争策略、正向回馈提升产品力 [49][50][51] - 三大国际品牌轮胎企业市场份额由 2002 年的 56%降至 2022 年的 39%,巨型斜交轮胎正被全钢轮胎替代 [51]
农民工逆袭照进现实!62岁“闽商”靠卖轮胎干出一个IPO
创业家· 2025-05-30 18:04
公司概况 - 海安橡胶是全球第三家具备全系列全钢巨胎量产能力的公司,年营收23亿元,净利润6.79亿元[3][9]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全钢巨胎销售和矿用轮胎运营管理,2024年两项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4.01%和25.99%[7][8] - 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超7成,其中俄罗斯市场贡献近半[8] 业务表现 - 全钢巨胎销售业务收入从2022年9.98亿元增长至2024年16.6亿元,占比提升5.5个百分点[7][8] - 矿用轮胎运营管理业务收入从4.59亿元增至5.83亿元,但占比下降5.5个百分点[7][8]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44.95%升至57.58%,紫金矿业等战略客户采购额三年增长228%[9][10] 资本运作 - 创始人朱晖通过股权转让套现2.89亿元,叠加6193万元分红,合计变现3.51亿元[17][18] - 公司计划IPO募资29.52亿元,其中19.45亿元用于扩产巨型轮胎产能[19] - 紫金矿业等客户通过旗下基金持股4.3%-4.3%,存在"股东+客户"双重身份[10]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朱晖16岁辍学打工,1984年通过补轮胎赚取第一桶金3万元[16] - 2005年创立海安橡胶,2007年实现100%控股,2020年起引入金浦国调等机构投资者[17] - 技术型管理者,长期扎根车间研究设备与工艺改良[16] 行业地位 - 全钢巨胎领域全球市场份额仅次于米其林和普利司通[9] - 产品单价差异显著,股东客户紫金矿业采购均价较非股东客户低11%[12] - 客户涵盖紫金矿业、徐工机械、鞍钢集团等头部矿企[9][10]
打破垄断,中国第一!全钢巨胎龙头海安橡胶:净利润超6亿,国产替代、全球化双线崛起
市值风云· 2025-05-30 18:02
核心观点 - 海安橡胶是国内全钢巨胎领域的龙头企业,具备49-63英寸全系列产品规格的量产能力,尤其在63英寸产品上实现技术突破并填补国内空白 [2][3][6] - 公司2022年国内全钢巨胎产量占比达52.4%,全球市场份额6.5%排名第四,仅次于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 [12][13] - 2020-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360%,销量增长5倍,63英寸产品在手订单近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18][19][11] - 公司抓住国际品牌退出俄罗斯市场的机遇,欧洲收入从2022年6.21亿增至2023年12.18亿,实现翻倍增长 [24][25] - 公司毛利率高达48.71%,远超行业平均19.48%,产能利用率连续三年超90%达到国际"产能不足"标准 [38][39][43] 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2009年突破57英寸技术,2015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63英寸量产的企业,累计交付数百条63英寸产品 [2][6] - 对比国内同行,赛轮轮胎以57英寸及以下为主,风神股份以51英寸及以下为主,公司是唯一具备63英寸量产技术的企业 [8][10] - 全球仅少数企业能生产63英寸产品,公司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际巨头垄断 [6][13] - 2022年公司产量1.4万条,占国内总产量2.7万条的52.4%,全球21.5万条中的6.5% [12][13] 业绩增长与市场拓展 - 营收从2020年5亿增至2024年23亿,增长360%;销量从0.33万条增至1.51万条,增长5倍 [18][19] - 63英寸产品销售额:2022年6786万,2023年10150万,2024年8507万,在手订单9540万 [11] - 欧洲收入占比从2022年65.36%提升至2023年72.43%,金额从6.21亿增至12.18亿 [24][25] - 57英寸产品销量从2020年571条增至2024年5594条,与49英寸产品基本持平 [20]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提供"轮胎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服务",包括维护、维修、翻新等,2022年该业务收入占全钢巨胎业务的46% [29][33] - 通过服务反哺研发,针对不同矿区定制配方(如内蒙古煤矿、云南多雨矿区),研发费用五年增长360% [31] - 采用直销模式,毛利率48.71%远超行业平均19.48%,净利率受原材料价格影响但能向下游传导 [37][39][41] - 产能利用率连续三年超90%(2022年99.05%,2023年100.07%,2024年91.06%),行业平均不足75% [43][44] 行业前景与战略布局 - 全球全钢巨胎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5.18%,中国达12.47%,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18.47%至6.3万条 [48] - 国际三巨头市场份额从2002年56%降至2022年39%,公司有望通过性价比和服务优势继续替代 [50][51] - 巨型斜交轮胎正被全钢轮胎替代(寿命2倍以上),公司计划募资29.52亿扩产及升级产线 [51][46][47] - 俄罗斯市场替代(占全球37%矿产资源)、国产替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三大增量市场 [24][28][50]
接连打破国际品牌垄断 海安橡胶冲击IPO
证券时报网· 2025-05-29 11:55
公司概况 - 海安橡胶自主研发并生产全钢巨胎,产品可承载十六头成年大象重量,面对极端工况[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净利润6.79亿元,业务模式成熟稳定[1] - 公司通过IPO募资29.5亿元,用于扩产、技改升级和研发中心建设[7] 技术突破 - 全钢巨胎外直径超4米,重量近6吨,承载重量达百吨,技术含量高[2] - 公司突破国际三大品牌(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的技术垄断,成为中国少数具备全系列生产能力的厂商[2] - 通过结构优化、配方创新和工艺革新解决轮胎生热问题,提升使用寿命[3] 市场拓展 - 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市场供给不足,公司把握机会,2022-2024年俄罗斯收入占比从34.38%提升至44.16%[5][6] - 公司开拓东南欧和东盟市场,两地分别拥有全球13.8%的铜储量和丰富的镍、锡、金资源[6] - 矿用轮胎运营管理业务与轮胎销售规模长期保持"五五开"比例,未来有望持续增长[6] 财务表现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8亿元,财务指标远超上市规则要求[7] - 2022-2024年产能利用率持续超90%,2023年甚至超过100%,产品供不应求[7] 行业前景 - 全球全钢巨胎产量预计从2022年21.5万条增至2027年35.8万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8] - 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海外三巨头产能集中在美国,进口替代需求强烈[8] - 公司有望跟随中国矿业和工程机械企业出海,实现业绩超行业平均增长[8]
海安橡胶冲击深主板,聚焦全钢巨胎领域,应收账款持续上升
格隆汇· 2025-05-27 18:29
全球轮胎市场概况 - 2022年全球轮胎消费市场集中在亚洲、北美、中欧和西欧,占据约80%市场份额 [1] - 轮胎按用途分为公路用和非公路用,后者应用于矿山、港口等特殊领域 [1] - 中国轮胎产量占全球近50%,其中60%用于出口 [1] - 非公路用轮胎技术壁垒高,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国际巨头主导全钢巨胎市场 [1] 海安橡胶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福建莆田,专注全钢巨胎研发生产 [4] - 已量产49至63英寸全系列全钢巨胎产品 [4] - 2024年末员工1629人,生产人员占比64.7%,研发人员占比13.44% [7] - 实控人朱晖合计持股47.82%,2021-2022年现金分红合计1.39亿元 [7][10] 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全钢巨胎销售占比74.01%,矿用轮胎运营管理占比25.99% [16] - 2022-2024年营收从15.08亿元增至23亿元,净利润从3.54亿元增至6.79亿元 [23] - 2025年Q1营收同比下滑9.62%至4.68亿元,净利润增长12.72%至1.43亿元 [23]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39.65%提升至2024年48.71%,显著高于同行均值18.81% [24][25] 市场与客户结构 - 境外收入占比超65%,其中俄罗斯市场贡献44.16%营收 [18] - 2022年国际品牌退出俄罗斯后公司销售规模大幅提升 [23] - 主要客户包括紫金矿业、徐工机械等,前五大客户含俄罗斯乌拉尔矿业等 [18] 研发与风险因素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维持在3%-3.5%,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7] - 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72%-76%,价格波动影响利润 [18] - 应收账款从2022年3.42亿元增至2024年6.25亿元 [18] IPO募资计划 - 拟募资29.52亿元,其中19.45亿元用于产能扩建,3.71亿元用于技改 [12] - 研发中心建设投入2.8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3.5亿元 [12]
海安橡胶:巨胎“小巨人” 负“重”再出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5-26 01:51
公司概况 - 海安橡胶是国内全钢巨胎龙头企业,创办20周年之际即将于5月30日IPO上会 [1] - 公司产品轮毂直径最大达63英寸(约4米),单胎重6吨,价值数十万元 [2][6] - 2024年净利润超6亿元,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19亿、6.39亿、6.41亿元 [1][5] 市场地位 - 2022年全球全钢巨胎产量21.5万条,公司以1.4万条产量位居全球第四,国内市占率52.4% [5] - 客户覆盖紫金矿业、徐工集团、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国内外矿业巨头 [4][5] - 产品打破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垄断,销往秘鲁、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 [1][4] 技术突破 - 2008年研制出国内首条37.00R57全钢巨胎,被认定为"中国第一胎" [3][4] - 2015年研发全球最大59/80R63规格巨胎,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7] - 拥有70多项国家专利,胎体结构、胶料配方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7][8] 研发与生产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3%,通过破坏性试验积累矿山使用数据 [7] - 产品需定制化满足不同矿山耐磨损、耐雨水等差异化需求 [6][7] - 产能利用率超90%,IPO募资将用于扩产和生产线技改 [9] 发展历程 - 创始人朱晖从1984年补胎起步,2005年创立公司进军全钢巨胎制造 [3] - 2009年产品获评"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起获国家级专精特新认证 [4][8] - 翻新胎技术曾使轮胎寿命达新胎70%,为矿山降低消耗成本 [3] 行业前景 - 2023年全球全钢巨胎产量25.9万条,预计2027年增至35.8万条 [9] - 49英寸以上巨胎被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目录 [6] - 公司将重点开拓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