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资本化

搜索文档
又见财务大洗澡!步长制药:暴力减值45亿商誉,还涉嫌利用研发资本化美化盈利
市值风云· 2025-06-12 21: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0亿元,同比下降17%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5.5亿元,同比下降274%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4.93亿元,同比下降269% [3] - 2020-2024年公司总收入从160亿元降至110亿元,降幅超30% [16] 业绩下滑原因 - 核心产品谷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和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被调出医保目录,销量锐减50%-85% [13][18] - 2024年对子公司通化谷红和吉林天成计提商誉减值准备8.53亿元,其中7.94亿元来自这两家子公司 [5][20] - 2015年收购的两家子公司初始商誉49.97亿元,2021-2024年累计减值45.3亿元,减值比例达88% [8][24] 产品结构变化 - 2015年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三款产品贡献收入88亿元,占总收入76% [11] - 2024年上述三款产品收入58亿元,较2015年下降34% [15] - 六款核心产品合计收入从2020年108亿元峰值降至2022年95亿元,2023年起不再披露全部六款数据 [12][15] 销售费用异常 - 2025Q1销售费用率39%,较中药行业均值28%高出11个百分点 [27] - 2024年销售费用中市场推广及咨询费占比93%,金额达40.3亿元 [29][30] - 第一大服务商海南椰云众包2023年获4.49亿元费用但参保人数仅10人,第二大服务商宝鸡新安睿参保9人获2.94亿元 [30][32] 研发投入争议 - 2024年研发支出7.17亿元,其中资本化比例52%,较2020年26%显著提升 [37] - 资本化研发支出从2020年1.89亿元增至2024年3.72亿元 [37] - 2023年若未将3.25亿元研发投入资本化,1.5亿元盈利将被完全侵蚀 [39] 历史收购回顾 - 2012-2015年累计耗资63.5亿元收购吉林天成(95%股权)和通化谷红(100%股权),形成商誉49.97亿元 [8] - 收购标的独家产品曾贡献显著收入,但2020年后因医保政策调整导致收入断崖式下跌 [11][13] - 2022年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30.7亿元,占初始商誉61% [20]
又见财务大洗澡!步长制药:暴力减值45亿商誉,还涉嫌利用研发资本化美化盈利
市值风云· 2025-06-12 21:0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0亿元,同比下降17%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5.5亿元,同比下降274%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4.93亿元,同比下降269% [3] - 2024年公司对通化谷红和吉林天成计提商誉减值准备7.94亿元,总商誉减值8.53亿元 [5] 历史收购与商誉问题 - 2012-2015年累计耗资63.5亿元收购吉林天成(95%股权)和通化谷红(100%股权),确认商誉49.97亿元,占当时总资产33% [8][9] - 2022年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30.7亿元,2021-2024年累计计提45.3亿元,占初始商誉总额88% [20][22][2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169%至3.07亿元,营收增长5%至28亿元 [26] 产品收入结构变化 - 2015年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三款产品合计收入88亿元,占总收入76% [11] - 2020年六款核心产品合计收入达峰值108亿元,2022年降至95亿元 [12][15] - 2024年脑心通等三款产品收入58亿元,较2015年下降34% [15] - 公司总收入从2020年160亿元降至2024年110亿元,降幅超30% [16] 医保政策冲击 - 谷红注射液等三款产品因被调出省级医保目录,2023年销售额同比下降50%-85% [13][18] -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2023年销售额3.29亿元,同比下降55% [19] - 谷红注射液2023年销售额1.78亿元,同比下降85% [19] 销售费用异常 - 2025Q1销售费用率39%,较中药行业均值(28%)高出11个百分点 [27] - 2024年市场学术推广费占销售费用93%,达40.3亿元 [29] - 2023年支付第一大服务商海南椰云4.49亿元,其参保人数仅10人 [30][32] - 关联方贵州名帅酒业三年获5733万元推广费,实控人为公司实控人岳母 [33] 研发投入争议 - 2024年研发支出7.17亿元,资本化率52%,资本化金额3.72亿元 [37] - 研发资本化率从2020年26%持续提升至2024年52% [37] - 2023年若未资本化3.25亿元研发投入,将直接导致净利润转负 [39] - 销售费用(43亿元)为研发费用(7.2亿元)的6倍 [37]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7 05:32
货币资金与负债情况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24.33亿元,其中受限资金0.11亿元,利息收入0.23亿元,货币资金年平均收益率1.15%,高于活期利率主要因部分协定存款 [4][6] - 长期借款同比增长92.42%至5.14亿元,主要用于重要资本化支出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预算高且建设周期长 [6][7] - 租赁负债1.18亿元对应83笔经营办公场地租赁,前五大租赁负债合计占比28.45% [8] - 其他应收款0.83亿元中员工备用金占16.56%,主要用于全国2000余个办事处的日常支出 [8][9] 应收账款与资产减值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43.96亿元占流动资产60.07%,计提信用减值损失6.19亿元,1年以上账龄占比50.90%主要因公共卫生事件回款缓慢 [12][15] - 报废固定资产原值5.06亿元(生产设备占96.64%),因设备性能不满足需求且处置变现可能性低 [16][17] - 对DRA Company Limited计提减值因出生人口下降(2024年954万 vs 2016年1786万)及NIPT集采价格降幅超70%导致市场萎缩 [20][21][22] 关联交易分析 - 与金墁利双向交易额显著增长:采购CRO服务0.52亿元(+260.41%),销售检测服务0.64亿元(+175.24%),主因股权转让后业务过渡需求 [26][27][29] - 金墁利为国内领先CRO服务商,市场占有率约30%,交易定价参考外部客户价格且经股东大会审议 [31][34] 经营业绩变动 - 2024年营收71.90亿元(-15.81%),归母净利润-3.81亿元(上年+6.43亿元),主因集采政策导致检测价格下降(三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降8.8%)及行业产能过剩 [37][40][41] - 研发费用4.00亿元(资本化率1.77%),主要用于历史检测数据资产化形成专病数据库,资本化率低于同业均值12.12% [44][45][48] 行业环境影响 - ICL实验室数量从2018年1269家增至2024年2800家,竞争加剧推动行业出清,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41][42] - DRG/DIP支付改革下医院检测外包意愿增强,长期利好ICL渗透率提升,但短期价格压力显著 [40][42]
复星医药浮现“降收增利”迷局 高比例研发资本化或“藏雷”|财报异动透视镜
华夏时报· 2025-04-28 15:5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0.8%至410.67亿元,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5.81%至414.00亿元,2022年峰值439.52亿元[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08%至27.70亿元,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4.56亿元(资产处置收益3.71亿元、政府补助6.14亿元)和研发费用缩减[9][10] - 净利率提升1.56个百分点至8.55%,但核心制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29%,抗感染产品收入暴跌27.95%,中枢神经系统产品收入下降21.01%[6][8] 业务板块分析 - 制药板块收入289.24亿元同比下降4.29%,抗肿瘤药物增速从近40%骤降至5.84%,心血管产品成为唯一增长点(+14%)[6][7] - 医疗器械与诊断业务收入43.23亿元同比下降1.53%,医疗健康服务业务收入76.47亿元同比增长14.61%,但毛利率仅22.71%[8] - 海外收入112.97亿元同比增长8.93%,占比27.51%,但营业成本激增13.23%导致毛利率下滑2.33个百分点[8] 研发与财务风险 - 研发总投入减少16.15%至55.54亿元,资本化比例达34.38%(行业均值2.52%),导致无形资产激增至144.68亿元[11][12] - 2020-2024年无形资产增长近70%,若研发失败可能导致集中减值风险,类似康希诺案例[3][12] - 短期借款激增39.83亿元至187.11亿元,占带息负债比重升至64.7%,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2.82%至11.11亿元[15] 历史与行业背景 - 2022年营收增长12.66%主要依赖新冠相关产品,2023年起因新冠业务萎缩及集采影响核心业务承压[5] - 代谢及消化系统产品毛利率下滑2.19个百分点,中枢神经系统产品毛利率下滑2.76个百分点[6] - 债务结构短期化趋势明显,长期借款同比减少33.01亿元,可能加剧现金流压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