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创业债
icon
搜索文档
深交所:加大固定收益类产品创新力度
新华网· 2025-08-12 14:26
深交所创新融资工具支持中小企业 - 深交所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运用债券市场创新产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促进债券市场功能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接 [1] - 深交所将继续落实中央政策要求深入了解中小企业投融资需求发挥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稳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作用 [1] - 加大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复制推广力度丰富创新债券品种包括CMBS和类REITs等固定收益产品强化创新产品投融资对接 [1] 固定收益创新产品应用案例 - 深交所推出创新创业债数字经济债科技创新债供应链金融ABS和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固定收益创新产品助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新企业融资发展 [2] - 龙湖地产供应链金融ABS成功发行4.02亿元同步配发首单联合创设信用保护工具优先级利率3.5%帮助供应链上游306家中小供应商低成本加快回收应收账款 [2] - 南京江北新区首单灵雀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上市首期规模1亿元涉及16家灵雀企业105项专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 创新产品优势及市场参与 - 供应链金融ABS和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固收创新产品标准化程度高操作流程简单资金用途灵活挖掘中小企业资产价值提高金融中介合作意愿降低融资难度 [1] - 研讨会通过线上方式举办来自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创新债券品种发行人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参与机构证券公司等代表近300人参会 [2]
中小银行 积极发债补充资本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银行发债规模与结构 - 截至7月18日商业银行发债规模达11410.57亿元[1] - 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3891亿元 同比增长254%[1] - 金融债发行2793亿元 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发行2145亿元[1] - 永续债1580亿元 绿色金融债912.57亿元 "三农"专项金融债84亿元 创新创业债5亿元[1] - 单只二级资本债超百亿元规模达8只 国有六大行为发行主力 工商银行发行900亿元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各发行600亿元[1] - 中小银行发债数量占据大头 单笔金额多为数亿元[1] 资本补充动因与监管支持 - 银行需夯实资本实力满足监管要求 同时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支持实体经济[2] -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02% 较上季度下降0.11个百分点[2] - 金融监管部门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2] - 已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分配1030亿元专项债额度 预计8月底完成全部3200亿元额度分配[2] - 监管部门督促地方政府尽快上报方案 加快专项债发行审批进度[3] 行业发展趋势 - 资产规模增长和资本补充需求将持续[3] - 银行补充资本行为将保持活跃 工具更加多元化[3] - 专项债发行发挥防风险保稳定促增长作用[3]
东吴证券,找到了黄金赛道
券商中国· 2025-07-25 07:25
核心观点 - 东吴证券通过构建一体化科创金融服务生态、产品创新及数字化转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1][2][6] - 公司以"投行+研究+投资"一体化模式深度服务区域经济,聚焦苏州四大主导产业创新集群,形成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路径 [2][3] - 通过发行全国首批科创债、创新"股债联动"产品、打造北交所优势品牌等举措,累计发行科创类债券超200亿元,保荐北交所项目数量连续三年行业前三 [4][5] -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自主研发行业首个国产化核心交易系统及证券业首个备案大模型"东吴秀财GPT",AI技术已应用于投研、投顾等业务场景 [6][7] 战略定位与区域协同 - 深度融入苏州区域经济,重点服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创新集群,组建"百人团"提供定制化金融方案 [2] - 与苏州各县市(区)政府签订战略协议,联合设立科创基金及并购母基金,培育拟上市企业并推动产业整合 [3] - 通过"金鸡湖经济论坛"等高端产业活动提升科创企业市场可见度,研究所在创新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形成市场影响力 [2] 产品创新与市场实践 - 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含双创债)超200亿元,包括全国首批科创债12亿元及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24金雨K1" [4] - 创新设计"债券+IPO"综合方案,成功保荐旭杰科技、龙腾光电登陆北交所/科创板,2022-2024年北交所保荐数量稳居行业前三 [5] - 2024年完成深交所主板首单过会并购案(华亚智能)及北交所首单境外重组案(佳合科技),入选交易所示范案例 [5] 数字化转型 - 2023年发布行业首个全面国产化核心交易系统,2024年自研大模型"东吴秀财GPT"成为证券业首个通过备案的AI模型 [6] - AI应用覆盖投行智能报告处理、研究摘要生成及高净值客户AI投顾服务("东吴之声"),提升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6] - 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业务引领、科技赋能"为导向,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匹配科技企业需求 [6][7]
构建一体化科创金融服务 锻造东吴证券黄金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7-25 06:19
公司战略与定位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资本市场是连接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关键枢纽,公司通过"投资—投行—研究"服务模式变革、"股债"联动等产品创新和AI赋能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1] - 公司摒弃传统单点式金融服务模式,构建集投资银行、行业研究、股权投资、并购重组在内的一体化综合性科创金融服务生态,为科技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护航 [2] - 公司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聚焦苏州着力打造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创新集群,组建"百人团"和战略客户服务小组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 [2] 投研与市场服务 - 公司研究所持续加强对新兴产业覆盖与研究,在创新药、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市场影响力,通过"金鸡湖经济论坛"等高端产业活动提升科创企业市场可见度与价值认同感 [2] - 公司发挥区域协同优势,与苏州各县市(区)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常熟、太仓等地落地科创基金培育拟上市科创企业,参与设立苏州市并购母基金推动四大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3] 金融产品创新 - 公司作为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先行者,2025年5月成功发行12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自2016年以来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含创新创业债)超过200亿元 [4] - 2024年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民营创投企业科技创新债券"24金雨K1",通过路演和实地调研打消投资人疑虑 [4] - 创新设计"债券+IPO上市"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旭杰科技、龙腾光电等企业发行创新创业可转债和创新创业债并保荐其登陆北交所、科创板,2022-2024年北交所上市项目数量连续三年位居行业前三 [5] 并购重组与产业整合 - 2024年操刀华亚智能并购案(深交所主板当年度首单过会并购重组项目)和佳合科技并购案(北交所历史上首单境外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体现公司在产业整合、价值重塑方面的综合能力 [6] 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赋能 - 公司实施"业务引领、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战略,2023年11月发布行业首个全面自主创新核心交易系统,采用国产软硬件技术栈保障业务稳定高效 [7] - 2024年4月自研大模型"东吴秀财GPT"完成算法备案,成为国内证券行业首个自研并通过备案的大模型,通过投行智能报告处理海量信息、生成研究摘要提升投研效率 [7] - 私财AI投顾"东吴之声"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建议,提升金融服务智能化、普惠性和专业性 [7]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扎根苏州科创热土,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化"投行+研究+投资"一体化服务模式,以智能、高效、精准的综合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企业共同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