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债
搜索文档
农行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增长!股价年内涨幅超50%
南方都市报· 2025-10-31 14:28
10月30日晚,农业银行发布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农行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7%、3.28%。 在营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较高,同比增长13.34%。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银行今年在资本市场表现同样出色,A股股价累计涨幅超50%,总市值居国有银行 之首。 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前三季度,农行实现营业收入5508.76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净利润2223.23亿元,同比增长 3.28%。 从营收构成来看,利息净收入为4273.08亿元,同比下降2.40%。净利息收益率为1.30%。手续费及佣金 净收入为698.77亿元,同比增长13.34%。 资产和负债方面,截至9月末,农行总资产为481354.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972.94亿元,增长 11.33%。总负债为449602.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193.56亿元,增长12.01%。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9月末,农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414.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2.39亿元; 不良贷款率 为1.27%,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为1.22%,逾期与不良"剪刀差"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为 负。拨备覆盖率为295.08%,比上 ...
绿金债发行规模大增 “绿色溢价”凸显市场青睐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5:06
发行规模与投向 - 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达4316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2205亿元的发行水平 [1][6] - 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领域 [1] 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是重要驱动力,包括《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的出台 [2] - 市场认可度提升,绿色产业经济价值加速释放,债券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 [2] - 发行绿色金融债有助于金融机构夯实负债基础,破解期限错配难题,提供稳定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 [2] 绿色溢价现象 - 新发绿色债券票面利率普遍低于普通债券,存在“绿色溢价”现象 [2][3] - 具体案例显示,3年期绿色政策性金融债票面利率为1.72%,较同期普通债券1.79%的利率低7个基点 [3] - 绿色信用债相对非绿色信用债存在10至20个基点的发行成本优势 [3] 市场认可与投资价值 - 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日益重视ESG投资,配置绿色金融债是履行社会责任和优化投资组合的重要方式 [3] - 绿色金融债透明度高,资金用途专项,环境效益易于评估,有助于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收益的双重追求 [3] - 市场流动性改善,未来“绿色溢价”现象有望延续 [3] 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 当前面临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存在“漂绿”风险 [4] - 专家建议加快制定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主流标准兼容对接 [4][5] - 应加强信息披露与第三方审验,建立全流程披露体系,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 [5] - 建议丰富产品类型和期限结构,创新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可持续挂钩债券等产品,并给予税收、资本占用等方面的政策激励 [5]
西安银行: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审阅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25
核心财务数据变动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从237,785,189千元增至292,230,773千元,增长22.9% [5]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37,943,478千元降至33,985,296千元,下降10.4% [8] - 债权投资从135,580,380千元降至122,408,948千元,下降9.7% [8] - 客户存款从330,014,548千元增至356,350,119千元,增长8.0% [15] - 同业存单发行量从785,247,340千元增至850,944,480千元,增长8.4% [18] 资产质量与风险准备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减值准备从7,512,272千元增至9,579,575千元,增长27.5% [5] - 逾期贷款总额从5,587,593千元增至8,098,573千元,增长44.9% [6] - 阶段三贷款减值准备本期计提945,059千元,占总额的39.5% [7] -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从2,812,572千元增至3,291,580千元,增长17.0% [9] - 信用承诺预期信用损失从138,228千元降至100,538千元,下降27.3% [17] 投资组合构成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基金投资占比61.9%,金额21,014,488千元 [8] - 债权投资中政府债券占比81.7%,金额100,058,294千元 [8] - 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从18,043,548千元增至26,794,613千元,增长48.5% [9]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从300,519千元增至574,394千元,增长91.1% [10] - 对联营企业投资权益法确认收益149,742千元 [10] 负债与资本结构 - 卖出回购债券从17,991,802千元增至25,117,479千元,增长39.6% [15] - 二级资本债券发行新增40亿元,包括2025年两期各20亿元 [18] - 永续债新发行50亿元,票面利率2.40% [20] - 应付职工薪酬从683,822千元降至586,638千元,下降14.2% [16] - 租赁负债从271,978千元增至267,090千元 [19] 业务分布特征 - 公司贷款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31.6%,金额63,426,247千元 [6] - 个人贷款中消费贷款占比60.5%,金额54,491,953千元 [5]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债券担保占比100%,金额23,006,044千元 [5]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从24,717,555千元增至35,290,941千元,增长42.8% [4] - 拆出资金从5,261,934千元降至2,838,578千元,下降46.1% [4]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 -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从257,311千元降至238,515千元,下降7.3% [11] - 使用权资产从307,823千元降至304,080千元 [12] - 无形资产从64,299千元降至59,408千元,下降7.6% [12] - 在建工程减少主要因转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13] - 房屋及建筑物中70,298千元未取得完整权属证明 [11] 税务与递延项目 - 递延所得税资产从3,931,008千元增至4,327,723千元,增长10.1% [13] - 递延所得税负债从453,688千元增至484,184千元,增长6.7% [13] - 应交企业所得税从265,579千元增至452,834千元,增长70.5% [17] - 资产减值准备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占比96.9% [13] - 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257,862千元 [13]
沪农商行: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25年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9:44
董事会决议 - 上海农商行董事会于2025年召开第七次会议 全体14名董事均参与投票 会议通过多项议案且无反对或弃权票 [1] - 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 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报告和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相关文件已在上交所网站披露 [2] - 公司通过"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 旨在提升经营效率和股东回报水平 [2] 资本运作与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人民币360亿元金融债券 发行时间跨度为2025年下半年至2028年 [3] - 债券品种包括普通金融债及小微 绿色 科创等专项金融债 期限为3年或5年 利率参照市场水平确定 [3] - 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普惠小微 绿色金融 科技金融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3] 资产处置与资源优化 - 公司对银城中路房产采取"租售并举"处置方案 以提升资产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 [3][4] 治理结构与制度完善 - 董事会通过多项委员会工作规则 包括可持续发展(ESG)委员会 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等 强化公司治理架构 [4] - 公司修订股权管理办法 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及董事和高管持股变动管理办法 部分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4] - 董事会秘书工作制度获通过 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和董事会运作机制 [4] 人事任命 - 提名叶波担任非执行董事 其现任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总经理助理 拥有财务和保险行业资深背景 [5][6] - 叶波曾任太平洋人寿多地分公司高管及多个部门负责人 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 [6] 关联交易管理 - 部分关联交易议案涉及董事回避表决 其中徐力 应长明 阮丽雅等董事在特定议案中回避 [5] - 关联交易事项已经董事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及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通过 相关公告已披露 [5]
固收 如何看待社融数据、货政报告
2025-08-18 09:00
行业与公司 * 固收行业 包括利率债 信用债 可转债市场 [1] * 金融行业 特别是银行业 [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 贷款需求疲软 新增社融主要依赖政府融资 贷款同比少增且余额下行 [1][3] * 财政政策取代货币政策成为主要经济推动力 财政弹性是主要手段而非大规模降息 [1][4] * 货币政策重心在于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而非依赖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投放或大幅降息 [1][7] * 贴息政策通过补贴降低贷款利率 绕过传统银行流程 但操作不顺畅 对下半年债市利好预期谨慎 [1][6] **金融市场表现与影响** * M2增速从前值8.3%上升至8.8% M1增速显著变化 反映居民风险偏好提升 存款转移至风险资产 [1][8] * 银行资产负债表可能因债券和贷款受限而收缩 导致市场上优质资产减少 "资产荒"逻辑减弱 [1][5] * 债市缺乏强有力利好支撑 面临预期变化带来的波动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因预期变化回调30-40个基点 [1][9] * 国债收益率曲线可能继续呈现弱势 存在上行压力 [1][10] **结构性投资机会** * 30年期国债相对10年期国债已跌透 提供一定上涨空间 30年期与10年期国债利差调整幅度较大 [1][9] * 信用债市场情绪偏弱缺乏趋势性行情 但科创债和绿色金融债等结构性机会值得关注 [2][13] * 绿色金融债与普通商金绿相比 利差从之前的13-14个基点扩大到25-26个基点 反映出机构对资质更好的绿金融有更高偏好 [14][15] * 转债市场估值已接近历史极值 百元溢价率突破历史上限 未来上行空间主要依赖权益市场边际变化 [18] 其他重要内容 **机构行为与市场动态** * 险资配置绿色金融债通常集中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和十一二月份 绿色溢价在6月30日最高 七八月有所收敛 [17] * 7月以来大部分触发强赎的转股选择了强赎 总计超过29只 公告强赎后价格通常出现明显下行 [19] * 7月大量资金流入转债ETF申购 导致公募基金仓位被动下降 [18] **投资策略建议** * 结构性策略如做平曲线(减少长期与短期期限之间的利差)可能比期待中枢下移更具优势 [1][11] * 利率债市场建议采取平衡策略 预计8月25日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可能会降息 [12] * 可关注前期回调的科技成长板块 如AI机器人和军工 以及大规模银行或金融类底仓 公用环保 传统稳定周期品行业 [20] * 在择券时需更多关注机构行为 可持续关注绿色金融债一级市场和高等级国股行的绿色金融债 挖掘绿色溢价机会 [17]
中小银行 积极发债补充资本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银行发债规模与结构 - 截至7月18日商业银行发债规模达11410.57亿元[1] - 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3891亿元 同比增长254%[1] - 金融债发行2793亿元 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发行2145亿元[1] - 永续债1580亿元 绿色金融债912.57亿元 "三农"专项金融债84亿元 创新创业债5亿元[1] - 单只二级资本债超百亿元规模达8只 国有六大行为发行主力 工商银行发行900亿元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各发行600亿元[1] - 中小银行发债数量占据大头 单笔金额多为数亿元[1] 资本补充动因与监管支持 - 银行需夯实资本实力满足监管要求 同时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支持实体经济[2] -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02% 较上季度下降0.11个百分点[2] - 金融监管部门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2] - 已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分配1030亿元专项债额度 预计8月底完成全部3200亿元额度分配[2] - 监管部门督促地方政府尽快上报方案 加快专项债发行审批进度[3] 行业发展趋势 - 资产规模增长和资本补充需求将持续[3] - 银行补充资本行为将保持活跃 工具更加多元化[3] - 专项债发行发挥防风险保稳定促增长作用[3]
银行资本补充热度延续 多元化渠道加快打通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规模与方式 - 商业银行债券发行规模达1.2万亿元 同比增长38% [1] - 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约2.4倍 [1] - 专项金融债中小微企业债占比31% 绿色金融债占比23% [1] 股权融资与资本补充案例 - 兰州银行IPO募集资金20.33亿元 [1] - 青岛银行配股融资25.02亿元 [1] - 华夏银行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亿股 募资不超过200亿元 [1] - 无锡银行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205亿股 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1] 政策支持与监管导向 - 地方政府专项债成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创新方式 [2] - 金融监管部门鼓励商业银行拓展多元化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 [2] - 银保监会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2] - 央行推动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并配合专项债补充资本 [2]
“两山”转化 绿富共兴 访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玉苓
金融时报· 2025-08-12 09:01
绿色金融政策与制度创新 - 浙江2014年启动省级绿色金融综合改革试点 2017年获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1] - 出台20项重点支持举措强化绿色金融总量保障和能力建设 建立"再贷款+绿色信贷"联动机制和"财政+金融"混合融资模式 [2] - 绿色贷款余额达4.43万亿元 占各项贷款比重17.5% [2] 标准体系建设与认证 - 湖州 衢州发布30余项绿色企业 绿色银行认定评价地方规范 [2] - 浙江省金融学会发布13项团体标准 其中2项获金融行业标准立项 [2] - 在国内率先发布《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等多项制度标准 牵头研制纺织业转型金融行业标准 [4] 数字化平台与碳账户应用 - 搭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投融资对接 [3] - 湖州建设"数智绿金"系统 衢州构建"碳账户金融"5e闭环系统 [3] - 牵头建设全国首个跨区域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长三角数据互联互通 [3] 转型金融实践成果 - 落地纺织业转型贷款65.5亿元 [4] - 试点地区落地农业转型项目15个 累计发放转型贷款4.58亿元 [5] - 指导湖州 衢州 丽水开展农业转型金融行业标准试用 [4] 可持续信息披露进展 - 湖州 衢州2021年率先实现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全覆盖 [6] - 截至2024年末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信息披露全覆盖 包含168家法人银行和29家非法人分支机构 [6] - 86.9%法人银行开展定量披露 87.5%法人银行实现自主编制披露报告 非法人银行100%自主编制 [6] 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 - 湖州建立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举办亚洲首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活动 [3] - 获得20多个国家和地区170名代表高度评价 [3] - 组织金融机构实务操作培训 建立披露考核评价引导机制 [6] 未来发展规划 - 保持绿色贷款规模稳步增长 促进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7] - 推动绿色金融债 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扩面增量 [7] - 开展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试用 加强碳核算 转型金融 绿色消费等领域团体标准研制 [7] - 深化纺织业 农业转型金融实践 推动转型贷款扩面增量 [8] - 探索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 数字金融融合发展模式 [9]
创新高,42.39万亿贷款都流向了这些地方
和讯· 2025-08-11 17:38
绿色金融市场表现 - 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2.39万亿元,同比增长22%,较年初增长14.4%,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18.75万亿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8.25万亿元)和生态保护修复贷款(4.95万亿元)为主要投向 [3][24]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6.81亿吨,成交额467.84亿元,覆盖3700家企业及80亿吨年排放量,稳居全球最大碳市场 [3][32] - 绿证交易量价齐升:上半年交易总量3.48亿个(同比+118%),6月平均价格达3.4元/个,较4月上涨47% [3][34][35] 资本市场动态 - 国金绿色金融100指数7月上涨2.27%,成交额1.54万亿元,显示资金持续流入绿色资产 [4][59] - 绿色债券市场保持活跃:7月新发绿债87支规模1201.84亿元,平均票面利率2.05%,中债绿色债券指数虽微调0.10%但成交额超820亿元 [28][61] 政策进展 - 国家层面出台《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金融从业指南:绿色金融》等核心文件,构建全流程制度体系 [6][19] - 地方政策差异化推进:天津聚焦钢铁/化工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广东发布造纸行业转型指南,宁夏推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录 [20][22][14] - 可再生能源消纳新规要求2025年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绿电消费比例达25.2%-70%,数据中心需达80% [15] 金融产品创新 - 建设银行发行首单300亿元"固息+浮息"绿色金融债,创新利率结构设计 [39] - 转型金融产品加速落地:吉林钢铁行业转型贷款(3.4亿元)、广州铝业"碳足迹挂钩"贷款(3000万元)、河源钢铁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元)等案例涌现 [40][41][42] - 碳中和债券创新:宁夏电投发行全国首单10亿元碳中和绿色可续期公司债 [38] 区域与国际合作 - 青海青洽会签约项目累计到位资金8469.3亿元,吸引41家外企参与 [47] - 中欧签署气候联合声明,强化绿色伙伴关系 [57] - 东盟低碳能源投资路径研讨会聚焦区域能源互联互通与工业脱碳 [48] 行业活动与指数 - 2025绿金委年会发布22项成果,分论坛探讨生物多样性金融、碳市场等议题 [50] - 零碳产业大会推动"绿色+数智"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56] - 绿色算力大会启动全国算力网试点,促进数据中心低碳化 [54]
金融“五篇大文章”显实效 上半年厦门金融总量稳步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8-01 09:11
金融总量与信贷结构 - 厦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89万亿元 同比增长9.74% 较年初增加1042.01亿元 [2] - 本外币贷款余额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3.27% 剔除票据融资后较年初实际增加930.78亿元 同比多增309.47亿元 [2] - 社会融资规模余额30946.04亿元 同比增长8.45% 较年初增加1662.09亿元 与辖区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2] 企业贷款与跨境收支 - 境内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85.49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4.39% 主要投向生产经营领域 [2] - 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合计897.23亿美元 服务贸易跨境收支52.56亿美元 为近五年同期次高 [2] - 直接投资跨境收支136.05亿美元 同比增长23.24% 创历史同期新高 [2] 金融政策与普惠金融 - 支农支小再贷款及再贴现落地265亿元 带动银行投放贷款约230亿元 [3] - 金融机构拓展小微企业首贷户超1.4万户 累计信贷支持超535亿元 [3] - 科技贷款与绿色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3] 跨境人民币业务 -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161亿元 同比增长2.1% 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结算量1880亿元居全省第一 [3] - 货物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19.24% 较上年同期提高0.29个百分点 [3] - 台胞境外人民币投资试点银行网点增至140个 商品房交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3084.71万元 [3] 债券市场与金融创新 - 非金融企业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836.2亿元 居全省首位 包括福建省首单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8亿元 [4] - 厦门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30亿元 [4] - 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促成1200余家企业获贷 累计授信246.5亿元 [4] 货币政策与利率影响 - 三类十项货币政策措施全面落地 数量型政策释放长期流动性资金31.14亿元 [4] - 价格型政策推动6月新发放贷款利率环比下降0.18个百分点 [4] - 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下调预计为居民年节约利息约1.7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