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顺风车
搜索文档
共享单车巨头哈啰推出电动车租赁业务“小北租车”
搜狐财经· 2025-11-15 08:17
公司业务动态 - 共享单车巨头哈啰推出电动车租赁业务“小北租车”,该业务已在国内主要大城市铺展,当前处于探索扩张阶段[1] - 另一行业参与者大鹿租车也开始布局试水电动车租赁业务,并在东莞、惠州、深圳等地进行试点[1] - 哈啰的电动车租赁业务于今年1月探索推出,3月推出品牌名“蓝莓骑行”,并于11月11日正式更名为自营的“小北租车”[3] - 小北租车的车辆出租方包括加盟商户和自营商户,其中自营商户多为哈啰电动车的商家[3] 业务模式与服务详情 - 小北租车提供免押金服务,国内租车网点已超过2000家[3] - 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供“到店取车”和“送车上门”两种方式,其中“送车上门”为需额外支付服务费的增值服务[3] - 租赁形式灵活,用户可选择时租、日租、周租、月租和季租,并根据不同车型对应不同价格[3] 公司背景与业务范围 - 哈啰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总部位于上海,从共享单车业务起步[3] - 公司目前主要提供移动出行服务及新兴本地服务,并已进军Robotaxi赛道[3] - 移动出行服务包括两轮共享服务(哈啰单车、哈啰助力车)和四轮出行服务(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等)[3] - 新兴本地服务包括哈啰租电动车、与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合资的小哈换电、租车服务聚合平台哈啰租车,以及品牌“街猫”[3] - 公司累计拥有注册用户超过8亿[3]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青秀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赛道精准卡位
广西日报· 2025-11-14 12:12
青秀区产业发展战略 - 致力于打造“工业新青秀”,实施新能源电池补链延链强链行动 [1] -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1] - 加速构建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科创产业高地,逐步导入高端服务业和都市型产业 [1] 哈啰集团业务规划 - 以青秀区为核心构建绿色智能出行服务体系,将智能驾驶与Robotaxi等“四轮业务”引进南宁 [1] - 计划在2030年前通过哈啰东盟数智出行总部基地投放5万辆共享及租赁电动车 [4] - 在产业园区、东盟商务区等场景试点无人自动驾驶、高端出行服务,并探索L4级自动驾驶应用 [1][4] 政务服务举措 - 为企业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从合规指导到结果反馈的闭环服务及全链条专业化支持 [2] - 设立线下增值服务专区,配备“政策专员+帮办员”队伍,线上打造产业定制化增值服务体系 [3] - 深化“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查一次” [4] 企业投资与发展案例 - 哈啰集团在南宁设立的子公司实现“一日领照、快速落地” [2] - 青秀区主动协调建立哈啰顺风车客诉工单转派机制,及时转办率与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 [3] - 北京爱宾果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正依托青秀区区筹建区域总部,将AI教育产品辐射东南亚市场 [3]
诈骗、超载、被拼单 没有真正顺风的车了?
凤凰网· 2025-11-12 16:55
公司运营问题 - 平台存在严重的管理松懈问题,例如司机不审证照即可接单[2]以及司机信息与本人不符[4] - 平台对司机审核不严,导致同一司机能以相同骗局反复行骗,且售后处理不力,客服常联系不上或不处理问题[5][6][7][9] - 平台规则存在漏洞,允许司机在订单未实际开始前提前开启行程并收取费用,导致乘客钱款被骗[4][5][6] - 平台设置较低的司机准入门槛以快速扩张,但伴随而来的是管理的失序和大量消费者投诉[8][9] - 消费者投诉平台存在大量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哈啰顺风车的投诉高达11850条,问题集中于强制拼车、坐地起价、售后服务差等[1][9] 消费者遭遇的欺诈行为 - 乘客遭遇“手机号骗局”,司机获取乘客手机号后,在乘客未上车的情况下提前开始并结束行程,骗取车费300多元[4][5] - 另一乘客被相同套路骗取246元,其中包含146元行程费和100元高速费,平台初期拒绝退款[6] - 存在“定金套路”,司机要求乘客在平台内支付100元定金后,长时间等待并最终取消订单,平台以“感谢费”名义拒绝退款[6][7] - 典型服务问题包括超载(七座车挤8人)、绕路、危险驾驶,甚至在选择“不拼车”服务后仍被强制拼车[1]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 - 顺风车行业最初定位为“共享绿色出行”,由真顺风车主为赚油钱而捎带同路人[11] - 行业现由头部企业主导,按2023年搭乘次数计,哈啰出行(47.1%)、嘀嗒出行(31.0%)和滴滴(17.2%)共同占据96.1%的市场份额[13] - 哈啰公司成立于2016年,以共享单车业务起家,在2018年底抓住滴滴顺风车业务整改的机会,迅速进入市场,仅用20天便完成百万车主注册[8] - 共享单车业务难以盈利,公司2018至2020年合计亏损近50亿元,因此急于通过多元化布局(如借钱、电车充电、代驾等)构建“出行+本地生活”生态寻求增长[8] - 顺风车是高毛利业务,成为公司重要的盈利来源,截至2024年,其顺风车业务累计订单需求已超过25亿单,认证车主数突破3300万[9] 行业演变与乱象 - 平台抽成提高导致真顺风车主逐渐退出,市场涌现大量职业化司机,使顺风车变得像低价网约车[12] - 平台规则变化加剧行业“变味”,例如从“选单模式”变为“听单模式”,使司机无需发布行程即可接单[12] - 职业化司机为应对低价内卷,采取多平台接单导致车辆超载,或私下要求乘客补钱[12] - 市场需求巨大,全国每年至少有1.9亿人次搭乘顺风车通勤,小红书相关话题浏览量高达9.1亿[13] - 针对乱象,部分地区如广东已出台政策禁止营运车辆参与顺风车,滴滴等平台也开始打击私下拼车行为[13]
哈啰顺风车小程序审核有BUG?驾照、行驶证免审,填假信息也能接单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16:10
哈啰顺风车平台审核漏洞 - 记者实测发现,在哈啰顺风车微信小程序注册车主时,可绕过App端必须上传驾驶证、行驶证图片的认证环节,实现“免传证照,极速接单”[1][3] - 使用他人姓名、身份证信息,结合本人车辆信息,可在未提交相关证照的情况下成功接到订单[1][8] - 进一步测试中,使用一位无驾驶证、名下无车同事的身份信息,并随意编造车牌号码(沪·J·J·)和车辆品牌型号(阿斯顿·马丁 Cygnet),整个认证流程仅耗时约一分钟即显示“接单成功”[10][13] 平台官方回应与实测结果矛盾 - 哈啰顺风车客服明确回复,注册车主必须提交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及车辆照片并通过审核,无驾驶证、无车者不符合注册条件[13][14] - 但记者实测结果与客服回复完全相反,哈啰公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需向业务部门了解,截至发稿未获回应[14] 行业监管要求与专家观点 - 交通运输部规定,顺风车具体管理由各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上海、广州、东莞、赣州等地均对车主车辆和驾驶人条件有明确规范和要求[1][15][16][17] - 专家指出,顺风车虽为非营利性共享出行,但涉及乘客和车主生命财产安全,平台有必要对驾驶证、行驶证、身份及车辆信息加强实质审核,而非形式审核[2][20][23] - 专家建议平台应建立司机和乘客双向评价体系,并可考虑要求车主提交“无犯罪证明”以进一步保障安全[23] 同业平台对比 - 记者在滴滴、高德、嘀嗒的App和小程序,以及曹操出行司机端进行同类实测,暂未发现类似哈啰平台的审核漏洞[15]
曝哈啰顺风车小程序驾照、行驶证免审,填假信息也能接单;大疆全景相机全球市占近50%;亚马逊计划裁员3万人丨雷峰早报
雷峰网· 2025-10-28 08:43
娃哈哈集团人事变动 - 宏胜饮料集团法定代表人祝丽丹据报已离职,其办公室已搬空,并由寇静接替 [3] - 宏胜集团旗下生产基地多人被带走调查,娃哈哈官方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3] - 祝丽丹曾在158家"娃哈哈系"或"宏胜系"企业中担任法定代表人或高管,被视为宗馥莉的核心高管之一 [3] - 传闻称祝丽丹与宗馥莉关系不太和谐,曾因业绩不佳被宗庆后免去乔司基地总经理职务 [5] - 9月以来祝丽丹两次被有关部门传唤,同期网络流传"被带走调查"消息,但其本人曾否认 [5] 哈啰顺风车平台审核漏洞 - 哈啰顺风车微信小程序存在漏洞,未上传驾驶证、行驶证等信息也能接到顺风车订单 [7] - 实测显示,输入无驾驶证、无行驶证、名下无车的人员信息,随意编撰车牌号码后,平台约一分钟后显示"接单成功" [7] - 交通运输部规定顺风车具体管理由各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但专家指出有必要对相关证件加强审核以保障安全 [8] 京东集团人事调整 - 京东零售平台营销中心负责人邵京平因个人原因被辞退,由宋旸接任该职位 [10] - 邵京平曾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平台运营与营销中心负责人,今年1月其管理权限发生收缩 [10] - 京东集团于3月18日撤销集团品牌部,职责和人员划归市场营销部-平台营销部 [10] 大疆全球市场份额 - 大疆在运动相机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达到66%,成为该领域第一,而GoPro份额收缩至18% [12] - 在全景相机领域,大疆首款产品Osmo360在不到三个月内获得全球43%的市场份额,中国电商渠道份额达49% [12] - 另一中国品牌影石在运动相机市场占据约13%的份额 [12] 零一万物高管任命 - 前百度智能云中国区副总经理沈鹏飞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零一万物,负责国内ToB、ToG业务拓展与销售体系 [13] - 赵斌强晋升为副总裁,负责大模型核心算法研发及专业Agent应用开发 [13] - 宁宁博士晋升为副总裁,负责国际市场拓展及企业级AI转型咨询 [13] 影石创新业绩与产品 - 影石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9.40亿元,同比增长92.64%,前三季度累计营收66.11亿元,同比增长67.18% [14] - 第三季度研发投入5.24亿元,同比增长164.81%,公司加码布局定制芯片等前瞻性项目 [14] - 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在部分区域市场试售 [14] 京东平台商家管理问题 - 京东商家"UREBOT URB优乐博专卖店"将客服自动回复语设置为侮辱性内容,如"可以干你**"等 [16] - 测试发现只有点击预设问题才会触发侮辱性回复,手动输入问题无任何回应,所有用户信息显示为"未读" [16] - 该店铺运营方为北京优乐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无法在京东上搜索到,京东官方客服称已记录该情况 [17] 小鹏汽车职务变更说明 - 小鹏汽车副总裁回应何小鹏职务变化,称基于新公司法实施,"执行董事"统一更新为"董事" [20] - 变更因小鹏新总部大楼启用进行地址变更时系统同步更新,实质变化较小 [20] - 小鹏新总部面积近40万平方米,包含8万平方米公园及多种员工设施 [20] 华为产品动态 - 华为Mate 80系列全系或支持3D人脸识别,采用国产化方案,元件模组等均由国内顶级大厂供应 [20] - 系列备案11月进行,标准版配备66W有线充电,Pro版采用100W有线充电技术 [21]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宣布鸿蒙智行"压轴新品"旗舰享界S9将于11月上市,新车提供银灰色车漆,增程和纯电版本均有 [28] 蔚来汽车产能与产品规划 - 蔚来ES8产能预计12月提升至1.5万台,但当前订单交付需等到明年4月 [23] - 蔚来ES9将于明年二季度发布,若ES8订单未排产可转换为ES9订单 [23] - 截至9月22日,全新蔚来ES8大定数量已超过4万辆产能上限 [23] 尚界品牌产品规划 - 尚界第二、三款车型均为SUV,第三款将基于上汽和华为合作的专属平台打造 [25] - 首款车型尚界H5预售29天内小订达16万,Max版本占比75% [25] - 品牌成败关乎华为能否将新能源车价格下探至20万元以下市场 [25] 快手业务调整 - 快手本地生活业务正进行调整,餐饮、综合、酒旅业务商讨让服务商转型为广告服务商 [26] - 调整方向为提升流量变现效率,思路与抖音商业化体系今年架构调整一致 [26] 沃尔玛中国人事任命 - 原阿里副总裁刘鹏加入沃尔玛中国,出任山姆会员店业态总裁 [27] - 刘鹏曾担任天猫国际总经理、淘天集团品牌业务发展中心总裁等职务 [27] 小米产品发布 - Redmi K90系列发布,包括K90 Pro Max和K90两款机型,起售价分别为3999元和2599元 [30] - 雷军称K90设计、工艺、质感大幅提升,改为6.59英寸中尺寸屏幕 [30] - K90背部采用iPhone 17同款冷雕玻璃工艺打造 [30] 美团骑手社保政策 - 美团骑手养老保险补贴正式覆盖全国,向全部骑手开放,11月起可灵活选择缴纳地 [32] - 此为行业首个面向全部骑手开放的社保补贴方案,预计覆盖数百万人 [32] 亚马逊裁员计划 - 亚马逊可能裁减多达3万个企业岗位,波及人力资源、设备与服务、运营等多个部门 [34] - 此为2022年底裁员2.7万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员削减 [34] - 公司CEO指出随着AI代理应用推进,对白领岗位需求将逐步减少 [34] 苹果业务动态 - 苹果计划在Apple地图中引入广告,允许企业付费置顶搜索结果,最快明年春季上线 [35] - iPhone 18确认推迟发布,2026年9月只发iPhone 18 Pro系列和Fold折叠屏,2027年上半年发布iPhone 18和18e [36] - 国区苹果账号疑似小规模测试Apple智能,支持外版iPhone设备,使用Siri时出现新样式"跑马灯" [42] 高通AI芯片发布 - 高通发布AI200和AI250人工智能芯片,正式进军数据中心市场,挑战英伟达 [38] - AI200和AI250预计分别于2026年和2027年商用,每卡配备768 GB LPPDR内存 [38] - 消息公布后高通股价上涨14.53%,一度涨幅超20%,创2019年以来最大日内涨幅 [38] 三星产品市场策略 - 三星首款三折叠手机Galaxy TriFold首发仅限中国、韩国等市场,无缘美国、欧洲 [39] - 首发阶段预计生产5万台,售价约3000美元,采取限定市场发售策略 [40] 行业观点与预测 - Stellantis前CEO预测特斯拉可能在10年后不复存在,因受比亚迪竞争压力及马斯克可能转向其他业务 [45] - Meta联合创始人莫斯科维茨坦言担任CEO13年"令其筋疲力尽",每天必须强装外向 [46] 微软面临监管指控 - 澳大利亚监管机构指控微软通过将Copilot捆绑到Microsoft 365套餐中误导客户,导致价格大幅上涨 [49] - 个人套餐年度订阅价上涨45%至159澳元,家庭套餐上涨29%至179澳元 [49] - 监管机构称微软未明确告知用户仍有更便宜的"经典"套餐可选,违反消费者法 [49]
哈啰上了一条大船?
虎嗅APP· 2025-09-30 17:28
品牌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通过历时20天、横跨2000余公里的“哈啰号”长江巡游,将共享单车、顺风车、租车业务同台展示,旨在发布其“出行生态”的破圈宣言[2][3] - 公司战略核心是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单车服务,扩展到覆盖城际的顺风车和长途租车,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串联成链的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4][6] - 品牌经历了从2016年“哈啰单车”到2018年“哈啰出行”,再到2022年去边界化的“哈啰”两次更名,清晰勾勒出其从单一工具向综合服务平台进化的战略轨迹[15] 业务生态与市场潜力 - 公司APP已聚合从出行到生活的多元服务,包括送货跑腿、代驾、门票包车、宠物服务、酒店等,并于今年6月官宣进军Robotaxi行业[15] - 公司顺风车业务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累计认证车主超过3300万;租车业务覆盖全国超680座城市,拥有超10万个服务网点,日均订单数稳居行业第一[16] - 根据奥纬咨询预测,到2030年中国出行服务市场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九成将由网约车、出租车和“汽车即服务”模式占据,整合服务者将掌握核心价值[17] 技术驱动与运营能力 - 公司本质是技术驱动,其AI大模型、北斗高精度定位、智能调度系统等技术在“假日狂欢节”期间承担了车辆调度、供需预测和智能派单的大规模压力测试[19][20] - 公司于今年9月披露自主研发的“端到端L4技术体系”及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计划于2025年在4-5个城市开启商业化运营,未来8年目标实现100万辆Robotaxi的运营规模[22]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极致的线下运营能力,其管理百万级共享单车的复杂调度经验,被视为未来低成本、高效率运营Robotaxi车队并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胜负手[24][26] 用户心智与增长策略 - “假日狂欢节”活动通过高频的骑行需求吸引用户,再利用优惠券体系将其引导至打车、顺风车、租车等低频高价值场景,旨在进行用户心智塑造和跨业务联动[11][12] - 活动的深层目的是改变用户认知,让“哈啰”品牌与“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划等号,而不再仅仅是一辆单车[14] - 公司选择在当前时间点入局Robotaxi,是基于AI和硬件基础已成熟、算力成本下降的判断,采取的是等待最佳时机的“后发制人”策略[25]
再获阿里战投,哈啰力押Robotaxi能成吗?
国际金融报· 2025-09-18 21:1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哈啰于6月23日宣布联合蚂蚁集团与宁德时代进军Robotaxi赛道,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成立新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3] - 9月17日,哈啰宣布其Robotaxi业务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双方将共建基础大模型及智能座舱等垂直领域专用模型,阿里云将联合哈啰进行技术研发 [1] - 哈啰在9月11日发布Robotaxi战略规划,首款前装量产车型"HR1"亮相,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下线,2027年部署超5万辆Robotaxi [3] - 公司已与启辰汽车、阿里云、地平线、禾赛等产业链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覆盖整车制造、云计算、智驾解决方案及传感器等关键环节 [3] - 哈啰持续谋求业务多元化,除共享单车外,还提供顺风车、小哈换电、打车、租车等业务,并拓展至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 [6] 公司财务状况与历史 - 哈啰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和11.3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48亿元 [6] - 公司曾于2021年4月向美国SEC提交招股书,计划筹资至多1亿美元,但在三个月后撤回上市申请 [6] - 2025年上半年,被哈啰高管团队入驻的永安行营收为1.93亿元,同比下降21.3%,净亏损6548万元,亏损额同比大幅扩大 [7] 行业竞争格局 - Robotaxi行业已来到爆发前夜,行业内强敌环伺,海外市场有特斯拉Robotaxi和谷歌Waymo两大巨头,已实现在近十个城市的路测 [10] - 国内市场,小马智行Robotaxi商业化运营覆盖北上广深等地,总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 [10] - 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在今年二季度实现订单逾220万单,同比增长148%,累计订单突破1400万单 [10] - 行业参与者包括特斯拉、小鹏等车企,Momenta、文远知行等辅助智能驾驶供应商,以及Uber、滴滴等出行运营平台,均投入重金 [10] 公司竞争优势与挑战 - 哈啰发力Robotaxi业务的优势在于场景、用户、技术三方面,其出行生态覆盖从短途到长途的全场景,可依托现有场景实现无缝衔接 [9] - 哈啰单车注册用户超过5亿,叠加其他平台用户及支付宝导流,拥有海量潜在乘客,用户出行数据可为自动驾驶算法提供训练素材 [9] - 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资金压力和人才争夺,L4级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巨大,Waymo母公司Alphabet曾宣布投资高达50亿美元 [10] - 国内Robotaxi行业被认为将呈现超大市场规模,能够容纳多家巨头以不同合作形态共同发展,中国市场的规模与创新环境或为哈啰带来新的可能性 [11]
游船启航,应该被再次认识的哈啰
36氪· 2025-09-15 19:05
公司业务转型与品牌重塑 - 公司从共享单车业务起步 现已扩展至全域出行场景 包括单车 电单车 顺风车和租车业务 [4][10] - 顺风车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累计认证车主超3300万 租车业务覆盖680多个城市和10万多个服务网点 车辆供给超30万辆 [10] - 公司通过"哈啰假日狂欢节"等活动强化"长途出游用哈啰"的用户心智 推动品牌从功能型工具向生活方式品牌转型 [10][15][20] 业务场景与运营数据 - 构建全域出行矩阵:即时短途(单车 电单车)和中长途(顺风车 租车)场景全覆盖 [10] - 2024年假日狂欢节投入显著资源:顺风车投入1亿元激励金 租电动车业务提供1000万专项补贴 [10] - 借助节日高峰验证业务承接能力 嵌入"假期+出行+文旅"三重消费场景 [13] 市场定位与战略布局 - 公司定位从"共享单车延伸"转变为"场景连接器" 连接文旅与出行场景 [10][15] - 布局Robotaxi领域:2023年9月发布首款前装量产车型HR1 计划2026年量产 2027年部署超5万辆 [16] - 与阿里云 禾赛 地平线等技术企业合作 形成从技术到量产的全链条协同 [16] 品牌营销与用户触达 - 通过艺术装置(如重庆江岸"哈啰号")和游船互动体验(云朵互动屏)提升品牌情感化表达 [3][7] - 开展多领域跨界合作:与LOEWE推出金色单车 与NBA联动体育文化 打造Hello100骑行赛事社群 [22] - 品牌主张"和祖国大好河山说哈啰"强调情感连接 推动用户关系从"使用工具"转向"共享体验" [20][22]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2024年国内居民出游56.2亿人次 同比增长14.8% 旅游总花费5.8万亿元 同比增长17.1% [13] - 假日经济成为全年最确定消费高点 文旅消费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13] - 互联网造节模式从单纯折扣营销转向与具体消费场景深度结合 [13]
游船启航,应该被再次认识的哈啰
36氪· 2025-09-15 19:04
公司业务转型与扩展 - 公司从共享单车业务起步 现已扩展至顺风车、租车、电动车租赁等多元化出行服务 构建全域出行场景矩阵[3][7] - 顺风车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累计认证车主超3300万[7] - 租车业务自2021年上线 覆盖680多个城市和10万多个服务网点 车辆供给超30万[7] - 公司通过"假日狂欢节"活动嵌入"假期+出行+文旅"三重场景 投入1亿元顺风车激励金和1000万电动车专项补贴[7] 品牌战略升级 - 公司品牌形象从"共享单车延伸"转变为生活方式导向 通过跨界合作强化情感连接[10][14] - 与LOEWE推出金色单车 与NBA联动 独立打造Hello100骑行赛事 将出行转化为时尚、体育和社群体验[14] - "和祖国大好河山说哈啰"口号强调情感表达 推动品牌关系从"使用工具"转向"共享体验"[11][14] 技术布局与未来规划 - 公司发布首款前装量产自动驾驶车型HR1 计划2026年量产 2027年部署超5万辆[10] - 依托现有两轮与四轮业务的运营能力、用户数据及场景 为Robotaxi业务积累基础[10] - 与阿里云、禾赛、地平线等技术企业合作 形成从技术到量产的全链条协同[10] 行业背景与市场策略 - 假日经济需求强劲 2024年国内居民出游56.2亿人次(同比增14.8%) 旅游总花费5.8万亿元(同比增17.1%)[8] - 公司通过造节活动抓住流量与需求节点 区别于传统互联网造节的折扣噱头模式[8] - 业务布局覆盖即时短途(单车/电单车)到中长途(顺风车/租车) 成为"场景连接器"[7]
万元幼犬被哈啰顺风车司机“甩”在派出所 平台客服缺位
犀牛财经· 2025-08-19 16:34
宠物运送服务事件 - 消费者通过平台宠物运送服务托运价值1.2万元猎狐梗幼犬 被司机跨省遗弃至派出所门口[2] - 犬只因滞留受凉产生1200元治疗费用 事发三个月后平台未给出赔偿方案[2] - 用户已向监管部门递交投诉材料[2] 平台安全管理问题 - 平台曾因驾驶员使用政策不允许的营运车辆注册引发重大交通事故[2] - 广州哈啰顺风车追尾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2] - 平台在驾驶员注册接入及信息审核环节存在重大漏洞[2] 运营体系改进需求 - 平台需加强制度刚性执行与责任链条压实[2] - 用户权益保障机制亟待完善[2] - 重拾公众信任需实施彻底整改而非公关话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