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理财季度盘点②丨三季度近三千款产品到期,短期限固收性价比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6:22
到期产品中短期限占主力,头部机构到期数量领先 2025 年三季度,全市场32家理财公司合计有2947款封闭式公募理财产品到期(按登记编码核算)。从 产品类型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绝对主导,到期数量达2828只;混合类产品到期118只;商品及金 融衍生品类产品到期数量最少,仅1只。 分机构来看,兴银理财到期公募产品数量超200只位列第一,恒丰理财和中银理财到期产品数量也超150 只。浙银理财在2025年上半年无产品到期,三季度有5只产品到期。 从投资周期维度观察,中短期限产品成为三季度到期主力。其中,6—12 个月期限到期产品数量最多, 达984只,占比74.4%;3—6个月期限产品次之,到期数量为805只,占比 60.9%;1—2年期限到期产品 有208只,占比29.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年以上长期限产品到期数量极少,仅8只,占比仅 0.6%。 为2.98%和2.35%。 到期产品中固收类短期限性价比高,混合类到期收益整体跑输固收 由于固定数值报价型产品和区间报价型产品数量较多,课题组主要对上述两类产品的达标率和到期收益 水平进行分析。在剔除了因信息披露不达标导致无法计算到期年化收益率的样本后,课题 ...
低利率时代的理财AB面:规模增长与收益下行
中国证券报· 2025-10-28 05:03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创32.13万亿元新高同比增长9.42%较今年6月末增加1.46万亿元 [1] - 固定收益类产品是规模增长主力存续规模达31.2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7.14%较6月末增加1.4万亿元 [1]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0.83万亿元较6月末增加0.06万亿元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与6月末基本持平 [1] 理财产品收益表现 - 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其中一至三季度单季收益分别为2060亿元1836亿元1792亿元 [2] - 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降低固收类理财产品长期收益率中枢预计将继续下降 [1][2] 产品趋势与市场展望 - 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固收+"理财产品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成为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引擎预计全年规模增量将超1.4万亿元 [1][2] - 随着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大规模到期及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理财产品配置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预计10月银行理财规模增量将突破1万亿元 [2] 理财资产配置动向 - 银行理财三季度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旨在为临近尾声的理财产品估值整改筑牢安全垫 [2] - 银行理财对公募基金的配置比例有所下降若基金赎回费新规落地其流动性管理需求或向ETF及基金专户转移 [2] 理财公司市场格局 - 截至三季度末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比例达91.13%较6月末增加1.52个百分点 [3] - 在银行理财牌照惜发背景下银行申设理财公司积极性出现分化部分银行动力减弱而另一些银行如四川地区几家银行正积极推进联合申请 [3] - 多家中小银行积极转向代销2025年9月全市场有583家机构跨行代销理财公司产品较去年同期增加35家 [3]
银行理财三季度规模破32万亿 行业竞合中探路“收益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1:20
行业规模与格局 -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步攀升至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2% [1] - 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4.39万只,同比增加10.01% [1] - 理财公司主导地位巩固,存续规模29.2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6%,占全市场规模比重高达91.13% [1] 产品结构与资产配置 - 固定收益类产品为绝对主流,存续规模31.21万亿元,占比97.14% [2] - 资产投向以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为主,占比分别为40.4%、27.5%、13.1% [2] - 行业杠杆率降至106.65%,较去年同期减少0.84个百分点,风险管控成效明显 [2] 服务实体经济与战略 - 银行理财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2] - 三季度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77只,募集资金超200亿元,存续规模近3000亿元 [2] - 专精特新、乡村振兴等特色主题产品存续超200只,规模超1000亿元 [2] 投资者收益与参与度 - 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其中三季度单季收益1792亿元 [3]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9亿个,同比增长12.70% [3] 行业面临的挑战 - 大资管行业进入全面竞合时代,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AUM均超30万亿元 [3] - 面临“低利率、高波动、资产荒”环境下的配置范式变革,产品净值对利率变动敏感度显著上升 [3] - 居民财富再配置中面临差异化定位考验,实现“绝对收益”目标的难度大幅提升 [4] - “净值化3.0”时代业绩稳定性要求升级,资产驱动的模式已无法实现稳健低波 [4] 未来转型方向 - 需构建符合客户风险收益需求的工厂化、工业化管理体系 [5] - 将“模糊的投资艺术”转化为“精准的工程图纸”,通过“点阵图”等方式发挥集中研讨、分散决策的效果 [6] - 将“手工作坊式操作”升级为“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建立“统一视图组合管”和“动态回撤预警管理”流程体系 [6] - 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多策略体系,通过投资经理画像和业绩归因分析赋能投资经理,推动策略迭代升级 [7]
前三季度这类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收5689亿元!你赚到了吗?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17:58
市场总体规模与参与者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产品4.39万只,同比增加10.01%,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加9.42% [1][2] - 2025年三季度,全国共有109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0.89万只,累计募集资金20.15万亿元 [2]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9亿人,同比增长12.70% [1][4] 产品类型结构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31.2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7.14%,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0.05个百分点 [3]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83万亿元,占比2.58%,较去年同期增加0.03个百分点 [3] - 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3] 投资收益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 [4] - 2025年三季度单季,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其中银行机构创造收益283亿元,理财公司创造收益1509亿元 [4] 资产配置情况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4.33万亿元,同比增长8.53% [5] - 理财产品杠杆率为106.65%,较去年同期减少0.84个百分点 [5] - 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的余额分别为13.86万亿元、9.45万亿元、4.50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0.4%、27.5%、13.1% [5] 服务实体经济与主题产品发展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6] - 2025年三季度,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77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00亿元,三季度末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近3000亿元 [6] - 2025年三季度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绿色低碳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 [6]
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站上30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4 07:14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 [2] - 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 [2][4]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 [4] 产品结构与运作模式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9.81万亿元占比达97.2%较年初减少0.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0.32个百分点 [3]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7万亿元占比2.51%较年初增加0.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0.22个百分点 [3] - 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4.82万亿元占比80.93%较年初增加0.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1.06个百分点 [3] -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6.4万亿元占开放式产品规模25.79%较年初减少4.3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7.09个百分点 [3] 个人养老金理财发展 - 开立个人养老金理财账户的投资者超143.9万人较年初增长46.2% [2] -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普通份额累计购买余额达1103.6亿元 [2] 收益表现与机构贡献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 [2][5] - 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99亿元银行理财子公司累计创造收益3297亿元 [5] 市场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促使投资者转向风险相对较低且回报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 [4] - 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意识提升推动多元化投资需求银行理财因透明度高和监管严格优势脱颖而出 [5] - 银行业创新产品结构增加浮动收益类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 [5]
银行理财规模重回30万亿!1.36亿投资者创收3896亿元,增长14.18%
搜狐财经· 2025-07-31 08:2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8%,同比增长7.53%,重新站上30万亿元关口 [1] - 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 [1] - 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1] 产品结构特征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29.81万亿元,占比97.20%,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3] - 混合类产品规模0.77万亿元,占比2.51%,较年初增加0.07个百分点 [3] - 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3] - 风险等级为中低及以下产品占比95.89%,四级(中高)及以上产品规模仅0.1万亿元,占比0.32% [3] - 开放式理财产品规模24.82万亿元,占比80.93%,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6.40万亿元,占开放式产品25.79%,较年初减少4.38个百分点 [3] - 封闭式理财产品中1年以上产品占比72.86%,较年初增加5.71个百分点 [3] 养老理财发展 - 个人养老金理财账户投资者超143.9万人,较年初增长46.2% [4] -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购买余额达1103.6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超3.4% [4] - 上半年3家理财公司新发行5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已有6家理财公司推出35只产品,管理规模超151.6亿元 [4] - 工银理财管理规模超千亿元,贝莱德建信理财作为唯一"双资质"合资理财公司已推出多款产品 [4] - 产品以低波动、低风险资产配置为主,投资周期通常5年或更长,政策层面提供税收递延优惠 [4] -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支持机构接入行业信息平台,推动业务规范发展 [4]
规模低至0!华夏理财成立大量“迷你”产品丨机警理财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1:22
市场回顾 - 债市小幅上涨,短债表现优于长债,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6月20日DR007加权均价为1.49%,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4% [2] - A股主要指数收跌,沪深300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周跌幅分别为0.45%、0.51%和1.16%,银行、通信、电子板块周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22日,理财公司共有24,272只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其中143只累计净值低于1,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为0.59% [3] - 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51.28%和6.68%,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为0.17%,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破净率为0 [3] - 2~3年期限和1~2年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破净率稍高,分别为0.35%和0.32% [3] 新发情况 - 32家理财公司上周合计发行543只理财产品,华夏理财发行量达95只,其余公司单周发行数量均低于40只 [4] - 新发产品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为主,混合类产品发行11只占比2%,权益类产品新发1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新发2只 [4] - 2年以内期限产品定价持续下移,1~3个月期限产品定价降低0.16个百分点,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回升至2.79% [4] 重点关注 - 华夏理财上周发行95只产品,其中46只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多数产品募集规模较低,部分产品募集规模为0或1500元 [5] - 小规模产品可能通过冲高业绩吸引投资者,但后续收益率可能下滑,监管希望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更稳定 [5] 收益情况 - 除权益类外,其他类别人民币公募理财录得正收益,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62% [6][7] - 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0071%、-0.3781%、0.0492% [6][7] - 2~3年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近一周净值增长率均值最高为0.0706%,1个月以内期限产品最低为0.0561% [7] - 上周3.32%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收益为负,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负收益比例分别为2.04%、24.08%、72.97%和0% [7] 行业热点 - 光大理财成为首家以A类投资者身份直接参与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成功入围山东信通电子IPO有效报价 [8] - 这一突破为银行理财开辟新投资路径,未来更多理财子公司可能升级投研体系并加入打新行列 [8]
银行理财稳健前行结构优化
经济日报· 2025-05-09 05:46
行业规模与发展 - 2025年一季度银行理财行业存续规模达2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41% [1]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5.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06%,占行业总规模近九成 [1] - 理财产品累计创造收益2060亿元,投资者数量达1.26亿个 [1][4] - 预计2025年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望突破30万亿元 [3] 产品结构与运作模式 - 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3.62万亿元,占比81.06%;封闭式产品5.52万亿元,占比18.94% [2]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28.33万亿元,占绝对主导地位 [2] - 混合类产品0.72万亿元,权益类0.08万亿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0.01万亿元 [2] - 专业化经营是未来方向,理财子公司具备更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和灵活机制 [1] 投资者与收益 - 理财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2025年一季度累计创造收益2060亿元 [4] - 理财公司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40亿元,银行机构创造320亿元 [4] - 理财产品超额收益优势凸显,吸引力增强 [3] - 投资者基数扩大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 [4] 代销业务与监管 - 30家理财公司打通其他银行代销渠道,合作代销机构达575家,同比增加80家 [7] - 代销业务能覆盖更广投资者群体,突破自有渠道局限 [7] - 《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10月施行,强化代销业务规范性 [8] - 新规明确银行、理财公司及第三方机构责任义务,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 [8] 未来发展方向 - 需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市场环境,推动产品创新 [3] - 应提供个性化、分层次理财产品和资产配置建议,丰富多元化产品供给 [5] -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AI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流程 [5] - 加强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教育,推广绿色、ESG等责任投资理念 [5] - 需平衡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提升专业研判和资产配置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