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渝农商理财迎新副总裁,近年净利润经历“腰斩”后回升
南方都市报· 2025-11-06 21:01
公司人事与管理层 - 重庆金融监管局核准谭迪担任渝农商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要求其自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正式到任 [1] - 渝农商理财现任董事长为李思豆,总裁为张菲,除独立董事邓纲外,公司现任董事、董事长、总裁均自2020年6月29日公司开业任职至今,管理层相对稳定 [2] 公司财务业绩与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渝农商理财产品规模为1635.61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257.48亿元,产品规模历经3年再创历史新高,但在全国3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25位 [2] - 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1.7亿元,同比下降52.51%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8.26%至1.77亿元,业绩随产品规模回升而回暖 [3] - 2022年6月末公司产品规模达到阶段性高点1463.32亿元,此后一度滑落至2023年末的1205.11亿元,跌幅达17.65% [3] 公司产品结构与行业挑战 - 截至2025年6月末,渝农商理财存续理财产品807只,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截至2025年9月,公司仅成立一只混合型产品,也是其唯一一只风险等级为R3及以上的产品 [4] - 公司产品风险等级分布为R2(中低风险)产品占比达97.7%,R1(低风险)产品占比约2.2% [4] - 低利率环境下,理财行业普遍意识到仅靠固收类资产为主做高、做稳收益难度极大,多资产、多策略成为资管行业大势所趋 [4] - 理财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截至2025年6月末已有近半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超万亿元 [4] - 公司管理层指出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呈现新趋势,包括对稳健回报追求增加、期望个性化定制化投资策略、需求向专业化多元化综合化发展 [4] - 面对激烈竞争,公司需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丰富产品供给,形成全品类、多策略产品体系 [4]
三季度近三千款产品到期,短期限固收性价比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6:26
产品到期概况 - 2025年三季度全市场32家理财公司共有2947款封闭式公募理财产品到期 [1] - 固定收益类产品到期数量达2828只,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1] - 混合类产品到期118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到期数量最少,仅1只 [1] 机构到期分布 - 兴银理财到期公募产品数量超200只位列第一 [1] - 恒丰理财和中银理财到期产品数量也超150只 [1] - 浙银理财在2025年上半年无产品到期,三季度有5只产品到期 [1] 产品期限结构 - 6—12个月期限到期产品数量最多,达984只,占比74.4% [3] - 3—6个月期限产品次之,到期数量为805只,占比60.9% [3] - 1—2年期限到期产品有208只,占比29.6% [3] - 3年以上长期限产品到期数量极少,仅8只,占比仅0.6% [3] 产品业绩达标率 - 到期产品综合业绩基准中枢达标率为41.11%,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为74.11% [5] - 固定收益类公募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75.83%,业绩中枢达标率为42.28% [6] - 混合类产品到期业绩中枢达标率为12.61%,下限达标率为32.76% [7] 固定收益类产品表现 - 1—3个月期限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最高,为94.07% [6] - 1月以内期限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89.06% [6] - 3—6个月期限产品达标率为87.47% [6] - 2—3年期限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28.29% [6] - 3年以上期限到期的7只封闭式产品无一达标 [6] - 固定收益类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为2.63% [6] - 3年以上期限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算术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1% [6] - 1—3个月期限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2.97% [6] - 1—2年期限产品算术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94% [6] 混合类产品表现 - 混合类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为2.59%,跑输固定收益类产品 [7] - 3年以上期限产品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48% [7] - 3—6个月期限和6—12个月期限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均值分别为2.98%和2.35% [7] - 3—6个月期限的混合类产品到期收益100%达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 [7] - 1—2年期限产品和3年以上期限产品业绩中枢达标率为0% [7]
理财季度盘点②丨三季度近三千款产品到期,短期限固收性价比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6:22
到期产品概况 - 2025年三季度全市场32家理财公司共有2947款封闭式公募理财产品到期 [1] - 固定收益类产品到期数量达2828只,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1] - 混合类产品到期118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到期数量最少,仅1只 [1] 机构到期分布 - 兴银理财到期公募产品数量超200只位列第一 [1] - 恒丰理财和中银理财到期产品数量也超150只 [1] - 浙银理财在三季度有5只产品到期 [1] 产品期限结构 - 6—12个月期限到期产品数量最多,达984只,占比74.4% [3] - 3—6个月期限产品到期数量为805只,占比60.9% [3] - 1—2年期限到期产品有208只,占比29.6% [3] - 3年以上长期限产品到期数量极少,仅8只,占比仅0.6% [3] 产品业绩达标率 - 到期产品综合业绩基准中枢达标率为41.11%,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为74.11% [6] - 固定收益类公募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75.83%,业绩中枢达标率为42.28% [7] - 1—3个月期限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最高,为94.07% [7] - 2—3年期限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28.29%,3年以上期限产品无一达标 [7] 产品收益表现 - 固定收益类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为2.63% [7] - 3年以上期限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为3.1% [7] - 1—3个月期限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为2.97% [7] - 混合类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为2.59%,跑输固定收益类产品 [8] - 3年以上期限混合类产品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48% [8]
低利率时代的理财AB面:规模增长与收益下行
中国证券报· 2025-10-28 05:03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创32.13万亿元新高同比增长9.42%较今年6月末增加1.46万亿元 [1] - 固定收益类产品是规模增长主力存续规模达31.2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7.14%较6月末增加1.4万亿元 [1]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0.83万亿元较6月末增加0.06万亿元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与6月末基本持平 [1] 理财产品收益表现 - 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其中一至三季度单季收益分别为2060亿元1836亿元1792亿元 [2] - 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降低固收类理财产品长期收益率中枢预计将继续下降 [1][2] 产品趋势与市场展望 - 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固收+"理财产品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成为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引擎预计全年规模增量将超1.4万亿元 [1][2] - 随着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大规模到期及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理财产品配置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预计10月银行理财规模增量将突破1万亿元 [2] 理财资产配置动向 - 银行理财三季度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旨在为临近尾声的理财产品估值整改筑牢安全垫 [2] - 银行理财对公募基金的配置比例有所下降若基金赎回费新规落地其流动性管理需求或向ETF及基金专户转移 [2] 理财公司市场格局 - 截至三季度末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比例达91.13%较6月末增加1.52个百分点 [3] - 在银行理财牌照惜发背景下银行申设理财公司积极性出现分化部分银行动力减弱而另一些银行如四川地区几家银行正积极推进联合申请 [3] - 多家中小银行积极转向代销2025年9月全市场有583家机构跨行代销理财公司产品较去年同期增加35家 [3]
银行理财三季度规模破32万亿 行业竞合中探路“收益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1:20
行业规模与格局 -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步攀升至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2% [1] - 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4.39万只,同比增加10.01% [1] - 理财公司主导地位巩固,存续规模29.2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6%,占全市场规模比重高达91.13% [1] 产品结构与资产配置 - 固定收益类产品为绝对主流,存续规模31.21万亿元,占比97.14% [2] - 资产投向以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为主,占比分别为40.4%、27.5%、13.1% [2] - 行业杠杆率降至106.65%,较去年同期减少0.84个百分点,风险管控成效明显 [2] 服务实体经济与战略 - 银行理财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2] - 三季度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77只,募集资金超200亿元,存续规模近3000亿元 [2] - 专精特新、乡村振兴等特色主题产品存续超200只,规模超1000亿元 [2] 投资者收益与参与度 - 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其中三季度单季收益1792亿元 [3]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9亿个,同比增长12.70% [3] 行业面临的挑战 - 大资管行业进入全面竞合时代,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AUM均超30万亿元 [3] - 面临“低利率、高波动、资产荒”环境下的配置范式变革,产品净值对利率变动敏感度显著上升 [3] - 居民财富再配置中面临差异化定位考验,实现“绝对收益”目标的难度大幅提升 [4] - “净值化3.0”时代业绩稳定性要求升级,资产驱动的模式已无法实现稳健低波 [4] 未来转型方向 - 需构建符合客户风险收益需求的工厂化、工业化管理体系 [5] - 将“模糊的投资艺术”转化为“精准的工程图纸”,通过“点阵图”等方式发挥集中研讨、分散决策的效果 [6] - 将“手工作坊式操作”升级为“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建立“统一视图组合管”和“动态回撤预警管理”流程体系 [6] - 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多策略体系,通过投资经理画像和业绩归因分析赋能投资经理,推动策略迭代升级 [7]
前三季度这类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收5689亿元!你赚到了吗?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17:58
市场总体规模与参与者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产品4.39万只,同比增加10.01%,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加9.42% [1][2] - 2025年三季度,全国共有109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0.89万只,累计募集资金20.15万亿元 [2]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9亿人,同比增长12.70% [1][4] 产品类型结构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31.2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7.14%,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0.05个百分点 [3]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83万亿元,占比2.58%,较去年同期增加0.03个百分点 [3] - 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3] 投资收益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 [4] - 2025年三季度单季,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其中银行机构创造收益283亿元,理财公司创造收益1509亿元 [4] 资产配置情况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4.33万亿元,同比增长8.53% [5] - 理财产品杠杆率为106.65%,较去年同期减少0.84个百分点 [5] - 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的余额分别为13.86万亿元、9.45万亿元、4.50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0.4%、27.5%、13.1% [5] 服务实体经济与主题产品发展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6] - 2025年三季度,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77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00亿元,三季度末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近3000亿元 [6] - 2025年三季度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绿色低碳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 [6]
权益市场回暖,理财公司密集调研
环球网· 2025-10-08 08:34
理财公司调研活动 - 前三季度共有25家理财公司参与调研,涉及个股超过1700只 [1] - 调研重点板块包括半导体、通信、医疗设备、机械制造、新能源等 [1] - 从调研公司数量看,科创板和创业板公司占比超过50%,北交所板块也占一定比例 [3] - 宁银理财和招银理财调研个股数均超过200只 [3] 理财公司投资策略 - 理财公司正采取“产品端扩容+投研端深化”的双管齐下策略把握权益市场机遇 [3] - 策略具体表现为加大含权类理财产品发行力度,并提升对上市公司的调研频次与深度 [3] - 宁银理财关注度最高的前三只个股分别来自新能源、医疗保健和新能源板块 [3] - 招银理财关注度较高的三家公司分别属于医药生物、半导体、智能制造板块 [3] 理财产品收益率表现 - 8月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为1.81%,较上月上涨1bp [3] - 8月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为1.80%,较上月下降14bp [3] - 8月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为1.82%,较上月上涨5bp [3] - 8月混合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为+6.06%,较上月上涨156bp [3]
恒立液压:拟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投资
新浪财经· 2025-08-25 19:38
公司财务决策 - 恒立液压拟使用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投资 [1] - 资金可滚动使用 但任一时点未到期理财产品总额不超过30亿元 [1] - 投资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增加公司收益 [1] 投资产品配置 - 投资方式为购买低风险、流动性好的短期理财产品 [1] - 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国债逆回购、货币型基金、信托产品和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1] 决策程序 - 该投资决策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1]
A股市场持续活跃 沪指继续创近10年新高 业内专家提醒“安全风险”
央视网· 2025-08-21 11:04
市场表现 - 三大股指低开高走午后强势拉升 上证指数涨104%报376621点创近十年新高[1] - 市场成交额连续第六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1] - 半导体产业链强劲拉升 国防军工板块持续上行 消费电子和汽车股表现抢眼 白酒股连续低位反弹[1] 资金流向 - 融资余额超2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 融资业务呈现明显升温态势[7] - 增量资金流入成为行情重要推动力量 银行权益类理财产品吸引更多投资者咨询和投入[3] 行业观点 - 居民财富结构向资本市场长期转移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企业盈利周期确定性回升 有利于市场呈现中期震荡缓升格局[3] - 含权类理财产品近期业绩亮眼主要受A股行情助推[5] 投资提示 - 融资交易本质是杠杆交易 收益放大同时风险同步放大[7] - 市场波动时投资者需承担自有资金亏损并归还借入资金与利息[9] - 含权类产品波动幅度大于固收类产品 存在本金波动风险 投资期限较长 流动性较低[5]
固收理财近一周收益回暖,两家理财公司试水线下打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8:30
市场回顾 - 债市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 DR007加权均价1.425%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9% [2] - A股主要指数收涨 中证1000指数周涨幅2.51% 上证指数涨2.11% 中证500指数涨1.78% [2] - 国防军工 有色金属 机械设备板块周涨幅居前 [2] 产品破净情况 - 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0.72% 存续公募理财产品25003只 破净产品179只 [3] - 权益类理财破净率38.1% 混合类破净率5.46% 固定收益类破净率0.4% [3] - 1-2年期限产品破净率0.9% 3年以上期限产品破净率1.12% [3] 新产品发行 - 31家理财公司上周发行443只理财产品 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量居前 [4] - 兴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各发行36只 光大理财发行32只 [4] - 新发产品以R2风险等级 封闭式净值型 固收类公募为主 混合类产品8只占比1.8% [6] - 2-3年期限产品定价上涨24个基点至2.86% 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下滑36个基点至2.15% [6] 产品收益表现 - 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0.0718% 混合类0.091% 权益类0.8529% [8] - 3年以上期限固收产品净值增长率均值最高达0.1075% 1个月以内期限最低为0.0579% [8] - 人民币现金类公募理财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364% 美元类3.91% 澳元类2.83% [12] - 近一周负收益产品占比5.19% 固收类负收益占比4.02% 混合类23.3% 权益类33.33% [12] - 2-3年期限负收益产品占比最高达7.91% 1个月以内期限最低为0.66% [12] 行业动态 - 线下打新开闸近半年仅2家理财子公司尝试 光大理财和宁银理财参与 [14] - 宁银理财多只产品入围申购 两只产品各获配6557股新股 初步获配4.3万元 [14] - 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69家城农商行资管规模13527.49亿元 较2024年底压降7.75% [15] - 36家城农商行理财产品规模下降幅度超10% 42家压降超过5% [15] - 城商行理财子规模显著增长 宁银理财规模超6000亿元 较年初增长25%以上 [16] - 部分国有行理财子规模撤退 工银理财下滑约1800亿 农银理财降2200亿 建信理财降2000亿以上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