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

搜索文档
【县(市、区)政协】昌宁县政协:把消费帮扶作为一种习惯
搜狐财经· 2025-09-30 20:52
此次县政协干部职工消费帮扶金额达4.83万元,其中通过"832"平台集中采购各类产品1.5万元,干部职工到邑林村集市采购大米、猪牛羊肉、土鸡等农产 品3.33万元。 供稿:昌宁县政协 聂晓东 9月25日,昌宁县卡斯镇邑林村委会根据县政协的农特产品采购清单,组织农户根据家庭实际和出售意愿,在邑林村开设小集市,县政协全体干部职工纷 纷到小集市采购各类农特产品,有邑林村组织农户种植的大米,有各家各户养殖的鸡鸭,也有坚果、核桃等经济林果。这样热闹的小集市已经开设了4个 年头,县政协的干部职工已经把消费帮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 近年来,昌宁县政协持续深化消费帮扶行动,把消费帮扶作为助农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组织引导县政协机关干部职工根据个人所需积极采购农特产品, 通过"以买代帮、以销促产"的方式助力卡斯镇邑林村农户增收。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上,昌宁县政协从促进就业相关履职工作中深入总结经验,为县委、 县政府建言献策,组织政协委员中的企业负责人,为乡镇和企业牵线搭桥,助力全县"招小商、促增收"工作,不断依托自身的平台优势,积极探索实践, 助力更多群众增收。 ...
破除海拔高、耕地少、交通差等农业发展制约要素 甘孜兴农事 高原绘“丰”景
四川日报· 2025-09-18 14:42
近日,甘孜县的青稞进入收割期,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摄 正值苹果成熟期,丹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高级农艺师刘新丽忙着为丹巴"美人脆"苹果测产:"今年'美人 脆'丰收,预计产量有280多万斤。"在甘孜县,青稞收割也在紧张进行。今年,该县青稞总产量预计达27800余 吨,较去年增长4.9%。 地处高原的甘孜州,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土地资源稀缺,全州耕地面积仅131.33万亩;平均海拔超3500 米,高寒气候限制作物生长周期;交通条件差,运输成本高,本地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 破除农业发展制约要素,近年来,甘孜州积极探索农业特色发展路径,在高原上绘出越来越多丰收图景。 A 高效轮作 让冬闲田变四季田 近日,道孚县八美镇一块试验田交出测产"成绩单":冬播小麦品种"川麦93"亩产626.91公斤,冬播青稞品 种"康冬糯22583"亩产396公斤,均创全州小麦和青稞亩产的历史新高。这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甘孜 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历时五年攻关所取得的成效。 "因为高原冬季气候极端寒冷,甘孜州海拔2800米以上的田地在冬季普遍闲置。"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 人员雷高告诉记者,"冬闲田"产出效益低,单 ...
“爱心货车”,把农产品送出山
人民日报· 2025-09-11 06:13
消费帮扶模式 - 江西铜鼓县三都镇西向村通过驻村工作队"爱心货车"模式将农产品运出深山销售 具体包括土鸡1320元 鸡蛋160元 大米600元等单品组合[1] - 驻村工作队启动"校村联动"消费帮扶机制 通过学校对接800多名教职工购买需求 每周五用私家车运输农产品至180公里外的南昌[1] - 该模式运行4年多来累计实现近千万元农产品销售 显著提升村民收入水平[2] 农产品产销数据 - 村民陈春生种植30多亩翠冠梨和秋月梨 年产量达2.5万公斤 其中工作队年销售2万多斤 秋月梨单价达到8元/斤[1] - 除水果外 销售品类延伸至土猪 鸡鸭和黑山羊等养殖产品 形成多元化农产品供应体系[1] - 单次农产品运输组合销售额达2080元 体现较高单价农产品附加值[1] 乡村振兴成效 - 驻村工作队2021年7月进驻后重点解决山区物流瓶颈 通过私家车运输方式打通销货通道[1] - 消费帮扶模式使村民实现以往"不敢想"的收入水平 有效带动农户增收[1] - 农产品外销成功促使村民私家车保有量提升 村庄广场出现多辆整齐停放的私家车[1]
杭州创新推进畜牧全产业链升级
杭州日报· 2025-08-19 11:08
鸡菜共生模式 - 雌龙源村采用"鸡菜共生"项目,在70亩菜园中每亩配置10座鸡舍,每舍养鸡15只左右,形成"空中禽舍—地面菜畦"的垂直空间布局,实现资源高效循环 [3] - 基地推出"城市新农人"模式,城市居民可通过手机小程序认养鸡并关注种养过程 [3] - "鸡菜共生"作为绿色生态模式典型案例入选浙江省畜牧业创新发展"八大模式"31个实践案例 [3] 杭州畜牧业创新案例 - 杭州天厨蜜源保健品有限公司通过智养蜜蜂与精深加工并行,蜂蜜日产能达50吨,并开发蜂业旅游线路,构建完整产业链 [4] - 杭州益媛家农业有限公司引入土鸡中草药调理技术,实现土鸡规模化、品牌化转型 [4] - 其他入选案例包括淳安县"明康汇蛋鸡"智慧养殖、桐庐县"天厨蜜源"全链发展、余杭区"认养一头牛"地瓜经济等模式 [3] 杭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 杭州已发展稻田鸭150万羽、山林鸡100万羽,带动农民增收超1亿元 [4] - 禽蛋年产量超10万吨,稻鸭种养规模和禽蛋产量均居浙江省第一 [4] - 近年来围绕产能提升、设施改造、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推进畜牧全产业链升级 [4] 未来发展规划 - 杭州将围绕稳产能、优政策、强体系、促转型方向持续发展 [4] - 锚定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四个维度 [4] - 目标构建畜禽全产业链体系,培育具有杭州辨识度的畜牧产业新质生产力 [4]
抖机灵的商标增加交易成本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22:08
商标误导现象 - 商家通过注册易误解的商标(如"0"、"零添加")误导消费者,增加辨识成本,长期损害消费者信任 [1] - 调味品行业普遍使用"零添加"标识,但行业无统一定义,实际可能仅不含某种添加剂,成为营销噱头 [1] - 方便面品牌使用"多半"商标暗示加量,实际增量有限,从回馈举措演变为文字游戏,损害物美价廉形象 [1] 商标擦边行为 - 土鸡蛋、土猪等商品将"山里来的土"、"壹号土"等注册为商标,使消费者误判商品属性 [2] - 充电头、椰汁等产品将"120W"、"百分百"注册为商标,造成商品实际特性与认知偏差 [2] - 商家利用商标名称规避责任,如方便面广告与实物不符时以"产品展示"为由免责 [2] 行业信任危机 - 新兴饮料品牌宣称无糖后被检出含糖,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3] - 商品包装采用误导性表述(如"无蔗糖但含其他糖"、"零卡路里"饮料),利用消费者认知盲区促销 [3] - 部分商品(如无需防腐剂的产品)刻意标注"零添加防腐剂"作为营销手段,无实质意义但影响消费决策 [3] 市场影响机制 - 模仿知名品牌包装的擦边行为在消费能力较弱区域高发,消耗原品牌带货能力 [2] - 商标名称与品质挂钩的误导策略短期提升销量,但引发消费者失望后难以挽回损失 [2][3] - 行业通过复杂化交易信息(如混淆性商标)破坏品牌降低交易成本的原始功能 [2][3]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丨让干部回归服务本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8 09:37
基层减负成效 - 常德市纪委监委通过整治形式主义,显著减少基层干部会议和行政负担,村支书王滔参会次数从2023年4月的23次降至今年同期的3次 [2][3] - 推动出台《村级组织工作事项取消清单》,累计取消62项村级工作事项,市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从95项压减至27项 [3] - 纪委监委查处形式主义问题200起,党纪政务处分230人,并精简工作群、拆除不规范标牌 [4] 农村电商发展 - 天坪村直播账号粉丝近12万,去年为村民创收超480万元,今年前5个月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214% [2][4] - 减负后组建的青年直播团队4万公斤高山土豆一月售罄,腊肉专场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3] - 村集体收入从不足5万元跃至2024年的15万元,1100余户村民受益 [4] 干部工作转型 - 村干部从填表格、迎检查转向实际服务,王滔实现带领村民通过网络推销农产品的愿望 [2][3] - 纪委监委通过"乡村夜话"等平台收集问题,建立台账督促整改,推动干部回归服务本位 [2][4] - 督查方式改为"无扰督查",直接针对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
海南三亚直播电商为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06:22
行业发展现状 - 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女性从业者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和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1] - 海南省三亚网络直播行业协会成立妇女委员会,通过资源整合、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多维举措赋能女性在直播电商等领域就业创业 [1] - 累计培训女性学员1000余人次,孵化创业账号100余个,助农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1] 培训与赋能体系 - 打造"巾帼电商创业就业之家",构建"培训+实践+资源"全链条赋能体系 [1] - 联合三亚学院开设直播运营、技能培训等系统课程10期,首创"5天集训+10天陪跑"培育模式 [1] - 行业协会整合创业园区、供应链企业资源300家,举办政企交流会20余场,提供从场地、货源到商业合作的全方位支持 [1] 项目创新与成果 - 直播电商培训项目突破传统局限,打造"学用一体"闭环服务,深度对接本土产业如黎锦手工艺品、热带农产品等特色资源 [2] - 构建"政企校社"四方协同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巾帼电商生态圈,实现"培训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 [2] - 三亚市吉阳区罗蓬村妇联主席谭林果通过直播卖土鸡助力村民致富,带动数百名妇女开启网络直播创业就业 [2] 社会影响与合作 - 行业协会开展70余场直播助农、拥军优属等活动,助力销售农产品10万公斤 [2] - 64家企事业单位与协会建立深度合作,共同拓宽妇女创业就业道路 [2] - 实施"军嫂扶持计划",为3名军属提供专业培训和供应链支持,助力其转型电商领域 [3] 区域拓展与专项支持 - 通过"一村一电"项目在吉阳区、海棠区开展电商培训,帮助20余名农村妇女掌握直播技能,累计增收10余万元 [3] - 联合高校打造女大学生实践平台,提供27场职业规划指导及短视频创作、账号运营实训 [3] - 构建"培训-实践-就业"全链条扶持体系,帮助农村妇女、军属及女大学生提升技能并实现就业创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