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液化装置

搜索文档
中泰股份(300435):深冷技术专家 设备出海+气体运营打开成长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7-06 18:3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国内深冷技术领域领先企业,实现"设备制造+气体运营"双轮驱动发展 [1] - 设备制造板块核心产品包括天然气液化装置、大型空分装置等成套装置及板翅式换热器等零部件,板翅式换热器已出口至53个国家和地区 [1] - 气体运营业务通过对外投资模式开展天然气、工业气体、稀有气体销售,氦制冷剂已成功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材料等高尖端领域 [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0年后原油价格反弹并维持高位,煤化工等行业经济性提升,2025年前5月国内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8.8% [2] - 随着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加深及经济性提升,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需求有望长期稳定向上 [2] 设备业务表现 - 2024年新签订单约18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海外订单约6亿元,在手订单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达24.6亿元 [2] - 2024年底换热器主要设备正式投入使用,适配项目大型化需求,保障订单交付能力 [2] 气体运营布局 - 2024年燃气业务受成本上行及需求承压影响出现调整,预计后续将保持稳定运营 [3] - 工业气体和稀有气体业务逐步达产,2024年与韩国Posco Holdings成立合资公司实现首次设备+运营同步出海 [3] - 工业气体运营利润率水平优秀,预计将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32.3亿元(+18.8%)、38.6亿元(+19.7%)、47.2亿元(+22.2%) [4]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亿元(+616.3%)、5.1亿元(+25.8%)、6.3亿元(+24.0%) [4]
中泰股份(300435):深度研究报告:深冷技术专家,设备出海+气体运营打开成长空间
华创证券· 2025-07-06 17: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中泰股份“强推”评级 [1][1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泰股份是国内深冷装备领先企业,实现“装备制造 + 投资运营”双擎驱动,海外订单高速增长,随着订单交付能力提升业绩有望高增 [6][113]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32.3、38.6、47.2 亿元,同比增长 18.8%、19.7%、2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5.1、6.3 亿元,同比增长 616.3%、25.8%、24.0%;EPS 分别为 1.0、1.3、1.6 元 [2][6][113]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 2025 年 20 倍 PE,对应目标价 20.9 元,股价较当前有约 39%的空间 [2][6][1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装备制造 + 气体运营”双轮驱动,出海打开成长空间 - 依托深冷技术,由高端制造走向全面出海 - 以深冷技术为核心,延伸气体运营实现“双轮驱动”,板翅式换热器出口 53 个国家和地区,2019 年收购山东中邑确立双引擎模式 [13] - 主业向上,海外拓展成新增长点,截至 2025 年 3 月底海外订单占比超 30%,2023 年与韩国浦项制铁成立合资企业实现“设备出海 + 财务投资” [14] - 核心股东股权结构稳定,下属多个重要子公司 [17] - 深冷技术业务占比修复,运营业务多元化,2024 年设备业务收入 11.57 亿元,同比增长 13.7%,工业气体运营业务收入占比达 5.8% [18] - 装备制造业务稳步增长,运营板块多元化延伸 - 设备业务向上,燃气板块影响收窄,2024 年营业收入 27.17 亿元,同比下降 10.86%,归母净利润 - 0.78 亿元,2025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1.00 亿,同比上升 42.83% [20][22] - 业务结构使毛利率承压,净利率领先,2018 - 2024 年销售毛利率由 25.43%降至 18.96%,2025 年一季度提升至 25.60%,销售净利率提升至 14.06% [25] - 2025 年一季度管理费用率下降,2024 年 ROE 及 ROA 受燃气业务影响,周转率下降,现金流较好,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偿债能力稳健 [30][33][34] 国内深冷技术领先企业,产能释放装备出口持续发力 - 深冷技术在能源石化行业有重要应用,技术难度大壁垒较高 - 深冷技术是流程工业重要工艺,下游应用广泛,核心原理是将原料气降温至 - 100°C 以下实现液化或分离 [40] - 新型煤化工经济性凸显,深冷装备需求大,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符合环保要求,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能与规划有差距,煤价走低、产成品价格稳定使新型煤化工经济性凸显 [45][51][54] - 液化天然气清洁高效,深冷设备不可或缺,国内产量增长,天然气液化是产业链重要一环,未来需更多深冷液化装备 [65][66] - 空分设备下游需求广阔,前景可期,冶金和化工是主要下游,呈现多元化趋势,国内技术成熟,中泰股份等进步快 [67][69][71] - 公司在手订单高速增长,产能瓶颈打开 - 设备订单增长,海外亮眼,2020 - 2024 年设备业务收入 CAGR 达 26.0%,2024 年新签订单 18 亿元,海外 6 亿元,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在手订单 24.6 亿元 [76] - 新产能投放,核心设备领先,2024 年底大型真空钎焊炉投入使用,适配项目大型化需求 [79] - 核心产品领先,业绩丰硕,板翅式换热器国内领先,绕管式换热器可应用于海上浮式 LNG 等,各领域均有成熟业绩 [80] - 设备制造业务利润率高于友商,海外订单交付将提升盈利能力 [81] 气体运营渐入佳境,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天然气需求广泛,输配环节进入门槛较高 - 国内需求依赖进口,开发和储运有望扩张,2024 年进口液化天然气是国内产量的 3.1 倍 [87] - 输配环节准入门槛高,具有区域垄断特点 [90] - 燃气运营有望筑底,工业气体稳步拓展 - 全资收购中邑燃气优势互补,政策调整短期承压,2018 年收购,二者业务模式互补,2024 年燃气业务收入利润下滑,计提商誉减值 3.2 亿元 [91][92][100] - 依托装备优势切入工业气体运营,实现装备运营同步出海,2021 年进入大宗气体运营领域,2023 年投产,2023 年与韩国浦项制铁合作项目进入设备设计等阶段 [101][104] - 充分发挥深冷技术优势,前瞻性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在氢能领域多环节有技术储备与示范应用,计划形成“制氢 - 储运 - 加氢”产业闭环 [10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 - 深冷技术业务:假设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30.0%、25.0%、25.0%,收入分别为 15.04、18.80、23.50 亿元 [109] - 燃气运营业务:假设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10.0%、15.0%、20.0%,收入分别为 15.40、17.71、21.26 亿元 [109] - 气体运营业务:假设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均为 15.0%,收入分别为 1.82、2.09、2.41 亿元 [110] - 营业收入:预计 2025 - 2027 年分别为 32.28、38.63、47.20 亿元,增速分别为 18.83%、19.68%、22.18% [110] - 毛利率:假设 2025 - 2027 年深冷技术毛利率分别为 35.00%、36.00%、36.50%,运营类业务毛利率分别维持 10.0%、20.0%,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2.24%、23.23%、23.75% [110] - 估值 - 选取杭氧股份、福斯达等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025 - 2027 年平均 PE 分别为 19.1、15.5、13.2 [111] - 给予公司 2025 年 20 倍 PE [114]
杭氧股份相继为我国四大航天基地提供制氧制氮装备 领航工业气体新未来
全景网· 2025-06-24 09:53
航空航天业务发展 - 公司为我国四大航天基地提供制氧制氮装备,多次被评为装备保障优秀供应商 [1] - 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行业进入高速发展周期 [1] - 2024-2029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达6.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3% [1] - 公司空气分离设备及气体产品已深入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心环节,可为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深空探测等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1]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35.65亿元,同比增长7.85% [2] - 扣非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13.81%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24亿元,同比增长46.78% [2] - 报告期末总资产245.64亿元,同比增长2.05% [2]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空分设备市场需求增长,行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数字化控制系统推动能效标准升级 [2] - 新能源革命带来结构性机遇,光伏硅料生产拉动高纯氮设备需求,半导体制造加速电子特气设备国产替代 [2] - 氢能与空分设备耦合技术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2] - 2025年中国空分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533亿元 [3]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制氧总容量、大型设备出货量领先,市场占有率占据行业半壁江山 [3] - 公司引领国内空分行业技术革新,将中国空分制造技术推向国际先进水平 [3] - 产品应用领域从空分设备延伸至天然气液化装置、乙烯冷箱、液氮洗冷箱及烷烃脱氢装置等 [3] - 公司构建"设备+气体"双轮驱动模式,成功实现从设备供应商到综合服务商的转型 [3] 工业气体业务发展 - 公司成为国内工业气体领域领军企业,新增空分管道气项目制氧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4] - 全产业链经营优势持续显现,气体运营管理的规模效应不断释放 [4] 研发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4.52亿元,占营收比重3.29% [5] - 2024年末拥有授权专利605项,其中发明专利170项 [5] - 全年新授权专利75项,包括国内发明专利44项、德国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 [5] - 实现低温储能技术与空分装置变负荷生产能力的全球首次耦合应用 [5] - 10万Nm³/h以上特大型空分成套装置关键设备国产化纪录刷新,技术性能达世界领先水平 [6] - 自主研制40ft液氦罐,构建自主可控的氦气供应链 [6] 战略布局与业务拓展 - 工程与设备板块持续"做精做优",深化国产化替代 [7] - 气体板块聚焦"做大做强",增强项目盈利能力、拓展应用场景、创新商业合作模式 [7] - 高端装备事业板块对标国际顶尖水平,提升核心装备性能 [7] - 氢能BU、医疗健康BU、电子特气BU等创新团队全速推进业务攻坚 [7]
1000艘!渤海湾崛起世界级船舶租赁中心 促进全球贸易流动
搜狐财经· 2025-06-12 00:11
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船舶租赁业务发展 - 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签约落地第1000艘租赁船舶 标志着其正式加入世界千艘船舶租赁俱乐部 [3] - 第1000艘租赁船舶为新加坡建造的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船 总投资近18亿美元 租赁融资金额约12亿美元 [3] - 出租方为6家中国内地金融租赁公司组成的联合体 承租方为国际能源巨头戈拉尔液化天然气集团 [4] 船舶租赁业务模式与规模 - 此次项目是中国内地融资金额最大、参与成员最多的跨境联合租赁项目 [4] - 东疆落地的1000艘租赁船舶包括散装货船、集装箱船、液化气船、油轮等主流贸易运输船型 [4] - 东疆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跨境租赁业务量占中国内地同类业务总额的90%以上 [4] 行业创新与历史发展 - 2010年中国内地首艘离岸船舶租赁业务在东疆落地 之后陆续开创首艘船舶出口租赁、首座海工平台保税租赁等项目 [4] - 东疆探索的出口租赁、联合租赁等新模式推动了中国内地租赁行业发展和船舶海工制造业"走出去" [4] - 1000艘租赁船舶中逾半数由中国船厂自主建造 [4] 全球贸易与业务增长 - 船舶融资租赁是国际航运企业通行做法 因其重资产、长周期特性 [5] - 2023-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疫后复苏 东疆每年落地船舶租赁业务超200艘 提升世界海上运输能力并降低运输成本 [5] 区域合作与未来发展 - 东疆与香港将深化船舶领域合作 打造"东疆+香港"船舶租赁发展模式 [6] - 香港作为航运仲裁地和航运中心 将与东疆合作提升服务能级并探索产融结合新模式 [6]
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落地第1000艘租赁船舶
快讯· 2025-06-11 23:14
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租赁船舶里程碑 - 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第1000艘租赁船舶签约落地 该船为新加坡建造的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船 总投资近18亿美元 租赁融资金额约12亿美元 [1] - 该船舶用于海上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储卸 正在非洲塞内加尔近海投入油气资源开发 [1] - 东疆综合保税区落地的1000艘租赁船舶包括散装货船 集装箱船 油轮等世界主流贸易运输船型 [1] - 这些船舶在保障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蜀道装备(300540) - 投资者活动记录表(2025年05月29日)
2025-05-29 18:28
公司概况 - 公司介绍发展历程、竞争优势、四大业务板块业态布局及战略转型升级内容 [1] 发展战略 - 公司按“聚焦转型、创新驱动、内增外延、协同发展”思路,依托资源与科技优势,贯彻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四大业务板块 [1] 海外业务 - 海外业务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包括东南亚、中亚和中非等地 [2] 技术研发 - 深冷技术研发致力于现有方案改进创新,推动高端制造转型,开发“专、精、特、新”装备 [2] - 公司与行业领先企业及单位合作氢能源动力机车,采用车载液氢储能方式,正制定研发计划 [2] 订单情况 - 截止2024年底,深冷技术装备制造业务新签合同额约10.71亿元,含控股子公司,产品有天然气液化成套装置等 [2] 市值管理 - 公司关注和重视市值管理,将采取积极措施,重大事项会及时披露 [2]
杭氧股份拟5.57亿元投建深冷装备智能制造基地 助力构建全球化业务支撑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19:59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公司与中化六建共同设立宁波杭氧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投资建设大型模块化深冷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 总投资额预计为5 57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 2亿元 流动资金1 37亿元 一期工程建设期为24个月 [1] - 新设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 7亿元 公司持股65% 中化六建持股35% 注册资本金由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 其余资金考虑外部融资解决 [1] - 本次投资将助力公司构建全球化业务支撑 打通海外市场出口通道 加速公司国际化进程 项目建成后将深度嵌入国际重大工程供应链核心环节 [3] 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深耕工业气体服务与空分设备制造"双轮驱动"业务 空分设备作为工业气体分离领域的核心装备 通过低温空气分离等技术实现氧 氮 氩等工业气体的高效制取与提纯 [1] - 公司积极拓宽产品横向应用 由单一的空分设备转向低温技术相关的天然气液化装置 乙烯冷箱 液氮洗冷箱及烷烃脱氢装置等产品 石化设备等非空分设备产品业务持续拓展 [2] - 公司从设备供应商成功转型为综合服务商 构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成为行业从单纯设备制造企业向工业气体服务业转型的成功案例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 16亿元 同比增长3 06% 其中设备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 65亿元 同比增长7 22% 气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 同比下降1 15% [2]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9 22亿元 同比下降24 15% [2] - 设备制造业务的毛利率为27 71% 同比下降2 14% 气体业务毛利率16 17% 同比下降2 52% [2] 行业地位与技术 - 公司是中国空分装备制造业的开创者与领军者 持续推动国内空分行业技术革新 将中国空分制造技术水平推升至国际行列 [2] - 低温空气分离技术凭借在产品纯度及生产效率上的优势 成为大型工业气体制取的首选技术路径 [1] - 行业内多数设备制造企业均已涉足气体投资领域 空分设备制造企业向气体服务转型的势头十分明显 [2]
蜀道装备(300540) - 投资者活动记录表(2025年05月12日)
2025-05-12 19:12
公司基本情况 - 介绍2024年利润增长原因、发展历程、竞争优势及四大业务板块业态布局推进战略转型升级 [2] 合资公司进展 - 2025年4月14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与蜀道集团、丰田汽车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事宜,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建设生产线,项目正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 [2] 2024年度合同构成 - 新签合同总额13.35亿元,深冷技术装备制造新签合同额约10.71亿元,交通服务装备制造新签合同额约8060万元,还包含氦气等工业气体及运营服务相关合同 [3] 2024年度技术研发 - 研发投入3158.31万元,公司及子公司新获专利授权22项,截止2024年底共拥有专利授权132项,多项自主研发装置有成果 [4] 特殊气体业务 - 基于深冷技术和分离工艺积累,能提供氦气、氮气等特殊气体的提取和储存设备 [5] 2024年度利润分配 - 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含税),每10股以资本公积金转增4股,方案已通过股东大会,将在会后两个月内完成 [6] 收购科益气体情况 - 拟支付现金购买许红波、冉玉勤及科益气体其他股东合计持有的65.43%股权,取得控股权,项目正积极推进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