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
搜索文档
马斯克提出太空AI愿景!黄仁勋回应:这就是个梦想,面临温度波动等现实挑战
搜狐财经· 2025-11-24 11:31
文章核心观点 - 埃隆·马斯克提出颠覆性构想,计划未来四到五年内将人工智能计算设施安置在太空,认为太空可能成为更具成本效益的AI运行场所 [1] 构想背景与业务协同 - 构想依托于旗下业务形成的支撑闭环:xAI专注AI大模型研发,SpaceX具备商业航天能力,特斯拉涉足储能与机器人领域,这些业务的协同可能为太空AI计算中心提供从技术研发到硬件部署的全链条支持 [3] 太空部署的驱动因素 - 选择太空的核心原因在于能源优势,地球仅接收二十亿分之一的太阳能量,而太空可利用的太阳能规模远超地球 [3] - 地面AI计算面临电力瓶颈,每年200或300吉瓦的AI计算在地球上很难做到,若需1太瓦规模在地球上更是不可能 [3] - 太空环境能提供持续太阳能,并且辐射冷却技术可解决设备散热难题 [3] 具体实施规划 - 计划利用星舰的发射能力,每年应该能够将大约300吉瓦,甚至可能是500吉瓦的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送入轨道 [3] - 设想月球基地参与建设,就地制造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并利用质量驱动器将其加速到逃逸速度,目标实现每年100太瓦电力生产 [3] 技术挑战与可行性 - 高性能AI芯片如Blackwell或Rubin在太空轨道环境中面临挑战,低地球轨道温度在-65°C至+125°C间波动,热循环剧烈且存在辐射带穿越问题 [4] - 芯片需厚重屏蔽或抗辐射改造,这可能降低运行效率,削弱太空部署的可行性 [4] 实施规模与外部挑战 - 实现每年数百吉瓦卫星部署需数千次星舰级飞行,发射规模与成本构成现实挑战,短期内难以达成 [4] - 轨道碎片、国际空间政策与监管审批等外部因素为项目增添不确定性 [4]
智能早报丨我国启动聚变领域国际科学计划;“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今日发行
观察者网· 2025-11-24 10:35
【观网财经丨智能早报 11月24日】 月球制造+质量投射器,马斯克瞄准每年100太瓦太空能源产能 今天,被称为"国产GPU第一股"摩尔线程在科创板发行,114.28元/股的发行价也创下了今年A股IPO市 场的最高发行纪录,意味着投资者如果中一签(500股),要缴款57140元。之前,今年以来发行价最高 的新股是登陆沪市主板的天有为,发行价93.5元/股。 传毫末智行已停工解散 有知情人士爆料称,由长城控股,高瓴、高通等投资的智驾公司毫末智行突然通知:员工11月24日起不 用到岗上班,赔偿方案尚未公布。公开信息显示,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11月,前身为长城汽车智能驾 驶前瞻部,曾是国内首个实现自动驾驶技术量产的企业,其业务涵盖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末端物流自 动配送车及智能硬件三大领域。其核心产品HPilot系统搭载超20款车型,2024年用户智驾里程突破2.5亿 公里,还曾上榜《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Meta隐瞒社交媒体危害心理健康的"因果"证据遭起诉 11月24日,美国多个学区起诉Meta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集体诉讼中,曝光的完整诉讼文件显示,该 公司在发现旗下Facebook和Instagram这两款产品 ...
月球制造+质量投射器,马斯克瞄准每年100太瓦太空能源产能
新浪财经· 2025-11-23 09:07
埃隆·马斯克在20日发文称"星舰(Starship)应能每年向轨道运送约300吉瓦的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甚 至可能达到500吉瓦。" 一博主对此表示,"若以每年300吉瓦(GW/yr)的速度增长,仅需12年就能超过 全球当前的总发电量(约3.5太瓦)。" 23日,马斯克回应称,"月球制造结合质量投射器,将能实现每 年超过100太瓦的(产能/能量输出)。" ...
马斯克黄仁勋对谈:AI会让你更忙,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
美股IPO· 2025-11-20 21:09
文章核心观点 - AI生产力提升不会导致失业,反而因公司可执行想法增多而使人更忙碌 [1][4][21] -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市场规模超越手机,因个人和工业领域需求巨大 [1][3][8] - 计算模式正经历从通用计算到加速计算的根本性转变,当前并非AI泡沫 [1][6][45] 创新与创造 - 事业核心在于创造而非颠覆,例如SpaceX创造可重复使用火箭 [3][8] - 通过一阶思维规模化降低成本,如将电池成本从每千瓦时1000美元降至100美元以下 [7] 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 - 特斯拉将制造出第一款真正实用的人形机器人 [3][8] - 人形机器人需求来自个人拥有和工业应用,每个人可能想要一台甚至多台 [8][9] - 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是消除贫困、让所有人富裕的唯一途径 [11] AI工厂与计算模式变革 - 计算模式从“检索式”转向“生成式”,需要AI工厂实时生成内容 [13][14] - 人工智能是基础设施,将颠覆每个行业、公司和国家 [13] - 推荐系统是当今互联网引擎,生成式AI是第三个巨大机遇 [6][46] 工作与货币的未来 - 长期看工作将变成可选项,如同爱好 [5][16][18] - 短期内AI提升生产力,使人们更高效也更忙碌,因积压项目得以加速推进 [1][4][21] - 若AI和机器人技术持续改进,未来货币将失去重要性 [6][19] 太空AI与能源 - 太空AI不可避免,五年内最低成本AI计算方式将是太阳能AI卫星 [6][38][40] - 太空优势在于持续太阳能供电和辐射冷却,无需电池和复杂冷却系统 [38][40][43] - 地球能源限制AI算力扩张,例如年增300吉瓦AI算力相当于美国年发电量三分之二 [43] 重大合作与投资 - xAI将与英伟达、沙特Humane合作在沙漠建设500兆瓦级AI数据中心 [1][30][31] - 英伟达与Humane合作利用Omniverse数字孪生技术训练机器人和数字工厂 [34] - 沙特将炼油厂转型为AI工厂,并建设用于量子计算机模拟的超级计算机 [13][34] 加速计算趋势 - 全球高性能计算正从通用计算转向加速计算,Top500超算中加速计算占比从10%升至90% [45][46] - 摩尔定律终结推动加速计算转型,以应对计算需求与算力供给差距 [45]
马斯克黄仁勋对谈:AI会让你更忙,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
华尔街见闻· 2025-11-20 15:36
合作项目 - xAI、英伟达与沙特国家级AI公司Humane合作,将在沙漠中建设一座500兆瓦级AI数据中心[1] - 项目第一阶段先启动50兆瓦,并且将与英伟达合作[29] - 亚马逊云服务(AWS)也将与Humane合作,第一阶段启动100兆瓦,目标是1吉瓦[29] 创新理念与行业前景 - 创新事业的核心是创造而非颠覆,例如SpaceX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是以前不存在的产品[3][7] -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或产品,比手机或其他任何东西都大,因为每个人都会想要一台甚至多台[3][8][9] - 特斯拉将制造出第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形机器人,工业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将非常庞大[3][8][9] AI工厂与计算模式变革 - 计算模式已经从“检索式”转变为“生成式”,需要全球各地的人工智能工厂实时生成内容[3][12][13] - 人工智能是一种基础设施,未来每个公司、每个行业、每个国家都会用到它[12] - 沙特阿拉伯正在将炼油厂转型为人工智能工厂[12] 对工作与经济的长期展望 - 从长远看(10年或20年),工作将变成“可选择的”,就像一种爱好[3][15][17] - 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将真正消除贫困,这是让每个人都变得富裕的唯一方法[3][11] - 如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持续改进,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金钱将不再重要[4][19] AI对生产力的短期影响 - AI不会让人失业,反而让人更忙,生产力提升后公司任务积压更多,有更多想法需要实现[3][20][21] - 以放射科为例,AI驱动使影像分析更高效,放射科医生招聘人数增加,能接收更多患者并更准确诊断疾病[22] 太空AI与计算成本 - 太空人工智能是不可避免的,在不超过五年的时间里,进行AI计算的最低成本方式将是使用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5][32] - 太空优势明显:太阳能持续不断、无需电池、冷却只需通过辐射、太阳能电池板更便宜[32][34] - 地球能源潜力有限,例如每年实现300吉瓦AI计算能力相当于美国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二,几乎不可能在地球实现[34] 行业趋势与计算转型 - 当前看到的不是AI泡沫,而是一场从通用计算到加速计算的根本性转变[5][37] - 全球Top500超级计算机中,加速计算的占比从六年前的10%升至如今的90%,标志着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拐点[37] - 推荐系统是当今互联网的引擎,正从基于CPU的传统模式转向基于GPU的生成式AI模式,这是继数据处理之后的第三个巨大机遇[5][38]
晚报 | 11月10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11-09 22:19
碳中和与储能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提出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 [1] - 推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多元化应用 [1] - 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是2020年的2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1] - 华泰证券认为,电力需求增长与电气化率提升主线不变,新能源+储能系统、电网智能化与改造升级、传统电源新定位/新技术等三大方向值得关注 [1] 太空算力 - 多家美国太空企业推进轨道数据中心计划,利用太阳能解决AI能耗问题,埃隆·马斯克宣布星舰将为部署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铺平道路,称这是实现年1太瓦AI算力的唯一可行方案 [2] - SpaceX目前承担全球90%的轨道发射任务,预计星舰高频次发射后该比例将升至99% [2] - Starcloud携手Crusoe将NVIDIA H100送入轨道,目标2027年推出“太空GPU云服务”;谷歌宣布“捕光者计划”,计划2027年初发射两颗搭载Trillium代TPU的原型卫星 [2] - 太空算力中心相较地面算力中心具有PUE低及发电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可从根本缓解AIDC的电力与散热瓶颈 [3] - 中国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已发射首批12星,星间激光最高100Gbps,12星互联具备5POPS算力,计划2025年完成50+颗,2030年前后达千星规模,“星算计划”远期规划2800颗算力星座 [3] 超高清视频 -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会员大会发布三项重要成果:4K超高清频道全链路技术、全球首款原生集成Audio Vivid的制作工具、菁彩视听车载应用落地超百万辆 [4] - 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已形成以消费电子为主导、行业应用快速拓展的格局,未来将向“技术+内容+场景”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4]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5-6万亿元,在5G和超高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前景可观 [4] 质子治疗与智慧农业 - 国际标准《辐射防护—医用质子加速器—屏蔽设计与评估的要求和建议》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质子治疗是全球范围治疗癌症新选择,全球已建成质子治疗中心超过120家 [5] - 农业农村部发布《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满足智慧农业发展需求的智慧农业标准体系 [5] - 2024年中国智能农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0亿元,同比增长11.7%,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200亿元 [6] 游戏与电竞 - 2025年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年度总决赛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到场人数62196人,成为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的单场电竞赛事,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6] - 本次年度总决赛同步设置7000万人民币总奖金池,其中冠军2000万,亚军1000万,季军800万 [6] - 电子竞技正逐步转变为引起全球社交网络关注的公共文化现象,成为跨国界、跨文化的互动平台,电竞与娱乐行业的融合加速 [6] 商业航天 - 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截至日前已累计将75颗卫星、10吨级载荷送入太空 [7]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完成首飞任务第一阶段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为今年正式入轨发射和一级回收做准备 [7] - 马斯克表示,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若顺利,其性能可能在“5年内”超越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 [7] 宏观与行业政策 - 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创新空天、深海、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 [7] - 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矿区光伏风电产业,积极推动矿区用能清洁替代 [8] - 财政部发布报告,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继续实施一揽子化债政策 [8] - 福建省印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措施,遴选人工智能优质产品每个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对年度购买算力服务总额达1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实际费用不超过50%比例补助 [8] 其他行业动态 -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9] - 新能源车迎消费高峰,购置税明年起将从全免调为减半 [14] - 华为预计2027年实现城区L4规模商用 [14] - 闪迪预计NAND供不应求持续至2026年底,数据中心将成为NAND最大应用市场 [14] - 焦炭开启第四轮提涨,市场进入新一轮价格博弈窗口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