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诊儿
icon
搜索文档
蚂蚁AQ登顶背后:AI医疗远不止于看病
华尔街见闻· 2025-07-21 18:53
核心观点 - 蚂蚁集团推出的AI健康应用AQ在iOS上线不到24小时即登顶苹果应用商店医疗榜榜首,成为现象级产品 [1][2] - AQ并非简单的问答机器人,而是通过模拟真实诊疗流程、整合多模态能力和名医AI分身,打造智能化"诊前助手" [4][5] - 公司通过深度集成苹果HealthKit平台及连接国产可穿戴设备,构建个人健康数据中枢,实现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管理的转变 [6][8][9] - 蚂蚁在医疗健康领域布局长达十年,从支付和医保切入,积累了7亿医保码用户和5000家公立医院资源,形成独特壁垒 [10][11][12] - 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88亿元增至2033年3157亿元,大健康管理领域2027年规模或达2.59万亿元 [14] 产品设计 - AQ通过"AI诊室"的引导式多轮追问功能,解决用户无法准确描述症状的痛点,模拟医生听诊过程 [4] - 支持拍照上传检查报告和手写病历,覆盖99%常见报告类型且准确率超90%,并识别50种皮肤病照片 [5] - 引入近200位顶尖医院专家的AI分身,如毛洪京主任医师的AI已服务超400万人次,单日峰值11万人次 [5] - 深度集成苹果HealthKit,可读取iPhone和Apple Watch的步数、心率等数据,并与华为、Vivo等设备打通 [6][9] 战略布局 - 公司医疗布局始于2014年支付宝挂号缴费业务,现已覆盖全国超5000家公立医院,每年服务超8亿医疗健康用户 [10] - 通过收购好大夫在线和推出安诊儿等产品,构建连接用户、医生和机构的"医疗机构—医生—用户"三维服务体系 [12][14] - 与腾讯、百度、京东、字节等巨头形成差异化竞争,核心优势在于金融与医保交易层的不可替代性 [15][16][17] 行业前景 - 医疗保健被ARK Invest创始人Cathie Wood视为AI最具潜力但最被低估的应用领域 [2] - 行业面临数据孤岛、语料质量、隐私法规等挑战,商业化模式仍需探索,属于需要长期投入的"慢行业" [18][19] - AI医疗的终极目标是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通过整合诊疗数据与可穿戴设备数据实现预测性健康管理 [20]
复盘上半年数字健康大事件:健康160 微脉递表港交所 好心情 微脉获数亿人民币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09 14:21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健康行业活跃,多家公司递表港交所或完成融资,包括健康160、微脉、好心情等 [1] - 行业加速AI技术应用,方舟健客、京东医疗等公司使用AI升级医疗生态 [1] - 互联网医疗进入4.0时代,6G远程手术、全息会诊等智能化场景成为新趋势 [20] 公司动态 健康160 - 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6月27日递表港交所 [4] - 现金流紧张,经营现金流连续4年为负,2024年上半年账上现金4611万,但90天内需偿还7020万债务 [5] - 业务模式依赖卖药(收入占比超70%),但毛利率仅1.9%,远低于同行(京东健康等超20%) [5] - 高毛利数字医疗业务(毛利率76%)收入占比不足30%,且2024年上半年下滑7.4% [5] 微脉 - 6月27日递交港交所招股书,招商证券国际和德意志银行担任联席保荐人 [5]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12亿、6.27亿、6.53亿元,毛利率从17.2%提升至19.9% [5] - 2022-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4.14亿、1.495亿、1.9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从45.6%大幅收窄至4.6% [6] - 1月7日完成2亿元D轮融资,估值达65亿元,资金将用于病种管理方案及AI研发 [7] - 服务覆盖全国30个省级区域,合作医院超2500家,累计服务人次超10亿 [8] 好心情 - 2月11日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医疗基金、徐州产投等 [9] - 聚焦精神心理健康领域,布局心理互联网医院、连锁诊所等四大业务板块 [10] 领健 - 1月10日完成数亿元E轮融资,由无锡创投集团和滨湖产业集团投资 [11] - 服务超5万家口腔和医美机构,在口腔民营高端市场占有率超85%,净金额留存率129% [12] 京东健康 - 2024年7月推出AI健康智能体"康康",半年内累计服务超3000万人次 [22] - 产品覆盖健康咨询、在线问诊、买药秒送等全场景服务 [23] 平安健康 - 2月25日推出名医数字分身服务"平安芯医",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效率 [24] 技术合作 - 1月11日蚂蚁集团与好大夫在线宣布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发布"AI助理" [13] - 6月17日微医控股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医疗AI基座 [15] - 2月17日浙江省卫健委与蚂蚁集团升级"安诊儿"AI医疗应用,融合DeepSeek-R1大模型 [26]
透视蚂蚁ESG报告:AI重点落子“金融+医疗” 子公司业务版图浮现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19:29
公司战略与ESG报告 - 公司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战略聚焦AI时代普惠服务创新,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创造价值 [1] - ESG议题从19个优化为13个,重点聚焦AI时代双价值创造,普惠产品和服务、科技推动行业变革等位列重要性前五 [2] - 子公司网商银行、蚂蚁国际、蚂蚁消费金融等先后披露ESG报告,共同构成公司整体战略拼图 [1] AI技术应用与研发投入 - 公司推动AI在金融、医疗、生活三大场景应用,三大AI管家累计服务用户超1.3亿,43%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2] - AI健康管家至2025年6月已服务超7000万用户 [2] - 2024年研发投入234.5亿元,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10%,重点投入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技术 [3] - 核心技术包括大模型和隐私计算已对外开源 [3] 金融业务发展 - 支付领域技术持续迭代,"碰一下"付款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超1亿用户,50%为30岁以下年轻人 [2] - 网商银行累计服务小微客户6851万户,加速AI技术融入业务全链条,打造服务小微客户的AI CFO [4][5] - 蚂蚁消费金融花呗服务超4亿消费者,近50%来自中西部地区,75%用户未支付过利息费用 [5][6] 医疗领域布局 - 支付宝累计激活医保电子凭证超6.6亿用户 [3] - 推出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医疗大模型,收购好大夫在线并推出独立App"AQ" [3] 全球化业务拓展 - 蚂蚁国际首次披露四大业务线:Alipay+、Antom、WorldFirst、Bettr,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全球服务超1亿商户与17亿消费者账户 [5] 组织与人才发展 - 2024年员工数量从29740人增长至36559人,增幅超20%,新增6000余人 [3] - 在长沙、郑州、重庆等重点城市设立研发运营子公司 [3]
蚂蚁切入互联网医疗赛道,AI医疗将迎来大爆发
搜狐财经· 2025-06-26 22:13
蚂蚁集团进军AI医疗 - 公司推出国内首创AI健康应用"AQ",采用人机对话模式解决就诊咨询、健康科普、报告解读等需求[1][4] - AQ已打通国内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资源,并联合vivo、华为等健康设备制造商[4] - 应用功能包括智能病情分析、预约挂号、云陪诊、报告解读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5] 战略布局与行业背景 - 公司成立健康医疗事业部,由副总裁张俊杰负责,CEO韩歆毅称已在医疗领域深耕10年[4][6] - 2023年推出数字陪诊员"安诊儿",2024年传闻收购"好大夫在线"(平台含28万医生、服务1亿患者)[8][10] - 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34亿美元,年均增速超40%[1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已发布133个AI医疗大模型,前100家医院中98家完成大模型部署[12] - 腾讯健康接入DeepSeek大模型,华为构建AI辅助诊断体系,京东健康开源"京医千询"大模型[12] - 微医控股二次冲击IPO,东软集团发布医疗智能化解决方案[13] 市场驱动因素 - 国内互联网人口增长触顶,支付业务竞争进入平台期,医疗健康成为提升用户黏性的新场景[10] - 老龄化趋势催生健康服务需求,政策文件如《健康中国行动》推动AI医疗应用[11] - 行业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深耕,科技巨头布局全链条,垂直企业聚焦专病模型[13]
AI诊疗之辩:“神助攻”还是“乌托邦”
每日商报· 2025-06-20 07:20
AI医疗技术应用进展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将DeepSeek R1大模型接入自研医学垂直大模型,构建AI主动健康管理平台,实现快速解读检查报告、自动生成主检报告及个性化疾病预防建议 [2] - 该平台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现7×24小时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关键生命体征,异常时立即预警并提供干预措施 [2] - 浙江医院"智慧重症"系统累计录入5000余例患者数据,年使用超1600次,可提前8小时识别VAP等感染风险,预测24小时重点疾病发生率 [3] - 浙江医院发布重症专科大模型Maicim 1.0,辅助医生进行多模态脏器评估和智慧查房,提升病历文书和智能交班效率 [4] AI医疗的局限性 - 当前AI诊断准确率约80%,但医疗领域更关注剩余20%的错误率,技术架构仅能提供"统计最优解"而非医疗所需的"绝对正确性" [6][7] - AI无法进行面对面问诊,不能观察患者细微症状、提供情绪价值或判断患者描述真实性,可能导致错误诊疗方案 [6] - 医疗数据敏感性和隐私保护需求使数据共享复杂化,部分医院选择大模型私有化部署以避免泄露风险 [7] - AI仅能辅助诊断,不能取代医生诊疗或开处方,尤其面对不典型病例时临床经验至关重要 [7] 互联网医疗平台乱象 - 部分平台存在"先选药后配方"现象,AI自动生成处方流程形同虚设,用户未描述症状即可获得处方药 [8][9] - 某电商平台购买处方药"头孢克肟分散片"时,仅勾选预设选项即可通过AI问诊获取电子处方,未实际审核病情 [9] - 正规互联网医院仅对复诊患者提供在线续方服务,但部分平台疑似使用AI工具为首诊患者违规开方 [10] 政策监管框架 - 国家卫健委明确AI作为医疗器械管理,设备缺陷导致误诊时患者可向医院和厂商共同追责,但医生仍为诊疗结果主要责任主体 [10] - 《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强调医疗AI的定位是提升效率而非替代医生,技术失误不能成为医术不精的借口 [10]
进击的支付宝医疗:并购、独立、扩张 备战下一个战场
第一财经· 2025-06-06 08:11
支付宝医疗业务转型 - 公司从医保支付工具转型为一体化医疗服务平台,推出"安诊儿"、"AI健康管家"等多款AI产品,覆盖医保、挂号、问诊、购药、保险等闭环服务 [1] - 2023年3月公司拆分数字政企事业部为医疗、出行、民生三个独立部门,强化医疗业务自主性 [1] - 2023年收购好大夫在线补全专业医疗服务能力,形成"AI+医生协作式服务"模式 [2][9][10] AI医疗战略布局 - 2023年确立"AI First"战略,推出医疗大模型、生成式电子病历等产品,定位为"患者健康管家"和"医生工作助手" [7][8] - AI健康管家串联医保、挂号、问诊、购药、保险等服务,实现一站式闭环,产品整合力强于行业同类 [8] - AI产品可处理80%轻症初筛,剩余20%由好大夫在线医生网络承接,形成完整服务链路 [9][10] 历史发展路径 - 2014年从政务数字化切入,通过"城市服务"模块接入医保电子支付、挂号等基础服务,定位为"政务接口平台" [3][4] - 2016年上线蚂蚁保险,协同阿里健康打通"医、药、险"数据闭环 [5] - 2018年集成挂号就诊、电子处方等应用,但服务链路未完全打通,与阿里健康业务存在重叠 [5][6] 行业竞争与集团协同 - 公司医保码用户超7亿,略高于微信的6亿,政务合作深度更大,多地市民中心App基于支付宝框架搭建 [4][5] - 阿里健康曾主导集团医疗业务,但因"医鹿"APP战略折戟,支付宝逐步承担更多医疗布局 [9] - 与阿里健康形成互补:支付宝主攻B端政务接口,阿里健康侧重C端药品零售 [3][6] 数据与市场表现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医保码用户超12亿,其中7亿通过支付宝激活 [4] - 好大夫在线为收购标的,其"图文咨询+患者管理"机制强化了公司慢病管理等C端场景 [10]
慢跑11年,蚂蚁医疗AI全景图浮出水面
格隆汇APP· 2025-03-24 21:59
医疗AI行业新动态 - 蚂蚁集团联合华为、阿里云推出面向医院端的医疗全栈AI解决方案,实现国产算力、医疗大模型、AI训推一体私有化部署 [1] - 同时升级医生端(好大夫在线29万注册医生)和用户端("AI健康管家"新增十余项功能)AI产品,形成"三端一体"布局 [1] - 成为国内首批全面覆盖医疗机构、医生、用户三大场景的互联网平台 [1] 大模型驱动医疗服务升级 - DeepSeek等技术突破降低算力门槛,推动AI医疗新变局 [3] - 国家卫健委明确84个医疗AI应用场景,显示行业迫切需求 [3] - 腾讯、华为、蚂蚁等巨头相继入场:腾讯推动DeepSeek与混元大模型融合,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蚂蚁推出"三端一体"战略 [4] 蚂蚁医疗AI具体布局 - 机构端:大模型一体机全栈解决方案(已接入7家医疗机构),与浙江卫健委合作推出省级AI健康应用"安诊儿" [5][6] - 医生端:为好大夫在线提供AI科普、病历、科研等助手工具 [5] - 用户端:"AI健康管家"提供找医生、读报告等日常服务 [5] - 已吸引近百家传统医疗行业伙伴参与大模型应用落地 [6] 蚂蚁医疗发展历程 - 在医疗领域有11年积累,支付宝已成为最大医保支付服务平台(覆盖超7亿用户、3500家医院) [8][10] - 2023年明确"AI First"战略,优先探索医疗领域 [12] - 医疗大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获医学知识问答等多项第一(综合得分97.5,医学知识问答98.4) [12][13] - "AI科研助手"将医生文献检索效率提升80% [12] 行业应用成果 - 与浙江卫健委合作的"安诊儿"已服务3000万人次,覆盖1000余家医疗机构 [14] - 与三家医院成立AI医疗创新应用"联盟",研发近百个医生智能体 [14] - RK Invest预测生态型医疗AI到2030年可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25%,节约成本1.2万亿美元 [15] - 蚂蚁通过开放生态吸引近百家合作伙伴,形成技术共享、数据互通、场景共建的循环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