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诊儿
icon
搜索文档
复盘上半年数字健康大事件:健康160 微脉递表港交所 好心情 微脉获数亿人民币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09 14:21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健康行业活跃,多家公司递表港交所或完成融资,包括健康160、微脉、好心情等 [1] - 行业加速AI技术应用,方舟健客、京东医疗等公司使用AI升级医疗生态 [1] - 互联网医疗进入4.0时代,6G远程手术、全息会诊等智能化场景成为新趋势 [20] 公司动态 健康160 - 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6月27日递表港交所 [4] - 现金流紧张,经营现金流连续4年为负,2024年上半年账上现金4611万,但90天内需偿还7020万债务 [5] - 业务模式依赖卖药(收入占比超70%),但毛利率仅1.9%,远低于同行(京东健康等超20%) [5] - 高毛利数字医疗业务(毛利率76%)收入占比不足30%,且2024年上半年下滑7.4% [5] 微脉 - 6月27日递交港交所招股书,招商证券国际和德意志银行担任联席保荐人 [5]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12亿、6.27亿、6.53亿元,毛利率从17.2%提升至19.9% [5] - 2022-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4.14亿、1.495亿、1.9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率从45.6%大幅收窄至4.6% [6] - 1月7日完成2亿元D轮融资,估值达65亿元,资金将用于病种管理方案及AI研发 [7] - 服务覆盖全国30个省级区域,合作医院超2500家,累计服务人次超10亿 [8] 好心情 - 2月11日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信医疗基金、徐州产投等 [9] - 聚焦精神心理健康领域,布局心理互联网医院、连锁诊所等四大业务板块 [10] 领健 - 1月10日完成数亿元E轮融资,由无锡创投集团和滨湖产业集团投资 [11] - 服务超5万家口腔和医美机构,在口腔民营高端市场占有率超85%,净金额留存率129% [12] 京东健康 - 2024年7月推出AI健康智能体"康康",半年内累计服务超3000万人次 [22] - 产品覆盖健康咨询、在线问诊、买药秒送等全场景服务 [23] 平安健康 - 2月25日推出名医数字分身服务"平安芯医",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效率 [24] 技术合作 - 1月11日蚂蚁集团与好大夫在线宣布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发布"AI助理" [13] - 6月17日微医控股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医疗AI基座 [15] - 2月17日浙江省卫健委与蚂蚁集团升级"安诊儿"AI医疗应用,融合DeepSeek-R1大模型 [26]
透视蚂蚁ESG报告:AI重点落子“金融+医疗” 子公司业务版图浮现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19:29
公司战略与ESG报告 - 公司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战略聚焦AI时代普惠服务创新,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创造价值 [1] - ESG议题从19个优化为13个,重点聚焦AI时代双价值创造,普惠产品和服务、科技推动行业变革等位列重要性前五 [2] - 子公司网商银行、蚂蚁国际、蚂蚁消费金融等先后披露ESG报告,共同构成公司整体战略拼图 [1] AI技术应用与研发投入 - 公司推动AI在金融、医疗、生活三大场景应用,三大AI管家累计服务用户超1.3亿,43%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2] - AI健康管家至2025年6月已服务超7000万用户 [2] - 2024年研发投入234.5亿元,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10%,重点投入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技术 [3] - 核心技术包括大模型和隐私计算已对外开源 [3] 金融业务发展 - 支付领域技术持续迭代,"碰一下"付款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超1亿用户,50%为30岁以下年轻人 [2] - 网商银行累计服务小微客户6851万户,加速AI技术融入业务全链条,打造服务小微客户的AI CFO [4][5] - 蚂蚁消费金融花呗服务超4亿消费者,近50%来自中西部地区,75%用户未支付过利息费用 [5][6] 医疗领域布局 - 支付宝累计激活医保电子凭证超6.6亿用户 [3] - 推出数字健康人"安诊儿"、医疗大模型,收购好大夫在线并推出独立App"AQ" [3] 全球化业务拓展 - 蚂蚁国际首次披露四大业务线:Alipay+、Antom、WorldFirst、Bettr,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全球服务超1亿商户与17亿消费者账户 [5] 组织与人才发展 - 2024年员工数量从29740人增长至36559人,增幅超20%,新增6000余人 [3] - 在长沙、郑州、重庆等重点城市设立研发运营子公司 [3]
蚂蚁切入互联网医疗赛道,AI医疗将迎来大爆发
搜狐财经· 2025-06-26 22:13
蚂蚁集团进军AI医疗 - 公司推出国内首创AI健康应用"AQ",采用人机对话模式解决就诊咨询、健康科普、报告解读等需求[1][4] - AQ已打通国内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资源,并联合vivo、华为等健康设备制造商[4] - 应用功能包括智能病情分析、预约挂号、云陪诊、报告解读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5] 战略布局与行业背景 - 公司成立健康医疗事业部,由副总裁张俊杰负责,CEO韩歆毅称已在医疗领域深耕10年[4][6] - 2023年推出数字陪诊员"安诊儿",2024年传闻收购"好大夫在线"(平台含28万医生、服务1亿患者)[8][10] - 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34亿美元,年均增速超40%[1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已发布133个AI医疗大模型,前100家医院中98家完成大模型部署[12] - 腾讯健康接入DeepSeek大模型,华为构建AI辅助诊断体系,京东健康开源"京医千询"大模型[12] - 微医控股二次冲击IPO,东软集团发布医疗智能化解决方案[13] 市场驱动因素 - 国内互联网人口增长触顶,支付业务竞争进入平台期,医疗健康成为提升用户黏性的新场景[10] - 老龄化趋势催生健康服务需求,政策文件如《健康中国行动》推动AI医疗应用[11] - 行业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深耕,科技巨头布局全链条,垂直企业聚焦专病模型[13]
“神助攻”还是“乌托邦”?给“AI医生”把个脉
每日商报· 2025-06-20 15:31
医疗AI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医疗AI领域迎来井喷式爆发,已有上千家医院完成DeepSeek开源模型的本地化部署 [1] - 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在北京儿童医院上线,医疗AI大模型成为医院重点布局的热门赛道 [1] - 杭州多家医院加速推进AI技术应用,从影像诊断到手术辅助,AI正深刻改变传统医疗模式 [2] 医疗AI技术分类与应用场景 - "AI医生"分为四类:智能问诊助手、医学影像识别系统、健康管理AI、药物研发AI [2] -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上线AI生成式病历,提升病历书写效率40% [3] - 拱墅区"墅智健康"项目通过AI整合居民健康数据,诊疗效率提升30%,病历书写时间缩短40% [5] 医疗AI在基层医疗的应用 - 杭州基层医疗中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墅智健康"项目实现健康数据运用科学化 [4] - 中医四诊仪通过AI辅助进行体质辨识,使中医"象"征更具体、可量化 [6] - 浙江医院"智慧重症"系统可提前8小时识别感染风险,年使用频次超1600次 [11] 医疗AI的技术进展 - 深兰科技"DeepBlue-MR-v1"医疗大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以94.9分高居榜首 [19] - 北京协和医院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协和·太初"罕见病AI大模型表现优异 [19] - 浙大邵逸夫医院将DeepSeek R1大模型接入院内平台,实现24小时健康监测 [10] 医疗AI的商业模式 - 互联网医疗平台采用AI辅助问诊,但存在"先购药后开方"的操作问题 [16] - 浙江省卫健委联合支付宝推出全国首个数字健康人"安诊儿",链接1800多家医疗机构 [23] - 蚂蚁集团、华为等大厂及百川智能等创业公司纷纷入场AI+医疗领域 [18] 医疗AI的局限性 - AI在常见病咨询表现尚可,但在复杂疾病诊断上仍存在局限性 [7] - AI无法像医生那样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可能给出错误诊疗方案 [14] - AI只能辅助诊断,不能取代医生进行诊疗或开处方 [15] 医疗AI的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AI医疗大模型将朝技术融合方向发展,为更新迭代提供技术保障 [20] - "人机协同"应成为医疗领域最终目标,借鉴梅奥诊所"第二意见"制度 [20] - 需制定严格的数据采集规范,确保患者隐私得到保护 [22]
AI诊疗之辩:“神助攻”还是“乌托邦”
每日商报· 2025-06-20 07:20
商报记者 王然 蒋元豪 江晓微 通讯员 李文芳 陈雨虹 吴婧 廖婷婷 孙哲 郑莎 郑岚忆 为实现对用户健康状况的实时掌握和及时干预,AI主动健康管理平台通过与便携第三方设备的无缝对 接,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的体征信息实时采集。用户只需佩戴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便携设备,即 可随时随地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睡眠质量等关键生命体征数据。这些数据实时传输至平台, 由大模型进行深度分析与处理。一旦发现用户健康指标异常,平台立即发出预警,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 建议和干预措施。 浙大邵逸夫医院门诊部主任丁勇表示,AI主动健康管理平台更像一位时刻在线、无微不至的24小时"健 康管家",可以深度考量不同个体在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以及遗传特质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凭借先 进的算法与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每一位用户量身打造专属的健康管理方案。 ICU(重症监护室)是人体大数据最直观的呈现处,在这里每秒钟收集的个人身体数据可达上千条。在浙 江医院重症病房,借助"AI医生"的辅助诊疗,为急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医院重症医学中心经 过四年的精心研发与实际应用,成功打造"智慧重症"系统,实现了重症监护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 ...
进击的支付宝医疗:并购、独立、扩张 备战下一个战场
第一财经· 2025-06-06 08:11
今年以来,支付宝的医疗健康业务,其业务动作、声量和产品迭代的速度,让其在医药健康里迅速声名 鹊起。 在互联网医疗的旧战场,支付宝医疗业务的角色一度模糊。同属阿里集团的阿里健康从药品零售切入医 药健康,并一度将支付宝的医疗业务收归旗下,成为阿里医疗体系中更接近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而支 付宝的医疗业务长期以来只集中在支付端。 但在AI医疗的新战场,支付宝不再满足于作为医保支付工具或挂号渠道,而是尝试转型为一体化的医 疗服务平台。 2023年大模型技术爆发后,支付宝相继推出了"安诊儿"、"AI健康管家"等多款AI产品应 用,逐渐覆盖更广阔的医疗健康服务范围,建立起包括医保、挂号、问诊、购药、保险等流程在内的闭 环服务。 在组织内部,今年3月,支付宝拆分了数字政企事业部,将其分为医疗、出行、民生三个独立业务部 门,以强化三个板块的运作独立性、自主性,而随之意味着,医疗健康业务的组织架构和重要性在内部 进一步提升。 在产业端,支付宝医疗业务的动作更为突进,在去年完成了对好大夫在线的收购震惊行业。 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更大的背景是,AI医疗行业的变革,正在风起云涌。在互联网医疗时期没有解决 的医疗供给不足、医疗服务走不出医 ...
慢跑11年,蚂蚁医疗AI全景图浮出水面
格隆汇APP· 2025-03-24 21:59
医疗AI行业新动态 - 蚂蚁集团联合华为、阿里云推出面向医院端的医疗全栈AI解决方案,实现国产算力、医疗大模型、AI训推一体私有化部署 [1] - 同时升级医生端(好大夫在线29万注册医生)和用户端("AI健康管家"新增十余项功能)AI产品,形成"三端一体"布局 [1] - 成为国内首批全面覆盖医疗机构、医生、用户三大场景的互联网平台 [1] 大模型驱动医疗服务升级 - DeepSeek等技术突破降低算力门槛,推动AI医疗新变局 [3] - 国家卫健委明确84个医疗AI应用场景,显示行业迫切需求 [3] - 腾讯、华为、蚂蚁等巨头相继入场:腾讯推动DeepSeek与混元大模型融合,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蚂蚁推出"三端一体"战略 [4] 蚂蚁医疗AI具体布局 - 机构端:大模型一体机全栈解决方案(已接入7家医疗机构),与浙江卫健委合作推出省级AI健康应用"安诊儿" [5][6] - 医生端:为好大夫在线提供AI科普、病历、科研等助手工具 [5] - 用户端:"AI健康管家"提供找医生、读报告等日常服务 [5] - 已吸引近百家传统医疗行业伙伴参与大模型应用落地 [6] 蚂蚁医疗发展历程 - 在医疗领域有11年积累,支付宝已成为最大医保支付服务平台(覆盖超7亿用户、3500家医院) [8][10] - 2023年明确"AI First"战略,优先探索医疗领域 [12] - 医疗大模型在MedBench评测中获医学知识问答等多项第一(综合得分97.5,医学知识问答98.4) [12][13] - "AI科研助手"将医生文献检索效率提升80% [12] 行业应用成果 - 与浙江卫健委合作的"安诊儿"已服务3000万人次,覆盖1000余家医疗机构 [14] - 与三家医院成立AI医疗创新应用"联盟",研发近百个医生智能体 [14] - RK Invest预测生态型医疗AI到2030年可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25%,节约成本1.2万亿美元 [15] - 蚂蚁通过开放生态吸引近百家合作伙伴,形成技术共享、数据互通、场景共建的循环 [15]
蚂蚁华为阿里云罕见联手:AI医疗如何跨过落地鸿沟?
量子位· 2025-03-23 19:12
大模型一体机解决方案 - 蚂蚁联合华为阿里云等推出"大模型一体机"全栈解决方案,实现国产算力+医疗大模型+AI训推一体化私有部署,支持医院业务系统升级[2] - 首批接入机构包括浙江省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配备医生助手、影像筛查等定制化应用[3] - 硬件合作方涵盖华为阿里云苹果,软件集成蚂蚁医疗大模型及DeepSeek-R1/V3等主流模型,MedBench评测三项第一[15][17] - 隐私保护采用"蚁鉴2.0"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及诊疗全程溯源[17] 三端一体战略布局 - **机构端**:通过一体机输出全栈方案,复制"安诊儿"模式覆盖1000+公立医院,服务湖南上海等地医保局[4][12] - **医生端**:好大夫AI助手系列覆盖29万注册医生,AI科研助手整合DeepSeek引擎提升文献检索效率60%[4][17] - **患者端**:AI健康管家连接90万医生(70%三甲),新增DeepSeek思考模式,半年服务4000万用户[18][20] AI医疗行业驱动力 - 医疗行业增效需求迫切:GPT-4/Med-PaLM医学测试超越人类专家,缓解医患比例失衡[7] - 技术突破:生成式AI解决底层模型能力,微调替代专业模型训练,DeepSeek降低算力门槛[6] - 数据潜力:海量未挖掘医疗数据推动创新,行业上限未达[7] 蚂蚁核心优势 - 11年医疗场景积累: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整合2万项服务,国内最大医保第三方平台[29] - 生态整合能力:衔接硬件厂商/医疗机构/信息化企业,形成"技术+场景+支付"价值链[32][33] - 技术产品闭环:自研大模型加入专家知识增强,实现模型迭代与临床需求精准匹配[30] 行业挑战与应对 - **数据孤岛**:医疗数据分散且质量参差,需跨机构合作获取高质量训练数据[26] - **临床适配**:科室间差异显著,需降低技术理解成本避免与工作流脱节[25][26] - **验证周期**:临床研究要求严苛导致项目周期长,需明确量化价值与商业模式[28]
不能落地的AI,还不如吹牛
半佛仙人· 2025-03-21 17:51
AI+医疗行业现状 - 杭州地区AI应用渗透率显著提升 从日常问诊到高考志愿咨询均出现AI深度介入场景[2][3] - 医疗行业存在患者需求复杂 医生工作低效 机构资源不均三大核心痛点 对AI解决方案的精准度要求极高[5] - 蚂蚁集团通过十年布局 已实现从线上挂号到医疗数字人的全链条技术积累[7] 蚂蚁医疗大模型技术架构 - 采用混合模型架构 整合自研大模型与DeepSeek 通义千问等第三方模型[9] - 推出"医疗大模型一体机"解决方案 联合华为 阿里云 苹果等近百产业伙伴实现软硬件协同[10] - 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 支持语音 文字 图片识别及多轮问诊等临床场景需求[9] 三端应用价值 医疗机构端 - AI病历系统实现病例一键整理 搜索效率提升显著[16] - AI科研助手帮助医疗机构提升数据分析效率 释放医生科研精力[16] 医生端 - 辅助诊断系统降低工作琐碎度 使医生专注疑难病例诊疗[17] - 通过参与医生科研形成正向循环 间接推动医药研发效率[24] 患者端 - 安诊儿APP提供全流程陪诊服务 包括院内导航 智能分诊等[3][20] - 7*24小时医生智能体提供应急医疗咨询 突破时空限制[20]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个性化健康管理体系 涵盖食疗建议 保险配置等增值服务[24] - 技术外溢至汽车 家居 食品等领域 探索跨行业健康管理场景[24] - 通过持续数据积累实现医疗AI的质变突破 目标提升用户生命质量[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