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族

搜索文档
全球破局:比亚迪汽车1-5月再夺销冠 海外增长超112%
中金在线· 2025-06-15 17:22
新能源汽车行业与比亚迪表现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比亚迪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1] - 2025年1-5月比亚迪汽车累计销量达162 9万辆 稳居国内市场品牌销量榜首 [1] - 海外市场实现突破性增长 释放强劲发展潜力 [1] 比亚迪产品与技术亮点 - 密集推出多款重磅技术及车型 "发布即量产"策略成效显著 [3] - 1-5月连续5个月保持同比 环比双增长态势 [3] - 宋家族累计销售42 9万辆 秦系车型超23万辆 海鸥销量超23万辆 [3] - 旗舰车型汉L 唐L上市后连续两月销量破万 [3] - "天神之眼"驾驶辅助系统成为销量增长第二引擎 [5] - 5月单月智驾车型销量达20 7万辆 累计总销量超71万辆 [5] - 智能驾驶系统每日生成数据量超4400万公里 "全民智驾"战略规模化落地 [5] 比亚迪海外市场拓展 - 5月出口8 9万辆创历史新高 1-5月出口37 42万辆 同比增长112% [5] - 元PLUS 宋家族 海豚 海鸥等主力车型热销 "BYDSHARK"皮卡累计出口超3万辆 [5] - 欧洲总部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落地 海鸥在15个欧洲国家同步上市 [5] - 4月全球汽车品牌销量榜中比亚迪位列第五 唯一上榜中国品牌 [5] 比亚迪研发与产业链布局 - 一季度净利润91 55亿元 研发投入达142 23亿元 [7] - 过去14年有13年研发投入超当年净利润 [7] - 全产业链布局 关键零部件自研自产 垂直整合形成规模效应 [7] - 秉持"为地球降温1℃"愿景 以绿色科技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7]
交银国际:维持比亚迪股份“买入”评级 目标价167.7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6-12 09:27
核心观点 - 比亚迪5月销量表现凸显"规模+技术+品牌"竞争优势 在中国内地市场保持领先的同时海外扩张加速突破 [1] - 未来随着高端品牌矩阵完善 海外产能释放及新技术应用(如电池 智能驾驶) 公司有望进一步巩固全球新能源车龙头地位 [1] - 根据送红股和转增股本后的总股本91.17亿股 调整后目标价为167.75港元 [1] 5月销售表现 - 5月合计销售新车382,476辆 同比+5.3% 环比+1.2%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76,930辆 同比+14.1% 以显著优势稳居行业第一 [2] 主力销售矩阵 - 王朝网与海洋网5月合计销量达348,383辆 同比+10.5% 支撑起整体销量基本盘 [3] - 秦家族 宋家族等经典车型延续稳定表现 成为销量中坚力量 [3] - 海洋网的海鸥 海豚车型凭借时尚设计和智能化配置 持续收获年轻消费群体青睐 [3] 高端品牌表现 - 腾势品牌销量15,806辆 同比+29.3% 其中D9销量近万辆 N9突破五千辆 在高端MPV与大六座SUV市场强势突围 [4] - 方程豹品牌同比增长418.2%达12,592辆 钛3 豹5 豹8在硬派SUV市场站稳脚跟 [4] - 仰望品牌销量仅139辆 但作为定位百万级的高端品牌 其单车高价值属性对品牌溢价与营收贡献意义重大 [4] 海外市场表现 - 5月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达89,047辆 其中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88,640辆 同比+133.6% [5] - 出口占比提升至23% 创历史新高 得益于东南亚 欧洲 南美等市场的全面布局及本地化生产与营销策略推进 [5] - 海外销量增长势头强劲 全年80万辆出口目标达成率大幅提升 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5]
比亚迪股份:5月出口势头强劲,高端品牌表现亮眼;维持买入-20250611
交银国际· 2025-06-11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调整后目标价为167.75港元,较收盘价135.60港元有23.7%的潜在涨幅 [1][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比亚迪销量凸显“规模+技术+品牌”竞争优势,内地领先且海外扩张加速,未来随着高端品牌完善、海外产能释放及新技术应用,有望巩固全球新能源车龙头地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E收入分别为6023.15亿、7771.02亿、9772.49亿、11426.81亿、1316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0%、29.0%、25.8%、16.9%、15.2% [3] - 2023 - 2027E净利润分别为300.41亿、402.54亿、524.60亿、617.03亿、674.68亿元人民币,每股盈利分别为3.30、4.42、5.75、6.77、7.4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7%、34.0%、30.3%、17.6%、9.3% [3]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37.7、28.1、21.6、18.3、16.8倍,每股账面净值分别为15.23、20.32、26.38、33.50、41.29元人民币,市账率分别为8.15、6.11、4.71、3.71、3.01倍,股息率分别为0.2%、0.3%、0.4%、0.5%、0.6% [3]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155.07港元,52周低位69.20港元,市值1683.75亿港元,日均成交量3963万股,年初至今变化52.59%,200天平均价113.86港元 [6] 5月销售情况 - 合计销售新车382476辆,同比+5.3%,环比+1.2%,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76930辆,同比+14.1%,内地市占率虽略降但仍居首 [7] - 王朝网与海洋网合计销量348383辆,同比+10.5%,经典车型稳定,海鸥、海豚受青睐,元家族销量环比下滑但在合理区间 [7] - 腾势品牌销量15806辆,同比+29.3%,D9销量近万辆,N9突破五千辆;方程豹品牌同比增长418.2%达12592辆;仰望品牌销量139辆 [7] - 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89047辆,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88640辆,同比+133.6%,出口占比提升至23%,全年80万辆出口目标达成率提升 [7]
比亚迪股份(01211):拟收购比亚迪股份(01211):股份,协同完善供应链
交银国际· 2025-06-11 16: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调整后目标价为167.75港元,较收盘价135.60港元有23.7%的潜在涨幅 [1][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比亚迪销量凸显“规模+技术+品牌”竞争优势,内地领先且海外扩张加速,未来随着高端品牌完善、海外产能释放及新技术应用,有望巩固全球新能源车龙头地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收入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602,315、777,102、977,249、1,142,681、1,316,08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0%、29.0%、25.8%、16.9%、15.2% [3] - 净利润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30,041、40,254、52,460、61,703、67,468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7%、34.0%、30.3%、17.6%、9.3% [3] - 每股盈利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3.30、4.42、5.75、6.77、7.4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7%、34.0%、30.3%、17.6%、9.3% [3] - 市盈率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37.7、28.1、21.6、18.3、16.8倍 [3] - 每股账面净值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15.23、20.32、26.38、33.50、41.29元人民币 [3] - 市账率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8.15、6.11、4.71、3.71、3.01倍 [3] - 股息率方面,2023 - 2027E分别为0.2%、0.3%、0.4%、0.5%、0.6% [3]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为155.07港元,52周低位为69.20港元 [6] - 市值为1,683,750.78百万港元,日均成交量为39.63百万 [6] - 年初至今变化为52.59%,200天平均价为113.86港元 [6] 销售情况 - 5月合计销售新车382,476辆,同比+5.3%,环比+1.2%,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76,930辆,同比+14.1%,内地市占率虽4月略有下降但仍居首 [7] - 主力矩阵中王朝网与海洋网5月合计销量348,383辆,同比+10.5%,经典车型稳定,海鸥、海豚受青睐,元家族销量环比下滑但在合理区间 [7] - 高端品牌中腾势品牌销量15,806辆,同比+29.3%,方程豹品牌同比增长418.2%达12,592辆,仰望品牌销量139辆但单车价值高 [7] - 出口创新高,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89,047辆,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88,640辆,同比+133.6%,出口占比提升至23%,全年80万辆出口目标达成率提升 [7]
零跑小鹏分走了谁的市场份额
新财富· 2025-06-10 18:04
核心观点 - 2024年下半年零跑和小鹏通过新品发布实现销量显著增长,合计月销增量约3万辆,主要争夺10-15万元价格段市场份额 [1] - 传统燃油车中日系品牌受影响较大但新能源替代过程并非由零跑小鹏主导 [3][4][5][6] - 二线新能源品牌如广汽埃安销量下滑明显但仅贡献零跑小鹏增量的一小部分 [9][10][12] - 比亚迪在8-15万价格段市占率高达80%-90%但2025年1-4月主力车型销量增速放缓 [13][14][15][17][18][19] - 2025年1-4月10-15万新能源市场同比增长100%,比亚迪市占率有所下降,零跑小鹏在该价格段市占率约20% [22][23] 传统燃油车市场影响 - 10-15万元价格段用户更关注用车成本,零跑小鹏对该区间传统燃油车形成竞争 [3][4] - 日系轿车受影响显著:2025年1-4月日产轩逸销量同比降幅达20%,较2024年扩大11个百分点 [5] - 日系SUV表现相对稳定:卡罗拉锐放和锋兰达2025年1-4月销量同比持平,但增速较2024年下滑10-30个百分点 [5][6] - 德系轿车速腾2025年1-4月出现9.34%同比增长,显示新能源替代呈现差异化 [4][5] 二线新能源品牌表现 - 广汽埃安主力车型AION Y和AION S 2024年销量同比降幅超30%,2025年1-4月降幅扩大至50%以上 [10] - 广汽埃安销量下滑主因过度依赖网约车市场,2023年网约车销量占比达22万辆 [10] - 哪吒汽车和五菱新能源等二线品牌销量下降但对零跑小鹏增量贡献有限,月均降幅约1万辆 [10][12] 比亚迪市场地位 - 比亚迪2024年8-15万价格段销量近300万辆,其中秦家族73.2万辆,宋家族99.6万辆,元家族47万辆 [14] - 2025年4月比亚迪销量前十车型中8-15万价格段占9款,包括海鸥(34,005辆)、秦L DM(16,729辆)等 [18] - 2025年1-4月比亚迪主力车型销量增速放缓:秦PLUS DM同比降44%,宋PLUS DM同比降42%,元PLUS同比降26% [19] - 比亚迪在8-15万价格段市占率从80%-90%有所下降,面临零跑小鹏等品牌竞争 [17][23]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1-4月10-15万新能源市场销量79.9万辆同比增100%,8-10万市场销量38.9万辆同比增83% [22] - 零跑小鹏在10-15万价格段月均销量达4.3万辆,市占率约20% [23] - 比亚迪5月启动全系降价,吉利银河等品牌通过B级车降维加入8-15万市场竞争 [23] - 预计2025年8-15万新能源市场规模将达580万辆,主要竞争者包括比亚迪、吉利银河、零跑和小鹏 [23]
小城车市洞察报告:资本下沉与人口回流正提振小城车市(2025版)2025
易车· 2025-05-26 14: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3 - 2024年小城车市快速崛起,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反弹至44.66%,其崛起涉及多数车企利益,打乱既定战略,2025 - 2026年“小城之争”影响吉利与比亚迪“榜首之争” [4][6] - 小城车市崛起直接原因是2022 - 2025年政府密集出台的短期补贴政策,小城购车用户对价格更敏感,易受刺激,但政策不可持续,车市持续发展需要素投入与改善 [12][15][25] - 过去大城经济资本化吸引小镇青年致小城车市衰退,如今电商等赛道资本下沉、60后与70后“告老还乡”使人口回流,带动小城经济与车市发展,老年车市或成新蓝海 [26][33][42] - 小城车市主力是中年用户,车企应兼顾男女用户,布局下一个消费周期,产品特征向主流品质型、大气高端型等转移,多元化趋势将更显著 [59][66] - 小城车市机遇使少数品牌受益,2025年吉利挑战比亚迪在国内车市领导地位,车市将加速优胜劣汰 [7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小城车市发展历程 - 2007 - 2017年小城车市蓬勃发展,终端销量由不足200万辆逼近1200万辆,市占率由不足40%逼近50%;2018 - 2022年由盛转衰,终端销量跌破850万辆,市占率回落至40%出头;2023 - 2024年强势崛起,终端销量逼近1000万辆,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反弹至44.66% [6] 小城车市崛起的直接原因 - 2022 - 2025年政府出台系列短期补贴政策,如购置税减免、以旧换新补贴等,刺激车市,小城购车用户对价格敏感,更易受影响 [12][15] 小城车市崛起的长期因素 - 过去大城经济资本化吸引小镇青年,致小城车市衰退;疫情后电商等赛道资本下沉,吸引青年回乡;60后与70后“告老还乡”,带来资本、技术与经验,助力小城发展 [26][33][42] 小城车市消费群体特征 - 老年与青年销量占比提升,2025年一季度小城车市占比触底反弹,但青年返乡不确定,老年车市更可能成新蓝海;未来十年主战场在中年,2024年中年车市终端销量逼近500万辆,男女比例六四开 [51][59] 小城车市产品特征变化 - 2017 - 2024年,朗逸等经济中庸型产品市占率下降,主流品质型、大气高端型等产品市场份额上升,多元化趋势将更显著;2024年比亚迪成最大受益者,TOP20车型中占7款 [66] 车企在小城车市的表现 - 2020 - 2025年一季度,多数品牌市占率萎缩,仅比亚迪、吉利等少数品牌受益;2025年吉利挑战比亚迪在国内车市领导地位,车市将加速优胜劣汰 [71]
小城车市洞察报告(2025版)
易车研究院· 2025-05-23 12: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3 - 2024年小城车市快速崛起,市占率提升,其崛起受政府补贴政策刺激,但可持续性取决于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与改善 [79] - 过去大城经济资本化吸引小镇青年致小城车市衰退,疫情后资本下沉和“告老还乡”现象使青年回流、老人返乡,在小城车市已初步验证 [79] - 小城车市主力是中年用户,车企应兼顾男女用户,布局下一个消费周期 [58] - 2023 - 2024年中年主导的小城车市培育新爆款产品,颠覆传统格局,2024年比亚迪成最大受益者,2025年吉利汽车挑战其地位 [64][70] - 车企应兼顾“高端化战略”与“经济型战略”,构建新均衡战略体系,实现大城与小城两手抓 [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小城车市发展历程 - 2007 - 2017年小城车市蓬勃发展,终端销量由不足200万辆逼近1200万辆,市占率由不足40%逼近50% [6] - 2018年起小城车市由盛转衰,终端销量跌破1000万辆甚至850万辆,市占率回落至40%出头 [6] - 2023 - 2024年小城车市强势崛起,终端销量逼近1000万辆,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反弹至44.66% [6] 小城车市崛起的直接原因 - 2022 - 2025年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短期补贴政策,如购置税减免、新能源补贴等,刺激小城车市消费 [14] 小城车市崛起的长期因素 - 资本下沉:疫情后电商、旅游等赛道资本响应共同富裕政策下沉,吸引青年回乡 [33] - 告老还乡:60后、70后退休回乡,带来资本、技术和经验,助力小城发展 [42] 小城车市消费群体特征 - 老年:2022年起小城车市老年占比加速上升,2024年逼近10%,但市场规模仍需长期发育 [51] - 青年:青年占比2024年企稳在30%左右,外流与回乡并存,长期增长根基不牢固 [51] - 中年:2020年小城中年车市终端销量超越青年,2024年逼近500万辆,高出青年车市一倍,男女比例大体六四开 [58] 小城车市产品特征变化 - 经济中庸型产品市占率下降,主流品质型、大气高端型等市场份额上升 [66] - 2024年小城车市车型终端销量TOP20排行榜中,14款为2020年及之后上市,满足中年用户新消费诉求 [66] - 2024年比亚迪在小城车市TOP20车型中占7款,2025年日产N7、星耀8等激化竞争 [66] 车企在小城车市的表现 - 多数品牌市占率萎缩,仅比亚迪、吉利等少数品牌受益 [70] - 2023年比亚迪小城车市市占率超越大众,2024年进一步提升,2025年一季度吉利逼近大众并使比亚迪市占率下降 [70] 车企战略建议 - 主流车企应构建“高端化战略”与“经济型战略”的新均衡战略体系,实现大城与小城两手抓 [79]
混动纯电双线驱动,宋家族以实力重塑SUV市场格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0 06:19
销量表现 - 二季度首月比亚迪宋家族国内销量达84088辆,连续多月稳居中国车企主流SUV家族市场销冠 [2] - 前四月宋家族累计销量超35万辆,海外市场增速显著 [3] - 4月宋家族三款车型出口超3万辆,前四月累计出口近12万辆 [6]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宋家族采用"混动+纯电"双技术路线,覆盖多元用车场景,树立新能源SUV标杆 [3] - 宋PLUS EV搭载刀片电池,-35℃低温环境下续航保持率达85%,领跑15万级纯电SUV市场 [5] - 宋Pro DM-i与宋PLUS DM-i组成"双子星"组合,以超低油耗和超长续航巩固主流家用市场地位 [5] - 宋L以先锋设计和智能科技触达新生代用户,展现多元竞争力 [5] 全球化进展 - 4月比亚迪海外出口销量达7.9万辆,同比增长90.8%,宋家族贡献显著 [6] - 在欧洲14国市场,比亚迪4月销量11123辆,大幅领先特斯拉的6253辆 [6] - 宋PLUS DM-i车型已进入越南和罗马尼亚市场,足迹覆盖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地 [8] 行业影响 - 宋家族销量体现公司20余年新能源技术积淀,推动全球SUV市场向新能源转型 [9] - 从DM-i超级混动到刀片电池,公司持续颠覆传统燃油车格局并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9]
从吉利博越L看自主紧凑型SUV的生存与进阶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12:14
5月13日,吉利第四代博越L在杭州富春江畔上市,限时售价9.29万元起。第四代博越L定位紧凑型SUV,搭载CMA全球豪华架构,提供2.0TD+7DCT和 1.5TD+7DCT两种动力组合,百公里加速可达7.4秒。 在中国汽车市场,轿车发展早于SUV,在2010年之前,外资品牌凭借轿车产品统治着市场。SUV的兴起,给了自主品牌追赶合资的机会。 2011年,哈弗H6以"10万元级高配"策略杀入市场,首年销量突破16万辆,一举激活家庭SUV需求。随后,比亚迪S6、长安CS75、传祺GS4、吉利博越等车 型相继登场,以年均15%的增速狂飙突进,推动中国汽车消费结构从轿车向SUV转移。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在2016年之前还没有SUV产品,博越是其第一款 真正意义上的SUV。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SUV销量仅160万辆,占乘用车市场8.6%;至2024年,SUV销量达1131万辆,占比攀升至49.2%。目前,哈弗H6、长安CS75、吉利博 越、传祺GS4累计销量已经分别超过400万辆、270万辆、200万辆、100万辆,这几款热销车型累计销量近1000万辆,创造了全球汽车行业的新纪录。 中国汽车通过SUV"上位"的背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