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搜索文档
行业总量专题:2026年购置税补贴减半,预计电车销量仍可维持中高个位数增长
华源证券· 2025-11-03 17:20
行业投资评级 - 对汽车行业维持“看好”评级 [3] 报告核心观点 - 尽管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将减半且技术要求提升,但预计电车销量仍可维持中高个位数增长 [3] - 补贴退坡影响呈现面积广、幅度大、低价车受影响更显著的特征,但优质供给推出、渠道下沉及厂家可能承担部分退坡成本将支撑销量 [5][6][7][8] - 行业存在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受补贴退坡影响较小的高端车企、新车周期强势的车企以及有望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创造需求的车企 [9] 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退补影响分析 - 2026年至2027年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同时插混/增程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里程要求将从43km提升至100km [5][13] - 影响面积广:预计90%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将显著受到政策影响,因30万元以下车型上险量占比90%,其新增缴纳的购置税金额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为5% [6][17][18] - 影响幅度大:对销售价格45万元以下的车型(上险量占比超95%),2026-2027年的补贴退坡程度为历史最高,新增购置税占售价比例达3.3%-5% [6][21] - 影响结构:静态测算显示,约40%的插混+增程乘用车或因续航不达标而无法享受补贴,尤其对比亚迪等经济型插混车型影响较大 [6][27][28] 总量预判 - 复盘历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受多重因素影响,补贴仅为其中之一;行业驱动已从政策驱动过渡至市场驱动 [33][35][36][37] - 预计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为1283万辆,同比增长19%;2026年上险量同比增速为9%,其中EV、PHEV、EREV增速分别约为5%、11%、28% [8][59] - 支撑2026年销量的因素包括:厂家/经销商可能承担部分退坡成本、新能源渠道下沉、以及超40款新车的推出 [8][45][46][55] - 潜在超预期点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进展,若智驾水平实现跃迁,可能创造额外需求 [8][55]
新能源价格战进入死局,雷军掌舵架构部,死磕盈利难题?
36氪· 2025-10-30 08:42
公司战略与组织架构调整 - 小米汽车近期设立全新一级部门架构部,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技术架构的思考定调,部门直接向雷军汇报[1] - 新部门成员均为研发部门负责人和核心骨干,其战略重要性高,核心价值是为下一代车型迭代打好地基[1] - 与行业普遍将技术规划交由二级部门推进不同,小米将技术前瞻布局提升至公司最高任务级别,重视程度在行业中罕见[3] 研发投入与成本优化 - 尽管YU7和SU7基于相同平台开发,但YU7项目有90%的零部件重新开发,背后是远超常规改款的资金与研发投入[4] - 公司2021年底宣布造车时拥有1080亿元现金余额,具备承受前期高投入的财务能力[4] - 成立架构部旨在从顶层设计阶段统筹未来多车型研发需求,避免平台内高比例重构的资源浪费,从源头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9][12] 市场表现与技术竞争力 - 小米SU7前9个月累计销量超越比亚迪汉,成为中大型轿车市场销冠[6] - 小米YU7在30万级纯电动SUV市场销量紧追特斯拉Model Y,上市即站稳主流赛道[6] -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打破各大赛道纪录,高投入已转化为市场和技术上的双重竞争力[6] 财务表现与盈利路径 - 公司今年二季度营收206亿元,较去年同期62亿元增长230.3%,但上半年累计亏损仍达8亿元[9] - 通过架构部统一技术基座,让多车型共享核心技术模块,为后续盈利目标的达成铺路[12] 行业背景与架构重要性 - 新能源车市价格战激烈,从底层架构发力才能支撑长期价格优势,避免陷入亏损泥潭[13] - 燃油车时代广汽丰田TNGA架构零部件通用化率突破80%,比传统平台提升近35%,单车生产成本降低12%~15%(约1.2~1.8万元)[14] - 新能源时代比亚迪e平台3.0借助CTB技术减少40%零部件、缩短35%制造周期,实现研发成本极致分摊[16] 未来架构挑战与策略 - 公司现有产品调性集中于运动性能,未来增程SUV车型需求转向空间舒适和家庭实用性,对架构灵活性提出极高要求[18] - 架构需在底盘调校、车身结构设计上具备足够灵活性,以支撑不同场景需求,实现"一架构多场景"适配[18] - 可借鉴行业差异化适配策略,将统一技术基座与车型定位深度绑定,在覆盖更多细分市场的同时守住成本与利润平衡线[21][22]
雷军曝光新车!买混动的用户变少,小米增程SUV需跨越三道关
搜狐财经· 2025-10-16 21:39
小米汽车新产品动态 -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新疆进行新车测试,表面聚焦小米YU7的高温续航、充电和防晒测试,但实际重头戏是小米首款SUV的路试[1] - 大量路试照片显示,小米首款SUV车长有望超5.2米,车高约1.8米,为大型SUV尺寸,并确认搭载增程混动技术,成为小米汽车首款混动车型[3] - 该新车上市后将直接竞争问界M9、理想L9、腾势N9、领克900等大型新能源SUV[3]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在20-30万级别纯电动车市场,小米SU7月销量多次超过特斯拉Model3,小米YU7月销量紧随Model Y位居第二,证明其对标特斯拉的产品策略成功[4] - 但在高端混动SUV市场,小米将面对一群已站稳脚跟的强劲对手,包括有华为技术加持的问界M系列和家用属性深入人心的理想L系列[6] - 其他竞品如腾势N9配备独有“易三方技术”,领克900拥有双180°电动选装座椅及全系4秒级零百加速能力,均在底盘、空间、动力方面具备差异化优势[8] - 小米增程SUV计划明年上市,但零跑D19、新款理想L9、智己LS9等混动SUV已先一步抢占市场,留给小米的差异化窗口正在变窄[8][9] 产品策略与潜在优势 - 小米可能利用其庞大的生态体系和供应链,将车载用品生态作为破局关键,例如将手机支架、遮阳伞、头枕等小物件整合进车,打造“方便全家的移动空间”[13] - 小米SU7与YU7的市场表现已验证其产品力,消费者对“小米汽车=高性价比+智能体验”的认知标签可迁移至增程车型上[23] - 若小米增程SUV能抓住“大容量电池+高纯电续航”的硬件核心,并叠加车载生态优势,有机会在混动市场找到差异化立足点[23] 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 - 根据乘联会数据,9月份新势力零售份额达20.2%,较去年同期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占比高达70.3%,相比同期的49.9%大幅提升[15] - 当前新势力市场消费需求中,纯电动车需求高于混动车且稳步增长,成为更多人的首选[16] - 一、二线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有效消解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纯电动车的车机OTA升级频率更高,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体验通常比同价位混动车型更突出[18] 小米增程SUV面临的挑战 - 定价是关键挑战,理想L9、问界M9等豪华大型SUV价格普遍在45万左右,次旗舰车型如腾势N8L、问界M8价格在35万左右,小米需在35-45万区间内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24] - 需跳出“家用同质化”竞争,打造“人无我有”的标志性体验,仅靠“车载周边生态”堆砌可能新鲜感不足[27] - 纯电续航和NVH性能是基本功,竞品纯电续航已普遍达200km以上,部分突破300km,小米增程SUV纯电续航需至少达到280km才能满足用户一周通勤不加油的需求,并需在隔音等基础性能上拿出过硬数据[28]
重磅!OpenAI 山姆官宣 ChatGPT 很快解锁成人内容。网友:涩涩是第一生产力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10-16 08:15
OpenAI政策调整 - ChatGPT将放宽此前为防范心理健康问题而设置的限制,多数情况下会放宽限制[3] - 几周后将推出新版本,使ChatGPT拥有更贴近用户喜爱的性格,能更拟人化回应、使用大量emoji或像朋友般互动,且仅在用户需要时如此[3] - OpenAI在12月份推行年龄限制,允许为经过验证的成年人提供情色等内容[3] 用户反馈与市场反应 - 有国外网友担忧孩子通过家长账号使用ChatGPT时可能接触成人内容[5] - 其他网友反驳称监督孩子的责任在家长,建议使用儿童账号进行控制[5] - 国内博主留言区出现"涩涩是第一生产力"等调侃性评论[5]
好家伙!蚂蚁凌晨 1 点发面试邮件,要求 6 小时内响应。网友:提前筛选加班牛马?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10-14 17:30
蚂蚁集团招聘事件 - 蚂蚁集团在凌晨1点向求职者发送面试邮件并要求在6小时内响应[3] - 该时间点与早9点上班时间相差8小时可能为系统时间设置错误导致的Bug[5] - 有评论戏称此举意在筛选能熬夜加班的员工暗示凌晨1点不下班在公司是常态[6] 深圳企业纳税情况 - 腾讯在深圳企业纳税10强中以592亿元纳税额遥遥领先[6] - 华为未进入深圳企业纳税前五名[6] 华为鸿蒙系统更新 - 华为鸿蒙5系统升级出现不兼容问题导致部分用户数据丢失[6] - 华为回应建议视频创作者等群体谨慎更新系统[6] 高通收购动态 - 高通宣布收购Arduino引发网友对"噩梦"收购的担忧[6] 小米汽车技术事件 - 小米SU7出现"无人突然自己开走"的技术Bug引发热议[6] - 官方和车主已对该事件进行澄清说明[6]
炸裂!商务部公告附件首次改用 WPS,国产软件雄起转正。网友:信号已经很强烈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10-13 08:49
商务部稀土出口管制新规 - 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61号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1] - 新规明确军事用途出口原则上不予许可,先进半导体及潜在军事用途AI相关申请需逐案审批[1] - 部分条款自12月1日起实施,原产于中国的物项即日起执行[1] WPS格式与中文申请要求引发的行业反响 - 公告附件采用WPS格式,申请文件须以中文提交,这两大细节引发热议并登上微博热搜[1] - 此举被部分网友解读为凸显国产软件应用与规则主导权,是各行各业应做好全面国产化准备的信号[2] - 网友呼吁WPS作为“国家队”成员应进行自我革新,重点改善弹窗广告过多、软件卡顿、界面杂乱及引导付费等问题[2] WPS的发展历程与关键人物 - 网友讨论指出,求伯君是WPS的“技术之父”,提供了最核心的技术基因和原始代码[2] - 雷军被描述为“技术战略家”,其贡献在于理解技术如何为商业成功服务,并以决策执行力引领WPS穿越危机找到正确发展方向[2] - 两人的贡献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WPS当前的市场地位[2]
突发!美国不仅对华加税,而且对“所有关键软件”出口管制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10-11 18:17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 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在现行已缴关税基础上额外加征100%新关税[3][6] - 美方举措是对中国近期针对稀土矿物出台新出口管制措施的报复[3] - 中国对稀土开采、技术、冶炼全链条实施全球管辖式出口管制[5] 中国科技行业动态 - 腾讯以592亿元纳税额位列深圳企业纳税榜首[6] - 华为鸿蒙5系统升级出现不兼容及回退丢失数据问题 官方建议视频创作者等群体慎更新[7] - 小米SU7出现车辆无人状态下突然自己开走的故障 引发热议[7] 半导体及科技产业并购与监管 - 中国对高通公司启动反垄断立案调查[5] - 高通宣布收购Arduino[7] - 美国将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6]
神奇的 Bug!小米 SU7 “无人突然自己开走” 引热议,官方和车主终于说清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10-04 07:52
事件概述 - 山东威海一位小米SU7车主发布视频,反映车辆在无人操作、锁车6分钟后突然自行启动开走[1][3] - 事件引发网络热议,使小米SU7处于舆论中心[1] 车主描述与质疑 - 监控画面显示,事发时车辆停在门口,车主在室内,车辆突然启动开走[3] - 车主联系小米客服后,对客服提出的“误触手机”解释表示质疑,坚称未碰手机,且认为误触无法完成左转等复杂操作[4] 小米公司调查与回应 - 小米公司于10月3日晚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展开调查[6] - 调查基于用户授权的手机APP操作日志和车辆后台数据,结论显示车辆后台数据与iPhone 15 Pro Max的操作日志、响应时间及车辆泊出指令均能匹配,排除了车辆质量问题[6] - 具体数据显示,在用户描述的时间窗口内,车辆收到了来自iPhone 15 Pro Max发出的泊车辅助指令,导致车辆激活该功能并启动泊出车位[6] - 对于客服沟通中将设备型号标识符(iPhone 16,2)与对应设备型号(iPhone 15 Pro Max)混淆导致信息错误的问题,小米公司表示歉意并承诺改善服务流程[7] 事件后续 - 当事车主在小米官方微博留言区现身,确认小米汽车团队已当面核对数据无误,并感谢团队的专业服务,呼吁公众不要传谣[8]
对话雷军:小米早已放弃了速胜
商业洞察· 2025-09-27 17:24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小米正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强调技术投入和使命驱动 计划未来5年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7] - 公司提出高端化战略 全面对标苹果 通过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和审美引领三大方法论推动高端化进程[10][18][20] - 小米在手机业务上采取长跑策略 目标每年增长1%市场份额 计划5年内达到20%份额[2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小米首款SUV YU7上市后销量强劲 3分钟大定超20万辆 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辆[6] - 公司发布首款自研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该能力的企业[6] - 小米17系列跳过16命名直接对标iPhone17 雷军称在电池技术、屏幕技术和传感器等多方面实现超越[8][11]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YU7已交付超4万台 汽车含税均价达289000元 进入高端价格区间[10][18] - 公司面临产能提升挑战 正通过工厂自动化率提升和技改提高效率[14] - 小米开放汽车IoT接口给所有车企 推动行业合作与标准开放[22] 组织与文化 - 小米内部决策文化强调民主和争论 高管经常激烈讨论以避免决策错误[2][25] - 公司鼓励试错文化 允许团队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尝试新方案[25] - 小米用户结构发生变化 汽车业务女性用户占比接近半数[20] 行业竞争与定位 - 雷军承认与苹果竞争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需要全方位学习并逐步突破[13] - 小米在汽车领域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 注重底盘技术、驾控性能和设计[10][21] - 公司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激烈 六大主要玩家份额平均在15%左右[26] 研发与供应链 - 小米手机部研发人员超1万人 长期持续投入核心研发[28] - 公司采用国产材料创新 包括红色发光主材达到欧奈尔材料级别[28] - 小米推动供应链自主化 在零部件级芯片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进展[28]
“2025年7月湖南各市州新车上险数”发布,长沙稳居第一
长沙晚报· 2025-09-16 14:53
长沙汽车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湖南省乘用车上险总数83,228辆 其中长沙市以34,381辆位居第一 占全省总量41% [1][5][6] - 长沙市销量超过第二至第四名城市总和(衡阳5,423辆+株洲5,210辆+岳阳5,019辆)的一倍以上 [4][5] - 长沙常住人口约1,200万 占全省18% 但汽车销量占比达41% 体现显著消费集中度 [6]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湖南省7月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40,877辆 占比49.11%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 [5] - 长沙市新能源车上险数18,579辆 占比53.86% 追平全国平均水平且明显高于全省水平 [4][5] - 湖南车展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3年31% 2024年53% 2025年64% [5] 区域市场结构特征 - 中高端车型在长沙销售表现显著强于其他市州 特斯拉Model Y、小米SU7、问界M8等20-30万元区间车型进入销量前五 [7][13] - 全省销量前五车型以10万元以下为主(东风日产轩逸1,663辆、比亚迪海豹06 1,646辆等)[9][13] - 长沙成为中高端新能源车核心销售渠道:全省82%特斯拉Model Y、98%小米SU7、60%问界M8在长沙销售 [15] 品牌竞争格局 - 比亚迪在湖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全省销量前十车型中占7席 海豹06以1,646辆位居第一 [9][10] - 特斯拉Model Y在长沙以1,103辆位居单车型销量榜首 小米SU7以772辆位列第二 [8][13] - 造车新势力表现突出 问界M8在长沙销售656辆 理想L6销售486辆 [8][13] 市场基础设施与消费生态 - 长沙形成四大汽车集散地:中南汽车世界、麓谷汽车城、河西汽车城、6S汽车街区 覆盖90%在售品牌 [6] - 湖南车展形成强大品牌效应 每年4月底至5月初吸引全省意向购车者 产生显著"车市虹吸效应" [6] - 造车新势力广泛入驻长沙核心商业综合体 依托人流优势扩大销售触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