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抛光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北方稀土(600111)2025年三季报点评:量价齐升拉动业绩上涨
新浪财经· 2025-10-30 14:29
事件:公司发布2025 年三季报,2025 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02.92 亿元,同比+40.50%,归母净利润 15.41 亿元,同比+280.27%;扣非归母净利润13.62亿元,同比+412.02%。2025Q3 单季营业收入114.25 亿元,同比+33.32%,环比+19.27%;归母净利润6.1 亿元,同比+69.48%,环比+21.84%;扣非归母净 利润4.66 亿元,同比+85.91%,环比+0.8%。 主要产品产销增长:2025 前三季度公司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金属、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 氢材料产量同比分别+93.45%、+3.7%、+26.67%、+20.92%、+27.54%、-5.24%;销量同比分别 +21.2%、+71.07%、+23.5%、+21.53%、+22.5%、-1.86%。2025Q3 公司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 金属、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产量同比分别+63.43%、+14.43%、+23.94%、+15.68% 、 +74.60% 、-12.69%, 环比分别-26.42%、+14.66% 、+1.26% 、+8.77%、+69.74%、+8. ...
北方稀土量价齐升大赚15.4亿 需求强劲合同负债9个月涨125%
长江商报· 2025-10-29 07:44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得益于稀土市场需求与价格的高位运行,行业龙头北方稀土(600111.SH)的盈利能力大幅提振。 10月27日晚间,北方稀土发布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02.92亿元,同比增长40.50%; 归母净利润为15.41亿元,同比增长280.27%。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四季度,公司的净利润还是下滑状态,2025年以来的三个季度,净利润连 续高增。 稀土行业龙头企业北方稀土三季报出炉。2025年前三季度,北方稀土营业收入为302.92亿元,同比增长 40.50%;归母净利润15.41亿元,同比增长280.27%。 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大幅下降后,2025年以来,北方稀土业绩大幅回温。分季度来看,2025年一、 二、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2.87亿元、95.79亿元、114.3亿元,同比增长61.19%、32.53%、 33.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1亿元、5.01亿元、6.1亿元,同比增长727.3%、7622.51%、69.48%,连 续三个季度高增。 北方稀土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比升高,销量 ...
北方稀土(600111) - 北方稀土2025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10-27 19:01
| 项目 | 生产量(吨) | 生产量同比 变动比例(%) | 销售量(吨) | 销售量同比 变动比例(%) | | --- | --- | --- | --- | --- | | 稀土氧化物 | 22,099.77 | 93.45 | 29,999.15 | 21.20 | | 稀土盐类 | 109,779.43 | 3.70 | 116,847.08 | 71.07 | | 稀土金属 | 36,304.95 | 26.67 | 34,163.66 | 23.50 | | 磁性材料 | 54,315.15 | 20.92 | 54,300.30 | 21.53 | | 抛光材料 | 24,646.06 | 27.54 | 24,100.58 | 22.50 | | 储氢材料 | 1,500.42 | -5.24 | 1,514.45 | -1.86 | 上述经营数据系公司内部统计,未经审计,仅供投资者了解公司 生产经营情况,敬请投资者审慎使用,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证券代码:600111 证券简称:北方稀土 公告编号:2025-057 中国北方稀土(集 ...
北方稀土Q3净利润同比增长69.48%,营收增33.32%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10-27 18:51
稀土生产商北方稀土Q3实现营收增长33.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48%。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飙 升280%,稀土金属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3.5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样表现稳健。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25亿元,同比增长77.98%,主要得益于销售商品、提 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这些数据共同描绘出公司健康且快速增长的经营态势。 主营产品产销两旺,磁性材料增长强劲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的全面提升。报告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多类产品产销量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稀土金属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3.50%,产量同比增长26.67%;作为永磁电机关键原料的磁性材料销量与产量分别增长21.53%和 20.92%。此外,稀土氧化物和抛光材料销量也分别实现21.20%和22.50%的同比增长。稀土盐类产品销量增幅最为显著,同比大增71.07%。 27日,北方稀土公布2025Q3财报:第三季度营收为114.25亿元,同比增长33.32%;净利润为6.1亿元,同比增长69.48%。 量价齐升,核心财务指标全线 ...
金太阳: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3C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及售后等行业
金融界· 2025-09-22 11:53
公司业务范围 - 主要从事抛光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精密结构件制造服务业务 [1] - 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3C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及售后等行业 [1] 产品应用领域 - 产品应用覆盖集成电路制造领域 [1] - 产品应用覆盖3C消费电子制造领域 [1] - 产品应用覆盖汽车制造及售后服务体系 [1] 信息披露规范 - 具体产业链信息以公司定期报告为准 [1]
研报掘金丨华安证券:维持北方稀土“买入”评级,第二季度各材料产销量增长明显
格隆汇APP· 2025-09-03 16:1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31亿元 同比增长1951.52%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5.01亿元 同比增长7622.51% 环比增长16.27% [1] - 第二季度各材料产销量增长明显 [1] 业务发展 - 发挥稀土资源优势 通过并购重组、独资设立、合资组建等方式发展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产业 [1] - 通过采购加工稀土原料类产品 开发生产销售稀土功能材料产品 [1] - 形成磁性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的稀土终端应用布局 [1]
北方稀土:看好未来稀土行业下游需求增长 稳中求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1:10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88.66亿元 同比增长45.2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951.52%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25亿元 同比增长12.52倍 [1] - 稀土金属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8.1% 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同比增长16.65% 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1] 行业需求前景 - 稀土下游磁材行业需求量最大增速最快 对稀土产品消耗量最为突出 [1] - 磁材需求量增幅在10%左右 预计2025年保持这一趋势 [1] - 风电 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为下游需求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 - 手机盖板 半导体 芯片将带动抛光粉产业发展 贮氢在储能背景下产生新增量 [2] - 永磁电机在"两重两新"政策推动下会有明显增长 [2] 产品价格走势 - 镨钕等主流产品价格稳定运行 国内需求对稀土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2] - 稀土市场整体活跃度好于上年同期 主流产品价格上行且成交量逐步扩大 [2] - 主流稀土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2] - 产品价格主要受供需关系影响 市场预期也产生重要作用 [2] 公司战略布局 - 保证稀土原料供给能力同时拓展稀土功能材料供给 [1][3] - 做优做强钕铁硼磁性材料 抛光材料 储氢合金等稀土功能材料产业 [3] - 稳中求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增加绿色低碳化产品出口占比 [1][3] - 通过并购重组 独资设立 合资组建等方式发展稀土功能材料产业 [3] - 形成磁性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的稀土终端应用布局 [3] 产品附加值 - 稀土功能材料属于定制化产品 具有更高技术含量和更复杂生产过程 [3] - 稀土功能材料销售附加值通常更高 [3] - 通过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促进稀土元素平衡高值利用 [3]
金太阳股价下跌6.58% 上半年净利润1471万元
金融界· 2025-08-28 01:47
股价表现 - 8月27日股价报23.01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62元,跌幅6.58% [1] - 盘中曾出现快速反弹,5分钟内涨幅超过2%,最高触及24.44元 [1] - 当日成交量为127,936手,成交额达3.04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5.82%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71.07万元,同比下降9.35%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521.73万元,同比增长102.13% [1] 资金流向 - 8月2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25.61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例0.27%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477.68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例0.18% [1] 业务构成 - 公司属于通用设备制造业 [1] - 主要从事抛光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精密结构件制造服务业务 [1]
北方稀土(600111) - 北方稀土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8-26 18:18
2025年半年度数据 - 稀土氧化物生产量15161.01吨,同比增111.20%,销售量20161.88吨,同比增15.71%[1] - 稀土盐类生产量71144.51吨,同比降1.32%,销售量64791.96吨,同比增45.41%[1] - 稀土金属生产量24107.55吨,同比增28.10%,销售量22397.95吨,同比增32.33%[1] - 磁性材料生产量34570.13吨,同比增24.13%,销售量34743.50吨,同比增25.39%[1] - 抛光材料生产量12544.59吨,同比增1.22%,销售量12650.10吨,同比增2.41%[1] - 储氢材料生产量978.89吨,同比降0.72%,销售量975.39吨,同比增2.14%[1] 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 - 稀土氧化物生产量9430.15吨,同比增225.00%,销售量9603.47吨,同比降10.46%[2] - 稀土盐类生产量33694.91吨,同比降4.04%,销售量32701.18吨,同比增38.70%[2] - 稀土金属生产量12046.05吨,同比增8.40%,销售量11068.01吨,同比增20.38%[2] - 磁性材料生产量18152.99吨,同比增12.08%,销售量18577.41吨,同比增11.35%[2]
光刻胶IPO遇冷,监管戳破真相:半导体材料之困与破局之道
材料汇· 2025-08-01 21:02
核心观点 - 半导体材料行业面临资本狂热与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的深刻矛盾,光刻胶作为技术密集度最高的细分领域成为矛盾中心 [3][5][6] - 监管对半导体材料IPO审核趋严,聚焦技术成色、量产能力与市场替代现实性,资本热情与监管审慎形成鲜明"温差" [4][5][35] - 光刻胶技术难度极高,涉及多学科交叉,从g/i线到EUV技术曲线陡峭,国内仅在KrF/ArF部分产品取得突破,EUV尚处实验室阶段 [12][13] - 半导体材料企业普遍面临技术转化周期长、研发投入大、客户认证严苛等挑战,恒坤新材的技术短板具有行业代表性 [29][30] - 破局需构建技术攻坚、资本赋能、产业协同、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能力,回归长期主义研发哲学 [38][39][47][51][53] 资本狂潮下的半导体材料IPO - 2023年超10家半导体材料企业递交招股书,光刻胶等"卡脖子"环节受资本热捧,部分头部企业上市前估值突破百亿人民币 [4] - 监管问询聚焦三大核心:技术来源与专利质量、量产盈利可行性、市场替代真实性,恒坤等企业被要求量化对比国际巨头性能参数 [4][5] - IPO暂缓案例频发反映行业核心矛盾:资本对短期回报的期待与材料技术长周期特性的冲突,光刻胶领域尤为突出 [5][6][28] 光刻胶技术壁垒分析 关键技术节点 - g/i线光刻胶(>0.35μm):国内已实现稳定量产 [12] - KrF光刻胶(248nm):北京科华等企业部分产品通过验证,高阶应用替代率仍低 [12] - ArF光刻胶(193nm):仅科华等极少数企业有小批量验证,浸没式工艺面临防水性等特殊要求 [12] - EUV光刻胶(13.5nm):全球仅JSR等少数巨头能供应,国内处实验室预研阶段 [13] 材料体系复杂性 - 由树脂(30%-50%成本)、光致产酸剂(PAG)、添加剂、溶剂组成的精密配方体系,任何成分偏差都影响性能 [16][18][19] - 树脂合成需精确控制分子量分布与官能团,恒坤等企业仍依赖进口 [18] - PAG纯度与光敏感度要求极高,EUV需金属基PAG [18] - 添加剂虽含量低但对涂布性能、分辨率等起关键作用 [19] 生产与认证挑战 - 原材料需达ppt级超高纯度,单体提纯需复合多种技术 [22] - 生产环境需严格控制金属洁净度与温湿度,设备多依赖进口 [22] - 晶圆厂认证周期常以年计,需通过数百项参数测试,通过后客户切换意愿极低 [25][27] 行业共性难题 - 技术转化周期长:从研发到量产需数年甚至数十年,光刻胶需经历分子设计-配方优化-工艺改进多环节 [30] - 研发投入大:需高端设备(如光刻机)和跨学科团队,国际巨头研发投入占营收15%-20% [30][39] - 专利壁垒高:恒坤36项发明专利中过半为IPO前突击申请,反映行业普遍存在的专利储备薄弱问题 [29] 破局路径 技术攻坚 - 建立10年以上长期研发规划,保持高强度投入,容忍试错成本 [39] - 联合高校院所深耕基础材料科学,研究树脂分子设计、PAG构效关系等底层原理 [40] - 建设超纯材料供应链,开发专用设备与智能监控系统,实现ppt级缺陷控制 [42] 资本与产业协同 - VC/PE需设立长期科技基金,优化投后管理,避免短期业绩压力 [48] - 吸引晶圆厂(如中芯国际)战略投资,形成"以用促研"的创新闭环 [48][49] - 建立设备商-材料商-晶圆厂三方合作机制,共同优化工艺窗口 [49] 政策与生态 - 争取国家大基金等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降低企业税负压力 [48][51] - 组建产业生态联盟,推动测试标准统一与知识产权共享 [52] - 加强高校专业设置与校企联合培养,引进国际高端人才 [53] 行业趋势判断 - 监管转向"验货"阶段,技术自主性、量产能力、可持续盈利成为新硬通货 [35][36] - 资本将从概念炒作转向陪伴成长,具备真实技术壁垒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55] - 光刻胶国产替代是十年量级的系统工程,需产学研用资政多方协同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