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居康养
icon
搜索文档
民政部:正试点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央视新闻· 2025-10-27 10:33
全国“敬老月”活动概况 - 第16个全国“敬老月”活动于今年10月10日至31日举行 主题为“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 [1] 重点活动领域 - 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为老服务机构活动 并举办孝亲敬老文艺作品展览展示展演展播 [1] - 依托“探访关爱”等基本养老服务项目 为重点特殊困难老年人送温暖解难事办实事 并深化青年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等 [1] - 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并开展试点 鼓励增开银发旅游专列和举办孝亲敬老购物节 支持举办养老服务领域博览会和展销会 [2] - 深入开展口腔健康、营养改善、心理关爱、痴呆防治和听力健康等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普及健康知识并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及中医健康服务 [2] - 发挥老年大学和老年人体育协会作用 开展多种文体活动 举办全民科学健身银龄活力运动会 并在重阳节免费向老年人开放体育场馆和老年大学 [2] - 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 持续打击治理涉老诈骗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普法宣传 并整治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等涉老侵权乱象 [3]
旅居康养点燃新引擎 十万亿市场迈入黄金期
环球网· 2025-09-26 10:31
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3年中国康养市场规模达8万亿元,用户消费年均增长率保持在9% [1]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保守达到9.5万亿元,2030年有望逼近15万亿元大关 [1] - 全国现存康养经济相关企业超过304万家,2025年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达68万余家,同比增长近30% [1] 市场结构与支柱产业 - 中医药康养、康养旅游和医疗康养是市场三大支柱,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9%、11%和10% [1][3] - 旅居康养作为创新产品,通过整合旅游、养老、医疗等资源形成规模协同效应 [3] - 智慧康养、医疗康养等细分领域加速崛起,成为推动市场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3] 企业布局与产品创新 - 行业代表泰康之家已在全国投资布局37城46个项目,各社区累计接待客户近30万人次 [3] - 企业推出如“沉浸式旅居”等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市场反响热烈 [3] - 以中建玖合云南项目为例,创新打造集健康管理、田园生活、社区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养目的地,年均接待超4500组客户 [3] 行业驱动因素与影响 - 行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加速迈入黄金发展期 [1] - 旅居康养不仅丰富消费选择,更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 [3] - 通过引入非遗工坊、湖畔市集等多元文旅元素,可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生态 [3]
多元融合、科技赋能,银发经济挖掘“人口第二红利”
第一财经· 2025-09-22 20:37
老龄化背景与银发经济定位 - 中国老龄化进程具有速度快、规模大、程度深的特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6%,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1亿 [1] - 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但老龄化被视为蕴藏机遇的“变量”,发展银发经济是将其转化为“增量”的关键 [1] - 银发经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抓手,旨在实现“老有颐养”的民生目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8] 政策支持体系 - 政策体系从顶层设计走向精准实施,经历了从国家战略布局到专项政策出台的演进,如《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了4方面26项举措 [2] - 形成了“国家战略+专项政策+地方细则”的多层次政策体系,推动行业从“初步探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 - 相关部门正针对细分领域出台政策,引导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创新”转型 [6] 行业定义与市场构成 - 银发经济是满足50岁及以上人口需求的所有经济活动总和,是一个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的完整经济体系 [3] - 行业构成分为“既有产业”与“增量行业”,既有产业包括银发商品业、服务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四大支柱 [3] - 行业覆盖“未老备老”全周期,30~50岁中年群体成为重要参与者,使其成为连接多元群体的包容性经济 [4]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 2023年银发经济整体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2019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远超同期GDP增速 [5] - 细分领域增长强劲,2023年银发服务业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年增速15%;银发金融业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元 [3] - 需求持续释放是核心驱动力,预计2035年老年人口超4亿,养老金支出达7.3万亿元,推动消费向品质型转变 [7] 细分领域表现 - 康复医疗器械是核心增长极,2024年规模预计达714.6亿元,同比增长16.1%,形成医疗与家用双轮驱动格局 [6] - 智慧养老、银发文旅等增量行业发展迅速,2024年老年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银发教育新增数字素养培训 [3] - 产业出口竞争力提升,2023年康复器械出口额超670亿元,较2021年增长48.8%,对主要市场出口增速显著 [6]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创新将向信息化、智能化、家庭化、个性化深耕,通过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技术精准解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7] - 产业层面将深化跨领域融合,如“医养结合”、“银发文旅”、“养老金融”等,实现多元融合 [7] - “互联网+AI+养老”的科技赋能将作为底层支撑,通过整合资源、AI推送服务、普及智能设备重塑产业形态 [7] 发展挑战与机遇 - 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聚焦“标准、人才、供给”三大瓶颈精准发力 [8] - 深化银发经济发展能拉动内需、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向赋能 [8]
“园区活力+社区细胞”激活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 一文梳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新变化↓
央视网· 2025-09-20 10:43
政策目标与范围 - 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覆盖100个试点城市和1万个便民生活圈 [4] - 便民生活圈建设从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扩围至有条件县城社区 [5][7] - 打造500条"银发金街"和500个"童趣乐园",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服务 [4] 业态发展与服务创新 - 发展银发列车、旅居康养、家政服务、社区食堂等为老服务业态 [9] - 推广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儿童书店、亲子餐厅等育幼服务业态 [9] - 鼓励共享会客厅、社区寄存仓、宠物服务等新业态模式创新 [12] 试点推进与实施进展 - 第二批确定30个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包括北京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上海长宁区、安徽合肥市等 [12] - 深圳计划2025年底实现全市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15] - 深圳将新建改造50个社区商业中心,培育社区服务品牌 [15] 建设标准与质量要求 - 便民生活圈需具备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等特征 [4] - 推动基础型/提升型生活圈向品质型转变,居民满意度目标90%以上 [4] - 商业网点连锁化率目标30%以上,实现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运营 [4]
暑期游火热:旅游变旅居、外籍游客体验中医
央视新闻· 2025-08-13 08:11
暑期文旅市场总体表现 - 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各地启动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举办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活动,并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1] - 今年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1] - 亲子游在整体出行人群中占比超60%[1] 新兴旅游模式与消费趋势 - 避暑游、研学游订单同比增长超70%[1] - 35%的亲子家庭会选择两次及以上旅行,70%的游客倾向于在同一目的地深度体验[1] - 旅居康养成为热门选择,入住天数7天以上的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20%,平均入住天数为11天[6] - 咨询量最高的是30天套餐,显示“深度驻留”潜力[6] 区域市场亮点与创新 - 陕西宁陕县通过夜间旅游将乡村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观演出、住民宿、品美食激活消费[1] - 山东济南趵突泉景区自国际泉水节启动后日均接待超3万人次,大明湖环湖步道日均客流突破8万[2] - 避暑、滨海和文化氛围浓郁的小城如昆明、大理成为旅居游客首选,订单量增速明显[3] 跨境旅游与特色服务 - 吉林珲春口岸暑期查验出入境旅客超11万人次[9] - 跨境游成为新热点,俄罗斯游客将中医体验如针灸、艾灸、推拿加入行程[8] - 珲春口岸采取预约通关等措施,确保旅客排队候检时间不超过30分钟,并提供多语种服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