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积极老龄化
icon
搜索文档
X世代崛起:全球消费格局的代际重构
搜狐财经· 2025-10-11 08:52
全球消费市场核心观点 - 2025年全球消费市场正经历由X世代(1965-1980年出生)引领的静默革命,该群体以15.2万亿美元的年度支出规模重塑商业规则,其消费决策深刻影响零售业、奢侈品市场及全球供应链 [1] 消费规模与影响力 - X世代2025年全球消费支出达15.2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全年消费总额的近两倍,该群体仅占全球人口的17%,却贡献了全球24%的消费份额 [4] - 在高收入国家,X世代的消费力比千禧一代高出30%,在日均消费超过120美元的“高收入人群”中,四分之一属于这一代际 [4] 消费结构特征 - X世代消费行为呈现“三明治效应”,既为年迈父母支付养老护理费用(北美地区增速达10.2%),又为成年子女提供教育支持(占其消费的16.2%) [5] - 家庭责任催生特定品类增长,如养老科技产品(智能轮椅、GPS定位手环、自动给药机)在北美市场年增速超10%,教育投资(MBA课程、留学咨询、助学贷款偿还)成为中产家庭核心支出 [5][15] - “隐性刚需”品类如防滑拖鞋、多功能扳手等增速超越奢侈品 [15] 地域分化特征 - 在欧美市场,X世代主导高端家电、健康保健品和教育服务消费 [6] - 在印度、非洲等低收入地区,其消费集中于摩托车、基础家电等耐用品 [6] -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主要驱动力,37%的X世代同时承担赡养父母和培育子女压力,驱动白酒、软饮等礼品经济与补习班、智能设备等教育消费 [6] 消费决策逻辑 - X世代品牌选择呈现“双轨制”,72%的消费者在购买知名品牌时更看重厂商实力而非营销噱头,同时22%的消费者愿意为性价比高、成分透明的小众品牌买单(尤其在洗衣液、麦片等日常品类) [7][16] - 其消费心智为“价值敏感型”,源于成长过程中经历经济全球化及多次经济危机 [7] 科技接受度与可持续消费 - X世代对科技产品采纳呈实用导向,智能家电(如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冰箱、空气净化器)在45-60岁群体中渗透率达68%,混合办公设备(降噪耳机、多屏显示器)成为职场中层标配 [16] - 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中,X世代贡献了43%的销售额,远超千禧一代的29% [16] - 59%的X世代坚持回收利用,但仅12%愿意为“绿色标签”支付超过10%的溢价,表现为“理性环保主义”,在汽车市场更倾向选择混合动力车型而非纯电动车 [8] 行业产品创新 - 高端家电厂商通过“适老化改造”(如带扶手的智能马桶、语音控制照明系统)精准对接X世代赡养父母需求 [9] - 美妆市场通过将抗衰老产品线与“简约奢华”概念结合,满足其追求品质与效率的心理诉求 [9] 渠道变革与营销策略 - X世代购物行为呈“线上研究、线下体验、全渠道购买”特征,在中国市场,63%的消费者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进行产品调研,但最终购买倾向于线下门店或品牌官网,要求品牌建立无缝的OMO体系 [10] - 社交媒体广告对X世代影响力低于朋友推荐和KOC评价,通过邀请45-55岁女性KOC参与产品测试并将真实使用视频植入微信社群的“慢营销”模式,可使产品复购率提升37% [11] 未来趋势与市场机遇 - X世代消费影响力将在2030年代初达顶峰,退休前黄金十年将主导健康保健、高端旅游和艺术收藏等高附加值市场,其在百万美元以上艺术品市场的竞拍参与率已超越婴儿潮一代 [12] - 未来十年,X世代将继承约30万亿美元财富,其财富传承更倾向于艺术收藏、科技股权和可持续投资项目,将催生新消费赛道和金融服务需求 [13] - 随着最早一批X世代在2030年步入65岁,将推动“积极老龄化”产业发展,如智能养老社区、老年教育平台和医疗旅游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14]
多元融合、科技赋能,银发经济挖掘“人口第二红利”
第一财经· 2025-09-22 20:37
老龄化背景与银发经济定位 - 中国老龄化进程具有速度快、规模大、程度深的特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6%,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1亿 [1] - 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但老龄化被视为蕴藏机遇的“变量”,发展银发经济是将其转化为“增量”的关键 [1] - 银发经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抓手,旨在实现“老有颐养”的民生目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8] 政策支持体系 - 政策体系从顶层设计走向精准实施,经历了从国家战略布局到专项政策出台的演进,如《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了4方面26项举措 [2] - 形成了“国家战略+专项政策+地方细则”的多层次政策体系,推动行业从“初步探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 - 相关部门正针对细分领域出台政策,引导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创新”转型 [6] 行业定义与市场构成 - 银发经济是满足50岁及以上人口需求的所有经济活动总和,是一个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的完整经济体系 [3] - 行业构成分为“既有产业”与“增量行业”,既有产业包括银发商品业、服务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四大支柱 [3] - 行业覆盖“未老备老”全周期,30~50岁中年群体成为重要参与者,使其成为连接多元群体的包容性经济 [4]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 2023年银发经济整体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2019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远超同期GDP增速 [5] - 细分领域增长强劲,2023年银发服务业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年增速15%;银发金融业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元 [3] - 需求持续释放是核心驱动力,预计2035年老年人口超4亿,养老金支出达7.3万亿元,推动消费向品质型转变 [7] 细分领域表现 - 康复医疗器械是核心增长极,2024年规模预计达714.6亿元,同比增长16.1%,形成医疗与家用双轮驱动格局 [6] - 智慧养老、银发文旅等增量行业发展迅速,2024年老年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银发教育新增数字素养培训 [3] - 产业出口竞争力提升,2023年康复器械出口额超670亿元,较2021年增长48.8%,对主要市场出口增速显著 [6]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创新将向信息化、智能化、家庭化、个性化深耕,通过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技术精准解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7] - 产业层面将深化跨领域融合,如“医养结合”、“银发文旅”、“养老金融”等,实现多元融合 [7] - “互联网+AI+养老”的科技赋能将作为底层支撑,通过整合资源、AI推送服务、普及智能设备重塑产业形态 [7] 发展挑战与机遇 - 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聚焦“标准、人才、供给”三大瓶颈精准发力 [8] - 深化银发经济发展能拉动内需、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向赋能 [8]
远洋椿萱茂亮相广州老博会,民政助力银龄关爱再升级!
新浪证券· 2025-08-26 17:08
展会概况 - 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于8月22日启幕 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广州市民政局 广州市协作办和广州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共同承办 [1] - 该博览会始于2017年 历经八年发展 已成为广州与国内外城市开展养老产业合作 展示大城养老成果 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1] - 广州老博会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专业养老类展会 [1] 公司参展亮点 - 远洋集团旗下椿萱茂受广州市民政局邀请参展 展示创新的专业养老服务与人文关怀 [3] - 重点展示围绕长辈"健康 快乐 尊严"核心需求构建的特色服务体系 传递专业细致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照护理念 [3] - 远洋椿萱茂(广州兴业)老年公寓呈现为香港长辈定制的服务内容及失智照护领域的专业实践 [3] - 远洋椿萱茂(广州科林路)老年公寓推介"悠闲自在 幸福温暖"的生活方式 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交流 [3] 行业论坛参与 - 展会期间举办多场主题论坛活动 包括"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之认知症家属互助圆桌会议" [5] - 远洋椿萱茂广州运营总监侯湘华分享机构在家属互助服务方面的专业经验 家属互助会已突破机构边界走向社会 [5] - 远洋椿萱茂(广州兴业)老年公寓失智照护服务负责人向丽君进行《家属互助会实践分享》主题发言 [5][7] - 在住长辈家属李丹作为特邀嘉宾分享照护心得 强调专业照护对认知症患者的重要性 [8] 行业发展意义 - 养老事业关乎千家万户幸福 是衡量社会文明与温度的重要标尺 需要政策引领 行业创新和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参与 [10] - 公司将持续深耕养老服务领域 升级服务内涵 拓展服务边界 提升服务品质 [10] - 公司致力于以专业守护生命尊严 用爱心温暖人生晚晴 为中国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0]
践行社会责任,深耕银发领域 费边教育获认可
新华网· 2025-08-12 13:39
核心观点 - 公司在2025企业ESG发展论坛上因其服务银发群体、弘扬国粹文化及推动积极老龄化的创新实践与社会价值,入选“社会责任杰出企业”榜单 [1][3]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公司精准锚定中老年群体对艺术学习与精神生活的深层需求,以“弘扬国粹,服务银龄”为使命 [5] - 公司依托互联网科技,构建了覆盖国画、书法、声乐、油画等多领域的沉浸式在线直播课程体系 [5] - 公司已稳健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中老年兴趣教育平台,赢得百万级家庭用户的信任 [9] 创新实践:“四维一体”教育体系 - **线上学习**:公司自主研发适老化学习平台,运用“智能互动+在线直播”技术弥合数字鸿沟 [7] - **丰富社交**:公司构建以兴趣为纽带的线上班级社群,满足学员展示自我与获得认同的社交需求 [7] - **个性关怀**:公司首创“主讲名师+辅导老师+班主任”的“三师共育”模式,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与全程陪伴式辅导 [7] - **线下活动**:公司成功举办“及象全国艺术展”、“及象粉丝学习节”等大型活动,为学员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7] 社会价值与行业影响 - 公司的实践超越技能传授,着眼于“生命价值重塑”,通过文化浸润、社群连接和作品展示提升学员的文化素养、生活自信心与社会参与感 [9] - 平台成为传统文化在银发群体中活态传承的重要阵地,有效缓解老年孤独感,增进代际理解与社会和谐 [9] - 公司探索的“三师共育体系”、“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联动”等创新标准,为中老年教育行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样板 [10][1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教育服务创新,积极拥抱“AI+互联网”技术浪潮,发展绿色、普惠、可持续的智慧教育平台 [13] - 公司将在千万级用户信赖的基石上,进一步优化升级“四维一体”服务生态,强化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13]
新加坡、意大利、德国探索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发展老年教育 丰富银发生活(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18
新加坡老年教育发展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14年12.4%增长至2024年19.9%,预计2030年达24.1% [1] - 政府2015年投资30亿新加坡元推出"幸福老龄化行动计划",2023年更新计划,重点支持老年人学习 [1] - 全国乐龄学苑与多所大学及机构合作,提供1000多种课程,涵盖信息科技、商业金融、艺术设计等传统学科及生活技能科目 [2] - 活跃乐龄理事会2023年推出教学指导方针,与100所学校和志愿者组织合作开展跨代学习计划 [2] - 案例显示老年人通过课程掌握新技能并创业,如68岁学员开设网店取得业绩 [2] - 研究指出老年教育可减少孤独感,激发潜能参与社会创新 [3] 意大利老年教育模式 - 65岁以上人口占比24.3%,80岁以上占7.8%,平均年龄46.5岁 [4] - 老年大学协会拥有330家会员单位,8万名会员,课程以语言文化为主,含人工智能等前沿内容 [4] - 社区中心及社会组织提供考古、环保等志愿活动,新法案鼓励高校开展老年教育课程 [5] 德国老年教育体系 - 65岁以上人口占比22.4%,2022-2023学年德国大学60岁以上旁听生达1.25万人 [5] - 法兰克福大学"第三年龄学院"服务2700名60岁以上学员,提供数百门专业课程及实践活动 [6] - 高校提供正式学位教育,其他机构如老人学院侧重实用技能,政府推出"数字天使"项目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 [6]
泰康之家再度亮相上海老博会,“全明星产品”展现十年运营成果
行业展会与平台 - 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上海老博会)是国内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养老行业展会,自2000年举办以来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3] - 展会同期举办"大城养老"创新发展大会,设有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养老金融、认知症关爱、智慧养老等专场活动,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3]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公司以医养融合模式加速推进大健康服务网络布局,强调"从养到医的主动性"和"从医到养的依从性"是医养融合两大关键点 [3] - 公司在全国36个城市布局44个项目,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和青岛实现"一城多园"运营格局 [12] - 公司在上海形成"一园两府一医院"深度布局(申园、锦绣府、静安府+申园康复医院),静安府建成后将提供约380个养老单元 [16] 智慧医养技术 - 公司通过智能设备采集数据并建立以居民为核心的健康档案,利用AI模型优化照护计划,形成"数据飞轮"模式 [5] - "小泰智能音箱"覆盖安全、健康、餐饮等八大核心场景的30余项服务,成为全天候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 [6][8] - "下肢康复机器人"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科学步行训练帮助长者恢复下肢行走能力 [11] - 智能床垫可实时监测呼吸、心率及在床状态,数据异常即刻预警 [12] 社区运营与服务 - 公司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安宁疗护"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社区居民平均年龄达83岁 [14] - 锦绣府作为上海浦东首个对外开放助餐服务的养老机构,将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开放 [5] - 社区设立乐泰学院5大学部,累计吸引超137万人次参与学习,2024年1400余位居民参与"银发志愿者"公益项目 [14] 品牌成果与影响 - 公司通过十年发展,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样本,诠释"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的企业价值观 [16] - 居民通过"追梦计划"实现价值再创造,包括举办个人画展、集体金婚典礼等活动 [14]
日本正在集体退休,东亚的平衡会被打破吗?
虎嗅· 2025-04-29 11:58
日本超老龄社会现状 - 日本已进入超老龄社会 75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超五分之一 65岁以上老人达3625万占总人口29 3% [6][9] - 2024年新生儿数跌破72万大关 创125年来最低纪录 连续第九年人口负增长 [7] - 劳动年龄人口从1995年峰值8716万锐减至2020年7406万 预计2040年护理行业缺口将突破69万 [10][11] 经济与社会保障影响 - 社保体系面临双重挤压 医疗护理费用几何式增长与劳动人口持续萎缩 [10] - 2024届大学生就业率飙升至98 1% 51%企业深陷"用工荒" 部分因无人可用被迫破产 [11] - 65岁以上就业人口达914万 65~69岁就业率52% 70~74岁34% 75岁以上11 4% [12] 军事战略转型 - 国防开支占GDP比重五年内实现倍增 达到北约标准线水平 [15] - 自卫队推进导弹防御体系升级 国产战斗机研发及区域快速反应部队建设 [15] - 发展高精度打击系统 人工智能指挥网络和无人作战平台 构建"质量替代数量"新型威慑能力 [17][18] 外交与经济战略调整 - 深化与印度 澳大利亚"准同盟"关系 强化与东南亚国家防务合作 [19] - 日本产业资本加速向东南亚转移 将东南亚视为"第二增长极" [33][34] - 通过供应链整合 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协作 在东南亚编织紧密利益纽带 [35] 技术创新驱动 - 技术极主义战略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弥补人口劣势 [25][26] - 无人化装备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智能化武器系统具成本效益优势 [26] - 美日同盟深化技术合作 无人作战网络与AI指挥系统形成协同效应 [27][28] 地缘战略重塑 - 从"岛国意识"向"大陆战略"认知转变 资本流动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战略支点 [36] - 以技术援助为锚点 将经济依存转化为战略信任 实施"技术外交" [39][40] - 在华盛顿与北京战略夹缝中维系战略模糊 可能借四方安全对话强化同盟体系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