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

搜索文档
又一位“华能系”高管!景顺长城基金新董事长到任
国际金融报· 2025-08-06 23:17
高管变更 - 景顺长城基金于8月5日公告任命叶才为新任董事长,8月4日生效[1] - 原董事长李进于5月29日因任期届满离任,期间由总经理康乐暂代董事长职务[1][2] - 叶才此前在中国华能集团担任多个高管职位,包括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等[2] - 这是公司正常换届流程,叶才6月已进入董事会,履职资格办理完成后正式上任[2] 公司背景 - 景顺长城基金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首家中美合资基金公司[2] - 股东结构为景顺和长城证券各持股49%,董事长人选传统上来自华能集团旗下公司[2] - 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公募产品总规模6460.04亿元,行业排名第20位[1][4] - 非货基规模4600多亿元,行业排名第12位[4] 产品结构 - 产品以权益类为主,股票型基金55只规模827.98亿元,混合型基金79只规模1071.72亿元[4] - 权益类基金数量占比超60%[4] - 拥有3位千亿级固收基金经理和364.3亿元规模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刘彦春[5] 投资业绩 - 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5月离任,其管理产品平均年化回报15.29%,最高任职回报374.75%[4] - 刘彦春因重仓白酒股业绩波动较大,其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今年以来净值下跌1.03%,近三年亏损超28%[6] - 白酒板块持续低迷导致部分重仓基金表现不佳,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规模降至188.54亿元[6] 未来挑战 - 新任董事长缺乏公募资管经验,面临行业适应挑战[3] - 如何维持权益产品规模优势并提升投资业绩成为关注重点[6]
【干货】一图看懂2025年1季报,投顾组合基金背后的投资秘诀
银行螺丝钉· 2025-05-22 21:56
主动基金经理池信息汇总 - 文章核心观点为汇总2025年1季报主动基金经理池的关键数据,包括投资风格、股票比例、从业年限、行业偏好等指标,帮助投资者系统化分析基金经理特征[1][2] - 信息汇总表涵盖46位基金经理的代表产品,按深度价值、价值、成长、均衡等风格分类,例如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260112 OF)归类为深度价值风格[1][3][12] - 股票比例数据显示不同风格差异显著:价值风格平均仓位79 45%(徐彦大成睿享A 59 29%),成长风格平均仓位90 12%(张坤易方达蓝筹精选94 14%)[7][8][9] - 从业年限跨度从2005年(朱少醒)至2021年(贾健),超60%基金经理经历完整牛熊周期(从业超7年)[5][6][36] - 行业偏好采用11个一级行业分类标准,重点标注金融、消费、科技等主流配置方向[10][11][41] - 持股集中度中位数为53 92%,沪深300基准为23 04%,刘彦春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达80 55%为最高[14][15][16][17] - 换手率显示71%基金经理低于200%基准线,张竞安信灵活配置396 17%为最高[22][23][24][47] - 基金规模分布从2亿(周恩捷国投瑞银境煊A)至389亿(张坤易方达蓝筹精选),中位数规模45亿[27][28][29][49] 基金定期报告分析要点 - 定期报告分为季报(4份)、半年报(1份)、年报(1份),年报信息量最全面[30][31] - 投资风格分析显示A股存在明显轮动特征:2015-2020年成长风格占优,2021-2024年价值风格领先[33][34] - 股票仓位指标显示主动基金通常保持85%-90%仓位,牛市中后期可能下调[39] - 行业偏好分析需穿透"制造业"等笼统分类,采用细分行业统计前三大重仓领域[41] - 重仓股估值数据存在滞后性,仅能通过季报十大重仓股估算,成长风格普遍高于价值风格[45] - 基金经理观点分析需结合其投资风格辩证看待,例如价值型更关注低估值而成长型侧重增速[51]
张坤卸任、鲍无可离职,公募“造星时代”渐退
第一财经· 2025-05-19 11:19
基金经理离职潮 - 2025年5月17日景顺长城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离职,年内离任基金经理达138人,同比增加22% [1][3][4] - 鲍无可离职前在管规模162.07亿元,较2024年中报峰值271.86亿元缩水40%,其管理的8只产品任职回报均为正,6只年化回报超10%,最高达15.37% [6] - 易方达顶流基金经理张坤于5月15日卸任副总经理职务专注投研,其在管规模608.22亿元仍居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经理首位 [7][8][10] 行业人事变动特征 - 2024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358人创历史新高,2025年前5个月离任138人,知名老将如华安基金李欣、华商基金周海栋等均"清仓式卸任" [13] - 行业出现"退仕从投"趋势,2024年以来至少20位基金经理卸任副总职务,如诺安基金杨谷、万家基金黄海等回归投研一线 [14] - 离职主流选择为同业跳槽或"公奔私",增聘公告常被市场视为离职前兆 [13]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 政策导向影响:《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 [15] - 市场环境变化:A股持续震荡导致权益产品赎回压力,明星基金经理规模普遍下滑,如张坤管理规模从峰值1344.78亿元降至608.22亿元 [10][11] - 管理效能考量:高管行政事务分散投研精力,部分基金经理主动选择专注投资以提升决策质量 [14][16]
张坤“辞官”鲍无可离职,公募“造星时代”渐退
第一财经· 2025-05-18 21:34
市场震荡下的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 - 年内离任基金经理人数达138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2% [1] - 景顺长城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离职,在管规模从巅峰期271.86亿元降至162.07亿元,缩水40% [1][6] - 易方达顶流基金经理张坤卸任副总经理职务,专注投研,其在管规模608.22亿元仍居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经理首位 [7][10] 基金经理职业路径转向 - 行业出现"投而优则仕"路径转向,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卸任管理职务专注投研,去年以来至少20位基金经理离任副总职位 [12] - 政策影响:《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 [13] - 华北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高管行政事务分散精力,优秀基金经理未必擅长管理 [12] 基金经理业绩与市场影响 - 鲍无可管理的8只产品任职回报均为正,6只年化回报超10%,最高达15.37%,近三年6只产品累计回报均跑赢基准,最高超50个百分点 [6] - 张坤巅峰期管理规模达1344.78亿元,陈皓、萧楠等百亿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也出现下滑,分别为277.74亿元和337.38亿元 [10] - 行业权益类产品遭遇赎回叠加业绩不佳,与市场持续震荡、投资者偏好转向被动投资工具有关 [6][10] 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 2024年全年358位基金经理离任创历史新高,"先增聘,再卸任,再离职"流程已成常态 [11] - 离职基金经理中包括华安基金李欣、华商基金周海栋、中欧基金曹名长等知名老将,"跳槽至同业机构"和"公奔私"是主流选择 [11] - 华南基金公司人士认为,政策导向促使基金经理更专注投资决策质量,提升持有人体验 [13]
景顺长城能源基建近三年跑赢基准超33%,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或受益薪酬改革
新浪基金· 2025-05-15 18:00
证监会政策与行业转型 -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基金经理薪酬与长期业绩深度挂钩,加速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业绩为王"转型 [1] - 新规下,持续超额表现的基金经理可能获得管理费或薪酬加成,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及其基金经理鲍无可成为新规下的"标杆案例" [1] 基金经理与投资策略 - 鲍无可拥有17年证券从业经验,投资框架强调"高壁垒企业"的长期价值挖掘,通过自下而上选股规避短期波动 [1] - 策略核心在于持有具备技术、资源或市场护城河的优质公司,专注基本面研究 [1] - 鲍无可认为高壁垒企业的长期价值不会因市场扰动折损,未来将坚持自下而上选股策略,重点布局技术护城河深厚、盈利确定性高的标的 [5] 基金业绩表现 - 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近三年收益率36.47%,大幅跑赢业绩基准超33% [1] - 近五年回报79.32%,近十年回报124.8%,稳居同类前列 [3] - 多个周期超额收益突出:近两年跑赢基准超10%,近五年超越基准72%,近十年超越基准126%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鲍无可在管8只基金总规模达162.07亿元,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规模35.27亿元 [1][3] 持仓结构与行业观点 - 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聚焦"资源+制造"双主线,前十大重仓股覆盖资源(紫金矿业、神火股份)、高端制造(浙江鼎力、江瀚新材)及消费龙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 [4][5] - 紫金矿业持仓市值3.53亿元(占比21.7%),神火股份持仓市值2.33亿元(占比14.4%),美的集团持仓市值2.25亿元(占比13.8%) [4] - 鲍无可认为外需相关的铜、铝等资源品需求强劲,而内需基建板块短期承压,需通过精选高壁垒企业应对结构性挑战 [5] AI行业影响与市场展望 - DeepSeek技术突破追平OpenAI,鲍无可认为Transformer技术红利已被吃透,后续AI行业需找到新的迭代点,否则能力可能止步于当前状态 [5] - 关税政策、地缘冲突及AI技术演进将持续扰动市场,但高壁垒企业的长期价值不会因此折损 [5] - "业绩为王"的监管导向正在重塑公募基金行业生态,持续创造超额收益将成为衡量基金经理价值的唯一标尺 [5]
【干货】一图看懂2024年年报,组合基金背后的投资秘诀
银行螺丝钉· 2025-04-17 21:45
基金经理池信息汇总 - 基金池涵盖风格、股票比例、从业时间、行业偏好、换手率、重仓股估值、持股集中度、基金规模等关键指标 [1] - 深度价值风格代表基金经理包括鲍无可(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姜诚(中泰星元价值优选A)、徐彦(大成睿享A) [3] - 成长风格代表基金经理包括罗佳明(中欧丰泓沪港深A)、陈皓(易方达科翔)、韩威俊(交银股息优化) [4][15] - 均衡风格代表基金经理包括周蔚文(中欧新蓝筹A)、谢治宇(兴全合润)、乔迁(兴全商业模式优选) [4] 基金经理从业年限 - 从业10年以上老将包括朱少醒(2005)、毕天宇(2005)、赵晓东(2009)、张峰(2009) [7][8] - 中生代基金经理(5-10年)包括张坤(2012)、陈皓(2012)、杨锐文(2014) [6][8] - 新生代基金经理包括贾健(2021)、袁立(2021)、代云锋(2017) [6][8] 股票仓位配置 - 深度价值风格股票仓位普遍60-85%,如鲍无可61.09%、徐彦58.93% [9] - 成长风格仓位普遍85%以上,如张坤94.07%、刘彦春94.14% [9][11] - 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差异大,如张竞(安信灵活配置)65.59%、傅友兴(广发稳健增长A)50.22% [10] 行业偏好特征 - 消费行业偏好显著的基金经理包括王园园(富国消费主题A)、刘彦春(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 [14] - 科技成长偏好包括杨锐文(景顺长城环保优势)、贾健(易方达创新驱动) [15] - 金融地产偏好包括赵晓东(国富中小盘A)、徐彦(大成睿享A) [13] 持股集中度分析 - 高度集中(>70%):张坤(易方达蓝筹精选)79.64%、田瑀(中泰开阳价值优选A)79.64% [18][19] - 中度集中(50-70%):傅鹏博(睿远成长价值A)55.86%、朱红裕(招商核心竞争力A)60.33% [18][19] - 分散配置(<50%):周蔚文(中欧新蓝筹A)31.7%、朱少醒(富国天惠精选成长A)33.44% [19][20] 换手率特征 - 低换手率(<100%):鲍无可71.94%、张坤42.29%、朱少醒78.42% [25][27] - 高换手率(>200%):刘晓515.03%、张峰428.86%、贾健406.26% [26][27] - 均衡换手率:周蔚文129.04%、谢治宇136.94% [26] 基金规模分布 - 超大型基金(>200亿):张坤375亿、朱少醒257亿、刘彦春220亿 [30][31] - 中型基金(50-200亿):傅鹏博187亿、谢治宇229亿、周蔚文83亿 [30][31] - 小型基金(<50亿):袁立12亿、周恩捷4亿、田瑀18亿 [30][31] 定期报告分析要点 - 年报信息量最大,需重点关注投资风格、行业偏好、持股集中度等八大要素 [32] - 成长风格在2015/2019-2020年表现突出,价值风格在2016-2018/2021-2024年占优 [34][38] - 主动基金通常保持85-90%股票仓位,指数基金普遍90%以上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