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保解决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镁信健康IPO:医药多元支付平台如何重构产业价值链
搜狐财经· 2025-10-22 12:42
来源:新尧网综合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医疗健康体系改革,我国医疗健康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吸引着众多资本关注。在西方国 家,人口老龄化与民众医疗需求的增加,催生了相关医疗健康领域优势上市企业业绩持续高增长,估值也不断上升。如 今,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优质上市企业有望复制这一发展轨迹,各路资本也在积极挖掘其中的"潜力股"。 此外,镁信健康还推出了一码直付服务,通过整合多种支付路径,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经济的医疗产品及服务。多位投资 机构人士认为,镁信健康的业务模式与医药多元支付生态建设思路,与西方大型医疗健康管理平台发展有着诸多共同点, 并已构筑了相当稳健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然而,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什么样的企业才真正值得长期投资呢?多位投资人指出,目前不少平台主要依赖会员费和在 线诊疗收费,模式同质化严重,客户粘性也存在问题。在互联网诊疗与健康管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资本更青睐 能够整合支付方、服务方和产品方,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者。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于今年6月份赴港IPO的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镁信健康),凭借"医疗 +医药+保险"服务闭环,正成为资本关注的 ...
擦边“药转保”受严监管、3年现金流萎缩92% 镁信健康再闯港股IPO能否如愿
观察者网· 2025-10-17 16:46
药是一种特殊商品,理应是拿来治病救人的,但因药太贵"要了患者的命",就是社会的悲哀。 徐峥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台词说"有病没有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而现实生活中,有 人通过保险的形式,把高价药卖给你,是"药转保"。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打击"药转保"这一灰色地带,但 不乏有平台企业,打着创新的旗号,推广此类业务,甚至还在谋求上市。 2017年创立的镁信健康,以医药多元支付平台企业身份,在2021年上市失败后,近期再次谋求港股上 市。头顶业务监管压力和连续3年8亿亏损的经营现状。镁信健康此次上市能顺利如愿吗? 业务擦边"药转保"受监管 招股书显示,镁信健康的主营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两大核心业务板块:"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 案"。2024年,智药解决方案收入大幅跃升至12.0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回升到59.3%,智保解决方案收 入7.31亿元,占比则降至35.9%。 其中,智药解决方案面向制药企业,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商业化赋能方案,帮助药企和保险公司共同 开发多元支付方案(例如将创新药品纳入商业健康险或惠民保),而这一业务板块与受到国家监管 的"药转保"业务十分"擦边"。 所谓"药转保",通俗来说, ...
擦边“药转保”受严监管 3年现金流萎缩92% 镁信健康再闯港股IPO能否如愿
观察者网· 2025-10-17 16:05
药是一种特殊商品,理应是拿来治病救人的,但因药太贵"要了患者的命",就是社会的悲哀。 徐峥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台词说"有病没有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而现实生活中,有 人通过保险的形式,把高价药卖给你,是"药转保"。虽然国家三令五申打击"药转保"这一灰色地带,但 不乏有平台企业,打着创新的旗号,推广此类业务,甚至还在谋求上市。 而在监管排查压力下,镁信健康被迫调整了业务模式,并下架了"女性特药保险"、"安康特药保"等特药 险产品。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强监管态势,直接影响了镁信健康促成药险交易的业务拓展,迫使其 必须在合规框架内进行业务调整和转型。 三年亏8亿现金流大缩水 而镁信健康自身也面临着严峻的财务现实。招股书显示,镁信健康近年来营收保持增长,2024年突破 20.35亿元。然而,同期公司持续处于净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亏损分别为4.46亿元、2.88 亿元和7577万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8.1亿元。 镁信健康在招股书中将持续亏损的原因归结于基础设施的大量前期投资,包括技术开发、平台搭建、运 营体系完善及团队扩充等。这种"先投入、后盈利"的路径被公司管理层视为构建长期竞争优 ...
镁信健康 IPO收证监会备案反馈!直指资质合规、数据安全、股权激励等关键问题
搜狐财经· 2025-10-11 13:00
公司IPO进展与监管合规 - 公司于6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高盛(亚洲)、中金公司、汇丰银行担任保荐方 [1] - 证监会就境外上市备案提出反馈意见,要求公司补充说明五大核心合规事项 [1][2] - 需补充说明的业务资质包括广告设计、互联网信息服务、保险经纪、医疗美容等十余项,并需符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要求 [2] - 需说明用户数据安全与信息保护措施,包括开发运营的网站、APP、小程序及用户信息收集存储使用情况 [2] - 需补充说明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合规性、价格公允性及决策程序 [3] - 需说明拟参与"全流通"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瑕疵情形 [3] - 需提供智药及智保解决方案、互联网医院等核心业务的具体模式 [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10.69亿元、12.55亿元和20.3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约38% [4][5] - 同期净亏损呈逐年收窄趋势,分别为4.46亿元、2.88亿元和0.7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8亿元 [1][4][5] - 毛利率相对稳定,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31.1%、36.8%和35.8% [5] - 净亏损率显著改善,从2022年的-41.8%收窄至2024年的-3.7% [5] - 公司将持续亏损归因于战略性投入,包括技术开发、平台搭建和团队扩充等基础设施建设 [4] 业务结构与运营模式 - 主营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案"两大核心业务,合计贡献95%以上收入 [6] - 智药解决方案面向制药企业,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商业化赋能方案,2024年收入大幅跃升至12.0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59.3% [6] - 智保解决方案为保险公司提供端到端支持,2024年收入为7.31亿元,占总收入比重35.9% [6] - 两大业务板块毛利率差异显著,智保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022年约72%上升至2024年81.5%,而智药解决方案因涉及药品供应链环节,毛利率仅为个位数水平 [7][8] -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5.8%,高毛利智保业务占比下降对总体毛利率造成摊薄 [8]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状况 - 现金储备急剧减少,从2021年末的22.01亿元降至2025年4月末的1.66亿元,缩水逾92% [9][11] - 净资产连年下滑,从2022年末的19.44亿元降至2024年末的17.50亿元 [9][11] - 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33.6%升至2024年的43.2% [9][11] - 计息银行借款余额波动上升,从2022年末的0.88亿元猛增至2023年末的2.76亿元,2025年4月底为2.59亿元 [10] - 2024年公司集中偿还了5.87亿元银行借款,本息支出加剧现金流紧张 [10] 行业监管与市场风险 - 监管部门对特药险业务发出预警,2023年8月原银保监会通报指"药转保"现象有违保险"大数法则" [12] - 2023年11月北京监管局要求各财险公司报送与镁信健康等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的特药类健康险产品清单 [12] - 公司特药险业务模式面临监管挑战,相关合作可能被限制或叫停 [13] - 惠民保业务参保率增速大幅下滑,2023年参保规模约1.68亿人次,同比仅增长6% [14] - 惠民保出现赔付率上升、保费收不抵支的情况,业内担忧其陷入"死亡螺旋"风险 [15] - 在推出的284款惠民保产品中,有73款已停止运营,运营周期多为1–2年 [15] 融资能力与法律纠纷 - 公司融资节奏明显放慢,2021年8月C轮融资金额21.3亿元,而2023年1月C+轮实际募集资金仅1.78亿元 [17] - 公司涉及与天笑科技的商业秘密诉讼纠纷,案件已被北京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19] - 天笑科技指控公司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及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造成上亿元损失 [19] - 公司已就涉嫌诽谤及损害商业信誉行为向公安机关提起控告,并提起名誉权纠纷诉讼 [19][20] - 法院已冻结天笑科技对公账户100万元,相关民事案件仍在审理阶段 [20]
镁信健康IPO:企业长期韧性与可持续性的必答题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国家牵头为创新药开辟医保外多元支付通道 商业保险成为撬动医药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2][10] - 2024年中国创新药销售额约1620亿元 医保基金支付44% 患者个人承担49% 商业健康险仅占7.7%[7] - 商业健康险支付规模需从124亿元跃升至400-500亿元 存在近300亿元市场缺口[8] - 2025年医保与商保目录调整启动 首份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名单包含121个药品[10] 港股市场动态 - 港股创新药板块多家企业中期业绩呈现营收或研发管线突破 板块从估值修复向业绩兑现过渡[3] - 恒瑞医药上半年营业收入157.61亿元 同比增长15.88% 净利润及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创同期新高[2] - 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主板上市申请118宗 医疗医药行业占比26% 6月单月15家医疗健康企业递表港交所[13] - 上半年10家医疗健康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 募资总额174.89亿港元 超去年全年水平[14] 镁信健康业务模式 - 公司定位为连接患者、药企与保险公司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通过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案两大业务线运营[10] - 智药业务为药企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商业化服务 2024年收入占比59.3% 毛利率10.8%[23] - 智保业务为保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创新方案 2024年收入占比35.9% 毛利率从2022年72%升至2024年81.5%[24] - 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 收入主要来自向药企和险企收取的服务佣金而非药品差价[19][20] 财务表现与资金状况 - 2022-2024年收入从10.69亿元增至20.3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8%[17] - 2022年净亏损4.46亿元 2023年2.88亿元 2024年收窄至0.76亿元[17] - 2024年末总现金流17.15亿元 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77亿元 2025年4月末总现金15.03亿元[21] - 公司将部分资金配置于低风险金融资产以平衡流动性与收益性[22] 行业发展前景 - 商业健康险市场预计2030年规模达1.35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1%[17] - 港股医药资产或迎价值重估期 因研发管线、国际布局与BD活跃度持续兑现[14] - 创新药覆盖CXO概念、生物制品、细胞免疫治疗、医疗服务等多细分方向 出海进程加速突破[4] - 惠民保业务被定位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民生工程 聚焦提升医疗保障普惠性而非商业盈利[25]
镁信健康IPO递表:医疗支付的生态链中第三方平台前景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54
港股医药板块上市热潮 - 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主板活跃上市申请达118宗 医疗医药行业占比26% [1] - 6月单月15家医疗健康企业递表港交所 反映行业上市热情高涨 [1] 行业复苏驱动因素 - 港股上市规则持续松绑创造宽松环境 全球资金对中国创新资产重新定价 [3] - 利好政策相继出台 共同构成市场转机的三大支柱 [3] - 医药细分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迎来资本重新估值契机 [3] 医疗支付市场前景 - 中国创新药械解决方案市场支付总额预计从2024年910亿元增至2030年243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7.8% [3] - 商业健康险支付规模2030年较2024年增长逾一倍 [3] - 商业医疗险保费(不含特定险种)以21%增速扩张 2030年突破1.35万亿元 [3] 行业核心挑战 - 面临患者支付难、保司产品单一、药企渠道有限的三难困境 [4] - 需要突破患者、保司、药企间的支付壁垒 [4] 镁信健康商业模式 - 通过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案连接患者、药企与保险公司 [4] - 智药解决方案为药企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商业化方案 [4] - 智保解决方案整合AI技术和医疗资源为保司提供端到端方案 [4] 镁信健康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从10.69亿元增至20.3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8% [5] - 2024年智药解决方案收入12.07亿元占比59.3% 智保解决方案收入7.31亿元占比35.9% [5] - 智保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022年72%攀升至2024年81.5% [5] - 净亏损从2022年4.46亿元收窄至2024年0.76亿元 [5] - 运营开支占比从78.0%下降至41.3% 研发开支从1.06亿元降至0.6亿元 [5] 未来发展机遇 - 2025年商保创新药目录落地将提供政策支持 [6] - 行业可能涌现更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支付体系变革 [6] - 技术突破和新玩家进入可能重塑行业格局 [6]
镁信健康递表香港联交所,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约3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5:24
公司上市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赴港上市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亚洲中金公司及汇丰银行 [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0.69亿元12.55亿元20.35亿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约38% [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4.46亿元2.88亿元0.76亿元2024年净亏损显著收窄 [3] 业务规模与行业地位 - 以2024年平台支付总额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服务保单数量计算是规模最大的创新健康保险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服务保单数量约3.93亿与超140家药企以及超90家保司达成合作2024年助力中国约40%的已上市1类创新药落地 [2] - 通过两大解决方案公司累计为患者节省约人民币67亿元的自付费用 [2] 收入增长与成本优化 - 2023年收入增长主要受服务供应多元化驱动智保解决方案实现扩张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受客群扩大及多元支付供应链解决方案驱动智药解决方案实现扩张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运营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78.0%61.8%41.3%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分别为3.32亿元4.61亿元7.29亿元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运营开支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2]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支付额从2019年人民币521亿元增长至2024年人民币9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8%预计2030年达人民币2433亿元2024年至2030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17.8% [4] - 中国商业医疗险保费由2019年人民币2429亿元增加至2024年人民币4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1%预计2030年达人民币13517亿元2024年至2030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21.0% [4] 战略规划与发展举措 - 公司将继续深化与药企和保司的既有合作关系积极寻求新合作机会拓宽合作网络并提升医疗生态影响力 [4] - 具体计划包括与药企联动将更多创新药械纳入保险产品范畴与保司协同开发定制化保险产品提高商业健康险覆盖范围和渗透率 [5] - 依托患者洞察预判需求并融入保单设计助力患者减轻经济压力增强创新药械可及性 [6] - 公司推出一站式服务平台一码直付整合药品医疗保险等资源提供更多支付方案计划推出更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措施扩大和升级平台以进一步扩大用户群 [6]
镁信健康再闯港交所,三年累亏超8亿元,内忧外患求上市
华夏时报· 2025-07-31 15:56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程 - 镁信健康是一家医药多元支付平台,由张小栋于2017年8月创立,定位为连接医保、商保、药企及患者的“中间人” [1] - 公司构建了两大行业解决方案: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案 [1] - 公司估值达“百亿级”,近期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亚洲)、中金公司及汇丰银行 [1] - 公司IPO之路一波三折,2021年首次启动计划因财务合规问题未如期进行 [1]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0.6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8% [2] - 公司归母净亏损持续,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4.46亿元、2.88亿元和7577万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8.1亿元 [2] - 截至2025年4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66亿元,相较2021年末的22.01亿元骤降92% [4]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三年净流出 [4] 业务板块分析 - 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案构成公司营收绝对主体,收入占比超过95% [3] - 2024年,智药解决方案收入大幅跃升至12.0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59.3%;智保解决方案收入为7.31亿元,占比为35.9% [3] - 智保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72%提升至2024年的81.5% [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累计与超过140家药企合作,涵盖全球前20大公司中的90%;服务健康险保单数量(含惠民保)达到3.93亿份,合作保险公司超过90家 [5] 成本与开支 - 销售及分销开支居高不下是亏损主因,其绝对数值在2024年达到6.74亿元,尽管占比从2022年的52.1%降至2024年的33.1% [4] - 公司将持续亏损归因于“基础设施的大量前期投资”,管理层认为这是“必要的策略性投资” [4] 监管与合规风险 - 公司核心的“药转保”业务模型多次遭遇监管重拳,2023年被原银保监会发文直指其模式有违传统保险原则 [5] - 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直接点名镁信健康等三家公司,公司随后被迫下架“女性特药保险”等产品 [6] - 公司全资收购的镁信保险经纪曾因多项合规问题于2023年9月被罚款33万元 [7] 其他挑战 - 公司曾深陷商业纠纷,被合作方北京天笑科技指控涉嫌侵犯商业秘密 [6] - 一级市场融资进度放缓,2023年1月C+轮融资实际募集资金据称为1.78亿元,与两年前C轮融资超20亿元反差巨大 [8] - 公司面临融资困难、业务亏损、监管收紧与商业纠纷等多重挑战,并已启动高层换血 [8]
镁信健康再闯港交所 三年累亏超8亿元 内忧外患求上市
华夏时报· 2025-07-28 22:41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镁信健康作为医药多元支付平台,连接医保、商保、药企及患者,提供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案两大核心业务 [1] - 公司估值达百亿级,于近期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中金及汇丰银行 [1] - 上市进程一波三折:2021年首次启动计划因财务合规问题受阻,本次面临监管争议及持续亏损挑战 [1]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10.69亿元增长至2024年20.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8% [2] - 归母净亏损逐年收窄:2022年4.46亿元、2023年2.88亿元、2024年7577万元,三年累计亏损8.1亿元 [2] - 智药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波动:2022年61.7%(6.59亿元)、2023年53.9%(6.76亿元)、2024年59.3%(12.07亿元) [3][4] - 智保解决方案收入占比变化:2022年35.8%(3.82亿元)、2023年42.0%(5.28亿元)、2024年35.9%(7.31亿元) [3][4] - 智保解决方案毛利率显著提升:从2022年72%升至2024年81.5% [5]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下降但绝对值上升:2022年占比52.1%,2024年占比33.1%但金额达6.74亿元 [5] - 现金及等价物骤降:截至2025年4月末仅1.66亿元,较2021年末22.01亿元下降92% [5] 业务模式与合作伙伴 - 智药解决方案服务药企药品全生命周期,合作药企超140家,覆盖全球前20大药企的90% [6] - 智保解决方案服务保险公司全流程,合作险企超90家,覆盖所有保费收入前20大保司,健康险保单达3.93亿份(含惠民保) [6] 监管与合规风险 - "药转保"业务模式遭监管点名:2023年8月原银保监会通报指出该模式将药品费用转化为保险赔付,违背保险基本原则 [6] - 2023年11月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直接点名,与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同被要求排查业务 [7] - 全资子公司镁信保险经纪因未出示客户告知书、隐瞒重要情况等违规被罚33万元 [8] 商业纠纷与融资环境 - 与天笑科技存在商业秘密纠纷,被指控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查悦社保"核心技术 [7] - 融资规模大幅缩水:2023年C+轮融资仅1.78亿元,较两年前C轮超20亿元显著下降 [8] - 行业对标企业表现不佳:思派健康上市后股价暴跌,圆心科技五次递表未成功 [9]
七轮融资超30亿元,镁信健康港股IPO募资猜想:有望成为下半年港交所最大IPO
华夏时报· 2025-07-01 12:23
公司IPO进展 - 镁信健康正式启动港股IPO,高盛、中金、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公司已完成七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31.37亿元 [2] - 业内人士预计若下半年完成上市,有望成为港交所最大IPO [3] 股东结构 - 创始人张小栋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合计控制26.22%投票权 [2] - 前五大股东包括上海医药系(10.72%)、云鑫创投(10.63%)、Prismatic Frame(7.16%)、创新工场(6.50%) [2] - 12家外资股东合计持股约27%,包括礼安镁上、富达成长基金等 [2] 融资历史 - 最大单笔融资为2021年8月C轮超20亿元,23家全球投资人参与 [4] - 2021年3月B轮融资10亿元,蚂蚁集团等十余家机构参与 [4] - 2023年1月C+轮引入汇丰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0.3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38% [6]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4.46亿、2.88亿、0.76亿元,亏损逐年收窄 [2][7] - 截至2024年底现金流15.26亿元,可满足12个月营运需求 [8] 业务规模 - 按2024年平台支付总额计为中国最大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 [6] - 累计服务保单3.93亿份,合作140家药企及90家保险公司 [6] -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创新药械支付规模2030年达24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8% [8] 行业前景 - 中国商业医疗险保费(不含重疾险等)2030年预计达1.3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 [8] - 港股上半年新股融资1021亿港元同比增673%,处理中上市申请超170宗 [10][11] - 香港上市制度优化吸引新经济企业,有望重夺全球IPO领先地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