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药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七轮融资超30亿元,镁信健康港股IPO募资猜想:有望成为下半年港交所最大IPO
华夏时报· 2025-07-01 12:23
公司IPO进展 - 镁信健康正式启动港股IPO,高盛、中金、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公司已完成七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31.37亿元 [2] - 业内人士预计若下半年完成上市,有望成为港交所最大IPO [3] 股东结构 - 创始人张小栋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合计控制26.22%投票权 [2] - 前五大股东包括上海医药系(10.72%)、云鑫创投(10.63%)、Prismatic Frame(7.16%)、创新工场(6.50%) [2] - 12家外资股东合计持股约27%,包括礼安镁上、富达成长基金等 [2] 融资历史 - 最大单笔融资为2021年8月C轮超20亿元,23家全球投资人参与 [4] - 2021年3月B轮融资10亿元,蚂蚁集团等十余家机构参与 [4] - 2023年1月C+轮引入汇丰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0.3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38% [6]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4.46亿、2.88亿、0.76亿元,亏损逐年收窄 [2][7] - 截至2024年底现金流15.26亿元,可满足12个月营运需求 [8] 业务规模 - 按2024年平台支付总额计为中国最大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 [6] - 累计服务保单3.93亿份,合作140家药企及90家保险公司 [6] -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创新药械支付规模2030年达24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8% [8] 行业前景 - 中国商业医疗险保费(不含重疾险等)2030年预计达1.3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 [8] - 港股上半年新股融资1021亿港元同比增673%,处理中上市申请超170宗 [10][11] - 香港上市制度优化吸引新经济企业,有望重夺全球IPO领先地位 [11]
又一保险服务平台冲刺上市!镁信健康启动港股IPO
券商中国· 2025-07-01 09:58
公司概况 - 镁信健康是中国知名医药多元支付平台,成立于2017年,已开发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案两大行业解决方案 [2] - 以2024年平台支付总额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服务保单数量计算是最大的创新健康保险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服务保单数量约3.93亿,与超140家药企和超90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0.69亿元、12.55亿元、20.35亿元,呈现明显增长态势 [3] - 同期毛利分别为3.32亿元、4.61亿元、7.29亿元 [3] - 经调整净亏损由2022年的4.47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2.9亿元,2024年进一步减少至0.8亿元,亏损逐步收窄 [4] 行业前景 - 中国创新药械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620亿元增至2030年的41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6.7% [4] - 同期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将从9773亿元扩容至2.3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8% [4] 发展战略 - 拟深化与药企和保险公司的合作,继续投资建设一体化支付平台,优化医疗健康支付和服务,构建全球医疗健康网络 [5] - 募资用途包括扩展升级服务解决方案、推进一码直付平台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国内外业务扩张等 [6] 上市背景 - 镁信健康拟赴港上市,高盛、中金、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2020年以来保险产业链服务公司掀起上市潮,包括慧择、水滴、众淼控股等多家公司 [6] - 2024年已有7家保险产业链相关服务公司上市或拟上市,包括手回集团、元保科技等 [6]
镁信健康拟赴港上市,药险“链接者”是如何实现一年20亿营收的?
经济观察网· 2025-06-30 23:59
公司概况 - 镁信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主营业务分为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案两大板块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上药控股孵化,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中金及汇丰 [2] - 截至2024年底累计服务保单3.93亿份,合作药企超140家、保险公司超90家 [3] 业务模式 - 智药解决方案为药企提供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商业化服务,2024年营收12.07亿元占比59.3% [3][5] - 智保解决方案为保险公司提供精算设计等全流程服务,2024年营收7.31亿元占比35.9% [3][5] - 面向消费者的"一码直付"平台整合医药保险资源,2024年营收0.98亿元占比4.8% [2][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0.68亿元、12.54亿元、20.35亿元,复合增长率38% [7] - 同期毛利从3.32亿元增至7.29亿元,亏损从4.46亿元收窄至7580万元 [7] - 智保解决方案收入增速显著,2023年同比增长37.9%至5.27亿元 [5] 股东结构 - 创始人张小栋通过关联公司合计持股26.22%为第一大股东 [8] - 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鑫持股10.63%,上药集团旗下上药云健康持股9.73% [8]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Prismatic Frame、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8] 行业定位 - 公司定位为医保"保基本"背景下创新药械与商业健康险的"链接者" [2] - 通过整合支付渠道解决创新药械可及性问题,推动健康险产品创新 [2][3] - 业务增长受益于中国创新药与商业健康险市场的快速发展 [7]
镁信健康冲刺港交所: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2024年营收超20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6-30 17:59
公司概况 - 公司于2017年成立,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致力于解决医疗支付体系挑战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为患者节省自付费用约67亿元 [2] - 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116.775亿元人民币 [1][11] 业务模式 - 开发两大行业解决方案:智药解决方案(药品全生命周期商业化)和智保解决方案(健康险创新) [2] - 智药解决方案以2024年GPV计算在中国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2] - 智保解决方案以2024年服务保单数量计算为规模最大的创新健康保险解决方案提供商 [2] 客户覆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服务约160万名患者,医疗支出GPV达397亿元 [4] - 合作超过90家保司(包括中国前20大保司)和超140家药企(覆盖全球前20大药企的90%) [4] - 2024年覆盖40%中国已上市的1类新药,包括60%以上肿瘤相关药物 [4] 消费者平台 - 构建一码直付平台,定位一站式综合医疗平台,截至2025年6月23日注册用户超150,000位 [5] 基础设施 - 三大关键基础设施:mind42.ai(AI中枢)、MediTrust Rx(医疗供应链)、MediTrust Healthcare(诊疗优化)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0.69亿元、12.55亿元、20.3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1.1%、36.8%、35.8% [7] - 同期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47亿元、2.90亿元、0.80亿元,净亏损率从41.8%收窄至3.9% [8] 行业前景 - 中国创新药械市场规模从2019年923亿元增至2024年1,620亿元(CAGR 11.9%),预计2030年达4,102亿元(CAGR 16.7%) [9] - 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从2019年7,066亿元增至2024年9,773亿元(CAGR 6.7%),预计2030年达23,568亿元(CAGR 15.8%) [9] 融资与股权 - 累计完成7轮融资,总规模约31.57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医药集团、蚂蚁集团等知名机构 [10] - IPO前上海医药集团(10.72%)和蚂蚁集团(10.63%)为前两大机构股东 [10] IPO计划 - 拟港股主板上市,高盛、中金、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募资用途包括扩展药企及保司服务、升级一码直付平台、强化基础设施、战略投资等 [11]
AI驱动多元支付平台革新,镁信健康递表启动港股IPO
格隆汇· 2025-06-30 13:51
公司概况 - 镁信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多元支付平台,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解决患者、保险公司与药企的筹资与支付挑战 [1] - 公司依托AI技术重构医疗支付生态,在创新药械支付解决方案与商业健康险服务两大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 - 公司构建了两大核心解决方案:智药解决方案(服务药企全生命周期商业化)和智保解决方案(为保险公司提供端到端支持) [1] - 推出"一码直付"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药品、医疗、保险资源,实现医药直付 [1] 市场地位与业务数据 - 以2024年平台支付总额(GPV)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创新药械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以保单数量计算,公司是最大的创新健康保险解决方案提供商,累计服务保单约3.93亿张 [2] - 合作药企超140家(覆盖全球前20大药企的90%),合作保险公司超90家(覆盖中国前20大保司的100%) [2] - 2024年助力中国40%已上市创新1类药落地,累计为患者节省自付费用67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20.35亿元,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38% [2] 行业前景 - 中国创新药械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620亿元增至2030年4102亿元(CAGR 16.7%) [3] - 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9773亿元增至2030年2.36万亿元(CAGR 15.8%) [3] - 行业增长受"健康中国2030"政策支持及民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驱动 [3] - 公司业务与行业趋势、政策导向及社会需求高度契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