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园区
icon
搜索文档
新纽科技2025年中期业绩稳健增长,收入达1.34亿元同比增长8.8%
证券之星· 2025-08-26 10:27
2025年8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新纽科技(09600.HK)公布了中期业绩报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上 半年实现总收入人民币1.3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8%,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也加速了技术 成果的商业化落地。 在市场拓展方面,新纽科技积极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深耕主营业务的同时,稳健拓展以香港为核心的亚 太区域市场,通过优化布局和探索新兴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与增长动能。 公司多年来已为多家头部企业和机构提供包括RPA、智慧园区、医疗大数据管理及基于大模型的语义分 析等综合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客户结构不断优化。 展望未来,新纽科技表示将继续坚持"技术研发创新"与"业务模式创新"双轮驱动,通过深化子公司协 同、整合技术供应链、构建客户反馈机制等重要路径,构建长期增长引擎。同时,公司还将强化产品差 异化优势、延伸科技产品谱系,并通过"核心区域渗透+新兴市场培育"双路径扩张策略,全面提升市场 竞争力。 报告期内,软件开发服务作为核心业务表现突出,实现收入1.187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创新型 解 ...
2025中国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在青岛开幕 中海物业等头部物企亮相
经济观察网· 2025-07-05 10:51
行业动态 - 2025中国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崂山馆)启幕,主题为"提升服务质量 营造和谐场景" [2] - 博览会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社和山东省物业管理协会承办,全国248家地方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协办 [3] - 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物业管理公司、服务商和技术提供商参展 [2] -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王志宏表示博览会是行业发展成就的全景展示,向"创建中国特色物业管理体制"初心使命提交行业答卷 [2] 公司展示 - 中海物业携"好服务"体系亮相博览会,2025年正值公司上市十周年,展台设置"上市十年,共信致远"主题展区 [3] - 中海物业旗下子品牌集体亮相:海纳万商聚焦商写等主力业态,服务多个行业头部企业;兴海物联展示智慧园区等前沿科技成果;海博工程深耕新房团装、IFM综合设施管理等业务;优你互联探索"物业服务 + 生活服务"模式 [3] - 公司践行央企使命,铸就安全屏障,保障员工权益,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物业服务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4] - 公司表示将继续凭借专业能力扎根城市,用智慧化解决方案提升服务品质,为民生改善和城市升级持续创造价值 [4]
新闻发布厅丨我省启动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
河南日报· 2025-06-17 07:53
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 河南省将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对未数字化企业加快诊断服务并制定"一企一策"转型方案,聚焦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部署智能应用场景[1] - 已实现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的企业将推动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编制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1] - 依托链主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链式转型"[1] - 抢抓生成式人工智能机遇,以应用场景牵引加快工业大模型建设,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和软硬件适配中心[1] 阶段性目标与实施路径 - 2025年底前推动全省每家规上工业企业至少建设1个智能应用场景实现点上全覆盖[2] - 2027年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跃升,建成全国重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2] - 实施企业改造、产业转型、园区提升等六大工作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 产业园区数字化建设 - 全省产业园区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90%,将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并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2] - 建立数字化转型产品库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可信数据空间促进中小企业数据共享[2] - 实现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2] 国资企业转型进展 - 省管企业数字化转型纳入负责人考核,累计建成4个工业互联网平台、35座智慧矿山、23家智慧工厂和8个智慧园区[3] - 重点推动煤炭钢铁装备等领域"智改数转网联",实现提质增效减人增安目标[3] 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两重两新"布局强牵引重大项目[3] - 打造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3] 金融支持措施 - 前5个月组织政金企对接超2500场促成制造业融资1150亿元[4] - 截至4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7.1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34个百分点[4] - 将持续用足金融增量政策为制造业强省建设提供支撑[4]